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傅斯年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為學生講授《詩經》所寫的講義。講義涵蓋瞭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地理、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麵內容,顯示齣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澱和係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雖稱講義,其實名之“詩經通論”也不為過。其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並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內容簡介
《詩經講義稿》是傅斯年先生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時的課堂講義,也是近現代研究《詩經》的重要文獻。在此書中,傅斯年發幽闡微,提齣許多特異的見解,雖為學術著作,但並不深奧,通俗易懂,深入淺齣,是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常備的一部資料文獻。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生於山東聊城。中國近代文史語言學傢、教育傢,畢生提倡白話文學,宣揚新思潮。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英國有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德國柏大學。迴國後曆任中山學國文係、曆史係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28年應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之聘,籌辦曆史語言研究所,並齣任所長。1949年隨曆史研究所遷往颱北,並兼任颱灣大學校長。著作有《詩經講義稿》、《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性命古訓辨證》、《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等。
目錄
敘語
泛論詩經學
一、西漢詩學
二、《毛詩》
三、宋代詩學
四、明季以來的詩學
五、我們怎樣研究《詩經》
《周頌》
周頌說(附論魯南兩地與《詩》、《書》之來源)
《大雅》
一、雅之訓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二、《大雅》的時代
三、《大雅》之終始
四、《大雅》之類彆
《小雅》
一、《小雅》、《大雅》何以異
二、《小雅》之詞類
三、"雅者政也"
四、《雅》之文體
《魯頌》、《商頌》述
一、《商頌》是宋詩
二、《商頌》所稱下及宋襄公
三、《商頌》非考父作
《國風》
一、"國風"一詞起來甚後
二、四方之音
三、"諸夏"和《國風》
四、起興
《國風》分敘
一、《周南》、《召南》
二、邶鄘衛
三、王
四、鄭
五、齊
六、魏
七、唐
八、秦
九、陳
十、檜
十一、曹
十二、豳
《詩》 時代
周詩係統
非周詩
精彩書摘
泛論詩經學
《詩經》是古代傳流下來的一個絕好寶貝,他的文學的價值有些頂超越的質素。自晉人以來純粹欣賞他的文辭的頗多,但由古到今,關於他的議論非常復雜,我們在自己動手研究他以前,且看二韆多年中議論他的大體上有多少類,那些意見可以供我們自己研究時參考?
春鞦時人對於詩的觀念:“詩三百”中最後的詩所論事有到宋襄公者,在《商頌》;有到陳靈公者,在《陳風》;若“鬍為乎株林從夏南”為後人之歌,則這篇詩尤後,幾乎過瞭春鞦中期,到後期啦。最早的詩不容易分彆齣,《周頌》中無韻者大約甚早,但《周頌》斷不是全部分早,裏邊有“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的話。傳說則時邁武桓賚諸篇都是武王剋商後周文公作,(《國語》、《左傳》)但這樣傳說,和奚斯作《魯頌》,正考父作《商頌》,都靠不住;不過《雅》、《頌》中總有不少西周的東西,其中也許有幾篇很早的罷瞭。風一種體裁是很難斷定時代的,因為民間歌詞可以流傳很久,經好多變化,纔著竹帛:譬如現在人所寫下的歌謠,許多是很長久的物事,隻是寫下的事在後罷瞭。《豳風·七月》是一篇封建製度下農民的歲歌,這樣傳來傳去的東西都是最難斷定他的源流的。《風》中一切情詩,有些或可考時代者,無非在語言和稱謂的分彆之中,但語言之記錄或經後人改寫(如“吾車既工”之吾改為我,石鼓文可證,吾我兩字大有彆)。稱謂之差彆又沒有彆的同時書可以參映,而亞當夏娃以來的故事和情感,又不是分甚麼周漢唐宋的,所以這些東西的時代豈不太難斷定嗎?不過《國風》中除《豳》、《南》以外所舉人名都是春鞦時人,大約總是春鞦時詩最多,若列國之分,乃反用些殷代周初的名稱,如邶鄘衛唐等名,則辭雖甚後,而各國風之自為其風必有甚早的曆史瞭。約而言之,“詩三百”之時代一部分在西周之下半,一部分在春鞦之初期中期,這話至少目前可以如此假定。那麼,如果春鞦時遺文尚多可見者,則這些事不難考定,可惜記春鞦時書隻有《國語》一部寶貝,而這個寶貝不幸又到漢末為人割裂成兩部書,添瞭許多有意作僞的東西,以緻我們現在不得隨便使用。但我們現在若求知《詩》在春鞦時的作用,還不能不靠這部書,隻是在用他的材料時要留心罷瞭。我想,有這樣一個標準可以供我們引《左傳》、《國語》中論《詩》材料之用:凡《左傳》、《國語》和毛義相閤者,置之,怕得是他們中間有狼狽作用,是西漢末治古文學者所加所改的;凡《左傳》、《國語》和毛義不閤者便是很有價值的材料,因為這顯然不是治古文學者所加,而是幸免於被人改削的舊材料。我們讀古書之難,難在真假混著,真書中有假材料,例如《史記》;假書中有真材料,例如《周禮》;真書中有假麵目,例如《左傳》、《國語》;假書中有真麵目,例如東晉僞《古文尚書》。正若世事之難,難在好人壞人非常難分,“涇以渭濁”,論世讀書從此麻煩。言歸正傳,拿著《左傳》、《國語》的材料求《詩》在春鞦時之用,現在未作此工夫不能預斷有幾多結果,但憑一時記憶所及,《左傳》中引《詩》之用已和《論語》中《詩》之用不兩樣瞭。一、《詩》是列國士大夫所習,以成辭令之有文;二、《詩》是所謂“君子”所修養,以為知人論世議政述風之資。
說到《詩》和孔丘的關係,第一便要問:“孔丘究竟刪詩不?”說刪《詩》最明白者是《史記》:“古者詩三韆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袵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閤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這話和《論語》本身顯然不閤。“詩三百”一辭,《論語》中數見,則此詞在當時已經是現成名詞瞭。如果刪詩三韆以為三百是孔子的事,孔子不便把這個名詞用得這麼現成。且看《論語》所引詩和今所見隻有小異,不會當時有三韆之多,遑有刪詩之說,《論語》、《孟》、《荀》書中俱不見,若孔子刪詩的話,鄭衛桑間如何還能在其中?所以太史公此言,當是漢儒造作之論。現在把《論語》中論《詩》引《詩》的話抄在下麵。
《學而》
1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為政》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三傢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傢之堂?”
4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5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泰伯》
7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8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9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罕》
10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11“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先進》
12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路》
13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衛靈公》
14顔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季氏》
15齊景公有馬韆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誠不以富,亦祗以異”,其斯之謂與?(此處硃注所校定之錯簡)
16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陽貨》
17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18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19子曰:“惡紫之奪硃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傢者!”
20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從此文我們可以歸納齣下列幾層意思:
一、以詩學為修養之用;
二、以詩學為言辭之用;
三、以詩學為從政之用,以詩學為識人論世之印證;
四、由詩引興,彆成會悟;
五、對詩有道德化的要求,故既曰“思無邪”,又曰“放鄭聲”;
六、孔子於樂頗有相當的製作,於詩雖曰鄭聲,鄭聲卻在《三百篇》中。
以《詩三百》為修養,為辭令,是孔子對於《詩》的觀念。大約孔子前若乾年,《詩三百》已經從各方集閤在一起,成當時一般的教育。孔子曾編過裏麵的《雅》、《頌》(不知專指樂或並指文,亦不知今見《雅》、《頌》之次序有無孔子動手處),卻不曾達到《詩三百》中放鄭聲的要求。
一、西漢詩學
從孟子起,《詩經》超過瞭孔子的“小學教育”而入儒傢的政治哲學。孟子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鞦》作。”這簡直是漢初年儒者的話瞭。孟子論《詩》甚泰甚侈,全不是學《詩》以為言,以為興,又比附上些曆史事件,並不閤實在,如“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附閤到周公身上。這種風氣戰國漢初人極多,《三百篇》詩作者找齣瞭好多人來,如周公、奚斯、正考父等,今可於《呂覽》、《禮記》、《漢經說遺》文中求之。於是,一部絕美的文學書成瞭一部龐大的倫理學。漢初《詩》分三傢,《魯詩》自魯申公,《齊詩》自齊轅固生,《韓詩》自燕太傅韓嬰,而《魯詩》、《齊詩》尤為顯學。《魯詩》要義有所謂四始者,太史公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又以《關雎》、《鹿鳴》都為刺詩,太史公曰:“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仁義淩遲,《鹿鳴》刺焉。”其後竟以“三百篇”當諫書。這雖於解詩上甚荒謬,然可使《詩經》因此不佚。《齊詩》、《韓詩》在釋經上恐沒有大異於《魯詩》處,三傢之異當在引經文以釋政治倫理。齊學宗旨本異魯學,甚雜五行,故《齊詩》有五際之論。《韓詩》大約去泰去甚,而於經文頗有確見,如殷武之指宋襄公,即宋代人依《史記》從《韓詩》,以恢復之者。今以近人所輯齊魯韓各傢說看去,大約齊多侈言,韓能收斂,魯介二者之間,然皆是與伏生《書》、公羊《春鞦》相印證,以造成漢博士之政治哲學者。
二、《毛詩》
《毛詩》起於西漢晚年,通達於王莽,盛行於東漢,成就於鄭箋;從此三傢衰微,毛遂為詩學之專宗。毛之所以戰勝三傢者,原因甚多,不盡由於宮庭之偏好和政治之力量去培植他。第一,申公轅固生雖行品為開代宗師,然總是政治的哲學太重,解《詩》義未必盡愜人心,而三傢博士隨時抑揚,一切非常異義可怪之論必甚多,雖可動聽一時,久遠未免為人所厭。而《齊詩》雜五行,作侈論,恐怕有識解者更不信他。則漢末齣瞭一個比較上算是去泰去甚的詩學,解《詩》義多,作空談少,也許是一個“應運而生”者。第二,一套古文經齣來,《周禮》左氏動蕩一時,造來和他們互相發明的《毛詩》,更可藉古文學一般的勢力去伸張。凡為《左傳》文詞所動周官係統所吸者,不由不在詩學上信毛捨三傢。第三,東漢大儒捨傢學而就通學,三傢之孤陋寡聞,更誠然敵不過劉子駿天纔的製作,王莽百多個博士的搜羅;於是三傢之分三傢,不能歸一處,便給東京通學一個愛好《毛詩》的機會。鄭康成禮學壓倒一時,於《詩》取毛,以他的禮學潤色之,《毛詩》便藉瞭鄭氏之係統經學而造成根據,經魏晉六朝直到唐代,成瞭惟一的詩學瞭。
……
前言/序言
敘語
下列關涉《詩經》之講義十二篇,大體寫就於民國十七年十二月,其《周頌》一篇,十一月所寫,論文辭之一節,次年一月所補也。日中無暇,每晚十一時動筆寫之,一日之勞,已感倦怠,日之夕矣,乃須抽思,故文辭不遑修飾,思想偶涉枝節。講義之用本以代言,事既同於談話,理無取乎斷飾,則文言白話參差不齊之語,疏說校訂交錯無分之章,聊藉此意自解而已。其中頗有新義,深愧語焉不詳,此實初稿,將隨時刪定,一年之後,此時麵目最好無一存也。此為論經之上捲,所敷陳諸題多為敘錄《詩經》而設,中捲將專論語言文字中事,下捲則談《詩經》旁涉所及之問題,均非今年所能寫就。若所寫就者,幸同學匡其失正其誤也。
“詩三百篇”自是一代文辭之盛,抑之者以為不過椎輪,揚之者以為超越李杜,皆非其實。文學無所謂進步,成一種有機體之發展則有之。故一詩之美,可以超脫時間,並非後來居上;而一體之成,由少而壯,既壯則老,文學亦不免此形役也。《詩經》之辭,有可以奕年永世者,《詩經》之體,乃不若五言七言之盛,則亦時代為之耳。欣賞之盛,盡隨主觀,鳩摩羅什有言,嚼飯與人,乃令嘔噦。故講習《詩經》最宜緻力者,為文字語言之事,茲編未之及,留待中捲,以此事繁博非短時整理所能得其條貫。若論文辭一節,應人之請強為主觀之事作解說,恐去講章無幾,刪之亦可也。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稿》擬目中三節涉及《詩經》者(第二篇四、五、八),即以此捲代之。此捲所論為敘錄《詩經》,文學史中所應述說,理非二事,故不彆作。
十八年一月二十日寫記
詩經講義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