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紧扣时政经济热点,准确预测政策取向。
海报: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主题,以“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为思考对象,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考和若干战略重点,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对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宪平,1954年10月出生,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下过农村,当过工人,曾在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石油公司、长沙市市委、市政府、湖南省计划委员会、湖南省委、省政府任职。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等研究制定工作。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著有《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风险投资》等专著和《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和思考》《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道路》 等数十篇论文。
目录
导 论
全球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
中国经济转型在曲折中前行
“十三五”时期特殊的转型使命
本书的结构
上篇 “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的回顾
第1章 “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方针目标
1��1 五点基本要求
推动结构调整
加快科技进步
突出改善民生
强化节能环保
深化改革开放
1��2 十大政策导向
经济增长速度的讨论
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
“两同步”方针的提出
1��3 二十四个主要指标
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
强化资源环境民生指标约束
1��4 十八个重点专项规划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第2章 “十二五”规划前四年的主要进展
2��1 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目标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占比提升
2��3 粮食产量持续实现“四连增”
2��4 交通、能源、水利建设成就显著
2��5 科技教育投入大幅增加,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
2��6 基尼系数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态势
2��7 改革开放有新举措、新突破
2��8 “十二五”规划指标预计完成良好
第3章 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需求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失衡
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过低
城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
区域结构不合理,东中西发展差距较大
3��2 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人均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
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突出
3��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全球创新指数评估排名靠后
研发投入不足
有效科技产出不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3��4 财政金融风险增大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政府债务增加过快
企业债务居高不下
金融领域存在风险
3��5 社会矛盾复杂多发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较多
社会不稳定事件频发
中篇 “十三五”时期的宏观背景和基本思考
第4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国际环境
4��1 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与分化中艰难前行
全球经济形势总体略好于“十二五”时期
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和政策取向出现分化
我国经济面临外需减弱和竞争加剧双重压力
4��2 世界科技革命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来临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方向
历史性交汇中的机遇和挑战
4��3 能源格局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
美国页岩油革命带来的冲击
能源版图变化与地缘政治博弈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重塑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安全隐患
4��4 大国博弈带来的竞争合作尖锐复杂
美国的国际地位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多极化世界与我国开放合作格局
国际治理体系与我国的责任义务
第5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内环境
5��1 最大的背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四个全面”统领未来发展全局
“四个全面”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5��2 最大的特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增长条件发生变化: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减弱
增长动力发生变化: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增长速度发生变化: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
5��3 最大的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内涵
国际经验与教训
经济、社会、生态的主要难点
5��4 最大的演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十多年改革主线:政府与市场作用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6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考
6��1 导向:提质增效升级
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推动生态环境从总体恶化向明显改善迈进
统筹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和居民收入指标设定
6��2 动力:改革、创新、开放
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以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
以全面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6��3 路径:推动“四化同步”
“四化同步”是中国特色
“四化同步”有后发优势
“四化同步”要融合创新
6��4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贵在全面,重在建成
总体推进,两个翻番
攻坚克难,补齐短板
下篇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战略重点
第7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1 基本内涵: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
一个核心
双轮驱动
多维目标
7��2 路径选择:从观念变革到技术变革
市场是创新的根本力量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力量
人才是创新的最活跃力量
政府是创新的推动力量
以低碳技术引领能源生产消费变革
以生物技术引领健康领域变革
以智能技术引领制造业变革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互联网变革
7��3 战略举措:从体制改革到政策引导
改革创新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世界制造强国建设
推进“互联网+”:实现开放融合、万物互联
第8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8��1 何谓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我国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8��2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态势
世界城镇人口持续增长
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趋势明显
城市群主导的城市化浪潮方兴未艾
越来越多国家重视人口空间布局优化
包容性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8��3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首要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体形态:城市群带动各类城镇协调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
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8��4 统筹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安排
人口管理制度:强化户籍、居住、人口管理制度的衔接
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
资金保障机制:多元化、低成本、可持续
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新型设市模式
城镇住房制度: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
深化改革试点: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
第9章 统筹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9��1 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沿海和内地工业平衡发展阶段
“先富带后富”非均衡发展阶段
东、中、西、东北地区协调发展阶段
跨区域组合式互动发展阶段
9��2 新常态下“四大板块”的发展重点
西部:以实施新一轮开发开放推进全面小康
中部: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的增长极
东北:以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
东部:以技术制度全面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9��3 新“三大战略”的主攻方向
新“三大战略”的特征与意义
“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京津冀:唱响协同发展的主旋律
长江经济带: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9��4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设计
从“胡焕庸线”到主体功能区
四种开发方式、三大空间格局
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差别化政策
9��5 海洋强国战略的科学谋划
陆海统筹与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拓宽发展空间
海洋生态:优化开发方式
海洋权益:维护蓝色疆域
第10章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10��1 现代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布局网络化
服务一体化
管理智能化
装备自主化
技术标准化
10��2 全面建设综合交通网络
区际交通:完善“四大网络”
城际交通:加快城际铁路发展
城市交通:突出公共交通优先
城乡交通:统筹一体化建设
10��3 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
加快宽带网络普及升级
优化国家骨干网络架构
加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10��4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概念与特征
强化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开发
加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智能电网统筹推进机制
第11章 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
11��1 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方针和途径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优先
循环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11��2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弹性到刚性
发展就是燃烧,燃烧就是排放
强度控制与总量控制
多元发展与低碳转型
重视开发“第五能源”
11��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节约水资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节约土地资源: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节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11��4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1��5 促进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从源头上扭转恶化趋势
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和治理草原生态系统
保护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
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
第12章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2��1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小康的重点与难点
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
一块亟须补齐的短板
一个转型时期的突出矛盾
12��2 公共服务制度的国际比较
北欧模式:普惠型
欧洲大陆模式:合作型
美国模式:补缺型
东亚模式:发展型
12��3 推进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均等化
保基本:以“五有”为核心的制度安排
全覆盖:从制度覆盖到人人覆盖
可持续: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12��4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障和模式创新
长效机制:财力保障、法制保障
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强化基层
供给模式:多元化、多样化
12��5 “十三五”时期的三个着力点
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制度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第13章 挖掘改革新红利
13��1 行政体制改革
从宏观调控体系到微观服务体系
从行政审批改革到政府职能转变
从负面清单到权力清单
13��2 金融体制改革
中小金融机构:放宽准入与改造提升
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与防控风险
资本市场:多元发展与加强监管
金融信用体系:加快建设与开放应用
13��3 国有企业改革
中心问题:增强活力和提高效率
主要途径:分类改革和混合发展
制度保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13��4 收入分配改革
坚持“两个同步”
完善“两个机制”
实现“三个目标”
第14章 构建开放新格局
14��1 全球化趋势与大开放时代
全球化进程是否退潮?
大开放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
共享开放的世界
14��2 “一带一路”引领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
海陆联动的开放体系
重点省份的发展定位
国际通道的战略考虑
14��3 自由贸易区推动创新突破
基本内涵与意义
推动国际自由贸易区谈判
加快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4��4 产能装备“走出去”扩大开放布局
多重目标与趋势
重点领域和合作方向
重点国别和重大项目
14��5 开创性的三大金融推手
亚投行——面向亚洲基础设施需求
丝路基金——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金砖银行——携手金砖国家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导 论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和世界强国兴衰史,经济转型升级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它与社会财富增长、个体福利改善等的共同演进,一并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主要图景。正是在不断转型升级中,人类逐渐摆脱了蛮荒和饥饿,学会了远航和飞翔,启蒙了思想和制度,驱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踏上了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国家出发得早,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完成,但这并非意味着经济转型就此结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问题、新矛盾的接踵而至,无不是激发转型持续进行的因子。一些国家起步得晚,工业化、城镇化任重道远,人们摆脱贫困愚昧,追求更充足的机会、更体面的生活和国家强盛的梦想,无不是推动转型持续进行的动力。同时,由于技术和制度条件的改善,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的规模频度空前放大,彼此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经济转型成为一个内外相连、动态调整的大系统。当今世界既不存在闭门造车的转型,也没有独善其身的转型,谈经济转型必然要将其放在全球的语境下、动态的情形中,否则便失去了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生的大幅改善,直接受益于宏伟而有效的经济转型。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我们逐渐吸收并创造了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制度,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无论是从科斯所言的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关系调整的角度来分析
周其仁,《改革的逻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周其仁教授在该书中阐述了科斯的思想,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制度改革有效地降低了组织成本。
,还是从张五常所言的县际竞争产生增长活力的角度来看待
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神州大地增订版)》,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的经济政策都某种程度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转型升级的趋势。关于未来如何继续转型升级,我们面临着巨大压力: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尾大不掉,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根深蒂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客观存在。可以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接下来的转型升级能否成功。
观察是分析的前提,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角度至关重要。之所以把最近五年和未来五年定为观察对象,一方面,笔者作为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工作,有真切细微的亲身体会;另一方面,“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而之所以选择五年规划作为观察角度,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综合性强、政策性强,既是一张充满理想的蓝图,又是一个付诸行动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我们能够观察体悟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艰难博弈,如何在历史跌宕和潮流起伏中奋勇前行。
全球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严重冲击,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此轮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足以与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比肩,二者并称为工业革命以来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危机。危机发生后,主要经济体都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控制危机蔓延,避免经济直线下滑。应急性的输血止血后,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危机?如何才能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前,由于全球贸易巨大的资源配置效应,形成了美欧消费、亚洲生产、中东拉美提供能源资源的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发达国家通过进口廉价地获得资源产品和制造业产品,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经济进入一个繁荣周期。2000—2007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接近10%,全球经济年均增长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一个增长蜜月期。往往当人们认为这样一个模式将长期不变地持续下去时,危机便开始孕育。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负债消费和虚拟经济,美国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化、经济虚拟化
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美国个人储蓄率在危机前几乎接近于零,美国金融业利润占国内总利润的比重高达30%左右,2008年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到 66��2%,失业率上升到10%。赚得盆满钵满的华尔街现象诱导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再次信奉这样的道理:市场万能、无需干预,自由放任才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逻辑。于是从微观运行、宏观政策、观念认识三个方面形成了危机孕育和自我强化的框架,金融海啸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从2008年危机爆发到现在,八年间全球主要经济体思考和实践的指向是基本一致的:一是全球经济原有平衡无法维持,需要进行系统性调整、结构性改革,再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平衡机制。二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努力推动经济转型是中短期实现再平衡和中长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出路。因此,我们看到在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中,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探索经济转型之路,寻求新的增长源泉。
美国在危机中首当其冲,也正因为这样,它调整的步伐最快,在结构性改革上也动了刀子。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努力疗治金融体系的创伤,主旨是去杠杆、去泡沫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