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从佛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以禅为经,以诗为纬,编织出一幅很为清丽的画面,其味也淡雅,其韵也悠长,其理也深刻,其句也通俗。以诗悟禅,禅机顿显,以禅入诗,诗意盎然。亦禅亦诗,亦诗亦禅,不尽禅韵,不了诗缘。隐世才女白落梅,以脱尘之笔,写红尘幻梦,以绝世才华,演化外玄机。纵情禅与诗,与普罗大众,共参禅理,共品诗情。
内容简介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
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
佛说五蕴皆空,可这红尘却总被诸多缘分填满。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
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她从禅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疲累之时,烦忧之时,不如泡一盏茶,走入这文字中,品静好人生。
作者简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等。
目录
自序
第一卷 春秋一梦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茶缘,一个从容不惊的过客
山水,那段宿命的前因
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请和我,在红尘相爱一场
寒山,隐没了千年的僧踪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第二卷 三生石上
三生石上,姻缘几世
不辜负,世味熬煮的茶
剑舞落花,流水千行
云林深处,结一段尘缘
人间花木,莫染我情田
茫茫世海,广植净莲
放下包袱,即可成佛
第三卷 坐看云起
归隐南山,采菊东篱
山穷水尽,坐看云起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枫桥,那场涛声是否依旧
情缘如幻梦,唯有妙莲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花雨满天,维摩境界
三生缘会,一夕修成
世间忧喜无定,释氏销磨有因
庐山,一场云林雾海的梦
第四卷 红尘道场
误入桃源,忘却人间万种心
一段风流事,佳人独自知
红尘是道场,烟雨洗楼台
湖上春光至,山僧闲往还
烟火浊世,栽种一株净莲
脉脉情缘,不与白云知
红尘陌上,一株招摇的小草
汝归沧海,我归深山
第五卷 镜花水月
深刻相逢,澹然相忘
高山插青云,碧水种莲花
红尘滚滚,世路且长
是几时,龙袍换成袈裟
春还在,人已天涯
镜花水月,转瞬即空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渡口,一场淡淡的送别
第六卷 隔世红颜
万顷河山,当是黄粱一梦
雨中秋菊,循香而落
身在空门,怎奈凡心依旧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精彩书摘
第一卷
春秋一梦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惠能
一直以来都认为,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禅心云水,槛外是滔滔浊浪。佛家信缘,所以这道门槛,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近,只在一呼一吸间。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般若之门。许多人,一个低眉,一个回眸,就了悟禅意。六祖惠能,属于后者,一株菩提,一方明镜,注定了他一生禅宗的传奇。
记忆中的六祖惠能,像是一枝端坐在云台的青莲,明心见性,自在圆融。在此之前,他和芸芸众生一样,是一粒漂浮在凡尘的微小尘埃。父亲早亡,与母相依,砍柴度日,生命平凡如草木,卑微似蝼蚁。宿命早有安排,只给了他一场短暂的红尘游历,就挥手诀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佛性和慧根,于是在一次卖柴归家的途中,邂逅了《金刚经》,便与禅佛结下难解之缘。他深知,自己只是人间萍客,尘世风云万象,不过是看了便忘记的风景。他就这么轻易说别离,舍弃人生百味,从此五蕴皆空,六尘非有。
他的离去,本无缘由,可后来我读《金刚经》,又隐约有些明白,一切来去,终有因果。《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法相,皆非实相本身,不偏执,不贪念,以空灵自在之心,应对一切,是为从容。经书卷末有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番意味,更见佛性。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起,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他们感叹现实太残酷,所有的功利、情爱以及繁华的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的幻觉。自诩为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可以将这杯掺入了世味的浓茶一饮而尽,然而,一次简短的离别,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措手不及。仓皇之际,只有选择逃离,在某个莲花开合的角落,寻找慈悲。
那是一束菩提的光阴,有世人向往的澄净与平和,可以抚慰我们单薄的灵魂。当年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钵,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试他们的修行。神秀便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知后,传惠能衣钵,定为传人。惠能修行年岁不及神秀,但他的偈语,更明心见性,不染尘埃。可见修行在于心,一切源于觉性和顿悟,心中无念,烦恼皆无。不是静坐于蒲团,敛心了空,才算是参禅。须知,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寻常时候,皆可体会禅的境界。
六祖惠能识自本心,达诸佛理。人生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皆已参透,他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一种舍念清静的境界,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涅槃境界。这样的禅定和超脱,有几人可以做到?六祖惠能的偈语,真正悟得懂的,寥寥无几。但我们却可以在他的偈语中,摒除一些杂念,获得一点清凉。曾有几个僧者一起讲经,殿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时,惠能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可见,心动则万物动,于是体会到世间万般苦;心不动,则不伤,清净自在,喜乐平常。
读《红楼梦》一章节,宝钗点了一出戏,戏中的一曲《寄生草》很见禅意。“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贾宝玉听后,似有了悟,回去之后,也写一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而黛玉读了,在后面加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也因此,牵引出宝钗讲述六祖惠能参禅的故事,以及这首菩提偈语。后来宝玉跳出红尘,遁入空门,是真的醒透彻悟了。他的悟,经历过沧海桑田,深知昨日繁华只是黄粱一梦,梦醒,自知归去。
六祖惠能不仅是为了个人参禅修佛,他的偈语,以及他圆寂后所留下的《六祖坛经》,皆为禅宗经典。他并非是主张红尘的你我,放下一切,选择遁世。只希望身处世俗的我们,以清淡自持,少一些执念,多一份禅心。这样,就免去一点世态浇漓,在寻常平庸的日子里,也可以和禅佛,共修一叶菩提。
在碌碌凡尘,我们像是被命运囚禁的夜莺,披着华丽的羽衣,却永远飞不出茫茫黑夜。万物有情,有情者皆有佛性,以平常心处世,也就无谓残缺,无谓圆满了。我们也许只是一粒飘忽的微尘,无来无往;也许只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无色无味;但最后,都只是一方土丘,被长满绿苔的岁月,覆盖了简单的一生。
六祖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如同他的偈语,被一方端砚,一只素笔,写入经卷,然后历尽朝代流传,呈现在宣纸上的字,依旧黑白分明。他端坐蒲团,当头棒喝,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我们也当身居红尘,淡然心性,清醒从容,自在安宁。
茶缘,一个从容不惊的过客。
……
前言/序言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精美,散文,值得一看
评分
☆☆☆☆☆
有禅意!有境界!白落梅的作品总是让人心境淡薄,边读边能想象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是那么让你幽静!
评分
☆☆☆☆☆
还不错,不过书的纸张质量不错
评分
☆☆☆☆☆
才女之作,买给老婆看的,让她无聊的时候提升一下
评分
☆☆☆☆☆
文字优美,确实看着是很让人有享受的感觉,值得买来,静静地去阅读
评分
☆☆☆☆☆
买了好几本屯着慢慢看
评分
☆☆☆☆☆
物有所值,读过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文笔很美,丰富自己的生活吧
评分
☆☆☆☆☆
如果我们能够久别重逢,我希望你别来无恙。 ???
评分
☆☆☆☆☆
挺好看的,喜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