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崇陵病案》清末民初醫傢力鈞撰著,是其為光緒帝診病的全記錄。
《崇陵病案》有兩個特色:一是為特定病人——皇帝的診療記錄,二是記錄瞭作為病人的光緒皇帝對自己病情及接受治療效果的描述,"醫患雙方針對病情幾乎逐日交換書麵意見,連續數十日,恐怕在世界醫學史上也甚為罕見。在這個意義上,《崇陵病案》絕不隻是清官秘辛的談資,更是一份研究醫患關係的珍貴史料”。
作者簡介
力鈞(1856-1925),字軒舉,號醫隱,福建永福(今福州市永泰縣)人。
力鈞6歲時“從劉幼軒公讀,公通醫,以《說文》證《內經》”,後又師從林亦萊、張熙皋、郭鞦泉、郭省三等通醫飽學之士,從小打下瞭良好的國學和醫學的基礎。21歲時,救其父於諸藥無效,挽其女於眾醫不治,拯其妹於重病垂危。隨力鈞醫名鵲起,開始瞭為人醫病開方的醫學生涯。光緒二十年(1894年),力鈞赴京應考。在北京居留期間,“公卿顯宦爭相延請診治”,力鈞妙手迴春,治好瞭多名王公大臣的病,並與他們建立瞭私誼。
光緒三十二年,力鈞入官為慈禧、光緒診治,開始瞭禦醫生涯,晚年著有《難經古注校補》、《崇陵病案》等。
目錄
《皇上病案》
《崇陵病案》
凡例
序
引言
德宗景皇帝暑熱夾積方案
德宗景皇帝血虛氣弱肝胃並鬱方案
附錄一 慈禧皇太後感寒化熱方案
附錄二 記事
附錄三 稟牘
附錄四 王公大臣治驗錄
跋
精彩書摘
《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崇陵病案》:
疊奉上諭:上焦浮熱,宜涼瀉不宜溫補。
自應恪遵旨意,斟酌立方。特詳考病原,實由血虛。而太醫院所開藥方,不外柴鬍、葛根、黃芪、山梔、天鼕、麥鼕、黃柏、知母、元參、生地、花粉、膽草,一味寒涼,以水濟水。
皇上按日宣示,未必不以為然。萬一誤服一劑,則前功盡棄,且與章京所開之方大相反對。太醫院隨侍左右,難保無先入之言,上熒睿聽。況服藥之理,心有所疑,往往無效。章京學問淺陋,東南各省不乏名醫。萬懇電召,來京會同請脈。病之寒熱虛實定,則藥之溫清補瀉自定。否則,溫固慮其爍陰,滋膩慮其滯氣,不得不巧為趨避,逃人平淡一途。以皇上虛弱之體,深重之病,豈平淡之藥所能奏效哉!章京謂庸醫誤人,甚於庸臣誤國。皇上為社稷宗廟之主,天下臣民朝夕仰望,此次脈息已調,病機已轉,心跳已愈,遺精已瘥。撥亂反正,轉危為安,此其時也。再用溫通以去寒,補固以填虛。加以飲食調養,不難計日報安。無如太醫院故見自封,必以涼瀉反對之藥為主,比日寒熱之病,即由柴、葛、芩、梔、知、柏所釀者。章京力辨其非瘧。
皇上尚不能無疑,中國醫學不明一至此,極誠堪浩嘆。且皇上自去年以來,所增諸病,皆藥積也。凡藥入胃,必與食料俱化:如行血者到血管,則血通;增液者到液管,則液充;補腦者到腦氣筋,則腦筋動。然必藥力與食料相閤。萬一體本虛寒,所進飲食又多生冷,加以涼潤之藥,一團凝膩,如冰結凍,不但腸胃交傷,而血管液管亦因之窒塞。此理至淺至顯,特醫者不察耳。前因重用附子,皇上遲疑,遍問軍機大臣。鹿傳霖麵奏:聖躬不但宜附子,且須加入肉桂、鹿茸。章京往見醇邸,醇邸不敢決,且令商諸殿下。章京竊惟殿下屬在懿親,伏望代達下情。俾皇上返求受病之原,漸覺誤藥之害,一時停藥,但用飲食培養。陳、曹二醫到時,辨定是瘧非瘧,再議方治。章京為慎重衛生起見,不避冒昧,一再瀆請,伏乞諒察。
謹肅者。受業肺病,將兩月矣。前在仁壽殿咯血數口,皇太後震怒,杖責太監,此夫子所知者;後在內務府公所,賞飯後,痰嗽嘔吐,此夫子所見者;到承澤園請假,在迴事處又復咯血,適總管崔玉貴在旁親見,且告受業,似此病軀,必須調理。因托其代為續假。及見慶邸、醇邸,詢及病情,告以必須續假,進城就診西醫。據西醫雲:肺葉有病,痰嗽太久,血管破裂,必須靜養、服藥,纔能奏效。若再震動,恐不易治。現時血尚未止,人甚不支。
慶邸、醇邸處,已專窠續假。惟奏事處及軍機處王大臣,應請夫子就近轉告。皇太後知鈞病根甚深。鈞請假時,皇上麵諭:一俟病好,當即上來。稍稍行步,胸脅覺痛。必須請假十日,以資靜養。或先請續假五日,假滿再續。鈞之病情,慶邸皆知。且經免懇在先。如濛代請,定必邀準。專此敬叩福安。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崇陵病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