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维铮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155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76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页数:37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为作者五十多年来开始“中国史学史”课程的讲义稿,生前屡次修订,凝聚着作者毕生的教学成果和研究心得。本书是一本独具见解和特色的高品质教材,在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本书由朱维铮先生的弟子据遗存的手稿整理而成。

目录

目录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绪论
一 中国史学的遗产:数量与质量
二 研究史一瞥

第一章 从记神事到记人事
一 击石与取火
二 巫与史
三 从卜辞到金文
四 史诗与神话
五 古礼与古文献

第二章 时间的记录与空间的记录
一 编年史的诞生:从《春秋》到《左传》
二 国别史的出现:《国语》和《战国策》
三 旧档案的分类和新形式的雏型

第三章 先秦诸子的历史观
一 诸子争鸣和历史模式
二 老子的矛盾论
三 孔子的定数论
四 墨子的天志论
五 从孟轲到邹衍的循环论
六 从荀况到韩非的权力论
七 庄周的怀疑论

第四章 继往开来的《史记》
一 思想统一与思想统死
二 司马迁和中世纪历史编纂学
三 “道”变不变?
四 经学、神学与史学

第五章 中世纪前期王朝史(上)
一 引人注目的王朝更迭运动
二 《汉书》和纪传体断代史
三 《汉纪》和编年体断代史
四 《三国志》和正统辨

第六章 中世纪前期王朝史(下)
一 《后汉书》、《宋书》和文人修史
二 注经和注史
三 清谈与史学
附:文献资源和体制的控驭

第七章 中世纪后期王朝史
一 从私家修史到官修“正史”
二 必须写歪的“正史”
三 《晋书》等六史的编撰
四 《南史》和《北史》
五 “实录”不实
六 “正统”与“书法”
七 十七史、廿二史和廿四史

第八章 由经验到理论
一 史部的升格
二 经传也是历史吗?
三 怎样才算职业史学家?
四 《史通》:形式与方法的反省

第九章 中世纪社会结构历史的百科全书
一 由动态研究到静态研究
二 《通典》:中世纪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三 青胜于蓝的《文献通考》
四 《通志》:会通一切学术史的实验
五 三通、九通和十通
六 历史档案和历代会要

第十章 编年史的复兴
一 “以史为镜”与思想僵化
二 《资治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成就
三 “长编”的续作与当代史料的保存
四 “续鉴”的编写与中世纪官方史学的末路

第十一章 多彩的记录和僵硬的认识
一 历史编纂形式的改革
二 所谓“纪事本末体”
三 所谓“纲目体”
四 两宋史论

附录一 关于更新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的想法

附录二 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1)1979年1月、1980年1月教学大纲(第二次修订稿)
(2)1980年12月教学大纲(第三次修订稿)
(3)1982年6月教学大纲(第四次修订稿)
(4)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估计作于1980年代中晚期至1992年之前)
(5)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估计作于1990年代初期)
(6)1992年教学大纲
(7)1994年教学大纲
(8)1995—1996年教学大纲

附录三 中国史学史课程期终考试试题
(1)1980年期终试题
(2)1983年期终试题
(3)1984年1月期终试题
(4)1986年1月期终试题
(5)1988年1月期终试题
(6)1990年1月期终试题
(7)1994年6月期终试题
(8)1996年1月期终试题

附录四 传统史学和史学传统(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导论)提纲

附录五 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观念史卷)分卷目

附录六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提纲

中国史学导论讲义稿

引言

一 中世纪历史编纂学(上)

二 中世纪历史编纂学(下)

三 说一说修史体制

四 观念和史学

五 历史观念与中世纪史学

六 历史观念史:民族、宗教和王权—— 从汉魏到周隋

七 历史观念史:道统、正统和史统——从中唐到前清
一、“正史”怎样界定
二、正统和道统
三、所谓史统

八 历史观念史:社会结构与历史认知

九 历史观念史:社会心态和意识形态

十 中外史学的比较问题
一、普世性的跨文化比较史学
二、中世纪的比较史学(上)
三、中世纪的比较史学(中)
四、中世纪的比较史学(下)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非常好物流送货也非常快

评分

好书,值得珍藏细读

评分

很好看的一本書,印刷還是很清晰的,要好好拜讀了

评分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莘莘学子,自幼苦读经书,不惜为此头悬梁,锥刺骨,为的是什么,就是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开卷”。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他们都是从“开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有修养。书,还可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就等着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同书一样,报纸上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门的知识,都像磁铁般吸引着人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启发,新的感受。忠实的读者因经常读报,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有的人因此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毫无疑问,报纸是千百万人终身的良师和益友。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这样的好机会,我们从小就因该抓住;这样的好习惯,我们从小就因该养成。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评分

  鉴于这些挑战,中国政权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拥有足够自主性,转向更开放的体系,鼓励更多的经济竞争,允许信息在社会的自由流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非常强大,即使没有立法部门和游说团,也能对共产党的决策产生影响。国有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庞大富有。……

评分

感谢京东,很喜欢,非常好

评分

评分

  发展的更大挑战也许并不在于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性政治形式,而在于许多国家渴望成为富裕的自由民主国家,却永远无法如愿。有些观察家认为,由于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交织,穷国可能会掉入贫困的陷阱。经济增长的发生需要最低限度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要在极端贫困和政治分裂中创造制度,又非常艰难。如何走出这个陷阱?我们在本书中看到,意外和巧合的作用—偶尔涌现的领袖、无计划的制度引进次序、战争等活动引出的意外后果—促使部分国家发生意想不到的演变。难道在历史上逃脱这个陷阱的社会都是幸运的,没有相同运气的社会永远都不会发生如此演变?

评分

京东的书又便宜又好,希望以后还有这些活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