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包括秦汉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两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已经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的汇总。包括《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论法家的学术渊源》等十八篇。
作者简介
杨玲,女,1971年生,河南洛阳人。1992年6月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6月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浙江大学古籍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甘肃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赋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文献学研究。
目录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
赢政青睐《韩非子·五蠹》和《孤愤》原因探析
从《诗经·秦风》看早期秦文化与甘肃的关系
论“末世情怀”在《诗经》、《古诗十九首》及晚唐诗歌中的表现
浩浩其志通千古——《史记·屈原列传》“悲其志”探微
《古诗十九首》反映的东汉文人心态的两重性——兼论《古诗十九首》“悲”之成因
霸王别姬:真实抑或虚假?
异曲而同工,同途而殊归——屈原与韩非之比较
智者执者达者——论古典诗文中“渔父”意象的形成
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名、字、号与文集名看《楚辞》的传播与接受
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史记》“太史公日”的独立价值
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先秦法家的接受与发展
理身如理国:历代赋中的“言医”叙写
先秦两汉文化研究
论先秦法家的学术渊源
齐、晋法家吏治思想比较
给法家一个公允的说法——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和人治的比较看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
法家:反智还是崇智?
试论经济观念对齐法家和三晋法家政治理念的影响
齐、晋法家君臣观比较
《管子》和《商君书》兵学思想比较
一篇研究先秦法家与秦关系的重要文献——《史记·李斯列传》
媒人探源
后记
精彩书摘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
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名、字、号与文集名看《楚辞》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代社会,男性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女性中鲜有受过教育、能识文断字者,至于具备文学创作能力的就更少了。加之古代女性一朝为人妇即失去自己的姓名权,随夫姓称某氏,从而使得本章的考察范围进一步缩小。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出版)收录自先秦至民国女性作家四千余人,本章即以该书中至少是名姓俱全的女性作家为对象,通过研究她们依《楚辞》而起的名、字、号和文集名来看《楚辞》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甚或号。起名、赐字都是人生大事。屈原《离骚》云:“皇览揆余初度兮,兆赐余以嘉名。”说的就是诗人起名的过程:仔细观察新生命的出生情况,然后根据占卜所得卦象赐予他一个美好的名字。《白虎通义》卷九引《礼服传》也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可见古人对给新生儿取名的慎重。
名,是一个新生命降临后很快就可以拥有的称谓,而字(也称表字)则是到了特定年龄才可以获得的。《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①《曲礼上》又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冠”即冠礼,是古代男子的成年仪式,也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才有字。而女子要到出嫁时才有字,所以未出嫁的女子被称为“待字闺中”。对男子来说,冠字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时刻,不能随意为之。《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子刘贾年龄尚幼,窦太后就想为其冠字完婚。作父亲的梁孝王不答应,他回复皇帝说:“臣闻《礼》二十而冠,冠而字,字以表德。自非显才高行,安可强冠之哉?”可见,冠字必须达到限定年龄,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才能和德行。名和字通常由长辈赐予,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期望,表达着他们的美好祝愿,二者在意义上或互相补充,或互为解释。
号是名、字以外的称谓,又称别号。与名、字不同,号通常自己起。如晋陶潜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讲的是宝玉、黛玉等人要结社作诗,于是黛玉提议改称呼,李纨应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文集名通常也由个人或他人所起,但须得到作者本人认可赞同。所以,从一个人的名和字可以看出他者(一般说来是长辈。对女性来说,字有时可能取自夫君)的喜好、愿望和对被命名者的期望,而号和文集名则体现着自己的喜好、理想、志向。因此,通过研究古人的名、字、号、文集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特定的文化大现象。
中国人起名、赐字、取号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采典籍”,也就是从古代典籍中撷取名言佳句作为名、字、号。如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名与字均出于《苟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楚辞》无疑是对中国人影响巨大的一本典籍。据统计,在历代被推荐频率最高的十《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就有《楚辞》,因而国人喜欢依<楚辞》取名、字、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原名朱自华,他性格耿介刚直,因欣赏《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故以“自清”作笔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肖楚女原名萧秋,后取屈原《离骚》中“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改名为楚女。在古代,《楚辞》几为文人墨客必读之书,所以以它为源起名取字采号者就更多了。又因《楚辞》中“美人”“香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其广泛涉及诸多植物,而芳香美丽的花草既为女性喜爱,又与女性的形体、性格等特征吻合,于是《楚辞》就成为古代女性名字号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
前言/序言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