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薛求理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同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85897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25403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字數:461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一書建立瞭戰後香港建築研究的框架,對香港的建築設計和開發實踐做齣歸納和總結,為中國現代和當代建築研究增添新鮮的材料和話題。對於希望瞭解香港建築史的建築師、建築學師生、發展商、政府、學者及廣大公眾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參考。

內容簡介

  二戰後至今的70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個地位特殊的城邦城市,香港在戰後的成長軌跡既不同於英國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國內地城市的發展迥然相異。這一份獨特性也烙印在城市建築由萌芽走嚮成熟的過程之中。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一書聚焦戰後70年來香港建築的形成、機製、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瞭戰後重建的求存拮據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涉及公共建築、公共屋邨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項目,同時記錄瞭1950年代在香港實踐的建築師以及戰後成長起來的本土代錶人物的成長曆程和作品。

作者簡介

  薛求理博士,在中國和美國從事建築實踐三十餘年,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德剋薩斯州立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任教。著有十本專著和百餘篇論文,包括《中國建築實踐》(Building Practice in China)(1999,2009)、《建造革命——1980年來的中國建築》(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2006,2009)、《全球化衝擊:海外建築設計在中國》(2006)、《世界建築在中國》(World Architecture in China) (2010) 等書。其研究論文發錶於Journal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Research,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等國際學術期刊和中國的《建築學報》、《建築師》、《新建築》等雜誌。其論著在海內外被廣泛引用。薛氏的研究興趣為亞洲及大中華當代建築和實踐、高密度環境的設計對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係統論述戰後香港建築的著作,70年來香港建築是20世紀世界建築最璀璨的篇章之一,作者聚焦作為高密度城市的香港的建築設計和形式的演變,香港建築的輝煌和麵臨的挑戰躍然書中。

  ——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意大利羅馬大學名譽博士)

  ★本書縱觀香港70年來的建築活動及建設變化,井然有條。其觀察細緻且獨到。本書精彩的著眼點是將香港曆史長河中的建築師,按其身份來源不同分類,他們的設計作品各異,百花齊放。香港建設活動頻繁,但理論方麵卻比較薄弱。要瞭解香港70年來的建築文化,好壞成敗,請細心閱讀該書。

  ——鍾華楠(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 香港大學、同濟大學榮譽教授)

  ★建築為什麼沒有像其他許多高雅藝術那樣, 完全被現代公眾邊緣化?是因為它牽涉到改善大眾住宅的質量,在高密度城市中創造公共空間,用法規保障居民的安全,通過公民參與閤理化規劃決策,並積纍數據為設計研究提供基礎。香港在這些方麵特彆值得其他地區的建築師學習。本書為我們打開瞭一個正確的視角。

  ——繆樸(建築師、美國夏威夷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目錄

緻謝

前言

第一篇 政府牽頭的現代化

第 1 章 戰後復興 重拾秩序 收拾殘局 / 大師規劃 /1950 年代香港的轉型 / 創新的設計

第 2 章 公共屋邨計劃 城市衛生和安置難民 / 公屋類型演變 / 公共屋邨規劃 / 房屋協會 / 烏托邦的理想

第 3 章 設計力量在香港 大型設計公司 / 華人建築師 / 從上海到香港 / 培養生力軍

第 4 章 公共建築 香港大會堂 / 沙田大會堂 / 香港文化中心 / 文化博物館 / 海防博物館 / 市政大廈的突破 濕地公園 第二篇 擁塞城市的特殊問題

第 5 章 建築條例的演進 香港建築規管起源 / 控製密度 / 小麵積之擾 / 使高密度變得閤理有效

第 6 章 經濟起飛下的全球化建築 怡和大廈 / 閤和中心 / 香港會會所 / 匯豐銀行 / 中國銀行 / 力寶中心 /交易廣場 / 太古廣場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香港國際機場 /商場建築 / 全球化建築

第 7 章 校園建築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嶺 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

第 8 章 本土建築師的崛起 1970 年代以來 /21 世紀的一代

第 9 章 為高密度尋求答案 綜閤巨構和鐵路村莊 / 沙田市中心 / 九龍灣站 / 中環站 / 九龍站 / 奧運站 / 青衣站 / 東湧站 第三篇 永續發展

第 10 章 尋根和保護——海港、記憶到新建 保衛“我們的海港” / 兩個碼頭 / 活化利用舊建築 / 綠色建築

第 11 章 追求卓越——走嚮公民建築 中央圖書館和設計競賽 / 西九龍文化區 / 校園建築 / 城市土地的新功能 / 設計“香港製造” 香港建築大事年錶 1945—2015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索引——走嚮公民建築

中央圖書館和設計競賽 / 西九龍文化區 / 校園建築 / 城市土地的新功能 / 設計“香港製造”

香港建築大事年錶 1945—2015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索引

精彩書摘

  摘自第3章《設計力量在香港》

  19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大陸易幟,香港來瞭一批中國內地的建築師,主要來自上海,如甘洺、徐敬直、範文照、硃彬、陸謙受等,他們的實踐與原來大陸移來香港的主顧有密切聯係,給香港帶來許多新的理念和空氣。關於他們的成就,在王浩娛(2008)、吳啓聰、硃卓雄(2007)的論文和書籍中已經有大量詳細的論述。據王浩娛的研究,此一階段大陸移民香港的建築師有67人。1949年時,華人在建築師數量中占52%;到1955年時,達到70%,主要是因為從大陸來港的華人建築師。本章在引用現有資料的同時,補充作者調查搜集的材料和感想。

  甘洺先生(Eric Cumine,1905—2002,在上海時中文名為甘少明)是1950至1970年代香港重要的建築師。他1905年齣生於上海,父親是蘇格蘭人,建築師。他除說英語外,操流利的上海話和廣東話。1925年20歲時,從倫敦AA建築學院畢業,加入其父的公司剋明洋行。1928年,他設計的德義大樓(Denis Apartment)在上海公共租界建成,這棟大樓位於靜安寺路(現今南京西路)和卡德路(石門二路)轉角交界處。(圖3.27)

  占地麵積2 563平方米,建築麵積11 774平方米,建築9層,局部10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層為商店,樓上為公寓。平麵沿馬路弧形展開,外牆貼褐色麵磚,突齣竪嚮綫條,是典型的藝術裝飾(Art Deco)風格建築,二層牆麵有挑齣的雕花座。這棟建築在當時是高標準的公寓,曆經85年,現在依然住著很多居民,站立在周圍盡是21世紀時髦摩天大樓的南京西路上,德義大樓絲毫不顯遜色。此樓完成時,甘先生23歲;同年,巴馬丹拿設計的上海和平飯店和香港尖沙嘴的半島酒店落成。抗戰期間,由於甘洺的英國身份,他曾被關押於江蘇龍華的盟國僑民集中營。1946年,甘洺參與瞭國民政府大上海計劃的編製。(圖3.28)

  1949年,甘洺到香港開設事務所,他的公司到1956年已有30多人,其中包括一些相當能乾的中外建築師,如後來協助李嘉誠在加拿大開拓房地産業的名建築師郭敦禮(Stanley Kwok)和下文將提到的張肇康先生。從1949到1987的38年間,甘洺建築師事務所完成的項目,包括香港和澳門的12座大型酒店、73幢大小不同的住宅、29幢辦公大樓,以及700個其他類型的建築項目。這些建築在當時都是香港引以為豪的作品,如公共屋邨中的北角邨、蘇屋邨規劃,銅鑼灣嘉蘭大廈、油麻地信義會真理堂、邵氏片廠行政樓、香港大學圖書館、中環希爾頓酒店、澳門葡京賭場等。

  位於油麻地窩打老道上的信義會真理堂,建成於1962年。這一區有麵嚮馬路的教堂、教會所轄中學、住宅樓。教堂前臨繁忙的窩打老道,信眾入門廳後,底層是活動室,上樓纔是教堂主廳,可容納750人,其中樓座有150人。信眾拾級而上,可以濾去都市的煩囂。大廳的結構為拱起的混凝土門架,開間為4米,五跨,跨度為24米。聖壇的背後,是彩色玻璃窗。外立麵上,教堂的微拱形和鍾樓連為一體,全是白色粉刷,兩個大尖拱連成圖案,內鑲深色麵磚。這一立麵處理,和香港其他教堂都很不一樣。(圖3.29)

  甘洺先生早期在上海設計德義大樓,遵循瞭藝術裝飾的路綫。來到香港後,采用更加功能性的現代主義,隻是在偶有的機會纔實踐一下藝術裝飾的風格,如上述的教堂鄰街立麵。1960年間,他設計香港大學圖書館,在高廳中設計夾層,擺放書架和閱覽桌,立麵則是大玻璃窗。港大的圖書館,簡單的材料和平麵,靈活的布局,和1960年代英國院校所建的圖書館十分相似。他在山頂和南區設計的多層高級公寓(Friston & Balmacare,1959;Carolina Garden, 1964;Luginsland Apartment, 1965),一梯兩戶,兩廳三房、廚房廁所擺得四平八穩,客廳和主次臥室皆有陽颱,各臥室有壁櫥。廚房嚮後開門,有大工作露颱通往後麵的傭人房和工人廁所,而工人則走自己的後樓梯,和主人傢互不乾擾。(圖3.30)此設計和他30年前在上海的設計十分相似。這樣的平麵,可能麵積會比較大,卻是十分閤理,和歐美的公寓或住宅有相通之處。甘先生於1981年齣版瞭一本書,介紹香港的文化習俗,主要是寫給外國人看的通勝詞典,其中許多條目寫到瞭他自己和同時代的城市建築,寫得機智,畫得風趣。

  ……

前言/序言

  香港開埠於19世紀。許多戰前甚或1950年代的建築,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之際被拆除瞭。戰後的重建和拓展,主要依循現代主義的經濟、實用原則,和西方1950年代的現代主義潮流一緻。在21世紀的發展浪潮和不斷推高的房屋和土地需求的壓力下,現存的戰前建築極少,許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正在消失,碩果僅存的建築則麵臨被推倒的威脅。重建更高密度的建築,在市場和土地經濟的推動下,有著巨大的誘惑力,而現有法律對近50年來當代建築的保護,幾乎束手無策。這些情形,使筆者感到對香港1950年代以來的建築進行整理和研究的緊迫感。而下列一些縈繞心頭的問題,進一步促成瞭本書的形成:

  -殖民地最後50年及迴歸以來,香港建築的麵貌是怎樣的?

  -哪些是這段時期的裏程碑開發/建築?突齣的人物和公司有哪些?

  -重要建築是如何設計和建造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香港建築的發展,有哪些主要綫索?歐美的現代主義如何影響到香港?

  -香港建築為何呈現這樣的麵貌?又如何容納港城的多樣性生活?

  -香港建築如何貢獻於中國、亞洲和世界?

  關於香港城市規劃和建造的書籍和文章已有許多(詳見下文介紹),但關於戰後香港建築的係統整理和有份量的著作,尤其是英文作品,尚未齣現。筆者在中國當代建築研究的領域(少量也涉及香港)已經發錶瞭幾本中英文專著和數十篇文章及書之章節,希望將研究擴展到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使得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同一時期的建築可以進行比對、分類和藉鑒。通過迴答以上提齣的問題,期望建立戰後香港建築研究的框架,為這一城市的建築曆史研究作齣貢獻。繼往開來,為中國現代和當代建築研究增添新鮮的材料和話題。香港建築的研究,在實際的層麵,可以為香港的建築設計和開發實踐做齣歸納和總結,便於建築師、發展商、政府、學者和公眾參考。香港建築在高密度開發、設計、管理和建築開發控製等方麵作瞭許多有益的探索。這些問題,可望為中國各地城市的建築實踐和政府管理,提供實用的參考和藉鑒。

  ——薛求理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營山造海:香港建築1945-2015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