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9
1.继帕斯作品集后,天下大师系列又一诚挚巨献,重磅推出奥威尔逝世65周年纪念专辑,《一九八四》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部。
2.在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一九八四》是中学生必读书目;在中国,《一九八四》具有特殊价值,曾影响了一代思想者和作家。有评论家说:纵使已有一百种《一九八四》,再多几种,依然不嫌多。出版人俞晓群在一篇关于《一九八四》的文章中写过一则逸事:一位文化官员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记者问,在文化领域,你们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官员答,我们公开出版了《一九八四》。
3.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胡洪侠先生作序,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一九八四》译本世界的故事。
4.《一九八四》中文版为新译作,原版全译无删节。国内彩色插图版,海量珍贵图片高清呈现。
《一九八四》是一部被称为政治预言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被历史上演且依然在上演的现实主义作品。这部小说披着爱情的外衣,却让你读过之后忘记爱情,只有周身泛滥不绝的彻骨寒意。因为奥威尔笔下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极权主义恶性发展后的恐怖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你想思考,是犯罪;你想恋爱,是犯罪;你想吃饱,是犯罪;你想要孩子,是犯罪;你想睡觉,是犯罪;总之,你想,就是犯罪……
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
1903年生于印度,在英国成长。少年时入读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因成绩一般、家境不富裕无力攻读大学,考取了公务员,被派到缅甸任警察。1927年辞去公职回到伦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伤回国后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从事专栏书评写作。1950年死于肺病。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有《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等。
凡米科·范·格芬,国际职业插画师、设计师。曾旅居印度、土耳其、加拿大、马来西亚、荷兰、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感于现实中依然存在和发生着《一九八四》描写的事,便创作了《一九八四》的插画。
★《一九八四》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展现出不可磨灭的才华,令其他同类作品无法望其项背。对时代来说,它有如剧毒药瓶上的醒目标签。
——《纽约先驱论坛报》
★我是否注定要屈从于专业,否则就要忍受再教育,并面对令人生畏的101房间?奥威尔勾连了通信、隐私和安全的问题,具影响力的小说的确值得我们再读一读。
——《纽约客》
★《一九八四》这是一部能够点燃自由与人性温暖的书,一部足以唤起对社会不义的记忆、反思和控告的书,一部对人类的力量抱有信心的书,一部失败之书,同时也是希望之书!
——当代诗人、学者林贤治
台湾的《一九八四》
——写在徐立妍译《一九八四》前面的故事
二○一二年十二月上旬去台北旅行时,我照例出出进进新旧书店,搜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各式版本。凌晨行至诚品,发现远流和台湾师大翻译研究所刚刚联手推出一个《一九八四》新译本。我一边挑精装与平装各一册放入书筐,一边猜这位叫徐立妍的译者是何方神圣:怎么以前从没听说过?瞄一眼书脊顶端那行小字,心下释然:原来此书属“经典文学新译”;既是“新译”,参与此计划者理当是新人,难怪我这老读者闻所未闻。
两岸中文译本相互引进最快的一次
一年之后,这一新译本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引至大陆,消息首先风传在微博里,精装本随之亮相于书架上。两岸《一九八四》中文译本的相互引进当然早已开始,可是论速度这一次最快。一九九一年,台北的志文出版社印行了我们这边的董乐山译本,董先生还专门为此写了译序,开头就说原以为“要向台湾读者介绍乔治·奥威尔,我想是要比向大陆读者做介绍容易得多”,结果发现“临到真正提起笔来,虽然说不上重如千钧,却确有无从下笔之感”。原因何在呢?他觉得是因几十年“人为隔阂”而形成的“生疏感”。到了二○一○年五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终于将在台湾行销已久的刘绍铭先生译本引至大陆。刘教授没有给这姗姗来迟的简体字版新写一个字,但这不说明他对大陆读者就没有“生疏感”。当年他分别给台湾皇冠版和台湾东大版写过译序一类的文字,其中都提到《一九八四》在大陆的传播,可惜说得都不很准确。一九八四年时他说《一九八四》“在中国大陆无译本”,其实董乐山先生的译本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在《国外作品选译》上分期连载过,尽管属“内部发行”。一九九一年时刘教授修订了说法,说《一九八四》在中国大陆的译本,公开出现得比较晚。但是他又说:“朋友给我‘搜购’到的,只有广州花城出版社的版本,译者是董乐山,出版年份是一九八八年六月,只印了四百二十册。”“四百二十”这个数字从此转来引去,如今流行甚广,岂知也不准确。这得“怪”刘绍铭教授的朋友,因为朋友为他搜购到的,竟然是极少在书店流通的布面精装本,印数当然也真是四百二十册。而平装本,出版当月就已经加印,印数足有两万五千四百八十册了。更何况,同一译本由同一家出版社于一九八五年已印行过,开机就印了一万五千九百册,尽管也还是“内部发行”。二○一二年台湾一位比较文学研究专家还在感叹《一九八四》在大陆的印数“如此之少”,其提出的证据正是这个“四百二十册”。
当年大家彼此都“生疏”过,现在则好多了,值得再二再三地庆幸。相信两岸读者如今对《一九八四》的故事、价值也都不怎么“生疏”了,这就更值得额手称庆。而在我看来,《一九八四》一书在华文世界的传播史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题目,这里不妨先说说对岸台湾。既然开头就提到了徐立妍的新译本,我干脆就从她台湾远流版译序中的几句话说起,梳理一下《一九八四》与台湾读者相逢相知的故事。
首译本是一个节略本
徐立妍说:
台湾最早的《一九八四》译本出现在民国四十一年,译者是王鹤仪先生,这个译本目前只有在图书馆才能翻阅,后来的译本也有如钮先钟、万仞(疑为假名)及彭邦桢的版本,但是民国七十年出现邱素慧翻译的版本后,其他版本就渐渐消失了。我大学时代读的版本想必也是邱素慧的译本??
这段话引起我很大的兴趣,盖因其所说和我所知并不完全相同。我只好把手头所有的《一九八四》繁体字版本全部摆上书桌,看看能否理出个头绪,说得更详尽些。
这一看不要紧,我首先是大为沮丧:原来我也没有号称台湾最早的王鹤仪译本。不过,我倒有个香港一九五三年的译本,译者是杨仲硕,由东方出版社印行。不知为何,这个译本很少有人提到。关于译者我们也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曾当过香港亚洲出版社的编辑,而他的女儿在美国生活,也喜欢写作。现在仍有许多人喜欢将《一九八四》归入“科幻小说”,谁料想六十多年前,这位叫杨仲硕的人早已超越此见识。他的“译者序”一上来就宣示,《一九八四》非关“预言”,不是“科幻”:“这是一本写实的著作,所根据的背景,所搜集的材料,所安排的情节,所描述的人物,在现在此刻的世界上,都随处可见,随处可闻,随处可遇。”
《一九八四》诞生于一九四九年,那正是冷战方兴、营垒分明的时代,小说、电影往往都担负刀光剑影之职。奥威尔此书一方面凭其写作艺术为人称道,却更靠故事的魅力、威力、“解释力”与“杀伤力”迅速传遍大半个世界。文学的与“超文学”的力量都加入了推广与营销,故而此书什么时候进入哪一种语言,都会成为一个事件,开山辟路的先行者因此都愿意在前言后记里说说译本的前后与优劣,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位置。杨仲硕也“未能免俗”:
本书??至一九五一年已出五版,全书共分三部,计三百页,都十万余言。第一部并曾由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择要刊登,我国黄鹤仪先生并据以译成中文。唯无数读者均以未窥全豹为憾。译者不揣浅陋,除第一部第六节约三四千言,及原书附录论新语言一章,因与全书之主旨无大关联经译者删除外,其余均全部迻译。
据此可知,王鹤仪译本确是中文首译,然而却是一个节略本,只译了《一九八四》的第一部分。杨仲硕虽首次将全书译出,但是他自作主张删掉了两部分,所以也还不能说是“全译本”。
那么,王鹤仪是谁?有资料说她的译本由华国出版社出版,“华国”又是怎么回事?
……
一九八四(精装):天下大师·奥威尔作品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一九八四(精装):天下大师·奥威尔作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朋友推荐的,非常喜欢这一版的插图,还没有拆封,留着慢慢看
评分其他都还好,就是1984的纸比较差啦,字体也好小
评分天下大师·奥威尔作品天下大师·奥威尔作品
评分包装不错,值得收藏,反复阅读的好书,大家之作必属精品,收藏没有遗憾
评分喜欢这个封面设计,又是大师著作,硬壳,印刷清晰
评分送货快,态度好
评分这本印刷装帧看上去质量好好啊!我纠结了半天买哪个版本,这本真心挺满意的,期待内容也一样满意~
评分好棒哦!(?• . •?)(?•??•?)??(?•??•?)??(?•??•?)??
评分太棒了 喜欢喜欢 哈哈哈哈
一九八四(精装):天下大师·奥威尔作品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