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顧萬發,田培傑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大象齣版社
ISBN:97875347816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4370
品牌:大象齣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432
字數:4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首次肯定瞭“宋代無鈞瓷”和“鈞官窯陳設瓷始燒於明代”的觀點,首次提齣瞭“共和國鈞官瓷”“鈞花瓷”“神垕爐鈞”的新概念,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內容簡介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一書內容包括金、元、明、清、民國、共和國的鈞瓷標本及論述;關於鈞瓷收藏鑒賞的基礎知識及中外藝術陶瓷薈萃。本書與以往所有此類書籍不同的是首次肯定瞭“宋代無鈞瓷”和“鈞官窯陳設瓷始燒於明代”的觀點,並列舉瞭新發現的證據;首次提齣瞭“共和國鈞官瓷”“鈞花瓷”“神垕爐鈞”的新概念。五百多幅彩圖供欣賞和對比鑒彆。是一本適閤收藏傢、研究者、生産者、經營者參考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顧萬發,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河南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參與瞭國傢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主持的新鄭望京樓夏商時期城址考古發掘項目獲評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主要撰寫人參與編寫《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在學術期刊發錶獨著論文30餘篇。

  田培傑,1959年畢業於鄭州大學,現任鄭州市柴瓷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齣版有《詩話鈞瓷》《瓷的故事》《新鈞瓷》《鄭州柴窯》《綠城少年》《當代詩詞點評》《遺山詩詞注析》等書。

目錄

第一章 宋代無鈞瓷
一、“北宋說”的專傢、學者及其著述
二、否定“北宋說”的專傢、學者及其駁辯
第二章 金、元器皿類鈞瓷
一、金、元紀年墓葬發掘
二、元代窖藏鈞瓷齣土
三、海下考古鈞瓷齣土
四、金、元鈞瓷之特徵
五、附圖
第三章 明代“鈞官窯”陳設瓷
一、關於“鈞官窯”性質的爭論
二、“官鈞明代說”提齣後鈞瓷身價倍增
三、明“官鈞”陳設瓷特徵
四、傳世“官鈞”為啥會在外國人手裏
五、明代“官鈞說”的補充說明
六、關於禦窯、官窯和民窯的關係
七、附圖
第四章 清代仿鈞器、窯變器、紅釉器
一、背景材料
二、紅釉器特徵
三、創新品種爐鈞
四、窯變釉瓷器
五、石灣仿鈞、宜興仿鈞
六、附圖
第五章 民國神垕鈞瓷
一、背景材料
二、恢復過程
三、工藝特徵
四、神垕爐鈞
五、附圖
第六章 共和國官窯鈞瓷
一、組閤聯産試驗時期(1950~1957年)
二、恢復發展時期(1958~1978年)
三、成熟輝煌時期(1979~1993年)
四、附圖
第七章 現代鈞瓷的多元化與市場化
一、液化氣窯破門而入
二、鈞瓷研究所時期
三、私營企業的品牌時代
四、迴歸煤窯鈞瓷
五、附圖
第八章 鈞花瓷與神垕爐鈞
一、解讀鈞花瓷
二、神垕“爐鈞”的繼承與創新
三、附圖
第九章 收藏與鑒賞淺談
一、守護與創新
二、鑒彆與欣賞
三、陳設與收藏
四、新鈞瓷識彆
五、鈞瓷窯變特質
六、現當代藝術陶瓷收藏趨勢
七、附圖
第十章 中外藝術陶瓷薈萃及拍賣成交作品集錦
一、關於陶瓷的創新
二、藝術陶瓷、工藝陶瓷、商品陶瓷
三、高溫窯變和瓷闆畫是藝術陶瓷的新追求
四、現當代藝術陶瓷拍賣已步入賣方市場
五、高古瓷仍是收藏的主要選擇
六、附圖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二、紅釉器特徵
  1.紅釉瓷器
  紅釉瓷器始燒於元代,屬於高溫銅紅釉,在窯爐內以還原氣氛燒成。到瞭明代永樂朝變得鮮紅,後改為礬紅。王宗沐、陸萬垓纂修的《江西省大誌》捲七料價條記載:“隆慶五年,都禦史徐題,稱該內承運庫太監崔敏題,為缺少上用各樣瓷器,單開窯燒造內外鮮紅碗、鍾、甌並大小龍缸、方盒各項……把限明年二月,其餘八月運,逐年選進,但今窯作坯房傾壞日久,新經修完,又兼物料細膩,式樣精巧,難以措彆。見遭洪水為患,土料疏散,成坯甚艱,鼕月水冰土凍,尤難造作,況係火中取物,必須假以時間,多做坯胎,入窯百中選一,呈乞轉達,查例將鮮紅改作礬紅。”又記載:“敕下該部詳議,將鮮紅瓷器,查照前例改造礬紅。”又如:“又查得嘉靖二十六年二月,內據江西布政司谘呈開稱,鮮紅桌器,拘護高匠,重懸賞格燒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壇赤色器皿,改造礬紅;又查嘉靖九年事例,題奉世宗皇帝聖旨,這鮮紅瓷器,準照先年例,用礬紅燒造,隻要鮮明,如法著作,燒造解進。”
  從這幾則奏摺和批文來看,紅釉瓷器在皇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非紅不可,因材料缺乏,隻有用礬紅。到瞭明宣德朝,成功地燒造齣“寶石紅”,宣德以後每況愈下,紅釉幾乎到瞭失傳的地步,直到清康熙年間纔得以恢復和發展。
  2.康熙“郎窯紅”與“豇豆紅”
  “郎窯紅”始創燒於康熙年間督陶官郎廷極監窯之時,它仿燒的是明代宣德年間的“寶石紅”。“郎窯紅”有兩大品種:一是薄釉瓷,上一層釉,其釉麵光亮,開細小片紋,由於釉液垂流,器物上半部呈淡紅色或淡青色,下半部呈均勻的鮮紅釉色;另一種是厚釉,施雙層釉液,釉麵凝重,器麵顯齣黑色星點或血絲,俗稱“牛毛紋”。雙層釉麵有時色澤深艷濃重,猶如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又稱“牛血紅”,口沿因釉薄又嚮下垂流,再加上銅分子在高溫下的揮發和氧化,器沿口齣現輪狀白邊,俗稱“燈草邊”或“燈草口”。
  “豇豆紅”在康熙年間與郎窯紅並駕齊驅。“豇豆紅”色調淡雅,酷似豇豆的紅潤,並略帶綠色的苔點,直觀藝術感覺幽靜清淡,柔和悅目,恰似桃花片,娃娃臉,美人醉頰,世人又以此稱之。
  “祭紅器”始於康熙,盛於乾隆,因為釉色像雨過天晴後天邊的霞霽,所以又叫“霽紅”。景德鎮陶歌雲:“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閤,一樣搏燒百不同。”
  郎窯紅、豇豆紅、霽(祭)紅都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在 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火中燒成,也屬於窯變釉。由於胎骨材料的選擇和釉液中銅元素含量的多少不同,形成瞭不同的品種。這種釉色與鈞官窯的燒製工藝不同,並非承繼或仿自鈞釉。
  3.雍正朝仿鈞釉
  雍正朝瓷業尤盛,仿古成為時尚,仿鈞窯更受到皇宮重視。唐英於雍正六年至景德鎮禦窯廠監理窯務,於雍正七年派廠署幕友吳堯圃赴鈞窯始産地鈞州調查。雍正七年以後,宮廷檔案中屢見景德鎮仿鈞釉的成功記錄。如:雍正七年……閏七月十日,郎中海望持齣均窯雙管瓜楞瓶一對,奉旨著做鰍耳乳足三足爐木樣,交年希堯照此瓶上釉水燒些來(造字3326號) ;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將年希堯燒造二件呈覽,奉旨,此爐燒造的甚好,傳與年希堯照此樣再多燒幾件(造字3332號);雍正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司庫常保奉旨著照宜興鉢樣式交與造磁器處仿樣,將均窯(鈞窯)、官窯、霽青、霽紅鉢各燒造些來,其均窯要緊,欽此!(造字336號)
  另有《景德鎮陶錄》記載:“今鎮陶所仿鈞瓷,土質既佳,瓶爐尤多美者。”
  又有《南窯筆記》記載:“其均窯及法藍、法翠乃先於窯中燒成無釉澀胎(現代稱素燒),然後上釉,再入窯中復燒乃成,惟藍、翠一火即成。均釉則數火乃得流淌各種天然顔色。”
  仿鈞産品以紅色為主,交織有月白、天藍,形成五彩斑斕的釉麵,人們習慣稱鈞紅釉,也有稱“火焰紅”的,其中間雜藍色較多的稱“火焰青”,底足塗醬色護胎釉,陰文篆刻“雍正年製”四字。仿陳設瓷花盆、鼓釘洗較多。此種産品珍藏標本多標“仿鈞釉”,若造型異樣者,都標“窯變釉”。這種器物多是仿鈞瓷窯變釉,人們也稱“窯變釉瓷器”。
  ……

前言/序言

  後記
  本書的後記可以說是把“序”或“前言”移後補說而已。寫在前麵怕先入為主,約束瞭讀者的思維,會傾嚮於本書的觀點。讀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可能會有人提齣異論或是批評,這是本書編者所期望的。此後記隻想簡述一下二十年的心理漸變曆程。
  1995年,我的《詩話鈞瓷》一書完稿,送黃河水利齣版社李輝主任審讀,自豪感常流露在與朋友的交往言談中,因為,讓海內外著名詩人為鈞瓷寫贊歌,當時隻有筆者能擔此重任。說到鈞瓷的曆史,都是産於唐、盛於宋、衰於元、斷於明、恢復於清末。求知欲望促使我請教多人,問及哪些史書和文獻有此記載,竟無一人能答。為追尋鈞瓷的曆史真實,奔波瞭一年多,故此,直到1998年《詩話鈞瓷》纔得以齣版。但這個曆史疑團一直睏擾著我。後經好友相勸,又有《中國陶瓷史》和颱灣齣版的《宋元陶瓷大全》亦如此,纔就此罷休。
  2000年,我得到一本颱灣1999年齣版的《故宮藏瓷大係·鈞窯之部》,該書特彆提齣對以往齣版物中的鈞瓷作重新標示:把《宋元陶瓷大全》中的玫瑰紫小碗標示為明仿鈞,原北宋的天青滿釉支燒單把洗、圓洗標示為金,原北宋的天藍如意枕、長方枕標示為元末。颱北“故宮博物院”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曆史修正自己,筆者深錶敬意。書中餘佩瑾的《鈞瓷研究的迴顧與展望》一文把鈞瓷分為器皿型和陳設類,器皿型定為金代,陳設類定為明代。這應該是有代錶性、權威性的發聲,此時,對鈞瓷的探究之心又幡然復歸。
  2004年,民間田野考古調查者藍普生寫瞭一篇《論辯宋代無鈞瓷》,我看瞭幾遍,論辯幾乎是無懈可擊,讀後深受啓發。
  2005年,開始迷上道教養生長壽術,並生産齣瞭“羅漢佛脂液”。故而對道教的書讀瞭不少,關於宋徽宗和林靈素的記載和文獻讀得更多。道教崇尚青色,穿青衣、戴青冠,仙道騎青牛,紅色是道教大忌。作為道主、宗師、道君、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的宋徽宗,能違犯教規去設官窯燒製紅釉的鈞瓷嗎?這是我的直覺,也可作為宋代無鈞的論據之一。
  2005年10月,禹州鈞瓷研討會上,“宋代無鈞說”作為異論在會上亮相,受到“北宋說”的抨擊。在會議結束的總結發言中,專傢得意地說:“……鈞瓷燒造工藝不見於文獻、史料是十分不正常的,亦不見於同時期的墓葬。判定鈞瓷起源於北宋,主要是它的精美、典雅、含蓄、明淨的藝術風格與宋代特有的時代風尚。”聽後,對專傢的崇拜之心一落韆丈。因為鈞瓷屬於粗瓷類,其藝術特徵多以粗獷、凝重、渾厚、大氣、多彩來形容,充溢著元代濛古人的習性,與專傢所言格格不入。“鈞瓷北宋說”在心中淡然置之。
  2006年,中國深圳官鈞瓷器學術研討會上,參會者50人,超乎尋常地一緻否定瞭“鈞瓷北宋說”,並把鈞官窯陳設瓷定為明代,連篇纍牘的文章在網上齣現,跟隨附和者眾多。我讀後,覺得實證可信,開始在自己交往的範圍內發聲。
  2008年,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國蘇富比拍賣公司開始認同“官鈞瓷明代說”,拍賣現場齣現的鈞瓷仰鍾式花盆已把“明代”作為年代標示。看後,思緒萬韆,資本市場的接受衝破瞭權威、專傢控製的曆史時代。對於文中所提文獻資料,都逐一查正原文進行瞭核對。這對我是一種激勵。
  2009年,我開始籌建鄭州市柴瓷文化研究會,對柴瓷、汝瓷、鈞瓷的承襲與淵源關係進行綜閤探究。我一頭紮進河南省圖書館古籍部進行閱讀檢索,查閱瞭唐、宋、元、明曆史、會要、會典的有用部分,還有詩詞、繪畫、藝文、雜說等,最後,集中精力查閱瞭明代《河南一統誌》、清代《河南一統誌》,還細讀瞭綫裝本的鄭州、汝州、禹州等十二縣市明嘉靖後的全部地方誌,對“鈞官瓷陳設器明代說”又找齣多個實證。
  2011年元月,我與張鬆林閤編的《新鈞瓷》一書齣版,在該書《鈞瓷源流考證》一章中亮明瞭自己的觀點,並把藍普生、餘佩瑾的文章附錄於後,但沒有引起業內和社會的太多關注。
  2011年,我開始構思《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一書,並曆時一年多寫齣瞭初稿。
  2013年年初,將第一稿送顧萬發審閱,顧萬發看後予以肯定,並提齣建議,又給予瞭鼓勵。兩個月後拿齣第二稿,送李海峰、王豐碩、霍福生、張義審閱。他們對第五、六、七章提齣瞭修改意見。
  最後定稿時,顧萬發對第二、三章提齣修改意見,減少瞭第二、三章的彩圖,精簡瞭圖片的文字說明。
  第三稿齣來後,請孫曉崗審閱,他對500多幅照片提齣瞭修改意見,親自對第六章中官窯瓷進行瞭重拍,王大麗進行版麵重組。
  在共和國官窯瓷、鈞花瓷、神垕爐鈞概念的提齣與形成過程中,先後走訪瞭苗锡錦、教之中、閻夫立、刁文、範文典、硃五妞、王欣營、郗富安、溫清立、劉誌軍、王金閤、丁建中、王鞦紅、梁清揚等近百位原市、鎮領導,工藝師及多傢鈞瓷生産廠傢。
  第四稿完成,將送齣版社時,葛天纔送來瞭有“鈞窯天製”字樣的天青圓洗,這算有瞭盧傢的鈞瓷標本,也充實瞭民國鈞瓷的內容。
  這篇後記並非一本書的完結,書中提齣的觀點和概念可能是討論的開始,希望讀者能找齣新的實證,使明代鈞官窯的真實屹立於曆史長河,使鈞瓷的淵源在不爭不辯中傳襲下去,為後代盡一份應盡的責任。
  田培傑
  2013.12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鈞瓷收藏與鑒賞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