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14》收录了《1204君士坦丁堡的第*次陷落——西欧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反戈一击》《餐桌论输赢——南北战争中的美军伙食》《地中海三国演义——法兰西、奥斯曼与哈布斯堡》和《陆法和:不败的魔术师》等文章。内容均由相关领域军事、文史爱好者撰写,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等特点。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历史不是演义,需要在精细考据中大胆求证,才能帮助读者树立一个崭新的历史观,启迪心智,培养阅读的快感。《战争事典》就是这样的好书!
——赵国星,笔名二手翻译小熊猫,新时代出版社编辑,《巨人的碰撞》译者之一
★对于战争,人们往往倾向于讨论它的胜负,而不去探究其余。指文烽火编委会的《战争事典》却带着读者透过纸背,探寻战争历史的真实内在。
—张子平,笔名清海,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16—17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者
★《战争事典》汇聚古今,融萃中外,指文图书集战事战史于一处,实为战争历史之精品!
——秋李子,言情小说作家,著有《灶下婢》、《世家妇》、《恶女传说》等小说
★《战争事典》,既写战争之事,又不离史实之根。客观精到的战争局势分析,更是指文烽火编委会创作精神的精妙所在。
——穆好古,近代史研究者、民国史作者,《辛亥以来蓉属袍哥》、《天府百战》作者
★《战争事典》对历史战争的重新挖掘很新颖,让我对观察历史的视角有了新的突破,我相信指文的读者们也会从中受益很多的。
——李楠,历史社科作家,著有《第三帝国》、《鸦片战争》等作品
前言
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陷落——西欧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反戈一击
餐桌论输赢——南北战争中的美军伙食
地中海三国演义——法兰西、奥斯曼与哈布斯堡
陆法和:不败的魔术师
内战爆发后,以畜牧业发达、盛产长角牛著称的德克萨斯州选择了站在南方邦联一边。根据联邦政府保守统计,当时的德克萨斯州至少有350万头牛。但这看似丰富的资源对南方其他地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了能用德克萨斯遍地的牛羊解决南方地区肉制品供应困难的问题,邦联政府开出了“缴纳牲口免服兵役”的条件:只要能上交500头牛或者250匹马就不用当兵了,没有牛和马的话,用同样数量的羊或骡子代替也行!为了能从这里弄到更多的牲口,邦联政府还同一些牧场的主人签订合同,表示愿意以每头40美元(“灰背纸币”)的价格向他们购买尽可能多的牛。
1861年夏天,有人能成功地从德克萨斯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出发,用蒸汽船把牛群运送到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港口城市新奥尔良。然而很快,企图通过新奥尔良向南方其他地区运输牛群的努力就失败了。那一年秋天,联邦海军的西墨西哥湾封锁舰队把当地走私船主们撵得鸡飞狗跳。那么陆上通道呢?赶着牛群长途跋涉、运到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本来就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由于路途遥远,牛群在路上经常走散,损失很大,还要时常面对印第安人的骚扰和沿途其他地区农牧民的阻拦。一群长角牛从德克萨斯运到东部地区,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漫长的旅程对赶牛人和性情暴躁且易受惊的长角牛来说,都充满变数。再加上老天不作美,1861年夏到1863年,德克萨斯州遭遇了严重的干旱,许多牧区的牛大量死亡,即使那些躲过连年干旱的牛群,也不一定能熬得过1863年的罕见严寒。据统计,1860年有超过10万头长角牛被运出德克萨斯,内战开始后,这一数字很快就急转直下。战争爆发的头两年,还能时常见到大群长角牛被赶往南方其他地区,但随着联邦军队的不断进攻,南方邦联逐渐失去了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德克萨斯的牛群能顺利运到东部地区的机会越来越少。原本南军士兵的每日肉类供应标准就比北方低4盎司,随着战火在南方蔓延,标准又降低了。1862年夏,南方邦联主要的粮食和生猪供应地田纳西州基本被联邦军队控制。到1863年春天青黄不接时,邦联军队的肉类供给出现危机,罗伯特·李将军的士兵每天每人的腌肉供应更是降到了4盎司!饥饿的士兵们对此是满腹牢骚,在跟北军打招呼时也不忘给李将军扣上一顶“饥饿将军”的帽子:
“嗨!约翰尼,谁是你们那里的头儿啊?”
“嗨!扬基佬,我们这儿是饥饿将军当家……”
1863年7月维克斯堡战役结束后,联邦军队控制了整个密西西比河,切断了叛乱地区与西南部的联系,邦联再也无法从畜牧业发达的德克萨斯州得到牛肉供应了。那些和平时期对来自德克萨斯的长角牛挑三拣四、抱怨肉质又粗又老做牛排不够嫩的家伙,到了此时也只能流口水。于是,佛罗里达成了邦联唯一能弄到牛肉的地方,在其他地区过活的人则只能自谋办法。为了弄到肉吃,南军里许多出身农家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把能逮到的一切活物都下了锅:水里的鱼,林子里的鸟、野鹿、野羊、西猯(北美常见的一种小型野猪)、野狗、狐狸、狼、野猪、野火鸡、野兔、浣熊、松鼠、花栗鼠、负鼠、青蛙、蛇……当时,饿急了的南军连拉车的马和骡子也不放过,一点儿也不像现在的美国人这么挑嘴。时至今日,在美国南方那些喜欢玩战争重演的人们餐桌上,松鼠依旧是一道名菜,供那些垂涎已久的人大嚼一通。
单靠打猎是无法满足军队里这么多张等着吃饭的嘴的,缺吃少穿的南军也没少为了吃喝冲到北方佬的地盘上大肆搜刮,双方打劫的功夫倒是半斤八两。有时为了抢肉吃,饿红眼的邦联军队干脆组织人马去打劫那些在他们想象中一定“吃得满嘴流油”的北方佬。
1864年8月,联邦军队围攻南方的重要铁路枢纽彼得斯堡,困守在这里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及其守军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连粗玉米面都快供应不上了。9月5日,正当上上下下为了吃的犯愁时,邦联少将汉普顿手下一个叫乔治的探子带来了让人嫉妒的消息:在距离格兰特将军总部5英里外的一个种植园,有3000头为联邦军队准备的肉牛,只有120名士兵和30名雇来的平民看管。收到情报的汉普顿少将马上报告罗伯特·李将军,面对这些让人垂涎三尺的牛,罗伯特·李也坐不住了,马上指示汉普顿少将大胆地放手上门打劫。他还特意叮嘱汉普顿:“你的主要目标是牛……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战斗。”于是,汉普顿少将组织了大约3000名骑兵,其中就包括一些有名的“德克萨斯偷牛贼”。这帮重操旧业的家伙干起老本行来确实老道——为了圆满完成这票难得的大买卖,他们甚至特意从驻地附近搜罗了不少猎犬和牧羊犬来帮忙。
9月14日,这伙胆大包天的偷牛贼开始出发,出其不意地深入联邦后方,直扑被联邦军队控制的埃德蒙·拉芬种植园。猝不及防的联邦军队根本没料到南方佬会奔着牛群来战斗,还没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本来给自家厨房预备的牛被抢了个一干二净,储备在此的其他物资也被来了个一锅端。对嗷嗷待哺的南方邦联军队来说,这一票简直干得太漂亮了:不仅弄到了大量肉牛,还缴获了200支亨利十六响连发枪!出来打劫的偷牛贼们带着收拢起来的2468头牛、11辆大车的战利品及被抓来的304名俘虏胜利转进,于17日得意扬扬地回营。由于缺乏饲料,无法长期饲养,抢来的这些牲口很快就被屠宰殆尽,让大家吃了个痛快。从这些牛身上,邦联军队总共弄到了差不多200万磅牛肉,艰苦惯了的邦联士兵靠着这些牛肉总算是过了些快活日子,甚至还有些牛肉被士兵们拿来私下和敌人做交易,换些自己弄不到的奢侈品,比方咖啡什么的。这下子,出来站岗放哨的联邦士兵就不得不面对南方佬殷勤的骚扰了:“你好啊,扬基佬!想要点儿新鲜牛肉吗?”不过,这种美好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穷途末路的南军只过了半年多时间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1865年4月9日,率领残兵败将从彼得斯堡突围出来的罗伯特·李将军被迫在阿波马托克斯镇向联邦军队投降。此时,他剩余的2.8万多名士兵极度缺乏食物,只能靠啃点儿烤玉米活命。与前来接受投降的格兰特将军谈妥投降协议之后,李将军就不得不恳请胜利者善待自己饥寒交迫的部下。听说刚刚投降的敌军已经断粮,格兰特将军马上慷慨地答应提供2.5万份口粮,这让李将军非常感激。作为胜利方,格兰特将军对战场上的失败者非常宽容,不仅允许军官留下自己的佩刀、个人武器和行李物品,允许士兵带走属于自己的马匹和骡子,免得耽误他们回家下地干农活,还给那些被释放的南方士兵发放了五天的口粮,好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不至于挨饿。
……
2001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致信东正教会,写道:“可悲的是,行凶者本来是为了争取基督徒自由出入圣地的权利,却进攻了同样信仰基督教的兄弟。”这被视为罗马教会对东正教会迟到了将近800年的道歉,即为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的行为道歉。《1204 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陷落》一文就讲述了这段充满血雨腥风并最终导致罗马教会与东正教会彻底分裂的沉重历史。
让62万美国人死于非命的南北战争,常被视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可决定这场血战胜利的一个重要砝码却很少被人关注,那就是后勤的根本——军粮。《餐桌论输赢——南北战争中的美军伙食》一文将向读者揭示,军粮在南北战争中是如何影响战役胜负,乃至决定战争走向的。
目前,来自中东地区的大量难民正途经土耳其涌入欧洲腹地,带来了治安和民生问题,也引起了欧盟各国之间的外交纠纷。然而几百年前,这条路上涌入的则是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带来的是战火,期间更有法兰西为了对抗同样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人,不惜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联盟的秘辛!以上这些,正是《地中海三国演义》将向您讲述的。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按流派可分为道具魔术和心灵魔术两种,我国史书将魔术称为“幻术”。南北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无论是道具魔术还是心灵魔术都炉火纯青的超级魔术师——奇人陆法和。《陆法和:不败的魔术师》将展现自侯景之乱开始,陆法和在乱世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引人注目了!整体风格偏向一种复古的军事海报感,色彩搭配大胆而富有冲击力,特别是那种做旧的纹理和压抑的色调,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年代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仔细看,封面上的人物造型也很有意思,他们神情坚毅,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些字体,不是那种规整的印刷体,而是带着手写痕迹的粗犷风格,感觉像是那个时代战士们留下的信件或者日记,充满了真实感和故事性。光是看这个封面,我就能想象里面一定充满了激荡人心的故事,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那段烽火岁月的洗礼。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那种流水线生产的封面,一眼就能看穿,这本书的封面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一探究竟。这种设计很有策略性,能够精准地抓住那些对历史、对战争题材感兴趣的读者,同时也能吸引那些追求视觉冲击和艺术品位的读者。我甚至觉得,单凭这个封面,就足以让它在书架上脱颖而出,成为焦点。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情感的共鸣。我感觉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更是对那些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有时候读到那些悲壮的场景,我甚至会忍不住落下眼泪,那种情感的触动是发自内心的。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冰冷的年代和数字上,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我甚至觉得,它对于我们年轻人了解历史,认识战争,珍惜和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洗礼,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战争、对人性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者某类军事事件非常感兴趣,经常会翻阅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觉得意犹未尽,要么内容不够深入,要么视角过于单一。然而,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难以用言语形容。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能够从一个我从未想过的角度去剖析那些熟悉的历史事件,揭示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联系和影响。我特别赞赏他在分析原因和结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和辩证的态度,不偏不倚,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它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而且,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负担过重,仿佛是在享受一场智慧的盛宴。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亮点,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在静静地与我分享他对历史的深刻见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能够颠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对某些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类型的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作品太多了,很容易写得流于表面或者过于晦涩。但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非常扎实,叙事流畅而富有逻辑性,他能够把非常庞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于细节的把控,不是那种堆砌史料的空洞描写,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描绘,将历史事件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在描述某场战役时,他不仅仅罗列了参战人数和武器装备,更深入地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心理状态,那种恐惧、绝望,以及在绝境中爆发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都写得非常真实,让人动容。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战场,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作者的专业性也可见一斑,他对军事术语的运用非常精准,但又不会让普通读者感到困惑,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松有趣。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当晚,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乾坤。书的开本大小很合适,拿在手里有分量,但又不至于太沉重,翻页也很流畅,纸张的触感也挺舒服的,是那种有质感的哑光纸,不会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内页的排版设计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字体的选择很考究,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插图和图片,简直是点睛之笔!那些老照片,虽然有些已经泛黄,但依然清晰地捕捉到了历史的瞬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还有那些手绘的地图和示意图,清晰明了地勾勒出了战役的进程和地理环境,对于理解复杂的战略部署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张关于战术阵型的插图,用简单而生动的线条就把复杂的队形变化描绘得一清二楚,让我这个军事小白也能很快理解。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传达效率,让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赶上读书日活动,超值啊,先囤着。
评分又即:如何撇开卫生心理气候经济以及其它条件的影响
评分那些书虫必须知道的若干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内容
评分在京东网上购书已三年有余,感觉京东网还是很不错的,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学以聚之。
评分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磷光
评分17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在遥远的东方,两个东北亚的陆上强权,正围绕着黑龙江流域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在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较量和拉锯。这就是《龙与熊的较量——17 世纪黑龙江畔的中俄战争》一文所要讲述的。
评分宝贝收到了,不好意思评价晚了,6/18买的,自营的图书发货很快,折扣力度大,买了好多的书,谢谢快递小哥也很认真负责?,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