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何驽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94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328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8
字数:8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根据文献研究主题的相近性归纳出自然观、宗教观、社会观、符号和文字、原始艺术、总论六大类,目的在于比较清晰地分析各阶段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内容的变化,反映出整个学术界对于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理论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和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建立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综合研究理论框架的一个前提认识和研究基础。

目录

序(李伯谦)前言(xi)第一章精神文化考古研究史回顾(1)第一节国外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现状(1)第二节国内外有关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现状(7)一、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8)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9)三、20世纪60年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15)四、20世纪70年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17)五、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20)六、20世纪90年代中国古代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状况(26)七、21世纪以来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的新动态(30)八、存在的主要问题(46)第三节小结(59)第二章精神文化考古的理论概念(60)第一节精神领域的定义(60)一、认知及认知考古的定义(60)二、精神文化的定义(61)三、精神文明的定义(61)第二节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总体框架(62)第三章社会心理基础考古研究(64)第一节理论概念(64)第二节可研究的重要问题试举(64)第四章自然观考古的理论与实践(66)第一节理论概念(66)一、宇宙观考古研究(67)二、古代科学考古研究(74)第二节陶寺文化的自然观考古实践(78)一、陶寺文化的科学技术(78)(一)陶寺观象台地平太阳历(78)(二)陶寺的圭表测影技术分析(122)(三)陶寺砷铜朔望小月轮与阴阳合历(143)(四)辨正方位(148)(五)陶寺人目视投影天球的半径为十步(152)(六)陶寺文化的长度基元(153)(七)陶寺文化大地测量技术分析(167)(八)陶寺夯土建筑技术(181)(九)建筑装饰材料(184)(十)陶寺遗址对冶金技术的认识(187)(十一)陶寺遗址朱砂的化学分析(188)二、陶寺文化的宇宙观(189)(一)太极阴阳两仪概念(189)(二)盖天说理念的萌发(193)(三)陶寺城址总体区划布局所反映的宇宙观模式(195)(四)陶寺圭尺反映的“地中”宇宙空间概念(207)(五)陶寺文化的政治地理五方观念(208)(六)陶寺出土璇玑功能新解(212)第五章社会观考古理论与实践(216)第一节理论与方法(216)第二节陶寺文化社会观考古实践(222)一、陶寺文化文德统治观念(222)二、陶寺文化的“地中”观念与王都居地中(225)三、陶寺文化玉石圭所体现的官僚委任凭信观念的由来(230)四、陶寺文化晚期的政治报复观念(234)五、等级观念(261)第六章宗教观考古理论与方法(266)第一节理论概念(266)一、宗教信仰体系的考古(266)二、宗教权力分配观念考古(282)第二节个案分析一:肖家屋脊文化宗教信仰研究(284)一、罗家柏岭祭祀中心遗址(285)二、肖家屋脊文化玉石礼器与宗教信仰(305)第三节个案分析二:陶寺文化宗教信仰研究(332)一、陶寺遗址出土的宗教用器所反映的宗教信仰(332)二、IFJT3主殿宗庙功能蠡测(360)三、陶寺文化宗教崇拜的特点(365)第七章符号系统考古理论与方法(368)第一节理论概念(368)一、符号与文字基本理论的梳理(368)二、符号系统考古的定义(372)三、符号系统考古内容理论分述(375)第二节石家河文化陶符研究(410)一、石家河文化陶符神徽象征含义蠡测(410)二、石家河文化陶符神徽的等级制度(445)三、石家河文化陶符神徽的性质(451)四、石家河文化标记符号简述(452)第八章艺术考古理论与方法(454)第一节艺术考古能否成为精神文化考古独立的领域分析(454)第二节美术考古与艺术考古理论概念的分析(456)第三节艺术的本质(460)第四节以考古为视角的艺术分类问题(464)一、黑格尔艺术类型分析(464)二、艺术类型学新分类(470)第五节艺术考古内涵与定义(489)第六节石家河文化彩陶纺轮太极图艺术分析示例(495)后记(497)

精彩书摘

  第一章精神文化考古研究史回顾  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往往是实践先行,理论跟进。精神文化考古的实践在国内外都不是从 21世纪才开始的,尽管精神文化理论建设至今没有完成。如要进行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方法的建设,首先必须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地找准精神文化考古理论建设的症结所在和努力的方向。  第一节国外精神文化考古研究现状  西方考古学尤其是美国考古学界对精神领域的理论探索,没有精神文化这一概念,相关内容的考古学研究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认知考古”( Cognitive Archaeolo-gy),也存在认识上的巨大分歧,理论与方法都处于尝试探索阶段。领军人物有 Colin Renfrew(伦福儒), Paul Bahn(巴恩), Kent Flannery(福兰纳利), Joyce Marcus, Mark Leone,Michael Shanks和 Ian Hodder(荷德)等。  杨建华、张文立先生曾于 1996年发表文章,介绍西方认知考古的理论思潮。杨建华等总结说,皮伯尔( Peeble, C)认为认知考古探索哪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认知能力,当时人们掌握了哪些社会和自然界知识。荷德认为认知考古首先研究的是遗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还要研究考古学家自身认识历史的能力。苯德( Bender, B)认为认知考古是研究我们认识历史的途径,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畴。福兰纳利认为认知考古具体研究当时人们的宇宙观、宗教、思想观念和肖像的象征。杨建华等人认为伦福儒对于认知考古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有详细的论述,并在文章中加以重点介绍 .  伦福儒和巴恩在《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用了第 10章一章的篇幅,介绍“认知考古”,该章的题目开宗明义:“他们怎么想?认知考古,艺术和宗教。”他们认为:“认知考古——有关从物质遗存中研究以往认识方式——在诸多方面看都是现代考古学的一个较年轻的分枝之一。” a他们提出的认知考古方法论主要是通过探索考古遗存的象征性,研究古代人群的认知构图( cognitive map)。伦福儒从观察人类象征本能如何进化、从书写资料到认知构图、丈量世界、关于未来的构图、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宗教考古、艺术与表现七大方面,涉及获得资源的时间计划、行为组织、作为功能或文化判定的石器组合、精美的随葬品、艺术表现、文字与符号、时间(包括四季)单位、度量衡制度、布局结构设计、崇拜的再认知、祭祀仪式的考古指标、超自然力的判别、关于死亡的考古研究、艺术与神话、审美观问题等诸多方面,有个案分析实例,也有规律性的指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探索古人认知构图的具体方法论。  笔者认为,伦福儒的理论与方法的概括,注重理论与西方考古实践相结合,实用性比较强。但是整个理论体系缺乏一个完整的和逻辑的框架,涉及面广却陷于琐碎,似乎更多的是出于从个案实践中的感悟上升到理论的经验心得。换句话说,伦福儒的理论阐释缺乏一个有效的哲学层面上的系统支撑,表明在他的头脑中,认知、艺术、宗教、象征在哲学层面上的内涵与外延是模糊的。伦福儒认知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系统性,恰恰体现出认知考古理论草创阶段的“不成熟”特征。  尽管福兰纳利的认知考古理论与方法所研究的内容实际与伦福儒大致相同,核心实质也基本一致,但是比伦福儒要系统得多。福兰纳利认为:“认知考古是关于人类思维产物的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学问:诸如感知、描述和宇宙的划分(宇宙观),超自然的性质(宗教),人类社会所掌控的法则、哲学、道德和价值观(意识形态),艺术中所承载的世界方方面面的表现方式、超自然的或人类的价值观(图像符号 iconography),以及残存在考古遗存中的所有其他人类智慧形式和象征行为。” b福兰纳利将认知考古探索的内容从理论上分成有内在逻辑的四大方面:宇宙观、宗教、意识形态、图像符号( iconography)。他声称这四大方面即使不能穷尽认知考古的所有方面,也能够涵盖以往认知考古的大多数方面。福兰纳利认为,宇宙观如何构建影响到宗教和意识形态,所以他将宇宙观放在首位。他认为:“宇宙观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结构、组成、要素、法则、尤其是与此相随的时空变换和因果关系的理论或哲学。”一个文化所持有的宇宙观强烈影响其生存方式和聚落形态。  福兰纳利给宗教下的定义是:“对神圣或超自然力量的一套特殊的信仰,这种力量被作为宇宙创造者和(或)法则而加以遵守和崇拜。”他给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包含教条、神话、社会运动的象征主义、制度( institution)、阶级或团体( group of individuals)的体系,通常涉及一些政治或文化计划( plan)以及将教条付诸实施的谋略。他断言,每个研究从平等社会向等级制社会过渡的考古学家都必须面对意识形态的变化。“平等社会不仅仅是因为贫穷、游动或欠发达而停留在平等状态,绝大多数是拥有‘平等化机制( levelling mechanisms)’起作用,阻止阶等( rank)的出现。这些社会也许会有无数的获得性的社会地位差别,但是它们的平等意识形态抵御任何使这些地位差别世袭化或‘制度化’的倾向。世袭阶等的出现需要采用新的意识形态,其中制度化的贵族是合理的。”福兰纳利将象征符号归结为有关在古人的艺术中所反映的宗教、政治、意识形态或宇宙事物或观念的表现方式的分析。对于认知考古的方法,福兰纳利并没有十分明确的阐释,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脚踏实地地坐实相关的考古资料,二是要拥有充足的历史文献或民族志历史文献背景做研究的支撑,否则研究无非是一个“科幻小说”而已。  除了伦福儒和福兰纳利在认知考古的理论诠释上颇有建树之外,还有部分西方学者身体力行,致力于认知考古的个案研究,试图在某一方面实践认知考古理论,或在研究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认知考古理论。例如 Michael Shanks的Style and the Design of a Perfume Jar from Archaic Greek City State(《古希腊城邦出土的香水瓶的形式与装饰纹样》) a,John Barett的The living, the Dead and the Ancestors: Neolithic and Early Bronze Age Mortuary Practices(《生、死和祖先: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的丧葬习俗》) b,Anne Yentsch的The Symbolic Divisions of Pottery: Sex-related Attributes of English and Anglo-American Household Pots(《陶器的象征性划分:英格兰和盎格鲁-美国人家用陶器的性别指徵》 )c,Steven Mithen的From Domain Specific to Generalized Intelligence: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ddle/ Upper Palaeolithic Transition(《从领域特质到总体智慧:旧石器中晚期过渡的认知解释》) d,J. D. Lewis-Williams的Wrestling with Analogy: A Methodological Dilemma in Upper Palaeolihic Art Research(《与类推商榷:旧石器时代晚期艺术研究方法论上的两难》) a,Dorothy Hosler的Sound, Color, and Meaning in the Metallurgy of Ancient West Mexico(《古代墨西哥西部冶金术中的声音、颜色和意义》) 等。  日本学者对日本古代的宗教和宇宙观的个案分析很多,但是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建树不大。大和岩雄《神祇的考古学》一书 c,可以说是日本认知领域考古研究的比较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大和岩雄以日本的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新、旧大陆的考古资料和少量的中国资料,从环形列石与圆形的考古学、太阳和星与金字塔、太阳神殿与圣婚秘仪、柱的考古学、生殖器神像的考古学、火的考古学、铜铎和弥生时代陶器绘画表现、天照大神(日本太阳神)的考古学、“日知り”与“日读み”的考古学、前圆后方坟的分析、原始神祇的考古学这几大方面,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有关太阳的宇宙观和太阳神崇拜。大和岩雄的研究,虽属于与太阳有关的宇宙观和太阳崇拜的个案研究,但可堪称是在这方面探索中一部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成功之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他具体分析时所使用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天文学概念(如日出、日入方向)、民族志资料、民族志历史文献、日本古代文献等,以此分析考古资料,探索日本太阳宇宙观和太阳神崇拜。  纵观西方和日本学者对人类认知领域或精神文化考古的探索,多数在个案分析上工夫较深,遗憾的是大多缺乏对认知能力与精神文化理论范畴区别的把握,以致研究内容上分类的混乱和方法论上的含糊,故而很难在理论的构建和方法论上的系统阐释方面有所建树。更关键的问题是,不论西方学者还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精神文化问题时,都很少使用中国的考古资料,因此他们所提出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考古,缺乏必要的验证。  美籍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是一个特例,他用中国的考古资料结合美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在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观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不乏新思想的火花。例如他早年发表的《中国远古时代仪式生活的若干资料》、《仰韶文化的巫觋资料》和后来发表的《商代的巫与巫术》、《说殷代的“亞形”》、《濮阳三蹻与中国古代美术上的人兽母题》、《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等 a都是对中国上古宗教信仰的个案分析。他的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美术、神话与祭祀》一书) b、《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一文、《中国古代艺术与政治》一文 c,阐释了他关于中国商代“巫的意识形态”的观点。在张先生看来,彩陶纹样、青铜器纹样、刻画符号、族徽、金文和甲骨文、陶祖、玉琮等无不是巫教( shamanism)以及巫教的宇宙观或巫教的社会观念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是中国古代通往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在张先生的头脑中,中国古代的认知构图实际以巫教为主干,支撑起巫教的宇宙观和巫教的社会观。于是探索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即为探索巫教。  尽管中国上古时期尤其是史前时期,宗教多数可以归为巫教或称萨满教,然而,宇宙观和社会观可不是用一个巫教就可以全部涵盖了的。宇宙观中除了一些唯心的观念与巫教杂糅外,还有一些主观认识并不是超自然的解释,如政治地理五方的空间概念。而巫教的社会观无法解释从平等社会向不平等社会过渡时意识形态的变化机制,因为从本质上说,仰韶文化的巫教与商代的巫教没有多大区别。因此,张先生的相关研究作为个案分析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作为该领域考古探索的理论圭臬却并非适宜。  另一方面,西方考古学界关于认知考古研究的主流内容与伦福儒和福兰纳利所谓的认知考古大相径庭。比如 Cognitive archaeology and human evolution(《认知考古与人类进化》)论文集 a,从旧石器简单石器加工到复杂语言或象征思想的认知需求探索的角度,结合考古学和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的方法,探索了现代人思想的出现与进化。相当于伦福儒所谓的“四千年前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 b。这部分研究才更加贴切认知理论概念的本意——一个族群或民族对于外部世界感知的理性观念。  ……

前言/序言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让人触类旁通。

评分

非常好的书,使人大开眼界,内容非常宏大

评分

非常好的书,使人大开眼界,内容非常宏大

评分

书还没看,浏览了一下主要内容,值得学习下。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很有想法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让人触类旁通。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让人触类旁通。

评分

对古人精神活动的探索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从考古发现的物质资料探讨精神和分析精神,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