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舉要(修訂本)

史籍舉要(修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柴德賡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1484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0065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史籍舉要》主要是依據著名曆史學傢柴德賡先生在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講授中國曆史要籍介紹一課的手稿和部分講義整理而成的。本書主要目的是使高等院校曆史係和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有誌於研究中國古代曆史的青年,在自己能夠初步閱讀中國古代史料的基礎之上,對中國古代史籍有一個大緻的掌握,從而能夠較快進入曆史學習研究的階段。本書按類將中國古代比較重要的曆史文獻作瞭介紹,對史籍作者及其時代、史料來源及其編纂方法、優缺點及其在史學上的地位、注解及版本等做瞭詳細的梳理。同時,也在其中穿插瞭搜集史料與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對於初學者以及研究者都有重要的指導和藉鑒作用。

作者簡介

  柴德賡(1908—1970),字青峰,浙江諸暨人。著名史學傢、教育傢、書法傢。民國時曆任輔仁大學曆史係教授、白沙女子師範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兼係主任、江蘇師範學院曆史係教授兼係主任。柴先生的一生,有將近四十年從事於史學研究和教育實踐,是陳垣史學的主要傳人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柴先生的著述和講義得以不斷齣版,有《史籍舉要》、《史學叢考》、《資治通鑒介紹》等。

目錄

修訂本感言 // 001

修訂本前記 // 003

一版序 // 005

前言 // 009

上編 // 001

紀傳體類 // 003

一 《史記》 // 003

二 《漢書》 // 016

三 《後漢書》 // 024

四 《三國誌》 // 037

五 《晉書》 // 047

六 《宋書》 // 056

七 《南齊書》 // 065

八 《梁書》、《陳書》 // 069

九 《魏書》 // 075

十 《北齊書》 // 084

十一 《周書》 // 088

十二 《隋書》 // 093

十三 《南史》、《北史》 // 097

十四 《舊唐書》 // 105

十五 《新唐書》 // 110

十六 《舊五代史》 // 117

十七 《新五代史》 // 121

十八 《宋史》、《遼史》、《金史》 // 126

十九 《元史》 // 148

二十 《明史》 // 156

附:《清史稿》 // 164

下編 // 167

編年體類 // 169

一 《資治通鑒》 // 169

二 《續資治通鑒長編》 // 188

三 《三朝北盟會編》 // 190

四 《建炎以來係年要錄》 // 192

五 《續資治通鑒》 // 193

六 《明實錄》、《清實錄》 // 194

紀事本末類 // 197

一 《通鑒紀事本末》 // 197

二 《宋史紀事本末》 // 200

附:《元史紀事本末》、《續通鑒紀事本末》 // 203

三 《明史紀事本末》 // 203

四 《左傳紀事本末》 // 206

政書類 // 209

一 “十通” // 210

1.《通典》 // 210

2.《通誌》 // 217

3.《文獻通考》 // 221

附:乾隆時所修“六通”和《續皇朝文獻通考》 // 224

二 會要 // 224

1.《唐會要》、《五代會要》 // 224

2.《宋會要輯稿》 // 227

3.《西漢會要》、《東漢會要》 // 230

4.《三國會要》 // 232

5.《明會要》 // 233

三 其他 // 234

傳記類 // 239

一 分類專書 // 240

二 以朝代為主的傳記 // 249

三 地區性傳記 // 255

四 個人專傳 // 256

地理類 // 259

一 地圖 // 259

二 地誌 // 261

三 水道 // 265

四 都邑 // 268

五 邊疆 外國 // 271

後記 // 276

修訂本後記 // 278


用戶評價

評分

齣處編輯

評分

京東就是快,朝發夕至,越來越喜歡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史籍:記載曆史的典籍;史書。

評分

03.瞿鞦白《跋》:“幾世紀幾韆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間已現重重的噩夢。”史籍 編輯

評分

02.[明]鬍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此時史籍甚微,未足成類也。”

評分

中國有6000年的文明史,圖書作為重要的標誌文明的牌記,與中國古老的文明社會並駕齊驅發展著。從壁石、鍾鼎、竹簡、尺牘、縑帛到紙張,無一不嚮社會傳播文明,傳遞知識。但久經改朝換代、天災人禍,能保留下的古書少之又少。所以,古書收藏愛好者認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較清晰。凡國內藏書隻此一部的,未見各傢收藏、著錄的,一概稱為國內孤本。珍本與善本的界定,曆來為版本鑒定學者所爭論。宋效先老師曾在1987年發錶論文指齣:“珍本是比較稀見或比較珍貴之本,善本是凡內容有用,流傳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學術或藝術價值之本。”而在李緻忠老師的觀點中認為:在西方人的觀念裏和詞匯中,“善本”就是珍貴的、值錢的、罕見的傳本,這實際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瞭“善本”的含義。時代久遠,傳世孤罕的書籍,自然珍貴。甚至雖有明顯的文字訛脫,反被視為珍貴版本,這在古今中外都有實例可舉。本來“珍”並不等於“善”,罕見的東西並不一定真好,可是誰也不會把珍貴的東西視若糞土。這就在實際上把“珍”、“善”閤流瞭。彭令先生認為,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有利於國傢有利於人民的古籍精品,都應視為珍本;珍本與善本的核心價值都是文獻價值,文物價值為基礎,文物價值主要是在確定古籍的真贋、年代、版本的基礎上得齣的,藝術價值對於古籍來說是形式。文物價值、文獻價值與藝術價值都高的古籍,無疑是善本;有時候,對於某種價值特彆突齣的古籍,也應視為善本。

評分

1 解釋

評分

齣處編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