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续编)》是笔者继1986年至2003年间出版的三本论文集之后的第四本论文集,
其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所涉及的主要仍然是音乐史学和音乐美学的有关问题;第二类则是两篇访谈录;第三类则是若干篇为友人们的音乐论著和音乐作品撰写的序言。
一类的前三篇是未曾发表过的文字,其中《音乐创作和鉴赏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探讨》是1995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所作的学术讲座;《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问题纲要》是2007年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所做的学术讲座;而《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则是笔者早在2003年撰写的一篇专题论文,之后未曾发表。以上三篇文字均是首次发表。其余几篇则都是在不同音乐刊物上发表过的,其中《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谈音乐分析学的多元化建构》《谈音乐学视域下的和声、对位教学问题》先后刊载于《人民音乐》的2009年1期、2010年2期和2011年4期上;《(悲情肖邦)学术研讨会上的终结发言稿》将刊载于即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专题论文集中;《八十述怀》一文则载入2012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庆祝于润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文集》中。
目录
音乐创造和鉴赏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探讨
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问题纲要
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悲情肖邦》学术研讨会上的终结发言稿
谈音乐分析学的多元化建构
谈音乐学视域下的和声、对位教学问题
对音乐学研究中“跨学科”问题的认识
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
不朽的音乐伟大的悲情——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访谈
音乐学的领军人物——于润洋
八十述怀
在艰辛的探索中走自己的路——写于徐振民五部管弦乐作品付梓之际
戴定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合唱曲选》序言
黄海澄《艺术美学》序言
郑中《梅西安钢琴独奏作品研究》序言
《毛宇宽音乐文集》序言
《20世纪西方音乐学名著译丛》序言
姜永兴《中国音乐图像》序言
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中译本序言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二版中国版序言
后记
精彩书摘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续编)》:
今年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周年。这30年,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变化。与经济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相适应,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正是在这种情境和条件下,作为我国音乐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学学科,与音乐领域中的其他部门相比,取得了毫不逊色的重大进展。
人类对自身创造的音乐文化的人文思考,在东西方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曾产生过不逊于古希腊音乐思想的《乐记》《声无哀乐论》等这样辉煌的音乐思想成果。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音乐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学科雏形肇始于德国,之后随着欧洲哲学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这门学科在欧美得到了相当迅速、长足的发展。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这个领域曾有过辉煌历史的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却未能得到更具创新性的持续发展,终于滞后于西方;而在我国这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它的真正起步和发展,已经是接近上个世纪的中叶了。一旦起步之后,它的步伐便逐渐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其发展势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这体现在:在高等音乐院校先后建立的音乐学专业的内部分支学科已趋向相对齐全.培养了相当一批高学历的音乐学专门人才;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音乐学术刊物;出版了一批有相当学术质量的专著和论文;音乐学界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学会,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的发展。30年来,我有幸亲眼目睹和参与了这个过程。
关于音乐学这门学科的学术内涵和定位,近年来音乐学界的同仁们有过不少有益的论述和学科发展的设想。在我看来,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门类,音乐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地表述为:从历史和理论这两个层面上对音乐这门艺术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基础理论性的探究。我的这个看法比较接近19世纪末德国音乐学家阿德勒的看法,不过他将这两个层面称之为历史的音乐学和体系的(或系统的)音乐学,而其具体内涵自然已无法与当代相提并论了。20世纪中期在美国的音乐学术界,为了强调民族音乐学的重要性,常常将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二者并列,而将音乐学的对象主要局限在音乐史领域,这在概念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因此似乎并不十分可取。
关于从事音乐学事业和音乐学研究,我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发表的两篇谈论关于音乐学工作者的心境、方法和学风问题,以及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文章中,①谈过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这里,我想再结合自己五十年来在音乐学领域里的学习和工作体会,进一步谈谈我对从事音乐学研究过程中若干问题的一些思考。为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述,其中有些内容是我在上述两篇文章中谈到过的,请恕我在一些地方不得不做一点必要的复述,敬请读者予以谅解。
……
前言/序言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续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