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媛 编
图书标签:
  • 评剧
  • 戏曲
  • 唱段
  • 经典
  • 传统艺术
  • 河北戏曲
  • 地方戏
  • 戏曲艺术
  • 文化艺术
  • 曲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2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7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虽不能涵盖自评剧创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所有院团的经典唱段,但涉及到中国、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几大评剧院、团的经典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评剧的传承发展。八十年代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表现新的人物思想性格,又创作出了宽板、清板、蜻蜒调慢板、喇叭牌子慢板等新板式,在配器方面增加了复调及和声,使音乐更加丰富。

内容简介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主要选编了建国以来经过舞台实践,观众比较认可的评剧优秀唱段,其中包括少量近二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唱腔以评剧现有的青衣、花旦(闰门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花脸、小花脸这八种行当分类编排。

目录

青衣
1.琵琶词
2.见皇姑
3.我虽是严家女
4.听谯楼打罢了一更时分
5.我的嫂子
6.小酸枣
7.鸟入林
8.小河流水
9.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一)
10.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二)
11.劝万岁
12.无限的悲怀
13.哭子
14.听那人讲一遍心酸难忍
15.一语惊心心激荡
16.耳边鼓乐多喜庆
17.我好比
18.做饭
19.千朵鲜花
20.劝她冷静
21.长休饭,滋味美

闺门旦
22.小桥送线
23.我爱他
24.巧儿我采桑叶
25.清秋凉夜遥望双星
26.降香调
27.提起来旧社会心酸难忍
28.古时候
29.尊厅长休要怒气发
30.景颇山上云雾深
31.忽听得堂上一声喊
32.我这里拜新月
33.痴郎君
34.盼归曲
35.送殡歌
36.夜更深观敌阵
37.我那傻骆驼
38.你看这小大人儿
39.两个字是一场无情风暴

老旦
40.老身居住在南阳地
41.问君王
42.这不叫拐杖
43.种地还难免擦伤皮肉
44.这红旗
45.格桑土司
46.缝人头
47.七十年的风和雨
……

彩旦
老生
花脸
小生
小花脸
经典对唱

前言/序言


京剧经典选段赏析:舞台艺术的璀璨瑰宝 一部深入探索京剧艺术精髓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聚焦于评剧的经典选段,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京剧。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以其精湛的唱、念、做、打艺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占据着舞台艺术的至高地位。本书旨在为广大京剧爱好者、戏曲研究者以及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京剧经典选段赏析指南。 内容架构与核心价值 本书共分五大部分,系统梳理了京剧艺术的脉络,并精选了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经典唱段进行深度剖析。 第一部分:京剧艺术的源流与审美体系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京剧自徽班进京,融合昆曲、秦腔等地方声腔,最终形成“京腔京韵”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详细探讨了京剧在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基础,并在谭鑫培、梅兰芳等艺术大师手中臻于完善的历史节点。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致力于揭示京剧独特的审美逻辑: 1. “四功五法”的基石: 详细解析了唱、念、做、打这四大基本功,以及手、眼、身、法、步这五种表演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外化表现。我们阐释了为何一个眼神、一个水袖的翻转,都蕴含着深厚的程式化美学。 2. 板式结构与声腔特色: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京剧音乐中“原板、慢板、快板”等基本板式的运用规律,以及西皮、二黄两大声腔体系的音域特点和情感表达差异。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一个唱段是如何在固定的板式中实现跌宕起伏的。 第二部分:老生流派的雄浑气概——以经典“马派”为例 老生行当是京剧的骨干,承载着剧中主要男性角色的命运与思想。本书重点剖析了以马连良先生为代表的“马派”艺术的精髓。 《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儒雅与权谋: 选取其标志性唱段,分析马派如何将“唱做并重”体现得淋漓尽致。探讨其唱腔中“悠、扬、脆、净”的特点,特别是其对气口和腔尾的处理,如何营造出老成持重又不失洒脱的气度。 《失街亭》中马谡的矛盾与悲剧: 通过对这段唱腔中转腔与节奏变化的分析,揭示其在舞台上如何通过音乐的细微变化,展现人物的内心挣扎,而非仅仅是叙事性的演唱。 第三部分:旦角的绝代风华——探寻“四大名旦”的艺术差异 京剧旦角艺术的辉煌,是中华舞台美学的巅峰体现。本书对比分析了“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分野。 梅派的“圆融空灵”: 以《贵妃醉酒》中的经典唱段为例,解析梅派“唱腔圆润,身段含蓄”的特点。重点分析其对气息的控制,以及如何将舞蹈语汇融入唱腔,达到“歌舞并重”的境界。 荀派的“清新灵动”: 选取《红娘》或《墙头马上》中的选段,展现荀派的“水袖功”和对青春气息的拿捏。分析其唱腔中那些跳跃的音符和灵巧的韵味,如何塑造出活泼、娇俏的女性形象。 程派的“刚劲内敛”: 聚焦程砚秋先生“抑扬顿挫,腔圆腔劲”的独特风格。在分析《锁麟囊》的“一霎时”时,我们将详细阐述程派如何运用特殊的腔调处理和收声技巧,来表达人物深沉的哀怨和宿命感。 第四部分:生、净、丑的艺术张力与融合 京剧的魅力不仅在于生旦,更在于其群像的丰富性。本部分关注了对舞台张力至关重要的武生、花脸和小花脸。 武生的“精气神”: 以杨小楼先生的武生艺术为参照,分析《霸王别姬》中霸王的英雄气概与绝境中的悲怆。重点探讨武戏中“以唱带打”和“以打促唱”的转换技巧。 净角的“程式化力量”: 净(花脸)行当的表演尤为程式化。我们将深入探讨“铜锤花脸”如裘盛戎先生的唱法,如何通过夸张的口型和饱满的音色,塑造出正直或奸诈的性格。例如,分析《铡美案》中包公的威严,如何通过特定的板式和锣鼓点来烘托。 第五部分:当代京剧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语境下,京剧如何保持其艺术生命力?本书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当代京剧工作者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探索。我们探讨了如何在不破坏基本程式的前提下,对舞台美术、灯光运用以及部分唱腔处理上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良,以吸引新一代的观众群体。 本书特色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详实的文本与声乐结合的分析角度。每一段经典唱段的解析,都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梗概上,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如何唱”:对特定腔位的处理、对锣鼓点与演员情绪的配合、以及该唱段在整个剧目结构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挖掘,读者将能够真正领略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舞台上每一声板眼、每一个手势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蕴和千年磨砺的艺术沉淀。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评剧的一点点怀旧情怀,想着闲暇时翻翻,听听那些熟悉的旋律,回味一下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采。收到书的那天,孩子在家,我随手翻开,本以为只是枯燥的唱词罗列,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却让我意外地沉浸其中。我一直觉得,戏曲不仅仅是唱,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故事的讲述。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它没有生硬地堆砌唱词,而是通过一些简练的文字,勾勒出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以及唱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唱段的解读,比如那段《花为媒》中的“数你再生气”,作者的解读就非常到位,既点出了人物的嗔怪,又透露出内心的爱意,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看到了王媒婆那鲜活的形象。还有《杨三姐告状》中的“窦娥冤”,那份凄厉和无奈,通过文字的描绘,更是得到了升华。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唱词,哼唱了几句,虽然我的嗓子比不上那些专业演员,但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共鸣。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让不懂评剧的人也能轻松入门,让了解评剧的人更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妙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带我重温了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评剧片段。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主修声乐,平时对戏曲声乐的研究也颇感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这本书,听说它收录了100首评剧的经典唱段,并且是“金版”,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作为一名学习者,我更关注的是唱段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其在声乐技巧和表现力上的独特性。拿到书后,我立刻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翻阅。首先,它的选曲非常严谨,几乎囊括了评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作品,从早期流传下来的老腔老调,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创新之作,都有涉猎。这为我进行评剧声乐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其次,书中对于唱词的标注以及一些关键的演唱技巧的提示,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在处理一些高难度唱段时,书中给出的提示,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演唱的重点。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中是否会对某些唱段的演唱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如何运用气息、如何处理吐字归音、如何通过腔体共鸣来塑造人物的情感等等。虽然目前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唱段的细节,但我相信,以“金版”的标准,这本书在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上,都应该有很高的水平。它不仅是一本音乐爱好者的读物,更是我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有力助手。

评分

这次淘到这本书,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平时对传统戏曲就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评剧,那悠扬的唱腔,道尽人间百态,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评剧经典唱段的书,市面上虽然不少,但总觉得内容不够精炼,或者编排上不够吸引人。这本《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一拿到手,就让我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和艺术气息,翻开扉页,那种精心编排的排版,以及清晰的字体,都让人感觉阅读体验会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目录和试读的几段唱词来看,它的选曲是相当有代表性的,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名家的代表作,光是听名字就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尤其期待里面对唱腔的讲解,不知道是否会有一些关于声腔处理、情感表达的独到见解,毕竟光是看词,有时候很难完全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名家演唱的点评,或者不同版本唱腔的对比,那就更完美了。总之,还没深入阅读,但仅仅是初步的印象,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相信它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评剧宝典。

评分

最近被《刘巧儿》里的那段“改革开放好”给深深吸引住了,旋律朗朗上口,歌词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于是我就想找点关于评剧经典唱段的书籍来好好研究一下。在网上搜寻的时候,发现了这本《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光是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拿到书之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内容是否能满足我对评剧的兴趣。我并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一个普通的戏曲爱好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俗易懂,并且能够让我了解到评剧的精华所在。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它收录的100首唱段,大部分都是我耳熟能详的,比如《花为媒》、《乾坤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每一首唱段前面都配有简短的剧情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唱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大方,字体清晰,阅读起来很舒服。我最喜欢的是书的后半部分,里面似乎还涉及到一些评剧的唱腔特点和历史发展,这让我对评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让我沉浸在评剧的魅力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100首唱段都好好的品味一番。

评分

我一直觉得,传统戏曲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而评剧,更是以其接地气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从小听着评剧长大,那些优美动听的唱段,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次入手这本《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完全是冲着它“经典”二字来的。我希望它能收录那些真正能代表评剧艺术高度的作品,并且能够让我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拿到书后,我首先翻看了目录,里面的曲目确实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而且数量之多,也让我感到惊喜。更让我感到满意的是,这本书在选曲的基础上,还似乎附带了一些解读。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有对这些唱段的艺术分析,比如,为什么这些唱段会被称为“经典”,它们在音乐、唱腔、表演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评剧声腔特点的介绍,比如评剧特有的“二六”、“滚白”等,并且能够通过这些经典唱段来印证和说明。如果书中还能再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唱腔演变,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大了。总而言之,这本“金版”给了我很大的期待,我相信它不仅仅是一本唱段的汇编,更是一本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评剧艺术奥秘的宝藏。

评分

给家里人买的

评分

请注意这是本书,不是CD。。。:(

评分

请注意这是本书,不是CD。。。:(

评分

活动买的,囤货,还没看。

评分

活动买的,囤货,还没看。

评分

请注意这是本书,不是CD。。。:(

评分

活动买的,囤货,还没看。

评分

老爷子喜欢

评分

给家里人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