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1.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位列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锡開齣的2014年度最佳圖書榜單,得到國際各大媒體推薦。
2.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首次把政治製度乃至政客納入金融係統脆弱性分析,是一個全新的角度,是至今為止對金融危機分析最為透徹的一本書。
更多精彩,點擊進入中信齣版集團品牌店》
為什麼有的國傢銀行體係非常容易發生危機,而有的國傢非常穩定?比如美國自1840年以來銀行體係發生瞭12次危機,而加拿大卻從未發生過危機;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傢的銀行體係,不僅危機頻發,而且嚮居民和其他部門提供的貸款也極少。《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深入分析瞭美國、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國的政治和銀行史,認為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並非由非預見的偶發事件造成。相反,這些波動源自政客、銀行傢、銀行股東、存款人以及納稅人之間的博弈。而銀行體係能否穩定,取決於製衡這些參與者的政治製度。因此,銀行監管必須考慮政治因素。作者通過將政治史和經濟學結閤起來分析政客、銀行傢以及其他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剖析瞭銀行體係脆弱性的真正來源,為我們瞭解金融係統的運行機製,減少金融危機,促進金融穩定提供瞭極為有益且獨特的視角。
查爾斯·凱羅米裏斯(Charles W. Calomiris),哥倫比亞商學院金融製度學Henry Kaufman講席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著有《從曆史視角看美國的銀行業放鬆監管》(U.S. Bank Deregul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史蒂芬·哈伯(Stephen H. Haber),斯坦福大學人文學院A. A. and Jeanne Welch Milligan講席教授,鬍佛研究所Peter and Helen Bing高級研究員。著有《産權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Property Rights)。
本書非常詳細地解釋瞭不同製度規則下銀行業和金融失敗的原因。這一巧妙的著作是銀行業學者、分析師和監管者的必讀書。
——艾倫·梅爾策,《聯邦儲備史》作者
衝突的利益各方如何以政治製度為中介,在一些國傢催生使該國更容易發生金融危機的銀行業和社會福利安排,對此,《人為製造的脆弱性》一書提齣瞭許多頗具洞見的觀點。
——托馬斯·薩金特,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為什麼美國的銀行如此頻繁地走嚮衰亡?《人為製造的脆弱性》一書揭開瞭權錢相遇的灰色世界的麵紗,揭示齣一個令人吃驚的真相——銀行自建立伊始便走嚮瞭不歸路。閱讀本書,理解本書,將你的現金緊握在手!
——伊恩·莫裏斯,《西方將主宰多久》作者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解釋瞭為何美國2007—2009年銀行業危機不是一種失常,而隻是誤入歧途的民粹主義交易的最新篇章。如何重建危機後的世界,本書提供瞭一個令人信服的視角。
——拉古拉邁·拉詹,《斷層綫》作者
“比較譯叢”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沒有國傢,無以成銀行;沒有銀行,無以成國傢
第一章 如果穩健高效的銀行是如此美妙的主意,為什麼這樣的銀行如此稀少?
銀行業危機的非隨機分布
銀行服務不足經濟體的非隨機分布
有多少高效和穩定的銀行體係?
為什麼功能失衡的銀行體係普遍存在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
本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
本書不涉及的研究領域及原因
第二章 銀行交易博弈
銀行業的基礎
銀行業麵臨的三大財産權挑戰
利益衝突中的政府
金融財産權的政治邏輯
威權政體
民主政治
關於國傢及其銀行:從靜態比較到動態概念
第三章 徵服和生存的工具
“現代世界”的起源
主權債務閤約的創新
股份製公司
特許銀行和主權債務
匯票、全球貿易和資本流動
特許銀行——金融創新的核心
商業銀行、民主和工業化
政府特許新實體:中央銀行和特殊目的銀行
夥伴關係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第四章 有負擔的特權
光榮革命和“銀行交易博弈”
作為壟斷性政府融資機構的英格蘭銀行
工業革命時期的金融“抑製”
讓他們品嘗通脹之果:英格蘭銀行和拿破侖戰爭
英格蘭與蘇格蘭銀行業的對比
第五章 銀行和民主
不列顛治世的挑戰
打破英格蘭銀行的壟斷
不再是政府的壟斷銀行,而是最後貸款人
最後貸款人“嚴厲的愛”
大型商業銀行的發展
20世紀的戰爭、帝國和選舉權擴大
第二次三十年戰爭
1945—1970年受限製的銀行業
監管套利、公眾批評與1971年競爭和信用信貸管控改革
麻煩的20世紀70年代
撒切爾夫人和英國金融“大爆炸”
2007—2009年危機和銀行業的未來
第二部分 銀行傢和民粹主義者聯盟的代價美國與加拿大的比較
第六章 民粹主義的滯礙
農業民粹主義者和單體銀行傢聯盟的殖民淵源
殖民銀行,殖民之痛
“全國性銀行”的開端
聯邦主義與美國早期的銀行特許
美國內部人銀行體係的崩潰
南北差異:分支網絡、清算所和存款保險
國內戰爭與全國和各州雙層銀行特許體係的建立
極不穩定的銀行體係
美國聯邦儲備係統的建立
大蕭條、《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和存款保險
一個時代的終結:民粹主義者和單體銀行傢聯盟的消亡
銀行業整閤
第七章 美國銀行體係的新交易
問題的核心
揮之不去的政治影響
為什麼通過銀行體係實施收入再分配?
超級銀行的興起
通往地獄之路由善意鋪就
民粹主義的豐收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政府支持企業的興起
事與願違
剋林頓第三條道路的迴歸
為什麼不反對?
高層盟友
全美金融公司及其夥伴
泡沫破裂之前的住房金融市場狀況
結論
第八章 杠杆效應、監管失敗和次貸危機
監管失敗
在車輪下酣睡
火上澆油
為什麼並非所有銀行都選擇冒險?
《多德—弗蘭剋法》的救贖?
結論
第九章 持久的閤作夥伴
加拿大銀行體係的政治根源
尋求持久的交易
聯邦集權下的集中銀行業
初始條件導緻的深遠影響
挑戰與迴擊
持續的兼並
對持久博弈的修正:大蕭條及其之後
是否有黑暗的一麵?
結論
第三部分 威權主義、民主轉型和銀行交易的博弈
第十章 墨西哥
失去的19世紀
穩定威權下的裙帶銀行體係
1897年《通用銀行法》
並非一切如意
分崩離析:墨西哥革命
無力迴天
1924—1925年會議
革命製度黨完美威權統治下的銀行業
革命製度黨和銀行
第十一章 當威權終結
脆弱的交易
如何齣售新竊取的銀行?
1995—1996年銀行危機:對革命製度黨威權統治的緻命一擊
民主化和新銀政夥伴關係的建立
第十二章 通貨膨脹機器:巴西帝國的銀行業與國傢財政
漫長的孕育
通貨膨脹稅的萌芽
新世界的君主:唐·佩德羅一世時期的通貨膨脹稅
保守無為的國傢
無為政府,無為銀行
第十三章 巴西通貨膨脹稅的民主化結果
再見,奴隸製;你好,信貸寬鬆
再見,君主統治;你好,金融詐騙
舊共和:以不變應萬變
通貨膨脹稅再現:第四巴西銀行
從舊君主到舊共和
威權民粹主義下的銀行業政策
規避通貨膨脹稅的惡性循環
軍事威權統治下的銀行業與通貨膨脹
民主迴歸與通貨膨脹稅銀行業的終結
國有銀行私有化
總有例外
銀行與政治的雙嚮道
第四部分 超越結構化陳述
第十四章 其他國傢的案例
陳述並確定原因
一些簡單的跨國統計證據
超越簡單的二元關係
銀行業的政府安全網
是,但怎麼解釋中國?
結論
第十五章 現實對理論的挑戰
銀行危機的經濟學理論
銀行業集中度與穩定間關係的觀點
非曆史的推理
自由烏托邦主義觀點
威權主義相關觀點
民粹主義相關觀點
聯邦主義相關觀點
黨派互責的觀點
監管改革相關觀點
改革傢的意義
注釋
專有名詞對照錶
參考文獻
編後記
書非偶得。本書寫於2010年至2013年間,此前的三十年是全球銀行業最糟糕的三十年,同時,美國也剛剛經曆瞭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銀行危機。
我們的學術生涯主要緻力於研究銀行業及其背後的政治與曆史,並就銀行體係的缺陷嚮政府和監管部門建言。在過去數年中,公眾和媒體經曆並討論銀行業危機,我們和同事們作為學者思考銀行業危機,但公眾與媒體的討論方式和我們的思考方式存在令人震驚的割裂。
大多數對銀行業問題的通俗描述關注非常短期的考量(例如季度信貸增長、利潤或醜聞),以及銀行傢和監管者職業生涯中的個人細節,包括個人的道德瑕疵。盡管公眾意識到銀行業問題已成為激烈的政治爭論中的重要話題,將對經濟形勢和經濟穩定産生重要影響,然而,媒體卻很少討論政治在決定銀行體係運行中的係統性作用。上述欠缺使公眾不得不處於一種奇怪狀態:公眾知道應高度關注銀行業監管;知道政治和銀行業之間相互關聯;但並不確定關聯性何在,更不清楚應該如何應對。
本書希望彌閤這一割裂,同時在學術上有所貢獻。我們將從政治根源的角度齣發,解釋不同國傢不同時期銀行體係運行的差異。為此,我們將綜閤使用來自三個獨立學科的證據和分析工具:曆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
我們認為,銀行業的優勢和劣勢都是基於政治交易的可預期後果,而社會基本政治製度則決定瞭各類政治交易的形態。公眾可能滿足於將本國銀行體係的缺陷歸因為銀行傢或監管者的道德淪喪,或是與貪婪和恐懼相關的“市場失靈”,但若僅限於此,則錯失瞭探尋銀行業實質的機會,不論實質是好或壞:銀行業是政治體係的製度化錶現——某種鏡像,而政治體係則是一個社會漫長曆史的産物。
本書的寫作計劃發端於筆者參與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院的約翰和基恩德諾産權工作組(John and Jean De Nault Task Force on Property Rights)之時。兩位作者相識已二十餘載,學術生涯在多次會議和研討中有過交集。正是在德諾工作組中,兩位作者首次坐下來探討關於銀行業的三個基本問題,這三個問題也是本書的齣發點:為什麼一些社會能形成無危機的銀行體係,而其他社會則不具有這種能力?什麼原因導緻一些社會寜願限製普羅大眾獲得信貸的機會,也隻嚮受青睞的少數機構發放銀行牌照?為什麼限製銀行融資或放貸能力有時並不能保護藉款人、儲戶和銀行股東的財産權?
曆經四年,通過多次談話和其後橫跨東西海岸的多次互訪,我們完成瞭全書寫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欠下瞭永難償還的學術恩惠。我們受教於全球眾多學術機構同人對部分章節或全書初稿的寶貴意見,其中包括Daron Acemoglu、Terry Anderson、Michael Bordo、Michael Boskin、Florian Buck、Forrest Capie、Gerard Caprio、Matthew Carnes、Latika Chaudhary、Isaias Chávez、Gustavo del Angel�睲obarak、Darrell Duffie、Roy Elis、Richard Epstein、Nick Eubank、Adriane Fresh、Alex Galetovic、Richard Grossman、James Huffman、Scott Kieff、Dorothy Kronick、Sandra Kuntz Ficker、Ross Levine、Gary Libecap、Jonathan Macey、Noel Maurer、Allan Meltzer、Victor Menaldo、Joel Mokyr、Ian Morris、Aldo Musacchio、Larry Neal、Raquel Oliveira、Agustina Paglayan、Edward Pinto、Alex Pollock、Lucas Puente、Russ Roberts、James Robinson、Jared Rubin、Thomas Sargent、Henry Smith、Paul Sniderman、William Summerhill、John Taylor、Larry Wall、Peter Wallison以及三位匿名評審人。我們還要感謝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選修我們課程的學生,我們在多個課程中教授本書的部分內容,學生們的互動讓我們在搭建框架和組織內容上獲益匪淺。我們的研究助理,Ishan Bhadkamkar、Ianni Drivas和Patrick Kennedy,幫助我們尋找數據,查找參考文獻,並對各章節初稿提齣瞭令人信服的意見。
我們有幸能在多個研討和大會上提交章節初稿,並獲得寶貴的反饋意見。我們感謝組織這些研討和大會的機構,包括墨西哥銀行、慕尼黑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墨西哥經濟學研究與教學中心(Centro de Investigación y Docencia Económicas)、美國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全芝加哥經濟史晚餐會、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哈佛商學院、鬍佛研究所經濟政策工作小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倫敦經濟學院,以及世界銀行。
我們感謝來自各方的研究支持。感謝鬍佛研究所John Raisian主任和Richard Sousa副主任。感謝普林斯頓大學齣版社Seth Ditchik、Beth Clevenger和Terri O’Prey,以及普林斯頓編輯協會Peter Strupp在本書寫作齣版過程中的全程專業支持。特彆感謝本係列叢書編輯Joel Mokyr,他的熱情、幽默和建設性批評意見極大地推動瞭本書內容的完善,幫助書稿按時完成。最後,衷心感謝我們的妻子Nancy Calomiris和Marsy A. Haber,在我們曆時四年跨越東西海岸的閤作中,所給予我們的恒久耐心、支持和鼓勵。
我們將此書獻給我們的女兒們。希望閱讀本書的青年人,包括我們的三個女兒,不要將書中對政治交易的討論誤讀為對民主政治持犬儒主義態度。我們意在提倡研習曆史、批判地思考,以及以幽默感應對政客之虛僞。在銀行危機蔓延全球的當下,在尋求解決民主社會麵臨的深層問題的過程中,青年一代需要同時通過這三種途徑予以應對。
……
比較譯叢序
2002年,我為中信齣版社剛剛成立的《比較》編輯室推薦瞭當時在國際經濟學界産生瞭廣泛影響的幾本著作,其中包括《槍炮、病菌與鋼鐵》、《從資本傢手中拯救資本主義》、《再造市場》(中譯本後來的書名為《市場演進的故事》)。其時,通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改革,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取得階段性成果,突齣標誌是初步建立瞭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框架和加入世貿組織。當時我推薦這些著作的一個目的是,通過比較分析世界上不同國傢的經濟體製轉型和經濟發展經驗,啓發我們在新的階段,多角度、更全麵地思考中國的體製轉型和經濟發展的機製。由此便開啓瞭 “比較譯叢”的翻譯和齣版。從那時起至今的十多年間,“比較譯叢”引介瞭數十種譯著,內容涵蓋經濟學前沿理論、轉軌經濟、比較製度分析、經濟史、經濟增長和發展等諸多方麵。
時至2015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躋身中等收入國傢的行列,並開始嚮高收入國傢轉型。中國經濟的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上。與此同時,曾經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卻陷入瞭由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至今仍未走齣衰退的陰影。這種對比自然地引發齣有關製度比較和發展模式比較的討論。在這種形勢下,我認為更有必要以開放的心態,更多、更深入地學習各國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從中汲取智慧,這對思考中國的深層次問題極具價值。正如美國著名政治學傢和社會學傢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說過的一句名言:“隻懂得一個國傢的人,他實際上什麼國傢都不懂”(Those who only know one country know no country)。這是因為隻有越過自己的國傢,纔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共同規律,什麼是真正的特殊情況。如果沒有比較分析的視野,既不利於深刻地認識中國,也不利於明智地認識世界。
相比於人們眼中的既得利益,人的思想觀念更應受到重視。就像技術創新可以放寬資源約束一樣,思想觀念的創新可以放寬政策選擇麵臨的政治約束。無論是我們國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還是過去和當下世界其他國傢的一些重大變革,都錶明“重要的改變並不是權力和利益結構的變化,而是當權者將新的思想觀念付諸實施。改革不是發生在既得利益者受挫的時候,而是發生在他們運用不同策略追求利益的時候,或者他們的利益被重新界定的時候”。可以說,利益和思想觀念是改革的一體兩麵。囿於利益而不敢在思想觀念上有所突破,改革就不可能破冰前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今中國仍然是一個需要思想創新、觀念突破的時代。而比較分析可以激發好奇心、開拓新視野,啓發獨立思考、加深對世界的理解,因此是催生思想觀念創新的重要機製。衷心希望“比較譯叢”能夠成為這個過程中的一部分。
錢穎一
2015年7月5日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 [Fragile by Desig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 [Fragile by Desig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不錯,推薦(?????????)?(?????????)?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開發票就好好開 用的著把摺扣寫上麵嗎 *的東西 你非開* 在減*有病。每次報銷都需要給財務解釋。我決定從這次購物開始所有的評價都給差評。直到改正。反正你們總會有被扣錢的吧。從超市到網商京東是唯一這麼乾的。不是腦子燒瞭齣不瞭這麼低級的政策。
評分包裝很好
評分本書非常詳細地解釋瞭不同規則製度下,銀行業和支持金融業失敗的原因,這一巧妙的著作是銀行業學者分析師和監管者的必讀書
評分挺好的!值得推薦!贊一個!
評分商業巨作,值得品鑒。
評分使用中
評分還可以,專業用書,買瞭好多慢慢看
人為製造的脆弱性:銀行業危機和信貸稀缺的政治根源 [Fragile by Desig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