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徐雯,刘琦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03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17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对传统服饰与图案深度解读,尽显图案之精美巧妙,可以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灵感源泉!

内容简介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汉族服饰珍品为基础,以服饰图案为切入点,系统采集、梳理、呈现了近现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之汉族人的典型传统服饰及相关资料。通过绪论和每一部分的概述,围绕服饰图案的主题素材、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制作工艺等总结归纳出汉族服饰及其图案装饰的基本状貌和风格特征。全书内容按服饰类别和不同功能分为衣衫、裙裤、内衣、鞋履、配饰五个部分,从服装的材质用料、款式结构、色彩纹饰,以及图案的内容题材、装饰部位、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展示汉族传统服饰之美。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条理清晰、体系分明、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学习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雯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曾任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主任、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图案、民族服饰文化教学和装饰艺术研究工作。撰写并出版《中外陶瓷纹样》《服饰图案》《装饰图案基础》《东方美术欣赏》《中国结》《中国传统工艺》等多部专著和教材。主编《经典图案研究丛书》《贵州安顿屯堡汉族传统服饰》。先后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历史的定格:汉族服饰流变中的特例》《苗族服饰的纤维艺术语言》《民族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传统服饰生态》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另外还主持了多个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立项项目。



刘琦

北京服装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中外服装史、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哈木尔图案研究》,译著《时装画:17位国际大师巅峰之作》;撰写《小议汉族传统鞋履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等论文。主持、参与多项民族民间服饰相关课题。担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参与建设了该馆的“汉族服饰厅”和“奥运服饰厅”。协助组织策划“布纳巧工---拼布艺术展”“钗光鬓影 似水流年---民国旗袍与传统工艺专题展览”“一针一线---馆藏刺绣精品展”等展览。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010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011 



衣衫 016

衣衫概述 019

上衣 020

旗袍 062

坎肩 076



裙裤 084

裙裤概述 087

裙 088

裤 100



内衣 108

内衣概述 111

肚兜 112



鞋履 128

鞋履概述 131

鞋 132



配饰 156

银饰概述 159

银饰 160

云肩、围涎概述 179

云肩 180

围涎 194

杂项概述 201

杂项 202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23

精彩书摘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徐雯



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近现代的一些经典传统服饰,更是一份有着很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汉族服饰西化渐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传统服饰的保护、传承以及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特色浓郁的服饰迅速地隐退乃至消失。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对传统的、本民族的文化开始了新的认识和追寻,传统服饰也于生活中呈现出新的活力。因此,系统梳理、研究汉族经典传统服饰,分析、总结其代表性图案的艺术特征及装饰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汉族服饰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生产生活方式及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汉族传统服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但总体而言,它们又有着明显的趋同性,诸如款式结构的同一,工艺制作的类似,色彩选择的相同,特别是图案装饰的相近等。由于受儒家礼制观念和等级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上自帝王官吏,下至庶民百姓的衣着都有严格的规定,人们在各种场合、仪式中的穿戴都有明确的要求,包括色彩、形制、纹饰乃至面料等都不得随便使用。因此,汉族服饰虽历朝历代皆有变化,但在同一历史时期则是相同或相近的。尽管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然而从江南到塞北、从沿海到内地,汉族服饰仍保持着基本的统一,而不像其他民族服饰往往因地域不同而出现许多迥异的支系类型。

汉族传统服饰的统一性特征鲜明地体现在服饰图案上,如精妙和谐的表现手法、形全意吉的造型模式和笃实达观的装饰意趣。其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紧密契合服饰造型结构的前提下,非常注重构图布局的均衡、形象塑造的生动、色彩搭配的和谐、工艺制作的精致、材料配置的恰当以及寓意内涵的丰厚,这也铸就了汉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风貌和很高的审美品位。



一 构图布局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特别讲究构图布局,它紧紧结合着服装的结构、款式和功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面貌。汉族传统服装结构是典型的平面式结构,由后两片“缝合”而成,裁剪简单,穿戴便捷,服装造型因此简约而整体。基于平面式结构的图案装饰,多为平面展开并分布于服装的前后,较少追求侧面或立体的呈现。这直接形成了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一大特点,即不管是对称排列的单独式纹样还是散在的自由式碎花,是前襟的边缘纹饰还是挽袖上的装饰布局,都像绘画一样注重形象的完整性和构图的均衡性,并且还出现了在其他民族服饰上很难见到的所谓“独棵花”(民间也称“一条龙”)的格局样式。

就平面性服装结构而言,没有需要装饰的“侧面”,只有必须重视的“边缘”。这种结构特性势必凸显边缘装饰的重要性,势必强调以简洁的线性图案来装饰边缘,它不但能够丰富服装的视觉效果,更能起到提醒、勾勒服装总体轮廓的作用。这又形成了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另一大特点,即对服装的前襟、下摆、领口、袖边、开衩、裤脚等边缘部位装饰的格外强调和特别讲究。所以汉族传统服饰的边缘常被装饰得十分醒目、繁密、精致,以至成为服装装饰的“眼”和重点。

再者,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构图布局常常是紧扣着服装的性质和款式来进行的,如礼服、男装多使用对称式,追求庄重大方;常服、女装、童装多使用散点式和自由式,显得轻松活泼;鞋帽、云肩、首饰多使用适合式,体现精致巧妙。女子的衣裙、旗袍常采用“独棵花”构图,强调修长优雅;男士的长袍、马褂常采用对称均匀排布的团花,显得饱满而富有张力。带状装饰无论是宽是窄、是花是素、是单层还是多层,都一定要沿服饰的边缘进行镶滚勾勒,以体现造型轮廓、款式特征的完整和秩序,衣裤裙袍如此,鞋帽杂项亦如此,很少像其他民族服饰那样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层层分割。图案构图布局的严谨讲究,使得汉族传统服饰华丽而不躁动,繁复但不杂乱,图案在大的框架格局限定下永远都是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这也构成了汉族传统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形象塑造

与汉族传统服装简洁的直线造型、平面结构形成鲜明对照,其图案形象则是非常多样、活泼的,以至人们在欣赏那些满饰纹样的衣裳时,往往先被其起伏跌宕、妙趣无穷的各种形象所吸引、所打动。在形象塑造上,汉族传统服饰图案不仅讲求图案形象的精细完美和生动传神,还特别注重营造、烘托图案形象的气氛,以至于形成一种特殊的装饰图案形式。在汉族传统服饰中,图案形象一般比较简约概括,多平面处理,不求写实,但求表现生机活力,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都极力强调其动感和朝气,即便表现山石、云彩、文字、器物及抽象几何形,其形式也十分讲究势态和神韵。汉族传统服饰图案不仅在单体形象的塑造上,力求每个局部、每个转角、每根线条都刻画得生机盎然,而且还特别注重形象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力求线形的贯通、色彩的关联和空间的呼应。塑造图案形象的这些讲究,使服装上的各个装饰单元都被内在的气势神韵所统辖,构成一个圆融贯通、不可拆解的整体。这种重关系、讲生气的形象塑造,是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特别凸显的一个艺术特征。



三 色彩搭配

受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用色始终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在选择衣料的颜色时通常倾向于明朗、纯正的色彩,诸如大红、湖蓝、藏青、葱绿、明黄、橙、紫、黑、白等。对于服装上十分重要的边缘色彩则大多用黑色或与服装主体色反差较大的颜色。而在具体的图案色彩搭配、各种形象的处理上则多追求绚丽多样、五色俱全。这便形成了传统服饰图案色彩突出的基本特点——总体基调单纯、稳定,装饰细节丰富、跳跃。服饰上五彩缤纷的图案总是有一个大色块来统辖,这大色块或为衣料本色,或为宽边的颜色。底色的烘托、宽边的框定,使得装饰丰富的服装鲜艳多彩但绝不乱目,总是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谐调和雅致。



四 工艺制作

精致的工艺制作是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又一大特色。常用的工艺如织、染、绣、绘、镶、嵌、滚、拼、补、堆、贴等,手法繁多,种类齐全,技艺高超。无论是光彩绚丽的绸缎礼服,还是朴素无华的土布衣衫,其图案装饰无不以精湛绝妙的工艺显现,在这里齐整匀净的针脚幻化为细丽流畅的线条,严丝合缝的镶拼呈现为精巧明晰的边角……以最常见的刺绣工艺为例,一块小小的装饰往往因形象的不同而运用诸多绣法,线条用锁绣、颗粒用打籽、渐变用戗针、小块面用平绣、大块面用挖补或拼贴……综合荟萃各显其能,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缠针、回针、倒针,不一而足。在这里针法随形象而变换无穷,形象因针法而凸显魅力。如果说各民族均擅长刺绣,那么汉族传统服饰的刺绣则在细腻飘逸、变化微妙上独占鳌头,自成特点。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汉族传统服饰非常强调边缘的线形勾勒,所以镶、嵌、滚工艺极其发达,通过镶饰、嵌条、滚边的制作,使得边缘装饰凹凸起伏、层次分明、富丽而精美。精细的工艺制作使图案生辉,让服装增色,更显现出汉族服饰所独有的精致、讲究。



五 材料配置

汉族传统服饰很注重面料、里料以及其他装饰材料的质感选择和相互搭配。不同的服装,面料自然不同,绫、罗、绸、缎、棉、麻各显其质。里料也特别讲究,例如,一般服装无论面料如何华贵、装饰如何多样,里料则常采用丝、棉平纹织物,而且色彩多为浅色或与面料成对比色(如石青缎面常用月白里子,玫红小袄有时会衬葱绿里芯)。这一方面为了实用,柔软滑爽的丝、棉里料穿着舒适、方便并且制作时易于服帖、平整;另一方面也体现审美,若隐若现或局部露出的里料让人感觉明亮、清爽并与面料形成反差和衬托,成为带有动感变化的“点缀”。再如许多服装的领、襟、下摆、开衩处常用斜裁黑色素缎或斜纹布镶饰宽边,这在实用上可以加固、保护衣服;在制作上易于使边料自然弯曲延展、转折贴合;在视觉上则使边料与衣料在色彩、肌理、光泽等方面产生对比,呈现出沉稳大气的装饰效果。所以,汉族传统服饰的面料、衬里、镶边、挽袖、套扣、配饰等经常是既对比互衬,又一致协调。在这里,粗涩与光滑、厚实与轻柔、致密与疏透等不同的材质总能在一定的基调上巧妙结合在一起,起到统一中有变化、整体中有重点的效果。



六 寓意内涵

图案是装点美化服饰的。汉族传统服饰上带有寓意的图案还多了一层意义和功能,这就是除满足物质、审美需求以外,还要赋予着装者以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诸如祝福护佑、明理教化、传情达意等。这种意义功能通过图案中各种约定俗成、家喻户晓的形象符号表现出来,例如:女子婚礼服上的凤穿牡丹、龙凤呈祥喻示着新人富贵吉祥、婚姻美满;老人服饰上的松鹤、桃子、蝙蝠是对长者多福多寿的祝祷;孩童背心上的鲤鱼跳龙门是对下一代美好前途的期盼;常服上的梅兰竹菊、荷包上的岁寒三友暗喻着高尚的品格和做人要有气节……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是一本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寓教化、明礼仪,赞美生活、寄托理想,联系人们的情感,维系人际间的和谐。这些寓意深远的图案是那样的普及,无论是贵族的礼服,还是平民的便装,是水乡妇女的围腰,还是山地汉子的坎肩,到处都能见到,而且一代代地影响着人们。

通过服饰启迪人的心智、规范人的举止、陶冶人的情操,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高妙的手段,是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现象,这也正是汉族传统服饰图案能够流传久远、繁盛发达、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原因之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服饰或离我们远去,或转变为新的形式融入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装饰、那样穿戴。但不管是远去也好,转变也罢,汉族传统服饰所承载的丰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它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汉族传统服饰图案所折射出的含蓄委婉、简约笃实、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值得我们继承、弘扬;其中所反映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规律以及造型理念、造型手法值得我们汲取、借鉴。只有对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怀有虔诚尊重之心,认真总结前人之经验,汲取其精华,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今天,才能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有扎实深厚的根基,才能够以独特、鲜明的风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前言/序言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评分

包装好评,书的材质好评,虽然我还没有看过内容,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手感~

评分

包装好评,书的材质好评,虽然我还没有看过内容,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手感~

评分

书很好

评分

很棒的书,值得买,值得看

评分

集观赏与讲述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