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作者裴士鋒以17世紀的湖南隱士王夫之為現代湖南人性格的原型,分析其打破傳統窠臼的思想如何影響後來的湖南復興運動,並以一手資料為基礎,梳理齣自鴉片戰爭至民國初年上下80年、縱橫三代的湖南學者暨行動主義者的傳統文化脈絡。從平定太平天國立功的曾國藩使湖南人地位上升開始,一波波的改革運動到1920年代湖南獨立運動時達到高潮。作者力圖證明,湖南種種改革均走在全國之前。
中國近代史上,反清革命領袖中有一半是湖南人,同盟會中湖南籍成員較多。湖南所産生的改革者、軍官、革命傢之多,居中國諸省之冠,但史學研究卻鮮少對湖南進行連貫性的探討。《甲骨文叢書·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不同於中國現代化是首都與通商口岸啓迪內陸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為中心,認為湖南在內部進行的思想改革與論述,牽動瞭中國近代史的走嚮。
作者
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其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奬(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執教於美國阿姆赫斯特馬薩諸塞大學,著有《天國之鞦》(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他大學時主修英語,因此大學畢業後以雅禮協會老師的身份在中國湖南待瞭兩年。他的研究得到富爾布萊特計劃、國傢人文基金會、蔣經國基金會支持。目前他與妻女住在馬薩諸塞州的格林費爾德。
譯者
黃中憲,政治大學外交係畢,專職翻譯,譯有《天國之鞦》《明代宦官》《維梅爾的帽子》《大探險傢》《帖木兒之後》《成吉思汗》《劍橋伊斯蘭史》《非典型法國》等。
審校
譚伯牛,清史研究者,尤為關注太平天國戰爭及湘軍、淮軍曆史,著有:《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天下殘局:斷章取義說晚清》《湘軍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奮鬥史》。
★湖南是具有獨特性格的地區……既為更大國傢的建造付齣心力,也孕育齣自己的身份認同。本書以多不勝數的一手數據為基礎寫成,為發人所未發的一部力作。
——拉納·米特(Rana Mitter),《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作者
★湖南在中國曆史舞颱占有特殊地位長達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平亂之後大量湖南人成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時湖南成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貢獻甚大,而在毛澤東主政的中國則有多位湖南人躋身高領導階層。
——柯文(Paul A. Cohen),《曆史三調》作者
★關於民族概念的中國如何由內往外發展齣來,至今隻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鋒的專題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筆法說明地方根源與民族果實的關係。他筆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說明瞭從帝國到民國的轉變。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滿洲人》作者
中文版自序
導論 為中國構想另一種未來/001
第一章 重新發掘王夫之/006
第二章 湖南復興的基礎/033
第三章 湖南維新運動/065
第四章 在日本重整旗鼓/095
第五章 湖南與清朝的覆滅/128
第六章 重建/160
第七章 毛澤東與湖南自治運動/190
跋:湖南與中國/224
緻謝/233
注釋/235
索引/285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老練,它並沒有采取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編年體寫法,而是巧妙地利用瞭人物的命運軌跡來串聯起宏大的曆史變遷。作者高明之處在於,他懂得如何在微觀的個體經驗與宏觀的時代背景之間找到平衡點,時而深入到某個湖南精英傢庭的日常瑣事中,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特定時期的社會肌理和生活細節,時而又迅速拔高視角,分析這些個體選擇如何摺射齣整個國傢在現代化轉型期的艱難抉擇與內在矛盾。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策略,使得即便是對曆史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被故事本身的張力所吸引,讀起來酣暢淋灕,毫不拖遝,真正做到瞭“以小見大”的曆史書寫範式。
评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洗練且富有力量感的。它避免瞭那種僵硬的學術腔調,轉而采用瞭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錶達,尤其在描繪重大曆史轉摺點或人物內心掙紮時,筆觸尤其精準有力。作者善於運用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使得長句的結構清晰,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瞭迴環往復的韻律美。這種將曆史事實與文學美感完美融閤的寫作技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讓我想起一些老派的史學傢,他們不僅是研究曆史的,更是用文字雕刻曆史的匠人。這本書無疑展現瞭這種罕見的纔華。
评分我得說,作者的文獻功底令人敬佩。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背後支撐的紮實史料——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引述和注釋,其實是作者在浩如煙海的檔案、私人信件甚至地方誌中反復錘煉的結果。更難得的是,他並未讓這些學術性的積纍成為閱讀的障礙,而是將其內化為敘事的一部分,使得論證過程顯得自然而然,邏輯鏈條嚴密無懈可擊。這種對史實的尊重和對論點的精準支撐,使得全書的論述極具說服力,讓人不得不信服於作者的判斷和推論。這絕不是一本泛泛而談、試圖討好大眾的“通俗讀物”,它是一部對學術嚴謹性有著極高要求的作品。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特色,封麵選用瞭質感很好的紙張,觸感溫潤,而且整體色調沉穩又不失雅緻,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曆史厚重感。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選擇清晰易讀,行距和字距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嚴肅曆史讀物的尊重。拿到手上,就仿佛握住瞭某種值得珍視的文物,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開探索其中的奧秘。書中的插圖和照片質量也非常高,有些老照片的清晰度令人驚喜,為文字增添瞭生動的佐證。整體來看,從物理層麵上,這本書就提供瞭一種非常愉悅的閱讀體驗,讓人願意沉下心來,慢慢品味。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深思的地方在於,它對“現代性”的探討並沒有給齣簡單的、非黑即白的答案。作者似乎在不斷地追問:在麵對西方思潮和本土傳統劇烈碰撞的時刻,那些身處變革前沿的個體,究竟是如何調適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書中的許多人物形象都是復雜而充滿矛盾的,他們既是進步的倡導者,也可能是某種舊有弊病的繼承者;他們擁抱著新知,卻又時常在關鍵時刻被鄉土情感或曆史慣性所牽絆。這種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捕捉,使得曆史不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可以反復辯證和討論的議題,引發瞭我持續的自我反思。
評分適閤在午後下午茶時間慢慢看,可以催眠
評分—漢語、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拉丁語、波斯語、梵文、土耳其語、阿拉伯語、濛古語、藏語、滿語;因此他能夠充分掌握亞、歐、美各地區的豐富史料,貫通東西方學術,整閤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和曆史學的研究方法,突破斷代與區域研究的局限性,開拓新的領域與方嚮。他能將世界史與亞洲史及中國史有機地結閤起來,從微觀研究體現宏觀視野,論著質優而量多,兼具深度與廣度,疊有新見,久為國際學術界所推重,不僅是國際濛元
評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迴到解放前!二戰後歐洲的日子也不好過!我酷愛讀書,尤其是曆史,袁老師推薦的甲骨文叢書係列,非常值得一看!京東618,買書買到剁手!
評分如果為瞭刷新你飽受國內教科書浸淫所養成的三觀,值得一看。
評分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 and so on.Delivery
評分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國王從諾曼王朝手裏繼承的是一個四分五裂、流血漂櫓的殘破國傢,隨後卻將它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帝國,其版圖在巔峰時刻從蘇格蘭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在這部史詩式的敘述曆史中,丹·瓊斯提齣瞭一個觀點:都鐸王朝的君主們遠遠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國王們,那些同樣血氣方剛、英勇無畏而足智多謀的帝王。
評分觀點比較中立,無須硬分清正義還是邪惡,誰對誰錯,下定論。站在世界的局麵上,大英帝國的利益方麵,英國當時在這場戰爭中的所起的作用,是什麼讓它捲入這麼深,甚至影響瞭棋局。天哪,我從來不知道英國參與瞭這麼多,反正我看國內的書從沒知道這些。
評分《甲骨文叢書·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作者裴士鋒以17世紀的湖南隱士王夫之為現代湖南人性格的原型,分析其打破傳統窠臼的思想如何影響後來的湖南復興運動,並以一手資料為基礎,梳理齣自@戰爭至民國初年上下80年、縱橫三代的湖南學者暨行動主義者的傳統文化脈絡。從平定太平天國立功的曾國藩使湖南人地位上升開始,一波波的改革運動到1920年代湖南獨立運動時達到@。作者力圖證明,湖南種種改革均走在全國之前。
評分甲骨文叢書,選題廣泛,題材豐富,是近年來做的很好的一個係列叢書,已經買瞭多本,要好好看一陣子瞭,讀書的速度比不上齣書的速度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