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依靠强大的皇家海军控制着整个海洋。进入铁甲蒸汽时代之后,拥有大口径主炮、厚重装甲和高功率发动机的战列舰成为英国海上力量的象征。在战列舰建造领域,英国不断推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其中包括“君权”级、“无畏”号、“伊丽莎白女王”级等,这些强大的战舰成为*领世界海军发展的风向标。尽管如此有名,但是国内还没有系统完整介绍英国战列舰的著作,而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从“勇士”号到“前卫”号,本书收录并详细介绍了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的每一艘战列舰,甚至还包括了没有成行的N3战列舰计划等。本书将成为国内读者系统了解英国战列舰和英国近现代海权的一手资料。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多部作品。
第一章 钢铁与力量——跨入蒸汽时代的英国战列舰
进入铁甲舰时代
炮郭与炮塔之争
强化中央防御
第二章 前无畏舰时代(上)
“君权”级
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
“百人队长”级
“声望”级
“尊严”级
“卡诺珀斯”级
第三章 前无畏舰时代(下)
“可畏”级
“伦敦”级
“邓肯”级
“敏捷”级
“英王爱德华七世”级
威廉·怀特爵士小传
“纳尔逊勋爵”级
前无畏舰时代的12英寸舰炮
皇家海军舰队重组
《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源自1888年夏天英国皇家海军举行的年度演习,在这次演习中英国海军重演了之前百年间对法国海军的近岸封锁战术,但是演习中扮演法国舰队的舰艇却突破了英国海军的封锁,并对英国东南部沿海的工业城市进行了“炮击”。1888年演习出人意料的结果引起了英国上下的轩然大波,从平民到国会纷纷怀疑曾经多次救英国于危亡的皇家海军是否还有保卫国家的能力。
1888年的演习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暴露了皇家海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海军力量对英国来说刻不容缓。尽管面临这样的现实,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英国议会最初反对增加海军军费。1888年12月至1889年2月,皇家海军表现出了欠佳和不稳定的状态,而此时法国和俄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又进一步增加了英国海军的压力。面对英国民众越来越大的压力,议会最终于1889年5月31日通过了《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NavalDefence Act 1889)。
《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为皇家海军提供了额外的2150万英镑,用于皇家海军舰队的扩张。海军计划在5年内建造10艘新型战列舰、42艘巡洋舰、18艘鱼雷艇和4艘高速炮艇,其中又将战列舰作为重中之重。《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通过之后,8艘“君权”级战列舰和2艘“百人队长”级二级战列舰开工建造,其中的“君权”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远超过法国和俄国海军装备的战列舰。作为巡洋作战和保护海外殖民地及航线安全的巡洋舰也得到重视,共有9艘一级巡洋舰、29艘二级巡洋舰和4艘三级巡洋舰开始建造。除了战列舰和巡洋舰,新建的鱼雷艇任务是掩护舰队作战。
《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背后具有深远的军事和经济原因。在军事上,当时的第一海军大臣乔治·汉密尔顿(George Hamilton)指出新的造舰计划要压制其他国家发展海军力量的野心,抑制这些国家海军力量的增长,这样英国在未来就无需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造舰项目中;在经济上,大规模造舰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完全得益于议会通过的法案,根据法案大量的资金在短时间内及时到位。充足的资金使得各造船厂可以开足马力建造军舰,5年周期中每一年的剩余经费都可以累积到下一年的造舰项目之中,相对于之前因为资金不足而长期无法竣工的造舰项目,持续的建造其实大大降低了成本。战舰建造周期的缩短也使得英国拥有比对手更快的海军扩张速度。
《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规定英国皇家海军所拥有的主力舰数量不得少于世界第二(法国)和第三(俄国)海军强国主力舰数量之和,这就是著名的“两强标准”(Two-Power-Standard)。其实在《1889年海军防卫法案》通过之前,英国已经保持这个传统7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达到),在1850年前后其曾经短暂地达到了这个标准。尽管英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是“两强标准”第一次通过法案被确定下来,这也标志着英国这个海上霸主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
这本书简直就是打开了我对十九世纪末期海军发展历程的一扇新大门。《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所提供的知识密度和分析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战列舰的历史有一定了解,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对于战列舰设计演变中那些微妙而关键的转折点的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并没有局限于描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是深入挖掘了技术进步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战略动因。我特别欣赏他对英国海军在当时全球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以及这种角色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战列舰的设计和部署。书中对早期蒸汽战列舰的木质船体内部结构的改进,以及逐步引入铁甲防护的过程,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当进入全装甲时代后,不同国家在装甲材料、厚度以及布局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战术影响,也被作者进行了详实的对比和分析。他对于“火力、防护、速度”这三大要素在战列舰设计中的权衡与取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舰船设计看起来“保守”,而有些则显得“激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列舰本身,更是关于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军事技术创新来巩固其国际地位的精彩案例。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科技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对我而言,《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是一次充满惊喜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那个蒸汽与钢铁交织的时代的海军力量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对这段特定时期战列舰发展的认知空白。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枯燥的技术细节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列舰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的详细介绍,仿佛让我置身于当时的造船厂,亲眼见证那些巨物的诞生。书中对战列舰从早期装备滑膛炮到线膛炮,再到最终大口径前装炮和后装炮时代的演变过程,梳理得非常清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舰船,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当他描述第一批装备了铁甲的战列舰出现时,整个海军界所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各国如何争相效仿,形成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他对当时海军战略思想的演变,以及这种思想如何驱动了战列舰的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关于舰船尺寸、吨位、火炮配置以及防护能力的不断升级,以及这种升级背后所反映的国力竞争,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对“巨舰时代”的到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工程奇迹的赞歌。
评分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精湛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海上争霸时代。《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史料堆砌,而是将技术、战略、政治和经济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而详实的英国海军发展图景。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时期海军政策制定者和舰船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挑战的细致描绘。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当时英国如何在全球航运和殖民扩张的背景下,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迫切性,并为此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作者对于“海权论”的萌芽和演变,以及它如何指导了战列舰的设计理念,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无畏舰”出现前夕,各国海军都在努力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描述,那种紧张的军备竞赛氛围跃然纸上,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火药味十足的国际关系。此外,作者对不同国家在战列舰发展上的技术路线差异,以及英国如何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对新技术的快速采纳,始终保持其海上霸权的地位,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他对于战列舰在不同海战中的实战表现,以及从中总结出的教训,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战列舰的设计理念如何受到实战检验和改进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无疑是理解十九世纪末期国际关系和军事科技发展史的绝佳窗口。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匹黑马!作为一个对海军历史,尤其是钢铁巨舰诞生与演变过程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苦苦寻找能深入剖析那个关键时期战列舰发展的著作。而《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正是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从书名就能看出,它精准地聚焦了那个划时代的三十多年,正是从木质风帆战列舰向全金属、蒸汽动力、拥有强大火炮的新型战列舰过渡的决定性阶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这一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条理性和深度。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舰船型号,而是深入探讨了技术革新背后的驱动力,比如炮弹威力的提升对装甲厚度的需求,蒸汽机的功率进步如何影响航速和舰船设计,以及海军战略思想的演变如何塑造舰船的吨位、布局和武器配置。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舰船设计图纸堆叠、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亲历了那些伟大工程师和海军将领们的智慧碰撞和艰难决策。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令人惊叹,从早期舰船的木质船体逐渐被铁甲取代,到后来铁甲被更先进的钢装甲覆盖,再到艏炮塔和艉炮塔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火力投射方式,每一个转变都解释得鞭辟入里。他对于“铁甲舰”这一过渡期称谓的演变,以及其背后技术逻辑的梳理,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记录,更是一次对工业革命浪潮下军事技术变革的深刻解读,它让我对“战列舰”这个词汇有了全新的、更立体的认识,绝对是军史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评分可以说,阅读《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是一次极其令人振奋的智力冒险。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舰船模型和技术参数的好奇,更深入地挖掘了每一艘战列舰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意义。作者以一种非常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梳理了从蒸汽动力初现到巨炮时代来临之前,英国海军战列舰设计理念的每一次重要飞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装甲防护和主炮口径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论述。他详细剖析了不同时期炮弹穿透力的增强如何迫使装甲不断加厚,而新式火炮的研发又如何推动了对更大口径、更远射程武器的追求,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技术竞赛,被作者描绘得引人入胜。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战列舰船体结构、武器布局和防护体系的演变,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文字描述。作者对于早期战列舰的设计缺陷和经验教训的探讨,也让我认识到技术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试错和修正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设计上颇具争议的舰船型号的分析,更是展现了作者客观而深入的评价能力,让我能够从多角度理解那个时代的造舰思想。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优秀作品,让我对“工业革命”这个词汇在军事领域的具象化有了深刻的体会。
评分国内写这个题材的少,这本是扫盲读物。
评分很好 买得值了 收藏!
评分很好 买得值了 收藏!
评分东西很好,质量保证,快递给力!
评分很好,物流速度挺快的!
评分还不错 还不错 还不错
评分东西不错。昨天下的单,今天就到了,包装得很结实没有损坏。
评分有些小错误,但无伤大雅,作为军舰表可以
评分很详尽的一本不列颠帝国战列舰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历程,而且还介绍了前无畏舰时代英国的各战列舰型号,大舰巨炮主义者必备书籍。很好的资料书,内容很齐全,质量也很好,非常值得买,内容还是不错的,就是少,全铜版纸,图多。还是一如既往的OK! 只是分成比较薄的三册出版有些......怎么说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