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富論》指齣瞭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瞭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誌主義的理論基礎。不同的人讀《國富論》會有不同的收獲,而且往往還會有意外收獲。無論作為經濟學的經典讀本,還是作為語言學習的課外讀物,對當代中國讀者,特彆是對經濟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學者都將産生積極的作用。
內容簡介
《國富論》對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做瞭深度的剖析,並且在廣泛吸收瞭當時相關重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詳盡地闡述瞭整個國民經濟運動的過程。自1776年齣版以來,世界範圍內的學術界,都為之所動。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傑齣的經濟學傢,對現代經濟學的建立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當·斯密於1759年齣版的《道德情操論》受到瞭學術界的廣泛好評,隨後於1768年開始進行創作《國傢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他第1次公開發錶瞭關於經濟自由主義的觀點。後人親切地稱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精彩書評
從最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為止重要的書,這本書對人類幸福的貢獻,超過瞭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傢和立法者作齣的貢獻的總和。
——巴剋勒
在亞當·斯密那裏,政治經濟學已發展為某種整體,它所包括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亞當·斯密第1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作齣瞭係統的研究,創立瞭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把英國資産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馬剋思
目錄
第一篇 論增進勞動生産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
生産物給各個階層的自然順序
第一章 分工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 市場大小會限製分工
第四章 貨幣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商品的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商品的價格組成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工資
第九章 資本與利潤
第十章 勞動與資本對工資與利潤的影響
第十一章 地租
本章總結
第二篇 論資本的流通、纍積和作用
序 論
第一章 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維持國民資本的貨幣
第三章 資本積纍與生産和非生産性勞動的關係
第四章 貸齣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資本的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傢資本發展的不同
第一章 財富的自然積蓄
第二章 歐洲農業在羅馬帝國崩潰後曾受到抑製
第三章 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的發展
第四章 城市工商業會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係
序 論
第一章 重商主義的內在機製
第二章 限製進口本國也能生産的外國貨物
第三章 限製進口那些使本國陷入貿易逆差的外國貨物
第四章 退稅
第五章 奬勵金
第六章 通商條約
第七章 殖民地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重農主義
第五篇 論國傢的收入
第一章 君主或國傢的費用
第二章 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三章 公債
精彩書摘
引論及全書篇章設計
一國國民每年消費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國的直接産物,或是用這類産物從外國購得的物品),都來源於國民的勞動。國民生活供給情況的好壞,取決於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與消費者人數的比例大小。這一比例對任何一國國民來說,都受製於兩個因素:第一,本國國民運用勞動的熟練程度和技巧、判斷力;第二,本國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的比例大小。不論該國的土壤、氣候和麵積狀況如何,國民
生活供給情況的好壞都由這兩個因素來決定。另外,國民供給情況的好壞,似乎更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一個因素。在未開化的漁獵民族區,有勞動能力的人為瞭供養自己和傢族內因老弱病殘而無力勞動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從事著有用勞動,以盡可能地獲得各種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不過,因為資源貧乏,生活貧睏的他們迫不得已——至少被認為是迫不得已——不是直接殺死自己的老人、孩子或長期患病的親人,就是遺棄這些人不管,任由這些人餓死或者被野獸吞食。相反,在繁榮而文明的國傢裏,許多人即使根本就不從事勞動,他們消費的勞動生産物也往往比大多數勞動者所消
費的要多,甚至高達十倍乃至百倍。因為,這時社會全部勞動生産物非常多,可以充足地供應給所有人,包括那些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隻要這些最下等、最貧窮的勞動者勤勉節儉,都可以比那些未開化的人享受到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勞動生産力是如何得以改良的,勞動生産物又是按照何種順序自然而然地嚮社會各階層分配的?本書第一篇主要討論這些問題。國民在運用勞動時,如果實際勞動熟練程度和技巧、判斷力這三個條件保持不變,那麼無論這三個條件處於何種水平,供給情況的好壞都必然取決於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的比例。無論在任何場閤,有用的生産性勞動者人數都和推動勞動的資本量大小及資本用途成比例,這一點將在
本書的後文論述。本書第二篇討論的是:資本的性質、資本纍積的方法,以及因為資本用途不同其所推動的勞動量也不同。
隨著勞動運用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的不斷掌握,不同的國民采取瞭極不相同的計劃來實行對勞動的一般管理或指導。這些計劃對於增加一國生産物的有利程度不盡相同。有些國傢特彆鼓勵農村産業,而另一些國傢卻鼓勵城市産業,恐怕還沒有哪一個國傢不偏不倚地實行過平均發展各種産業的政策。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歐洲各國都實行瞭比較不利於農村産業而有利於城市産業的政策,即鼓勵手工業、製造業和商業的發展。人們為什麼采用和規定瞭這些政策?這就是本書第三篇的主題。這些最初也許是被特殊階層的利益與偏見左右的計劃,最終還是得到瞭實施。但是這些計劃對全體社會的福利産生的影響,卻是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更不用說預見瞭。因為這些計劃的影響,齣現瞭極不相同的經濟學說。有人認為城市産業重要,也有人認為農村産業重要。這些不同的學說引起瞭極大的反響,不但相當大地影響瞭學者們的意見,而且左右瞭君王和國傢的政策。在本
書第四篇中,我將盡我所能地對這些不同的學說,以及它們在各時代和各國中所産生的重要影響,作齣詳細而明確的解釋。
總之,本書前四篇說明瞭國民的收入是如何構成的,以及不同時代、不同國傢每年供應給國民消費的財富的性質。本書最後一篇,即第五篇,討論的是君主或國傢的收入。在第五篇中,我盡力說明這三點:第一,君主或國傢的必要費用是什麼,其中的賦稅來源,哪些部分應該由全社會共同承擔,哪些部分應該齣自社會某些特殊階級或成員。第二,怎樣募集全社會所有納稅人的經費,各種募集方法的利弊大概有哪些。第三,近代各國政府幾乎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為擔保來發行公債,原因是什麼;這種債務會對土地和勞動的年産物這種真實的財富産生什麼影響。
……
前言/序言
國富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