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查德·布洛克利、史维主编的《航空航天科 技出版工程(2推进与动力)(精)》包含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评述、流体动力学基础、不可压缩流体和空气动 力学、可压缩流动——亚声速到超声速、高超声速稀 薄气体动力学、传热和热物理、计算流体力学、流体 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技术8个部分。本书对高超声速 稀薄气体动力学、扑翼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气动热 弹性、多运动体协调控制、多种飞行器融合、深空探 测、航天系统设计认证等领域的介绍颇有参考价值。
第9部分 基本概念
第71章 基本概念:推进与动力
1引言
2历史
3燃气涡轮发动机
3.1燃气涡轮的历史
32燃气涡轮的早期发展
3.3性能
3.4设计中的挑战
3.5燃气涡轮制造商
4未来的挑战
4.1排放
4.2燃料
4.3噪声
5新概念发动机
5.1齿轮传动式涡扇((GTF)发动机
5.2开放转子涡扇发动机
5.3混合式发动机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72章 升力、推力和飞行
1力和运动
2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方法
2.1自然界生物是怎么做到的(鸟类、昆虫和鱼)
2.2人类是如何做到的(安装在机身上带有螺旋桨或者喷管的发动机)
3关于推力的一些基本方程
4总结
参考文献
第73章 热力学原理
1引言
2基本定律
3状态方程和状态参数关系
3.1液体和固体
3.2理想气体
4实际过程中的功
5循环
6效率和火用
7非平衡态热力学
8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第74章 推进系统循环
1引言
2基本概念
3奥托循环
4狄塞尔循环
5布雷顿循环
6汉弗莱循环
7总结
参考文献
第75章 化学平衡、动力学与燃烧
1引言
2化学动力学
2.1简化化学反应机理
2.2链式反应、支链反应与链终止反应
3化学反应流
3.1兰金雨贡组曲线
3.2预混火焰
3.3爆轰波
3.4火焰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76章 多相动力学和排放
1液体雾化和喷雾燃烧
1.1雾化
2扩散
3燕发
4燃烧
4.1非挥发性燃料的燃烧
5燃料和排放
5.1燃料
52排放
5.3燃料和工作特性
6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0部分 吸气式发动机概述
第77章 容积式航空发动机简史
1引言
2容积式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2.1直列发动机
2.2旋转和静态星型发动机
2.3V型发动机
2.4对置气缸发动机
2.5其他航空发动机
3一些科学知识
4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78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概述
1引言
2热力循环和效率的定义
3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桨扇发动机
4加大推力——加力燃烧室
5回热式燃气涡轮发动机
6联合循环——地而燃气涡轮发动机
7冲压喷气发动机
8超燃冲压发动机
9总结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
第79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道
1引言
2几何术语
3工作性能
3.1总压恢复
3.2进气阻力
4相容性
41进气道畸变
4.2流量匹配
4.3不起动和喘振
5进气道/机体一体化
5.1短舱
5.2遮挡进气道
5.3边界层隔道
6研究动态和趋势
6.1亚声速民用飞行
6.2超声速民用飞行
6.3军事飞行
6.4高超声速飞行
7总结
参考文献
第80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
1引言
2压气机的分类
2.1正位移式压气机
2.2动能式压气机
3压气机的气动热力学过程
3.1流动过程
3.2热力过程
4压气机的效率
4.1等熵效率
4.2多变效率
43系统效率
5压气机系统性能
5.1性能曲线
5.2比转速
6结束语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81章 有涵道与无涵道风扇
第82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
1引言
2通用形式与特性
2.1双壳的概念
2.2燃烧室的类型
2.3传统燃烧室内部特性参照图1加以说明
3燃烧
3.1化学反应
3.2混气比对燃烧温度及反应率的影响
3.3混合
4燃烧室工作过程
4.1火焰稳定
4.2掺混过程
4.3压力损失
4.4混乱的内部流动
5核心部件
5.1燃料喷嘴
5.2火焰筒
6现代低排放燃烧室
6.1RQL燃烧室
6.2部分 预混贫油燃烧混合燃烧室
7总结
参考文献
第83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
1引言
2轴流涡轮的基本设计要点
2.1速度三角形
2.2冲动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
23损失与效率
2.4设计方法概述
3轴向涡轮中的三维流动
3.1一次流现象
3.2叶尖泄漏流
3.3转子静子相互干扰
4涡轮叶片的冷却设计方法
4.1冷却空气射流现象
4.2气冷涡轮叶片的常规设计
4.3耦合计算设计技术
5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84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冷却
1引言
2气冷涡轮的设计
3气冷涡轮设计的基本组成
4外部高温燃气带来的涡轮冷却需求
5气膜冷却
6涡轮叶片的内部冷却
7燃烧室对涡轮冷却的影响
8*终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85章 内流空气系统和润滑系统
1引言
2二次空气系统和润滑系统概述
2.1空气流路
2.2润滑流路
3内流空气系统和润滑系统的具体技术
3.1内流空气系统
3.2润滑系统
4总结
参考文献
第86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封严技术
1引言
2概述
3静态封严
3.1金属封严
3.2金属布式密封
3.3编织带式和热障涂层式封严
4动态封严
4.1叶尖封严
4.2易磨材料
4.3篦齿封严
4.4刷式封严
4.5端面密封
4.6油封
4.7隔离密封
5先进封严设计
5.1接触式指尖封严
5.2非接触式指尖封严
5.3柔顺片和薄片式封严
5.4混合刷式封严
5.5吸气式封严
5.6微型凹坑封严
5.7轴承封严
5.8箔片气体封严
5.9防砂设计
5.10主动间隙控制
6寿命及极限
7总结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
第87章 燃气涡轮发动机:喷管
1引言
1.1喷管作用
1.2收敛和收敛扩张喷管
2喷管性能
2.1喷管流量
2.2推力系数
2.3收敛喷管性能
2.4收敛扩张(C—D))喷管性能
2.5其他损失机理
2.6外部阻力
3喷管分类
3.1亚声速喷管
3.2超声速喷管
3.3高超声速喷管
4其他功能
4.1反推力装置
4.2推力矢量技术
4.3噪声与消声
4.4红外隐身
5喷管的设计、分析和测试
5.1设计
5.2分析
5.3测试
6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88章 商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噪声
1引言
2推进系统噪声源
3噪声法规
4减噪技术
5降噪技术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6结论
相关章 节
参考文献
第89章 商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排放
1引言
1.1EPA空气质量标准(AQS)
1.2汽车与工业燃气轮机的减排
2推进发动机排放
2.1排放标准
2.2低排放燃烧技术方案LEC/RQL
23LECNOx排放
2.1LEC碳氢排放
2.5LEC的CO排放
2.6LEC中NOx/HC/CO的减排均衡
2.7LEC的黑烟排放
3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90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简单循环和组合循环
1引言
2超燃冲压发动机循环
2.1理想循环
2.2性能分析
2.3组合循环
2.4与组合循环相关的几个技术问题
3总结
符号列表
相关章 节
参考文献
第91章 超声速掺混与燃烧
1引青
2燃料空气掺混
2.1平行、不受限、可压缩流
2.2有夹角的或横向交叉流的掺混
2.3掺混加强
3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
3.1氢—空气燃烧的简化机理
3.2碳氢燃料反应机理
4总结
符号列表
参考文献
第92章 新概念吸气式推进技术
1引言
2亚声速推进
3超声速推进
4高超声速推进
5关键技术
6外骨架发动机(ESE)
7磁流体控制的涡喷发动机(磁流体能量分流)
8ATREX发动机:*近进展
9组合循环发动机
10总结
参考文献
第93章 冲压加速器
1引言
2丁作原理
3实验设备与结果
4带挡板的管式冲压加速器
5计算建模
6结论
符号列表
相关章 节
参考文献
……
**1部分 火箭推进
**2部分 替代推进
附录1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英文版编写委员会
附录2 《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2推进与动力》英文版参编人员
索引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重感,沉甸甸的,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知识宝藏。翻开它,扑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式各样的图表。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编排似乎非常有条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不会让人感觉突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类型推进系统的介绍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它是否会详细讲解像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甚至是更先进的电推进系统,如霍尔推进器或离子推进器的工作原理?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关键部件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工作流程。想象一下,如果书中能有详细的发动机内部结构图,并配以生动的文字解释,说明燃料是如何燃烧、能量是如何转化为推力,那将是多么令人着迷的过程。我还特别好奇,这本书在“推进与动力”这个主题上,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例如核动力推进,或者是一些还在概念阶段的未来推进技术。毕竟,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够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对任何一个有志于此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我期待它能够打开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动力来源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给人一种专业、厚重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推进”这个概念的深入解读。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的推进方式?比如,从最基础的螺旋桨和喷气式发动机,到更先进的火箭发动机,甚至是未来的概念推进技术。我希望能看到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劣势。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推力矢量控制的技术,以及它如何影响飞行器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另外,对于“动力”的理解,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能量转换的详细阐述。比如,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热能,热能又如何转化为动能?其中涉及到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我希望能够得到清晰的解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驱动飞行器前进的“心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理解这些“心脏”是如何被设计和优化的。
评分这本《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2推进与动力)(精)》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导论。我很好奇,书中对于“动力”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它是否会涵盖能源的产生、储存以及转换的整个过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各种动力源进行详细的介绍,比如化学能(燃料燃烧)、电能(电推进)、甚至可能是核能。对于化学能推进,它是否会深入到各种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这些反应来优化推力输出?对于电推进,它是否会详细解释离子束、霍尔效应等工作机制,以及它们的能量效率是如何计算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理解,究竟是什么在为这些强大的飞行器提供动力,以及这些动力是如何被巧妙地转化为推动它们前进的力量。这种对“源头”的探索,让我对整个航空航天技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内在的厚重感,仿佛承载了无数前沿的科技理念。我对书中关于“推进”部分的具体内容非常好奇。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推进剂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推进系统中的应用?例如,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何需要液氧和液氢,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组分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到化学反应的层面,解释这些推进剂是如何产生巨大的能量。另外,对于“动力”的探讨,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推进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比如,如何最大化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损失,以及如何处理高温高压产生的热量?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详细的图示和严谨的计算,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我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对驱动人类探索宇宙的强大动力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精”字标注非常看重,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包含了大量深入且精炼的知识。我的兴趣点在于,书中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推进系统进行深入的性能分析?例如,它是否会提供详细的性能参数,如比冲、推力、效率等,并解释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推进系统的选择和设计的?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推进系统适用于大气层内的飞行,而另一些则更适合在真空中工作。此外,书中对于“动力”的探讨,是否会涉及到能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问题?在航空航天领域,能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这一点有所涉及,比如对不同推进系统能耗的对比分析,或者对未来新型能源在推进领域的应用前景的展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航空航天推进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严谨和系统性。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好奇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推进技术的对比分析会做得如何?例如,它是否会详细比较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不同技术在性能、成本、可靠性以及适用场景上的优劣?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为什么在不同的任务需求下,会选择不同的推进方案。比如,为什么洲际弹道导弹会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载人航天器则倾向于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分析,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另外,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和工程挑战?例如,在设计任何一种推进系统时,都需要考虑哪些共性的问题,比如热管理、结构强度、材料疲劳等?如果能够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那将极大地拓宽我对整个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冲击力,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若隐若现的星辰和简洁的银色字体,一看就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专业性所吸引,封面上“航空航天科技出版工程”几个字,配上“推进与动力”的副标题,立刻勾勒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内心深处对宇宙探索和飞行器制造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蕴藏着人类智慧的巅峰。这本书的“精”字,更是让我对它的内容品质充满了期待,想象着里面会有多少详实的图解、严谨的公式和前沿的理论,能够把我从一个懵懂的爱好者,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甚至开始畅想,如果我能掌握书中哪怕一点点关于推进原理的知识,或许在看科幻电影的时候,对那些超光速引擎、离子推进器就能有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纯粹的“看个热闹”。这种从未知到认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乐趣。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以一种我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物理定律是如何在推进系统中得到应用的。比如,牛顿第三定律在火箭发动机中的体现,能量守恒定律在涡轮发动机工作原理中的角色,这些基础的原理,如果能通过书中的阐述而变得生动形象,我想那将是极大的收获。当然,我也知道航空航天工程的复杂性,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更加渴望去探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非常考究,硬壳封面,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值得珍藏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看到里面涉及到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从基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到具体的发动机设计,再到一些相关的材料科学和控制系统。这让我意识到,推进与动力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许多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空气动力学是如何影响推进效率的。例如,在设计超音速飞机或火箭时,如何通过优化外形来减少空气阻力,同时又如何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来辅助推进?我对此非常好奇。另外,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作用感到惊叹。书中是否会探讨用于制造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部件的特殊材料,比如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它们是如何克服极端条件的?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够得到细致的讲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视角,让我理解推进系统是如何在复杂的工程挑战中一步步实现突破的。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尤其是“推进与动力”这个部分,这直接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飞行原理的好奇。我一直觉得,能够让人类摆脱地心引力,飞向太空,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释,各种推进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它是否会从最基础的“反作用力”原理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的推进技术?例如,火箭发动机是如何产生巨大的推力,它内部的燃烧过程是怎样的?飞机发动机又有什么不同,它的工作原理和火箭发动机有什么本质区别?我特别想了解,在设计这些复杂系统时,有哪些关键的工程学考虑因素。比如,如何平衡推力、燃油消耗、以及系统的重量?如何确保系统在高负荷、高温度、高压力的极端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揭示这些工程上的奥秘。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对基础理论的讲解。我注意到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工程细节,而是从一些根本性的物理原理开始。例如,关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推进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定律来推导各种推进系统的性能指标。我非常欣赏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设计一个具体的火箭发动机。它是否会从选择合适的工质,到计算燃烧室的温度和压力,再到推力计算,一步步展示整个过程?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对于我理解复杂的工程问题非常有帮助。我也注意到书中有不少图表和公式,我希望能有清晰的图示来辅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并且对一些关键的公式能够有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而不是仅仅罗列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