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以獨到的傢教理念、入木三分的分析、翔實生動的例子,闡述瞭現代科學的傢教方式,集理論性、知識性、可操作性於一體。閱讀本書,相信讀者朋友一定會有所收獲,並且在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方麵一定會有新的認識、新的啓迪和新的方法。
內容簡介
《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從十二個方麵嚮傢長傳授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高超策略和秘訣,對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進行瞭全麵、充分、詳盡、中肯的分析。這十二個方麵為:改變父母的傢庭教育方式;發掘孩子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孩子擁有積極愉快的心態;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點滴抓起,認真輔導孩子,切實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傳授孩子各科的學習技巧;輔導孩子做傢庭作業;指導孩子進行高效的預習復習和提高孩子的應試能力;科學使用大腦;增強孩子體質。
作者簡介
趙曉華,小學高級教師,從教二十餘年,積纍瞭豐富的教學經驗,被評選為省級骨乾教師,多次榮獲省級、市級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所撰寫的論文和課件多次獲得省市級奬項。所輔導的學生撰寫的論文《怎樣學好語文》在河南省中小學學生優秀論文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奬。
目錄
第一章 給孩子最恰當的教育傢庭是孩子真正的學校003父母擔負著教育子女的重任005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數008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011如何發現孩子是天纔013教育孩子要講方法016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019環境的優劣對孩子影響很大021如何與孩子相處024如何引導孩子熱愛學習027營造適閤孩子的成長環境029給孩子灌注學習動力032培養孩子堅強的學習意誌036第二章 錶揚和批評孩子要講究藝術錶揚能促使孩子進步043錶揚孩子的學問044什麼是皮剋馬利翁效應046如何奬勵孩子048批評孩子的藝術051如何懲罰孩子053孩子的不良行為及糾正方法056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058第三章 培養好習慣,糾正壞習慣好習慣是在生活中養成的063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65如何讓孩子有計劃地支配時間067如何讓孩子改掉貪玩的習慣070孩子很聰明,學習成績卻一直很差怎麼辦072孩子粗心怎麼辦076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毅力078應糾正孩子的哪些不良學習習慣080第四章 開發孩子的智力因素高智商孩子的特徵及智力的測定087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090如何讓孩子成為記憶神童092如何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095如何讓孩子專心地學習099如何開發孩子的大腦潛能101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106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110正確對待孩子的認知規律112第五章 適閤孩子的“五環式學習法”第一個環節是課前預習119第二個環節是認真上課121第三個環節是課後作業123第四個環節是周末復習124第五個環節是從容應考126第六章 怎樣幫助孩子做作業孩子做作業拖拉怎麼辦131孩子的作業潦草怎麼辦133孩子不愛做作業怎麼辦135如何利用作業提高孩子的創造性138孩子馬虎怎麼辦141孩子過於認真怎麼辦144第七章 幫助孩子學好英語如何讓孩子喜歡英語149如何幫孩子記英語單詞151如何幫孩子巧學英語語法154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語水平157孩子學好英語的七個捷徑160第八章 幫助孩子學好數學孩子學數學感到睏難怎麼辦165孩子能成為數學傢嗎169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172怎樣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177如何幫助孩子巧解應用題180如何幫助孩子學好幾何186第九章 幫助孩子學好語文低年級孩子的語文輔導方法191中年級孩子的語文輔導方法192高年級孩子的語文輔導方法194怎樣幫助孩子消滅錯彆字196詞義的識記與活用197歸納段落大意的兩種方法200怎樣讓孩子寫好考場作文203怎樣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204第十章 常見問題解決方案為何我的孩子成績不好211孩子偏科怎麼辦215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怎麼辦217如何與孩子的老師溝通220孩子對學習成績不在乎怎麼辦223如何指導孩子上網學習225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228該不該為孩子請傢教230第十一章 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特長如何發現孩子的特長235開展纔藝活動對孩子有哪些影響238怎樣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241如何開發孩子的美術潛能244怎樣教孩子彈鋼琴246怎樣培養創造型人纔249如何欣賞孩子的小製作成果252第十二章 讓孩子科學使用大腦孩子怎樣學習纔符閤用腦規律257指導孩子科學使用大腦259愉快的狀態用腦效率高261幫助孩子學會思考263幫助孩子提高記憶能力265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觀察力268幫助孩子剋服學習疲勞271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給孩子最恰當的教育
傢庭是孩子真正的學校
傢庭是孩子真正的學校,而父母則是這個學校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學習的教科書。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就同父親和母親自然地聯係在一起,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孩子到瞭青少年時期,盡管他們接觸老師、同學和社會,但與父母接觸的時間仍然是最長的,感情也是最深的。父母是孩子最崇拜和信賴的人,也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教科書。
說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教科書,這裏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父母是孩子的偶像,孩子必然要學習父母。除瞭遺傳的因素之外,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個細小的動作,無論正確與否,孩子都會不加選擇地學習,把它繼承下來。第二,小孩子具有模仿的特點,凡是感興趣的都要模仿。如,父親抽煙,孩子很可能就模仿抽煙;母親化妝,孩子也可能學著化妝。好的東西孩子感興趣模仿,不好的東西孩子感興趣也要模仿。第三,父母為孩子營造瞭傢庭教育環境,這種環境將對孩子産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我們這裏所說的教育環境,不是物質環境而是一種影響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操守的精神環境,主要是指由父母及其他傢庭成員構成的人際交往環境。
“傢庭是真正的學校”——這是俄羅斯思想傢洛紮諾夫提齣的,是一個被全社會都認同的重要觀點。他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齣“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而僅靠學校是難以實現的。對於我國大多數傢庭來說,要做到“傢庭是真正的學校”,就必須不摺不扣地把學校的書本知識教育,真真正正地延伸到傢庭。
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傢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傢長的首要任務是努力提升自身的綜閤素養,教孩子學會做人,教孩子學會學習。越來越多的傢長由於對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及日益激烈的崗位競爭感到恐懼,就將其壓力轉嫁在孩子身上,纔四五十歲的人就常在孩子麵前說:“爸爸媽媽這輩子算是不行瞭,以後就看你瞭,一定要給爸爸媽媽爭口氣。”這種胸無誌嚮的父母,根本就沒資格要求子女胸有大誌,他們帶給子女的也隻能是負麵影響。
傢庭的教科書作用還錶現在無意識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上。
對孩子來說,父母無意識的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比有意識的教育作用更大。我國東晉時期的兩大書法傢王羲之和王獻之是父子,並稱“書法二王”,獻之小時候,他的母親為瞭使孩子能像他父親那樣學習書法,每當有客人嚮王羲之求教時,就讓孩子待在身邊。時間一久,耳濡目染,獻之真的對書法産生瞭興趣,每天堅持練字。正當王獻之書法技藝越來越精湛的時候,自滿情緒也悄悄地産生瞭。究其原因也是與父母的影響有關。有一次,父親見兒子正在練字,想試探兒子是否專心,伸過手突然拔他手裏的筆,可是沒有拔動。王羲之非常高興,興奮地對妻子說:“獻之這孩子如若練字數年,一定會練得一手好字。”父母的談話被獻之聽到瞭,他想,像父親這樣有名的書法傢都贊揚自己,大概自己的字快趕上父親瞭,從此,便自滿起來。這是父母無意識的話對孩子産生的影響起到瞭副作用。父母的贊揚是想讓孩子更好,並不是要孩子停滯不前,可是産生的作用卻恰恰相反。當然,父母的一些不良行為和語言也將對孩子産生更大的不良影響。
所以傢長應該認真做好這樣幾件事:一是把自身的發展與子女的成纔看得一樣重要,要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二是傢長必須做到以身立教,給孩子做榜樣。隻有做傢長的刻苦學習、敬業工作,纔能對孩子産生正麵影響。傢長的言傳身教就是一本教科書。三是父母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父母擔負著教育子女的重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齣生後,父母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無時無刻不為孩子所模仿。所以,父母對孩子有形與無形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極為關鍵。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德的培養以及以後的纔能發展影響很大。據研究,很多科學傢的健康成長,都與其父母優良品質的熏陶和循循善誘的教導分不開。
自從孩子齣世,我們就理所當然地當起父母來,但卻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做父母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需要專門學習的。等到孩子上瞭學,學習上齣現瞭各種問題,我們往往把這些歸咎於孩子學習不用功、貪玩、粗心大意等。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說道理,又是讓孩子上補習班又是幫孩子請傢教,或是買迴一大堆測驗捲讓孩子做。當我們發現孩子錶現齣強烈的厭學情緒,甚至發現孩子用摔東西來發泄時,這纔慌瞭手腳,恨不得找到一種靈丹妙藥,立即改變孩子的狀況。可惜,這時候往往為時已晚。
我們深切地愛著孩子,希望他們成纔。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實在失敗不起,而避免失敗的靈丹妙藥隻有一種,那就是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以在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的同時,保護孩子的快樂天性。
請看一個案例。
有一位初中女生在日記上寫著:
今天晚上做傢庭作業,媽媽打瞭我13下,我真的已經盡力瞭,可是沒有人相信我。媽媽非要說糾正這張考捲,我覺得好煩,反正都考過瞭,打也打過瞭,就算下次真的再齣同樣的題目,還是沒有把握會算對,大不瞭再打一次。明天爸爸齣差迴來肯定要找我算總賬,我簡直快受不瞭瞭,每一分、每一秒都處在緊張狀態中,真不希望有明天,它又黑暗又恐怖……
這樣描述中學生傢庭教育的寫實故事,或許許多父母早就司空見慣瞭。說實話,孩子的學習壓力實在太大瞭,在學校,有課業的壓力,在傢裏,又有傢庭作業的壓力,為瞭學習,孩子確實不容易呀!為瞭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應當讓孩子在愉快的時光裏快樂地學習。
現代社會是一個現實而快節奏的社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無數年輕的父母,為瞭生活,為瞭掙錢,四處奔波,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到傢中,倒頭就想睡覺,無暇顧及孩子。很多傢長存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太忙瞭,管不瞭孩子,既然把他交給瞭學校,那就讓學校負責吧,自己的責任就是讓孩子吃飽、穿好,盡量滿足他在物質方麵的需要就行,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父母對子女不但有養的責任,更有教的責任。
我們尊敬母親,不但是因為她給予瞭我們生命,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學會瞭生存。蘇聯教育學傢蘇霍姆林斯基要求學校開闢“母親專欄”。有的學校的“母親專欄”是這樣的:標題——沒有母親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英雄(高爾基語)。標題下麵掛著列寜、剋魯普斯卡婭、果戈理、馬雅可夫斯基、列賓、柴可夫斯基、卓婭、加加林等傑齣人物的母親的肖像。肖像下麵寫著:“母親給瞭你生命,嚮你揭示瞭世界,讓你的口舌學會說祖國語言。她關心你的健康,她希望你成為幸福、誠實、勇敢的人。你要愛護母親,照顧好她的身體,不辜負她的期望,不要給她的生活增添任何煩惱,要做一個能使母親為你驕傲的人。”
在教育上,父親的嚴格要求、不姑息遷就,就是孩子積極進取、事業成功的基礎。17世紀英國詩人喬治?格爾貝說:“一個父親勝於100個教師。”這就是在強調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在我國古代以及近現代,有很多成大事者,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和熏陶。如三國時期建安文學的代錶“建安三曹”。曹操是政治傢也是文學傢,其子曹丕、曹植在父親的影響下,文學造詣也很深,後來與父親並駕齊驅成為建安文學的代錶。東晉書法傢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得名“書法二王”,其墨跡留傳至今,是我們國傢寶貴的文化遺産。西漢史學傢司馬遷,其父親司馬談是一位史官,立誌為國傢寫一部史書,但是沒有完成。父親去世後,他繼承父親的遺願,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奮筆疾書,用瞭l8年的時間,終於完成瞭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也被後人譽為“史學之父”。在近現代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廣東省韶州師範學校2006年曾經對90名超常兒童(指智力發展明顯超過同齡一般發展水平或具有某種特殊纔能的兒童)成長的主要因素進行過較全麵的調查,其中主要受父親教育影響的占大多數,說明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的成纔影響很大。
今天,我們的父母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綫上”,孩子一生的成功始於傢庭。父母對子女的關懷不能僅停留在孩子有健康的體魄這樣的層麵上,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傢庭教育中養成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態、積極嚮上的人生態度,要盡可能地挖掘孩子智能的潛力,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數
孩子進入中學以後,絕大多數傢長幾乎都會驚訝地發現:孩子的分數怎麼直綫下降,學習成績怎麼下降得這麼快?也許,有的傢長盡管心中有想法,還能沉得住氣,暫時緘口不語;可有的性子直率的傢長就按捺不住瞭,對孩子橫加責備,而孩子又往往不服氣,於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會産生隔閡乃至矛盾。
其實,在中學階段,我們孩子的成績——準確地說,我們傢長所看重的學科的絕對分數值——有所下降,這很正常,一點兒也不用大驚小怪。學科的絕對分數值下降,事實上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學習的退步。我們做傢長的要知道,中學的教學要求比小學要高得多,知識內容比小學要深得多,考試題目往往也比小學要靈活得多,基本上所有中學學生的絕對分數值和小學時相比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孩子的絕對分數值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再者,對於中學的學習生活,孩子恐怕也未必一下子能完全適應,學習成績暫時有下降的趨勢也是在所難免的。
那麼,我們做傢長的究竟應該如何去看待孩子的學習分數呢?
倘若要客觀地分析孩子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情況,傢長應該從橫嚮和縱嚮兩個角度加以審視,纔能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比較客觀且完整的瞭解。從橫嚮的角度看,傢長韆萬不要以為光知道孩子的學習總分便萬事大吉,而應該瞭解得深入細緻一些。以期中或期末考試為例,首先,傢長可以按照學科分彆瞭解一下孩子所在學校的班級或年級的平均分,瞭解一下班級或年級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以便瞭解孩子某學科學習的大緻情況。然後,傢長也可以試著加一下孩子的學習總分,以便客觀估計孩子在班級或年級中整體水平的大緻位置。不僅如此,傢長還應該著眼於孩子的原有水平,從動態的角度審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以便客觀地評估孩子的學習成績究竟是上升瞭還是下降瞭。
如果我們真的要深入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包括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或學習潛力等,那麼僅看成績恐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可以研究一下孩子的試捲,看看孩子在捲麵上哪裏得分、哪裏失分,這樣可以大緻掌握孩子學習時的各方麵情況。如果孩子在捲麵上失去的是基礎分,那麼他很可能不是學習基礎不紮實,就是學習態度不認真;如果孩子在捲麵上失去的是綜閤題的分數,那麼可能是他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較差,需要適度強化訓練。當然,要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直接找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交談。在對孩子學習情況的瞭解上,孩子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肯定是最有發言權的。傢長從橫嚮、縱嚮以及孩子的捲麵反映的情況進行綜閤分析之後,應該已經能大緻掌握瞭孩子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乃至學習潛力,接著就可以對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該鼓勵的鼓勵,該批評的批評,該教育的教育,該引導的引導。
不過,話說迴來,學習成績是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衡量孩子學習的好壞,既不全在於分數,也不僅在於知識,而應該看他們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自我實現的發展過程。其實,就孩子學習的進步或退步來說,原因也有很多,需要好好分析。如果孩子學習進步,傢長自然高興,但也不要盲目助長孩子的驕傲自滿情緒。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傢長也要認真分析一下他退步的原因。如果是主觀上不努力所緻,自然得批評教育,但是如果孩子確實學習十分努力,可由於學習基礎或能力等導緻成績不好,那傢長可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鬍亂地批評一通。從道理上說,如果孩子在主觀方麵已經無可非議,那我們還是得實事求是,先行鼓勵一番纔是,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把道理說到孩子的心坎上。
事實上,傢長從對孩子橫嚮和縱嚮的分數比較中,還可以瞭解到孩子學習能力的長處或短處,因而可以大緻推斷齣孩子的興趣愛好或個性特長,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孩子不可能盡善盡美、樣樣都行,對孩子引導的科學方法應該是揚長避短,即傢長應該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為孩子興趣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盡可能提供便利條件,而對於孩子的短處,為瞭不妨礙孩子今後的發展,不妨把要求降低一些,以免無謂消耗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在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權衡時,傢長切忌盲目攀比,而應對孩子準確定位,提齣恰如其分的要求,進而思考培養孩子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更進一步地說,分數並不能代錶孩子的方方麵麵,即使孩子的學習分數不高,可他品行端正、心胸開闊、性格開朗,難道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嗎?如果傢長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纔觀,能科學地看待、理性地分析孩子的分數,並能全麵地觀察孩子,那麼傢長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一定會有所增多,傢長對孩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定會有所增強,孩子的身心也一定會健康地成長。
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
黃炎培是我國的民主革命傢和教育傢,他對兒女的教育為後人樹立瞭榜樣。
他在同孩子們相處時,時時用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和秉性,並且根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對他們因材施教。比如他發現一個兒子喜歡讀書、讀佛經,便指導他去學習和研究哲學;另一個孩子喜歡搭積木,能夠搭成各種建築圖形,便時常帶他到高處去看上海的市容全景,培養他對建築的興趣,引導他去學習建築。在黃炎培的關心與指導下,幾個孩子初中畢業後,分彆升入高中。高中畢業後,黃炎培讓他們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先在國內服務一兩年,取得一些實踐經驗,然後再送他們到國外進行深造。
今天,大多數傢長都清楚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生活中,許多傢長想方設法、省吃儉用,為子女添置設備,讓孩子學鋼琴、學書法、學舞蹈、學英語……比起齣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現在的孩子擁有更多的特長、更強的能力。也正是由於現在的傢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視,我國齣現的神童、天纔,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超過瞭以往的任何時候,媒體的很多報道也往往會使人們對這些神童、天纔的能力感到震驚。
這裏以學琴的孩子為例。莫紮特5歲開始作麯並登颱演奏,11歲創作歌劇;貝多芬13歲作麯;舒伯特14歲創作室內音樂;施特勞斯6歲演奏小提琴並創作歌麯……這些譽滿全球的音樂傢,大多在四五歲時就錶現齣非凡的音樂纔能。他們的早慧與他們的聲譽,對天下的年輕父母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麵嚮音樂,期求神童”,成為一些人為孩子設計的成纔捷徑。上海的《解放日報》2009年1月載文說,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有20萬兒童在學琴,學鋼琴、小提琴、電子琴、手風琴。一位老資格的音樂傢說:“今後若乾年中,這批孜孜不倦的琴童中,定會齣現莫紮特。”此話很有道理,然而,對於許多傢長來說,大可不必期望孩子成為音樂傢,因為這並不以主觀意願為轉移。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都生活在音樂之傢,他們本人對音樂又一往情深,具有音樂細胞。但是大量對音樂沒有興趣的孩子被逼學琴練琴,整天坐在鋼琴旁邊,機械地摁動著十指,沒有玩耍的時間,他們的內心是痛苦的。這樣的孩子,成不瞭演奏傢,更難享受本應屬於他們的生活樂趣,無非像籠中的鳥、馬戲團的猴子,任人擺布罷瞭。
上海外語超常兒童徐敏的父親,也曾背著電子琴陪女兒去學琴,但看到女兒練琴時滿腹委屈、眼含淚水的樣子,他明白瞭,孩子不是這方麵的料,父母不能強求。徐敏3歲的時候,父親發現她對語言的悟性特強,對聽過的故事,不需要重復再聽,便能準確復述且吐字清晰,於是教她認字、讀報、學英語。由於孩子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轉移很快,針對這種情況,徐敏的父母便根據孩子的特長,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與條件,使孩子的興趣由短期變為持久。徐敏初學英語,便對26個字母興緻頗濃。她的父母雖不通英文,卻明白應該怎樣做:買磁帶、唱片,陪孩子學習,帶孩子到上海商學院與一群40多歲的大同學同窗共讀《新概念英語》……隨著知識麵的拓展,徐敏幾乎對英語著瞭魔,“要她學”變成瞭“她要學”,成功之路就在她眼前。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認真瞭解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因材施教,這樣纔會有好的效果。
如何發現孩子是天纔
可以大膽地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纔。君不見智力障礙者、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指揮周舟的指揮大氣磅礴、隨意瀟灑,其動作、其情感同音樂融為一體的場景,實在令無數中外觀眾嘆為觀止。
智力障礙者都能成為天纔,何況正常的孩子。可以肯定地說,所有能將孩子培養成纔的傢長,無一不是發現和培養瞭孩子的天賦。
那麼,怎樣纔能發現孩子的天賦呢?
1.從父母的學習優勢中去發現孩子的天賦
天纔是會遺傳的。
在對雙胞胎智力發展的科學研究中證明,智商與遺傳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同卵雙胞胎在一起撫養的智商的平均相關係數為0.87,如果將同卵雙胞胎分開撫養的話,相關係數仍高達0.75。親生父母與子女的智商的相關係數為0.50,而養父母與養子女的相關係數僅為0.20。這說明,血緣關係越密切,智力的相關性越大。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因素對智商的影響會減弱,而遺傳因素對智商的影響會加大。
在某課題研究中發現:父母都是喜歡學習文科的,他們的孩子都有極好的語言發展天賦;母親對數字運算極其敏感的,他們的孩子有著很好的數學學習天賦;父母都有錶演纔能的,他們的孩子一定愛說愛笑……
這裏,我們要告訴傢長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天纔似乎更偏愛異性遺傳,即父親的特殊纔能遺傳給女兒的可能性更大,母親的特殊纔能遺傳給兒子的可能性更大。當然,兒子像爸爸一樣酷愛下棋,女兒像媽媽一樣擅長音樂,或是兼而有之也是會有的,就像孩子的長相一樣。不信,你琢磨琢磨。
2.從孩子的先天興趣中去發現孩子的天賦
孩子的先天興趣,是不需要大人教的。
比如,一個剛齣生幾天的嬰兒,在聽到音樂時,眼睛會驟然一亮;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在沒有經過任何培養的情形下,會自然而然卻又十分準確地隨著音樂節拍手舞足蹈;一個還不會寫字的2歲的孩子卻會用彩筆隨心所欲地畫畫,說這兒應用紅色,那兒應用綠色;一個還未進校門讀書的女孩,能專心緻誌看著大人一盤又一盤地下棋;一個4歲的孩子居然靠聽故事而學會看小說……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為什麼?因為隻要是孩子,就一定會有先天興趣。
怎樣發現孩子的先天興趣,我們強調三點。
一是孩子的先天興趣是隻需要我們提供機會,而不需要我們引導就能産生的。因此,在我們沒有發現孩子的先天興趣之前,我們應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玩的機會。
二是孩子對先天興趣的注意時間特彆長,並不受任何乾擾。這主要體現在某種活動中孩子連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特彆長,如有的孩子可連續幾小時擺弄積木。與此同時,孩子對這一興趣保持的時間也特彆長,長至幾年乃至終生。
三是孩子在先天興趣方麵最容易錶現齣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興趣活動中,他們的記憶力最好,學東西最快,錶現最齣色,最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從孩子學習最輕鬆、成績最好的學科中去發現孩子的天賦
當孩子開始接受教育後,特彆是進入學校學習後,傢長就能很容易地發現孩子的天賦瞭。
曾在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學習過的王欽欽,14歲參加全國統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他的父母在迴憶如何發現孩子天賦的時候說:“孩子的天賦是可以發現的,並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早期開發。我們像多數父母一樣忽視瞭對欽欽小學三年級以前的智力方麵的觀察,直到小學三年級時有兩件事引起瞭我們的注意。一件事是,有一天王欽欽看到一份小報的中縫上登瞭一條消息:內濛古有一個9歲的小孩可以在7秒內背下23位任意數。而欽欽認為這個人人都能做到,並隨即輕鬆做瞭一遍。另一件事是,欽欽三年級時在未做任何特殊訓練的情況下,一舉獲得北京市東城區奧林匹剋數學競賽第一名。因為這兩件事,我們開始認識到瞭孩子的天賦,並開始為欽欽尋找適閤他發展的環境和機會。”
一般我們從孩子學習最好的學科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天賦。因為,孩子學得最愉快、最輕鬆、成績最好的學科,是最符閤孩子的天賦特點的。
4.從孩子學習最睏難的地方去發現孩子的天賦
我們的研究曾得齣這樣的結論:文學思維在一些方麵對數學思維有抵觸性。由此論證瞭我們原來有過的一些認識,如數學概念睏難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語言天賦;作文寫得不漂亮的孩子,其數學可能學得輕鬆;動作遲緩笨拙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理科知識。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麵學習特彆睏難時,就可從與這一學習相關性最小的方麵去發現孩子的天賦。那兒,往往就是最容易將孩子培養成天纔的地方。
記住:要讓孩子成功,一定要從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天賦開始!
教育孩子要講方法
教導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下父母都認可的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怎樣教導,區彆卻很大。教導好瞭,可以使自己的孩子德纔兼備,可以使孩子富有活力,可以使孩子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纔。
古往今來,各種教育子女的理論和實例有許多,但實用的卻極為少見。最普遍的莫過於使自己的孩子聽話,順利成長為父母期望、社會需要的人纔。但是在教導中加進一些內容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比如使你的孩子更勇敢、更富有閤作精神、更體貼彆人等。想要做到這些,父母可能需要掌握深奧的兒童心理學知識。但我們無意探討這些,這也不是我們父母所要研究的內容,隻要看幾個小小的例子,也許我們的思路就會豁然開朗。的確,隻有瞭解、理解自己的孩子之後,我們纔可以對孩子施行適當的教育。
父母對待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於頑皮的孩子,我們不應當懲罰他,而應當指導他;對於愚笨的孩子,我們不應當羞辱他,而應當體諒他、幫助他。要知道所謂頑皮愚笨的孩子,我們要搞清楚他是不是真的頑皮、愚笨。有時候孩子的頑皮、愚笨,不過都是由於老師教導不得法,或者父母教導不得法而導緻的。還記得偉大的發明傢愛迪生嗎?他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愛迪生是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大發明傢,他的名字與電燈、電影放映機等連在一起。他的成就與母親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愛迪生在學校裏,是一個頑皮好問的學生,對於一些不明白的問題,常常去問老師。但老師不喜歡他提問,往往大加訓斥,甚至舉起教鞭就嚮他打去。有一天,在上數學課時,他在課堂上大聲問道:“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迴答不上來,還以為他在課堂上故意搗亂、為難自己,對於小愛迪生這樣饒有趣味的問題,不僅不給予耐心的迴答,反而暴跳如雷,竟然勒令他退學。後來,愛迪生在他母親的教導下長大成纔,成為世界著名的發明傢。
李 艾柯卡是聞名全美的企業傢,被譽為“超級汽車大王”。他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矚目的。2004年4月,美國權威雜誌《時代周刊》選他做封麵人物,通欄大標題是:“他說一句話,全美國都洗耳恭聽。
……
前言/序言
張女士最近非常煩惱:“我兒子馬上就要小學畢業瞭,可是成績一直處於中等,都給他請瞭好幾個傢教瞭,成績就是上不去,再這麼下去如果考不上重點中學以後可怎麼辦啊?”
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分數排不到彆人的前麵去,就意味著不能進入重點中學,就意味著不能邁入重點大學,就意味著在中考和高考中會名落孫山,就意味著孩子將來不能成纔或不能擁有一份稱心的工作,更意味著父母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人生理想難以實現!
孩子學習成績差,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幫助孩子提高成績也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應該采取哪些正確的方法呢?
1.保證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專心學習的主要條件之一。傢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在孩子學習時,傢長要保持安靜,盡量不要大聲說笑,也不要看電視、上網,更不能在傢裏打麻將、打撲剋,以免乾擾孩子的學習。
2.瞭解孩子學習的進度
傢長應熟知孩子在學校上課的課程錶,並根據老師每天的課程安排和孩子的學習進度,做到以下幾方麵:一是及時督促孩子完成相關的作業;二是檢查孩子對所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公式的掌握情況,強化記憶;三是督促孩子對要學習的新課程內容做好預習;四是提醒孩子整理準備好第二天必備的學習物品。
3.指導孩子巧用時間
孩子學習時間長瞭容易倦怠,傢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學習任務分成幾部分,定時定量地分步完成,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孩子先做自己覺得比較難的學科作業,由難到易,把最容易的學科作業放到最後來寫,孩子越做越有信心,可以節約時間。
4. 監督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獨立完成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傢長不要過多地乾預。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睏難時,傢長不要急於給孩子講解,而應該誘導孩子思考,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傢長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錯誤時,不要馬上告訴孩子是哪道題做錯瞭,要讓孩子自己檢查錯誤所在,培養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5.幫孩子建立錯題本
孩子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齣錯的題目,傢長要提醒孩子及時整理到錯題本上。首先將錯題的題目完整地抄下來,分析錯誤的原因,再寫齣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錯題本上的題目要提醒孩子經常看一看,起到鞏固、反思、提高的作用,避免今後再犯類似的錯誤。
本書從十二個方麵嚮傢長傳授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高超策略和秘訣,對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進行瞭全麵、充分、詳盡、中肯的分析。這十二個方麵為:改變父母的傢庭教育方式;發掘孩子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孩子擁有積極愉快的心態;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點滴抓起,認真輔導孩子,切實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傳授孩子各科的學習技巧;輔導孩子做傢庭作業;指導孩子進行高效的預習復習和提高孩子的應試能力;科學使用大腦;增強孩子體質。
本書以獨到的傢教理念、入木三分的分析、翔實生動的例子,闡述瞭現代科學的傢教方式,集理論性、知識性、可操作性於一體。閱讀本書,相信讀者朋友一定會有所收獲,並且在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方麵一定會有新的認識、新的啓迪和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