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间四川名医杨凤庭(瑞虞)著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卷一、卷二讨论脉诀,卷三卷四论述医理、药性,卷五至卷七载录内科杂证,卷八介绍妇、儿科诸病证治。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本次整理以宣统三年(1911)刻本为底本。
目录
卷一
孙知微医学论
孙真人脉论
李濒湖脉法二十七部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滑脉
涩脉
虚脉
实脉
长脉
短脉
洪脉
微脉
紧脉
缓脉
芤脉
弦脉
革脉
牢脉
濡脉
弱脉
散脉
细脉
伏脉
动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李士材脉法二十八部
浮脉阳
沉脉阴
迟脉阴
数脉阳
滑脉阳
涩脉阴
……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校注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3:弄丸心法》:
更有劳心运用太过,饥饱劳役失调,以至后天心脾气血亏损。设以根本为论,徒事补肾,则元气反随下元,化源既绝于上,肾气何由独生于下,纵下实而上更虚矣。如六脉浮大而无力者,此中气不足,荣阴有亏,而失摄元气之用。宜于温补气血之中,加以敛纳之味,如养荣五味子,更宜减去陈皮是也。六脉沉细无力者,此元阳中气大虚,大宜培补中焦,温补气血。盖脾胃既为气血之化源,而万物之滋补,亦必仗脾胃运行而始得。故古方诸剂,必用姜枣,即此义也。况中气既虚,运行不健,故用辛温鼓舞,使药力自行药力,不劳于脾胃之转输,如归脾汤之用木香,十全汤之用桂是也。如六脉迟缓甚微者,则元阳太虚,纯以挽救阳气为主,轻则人参理中汤,重则附子理中汤,不得杂一阴分之药。盖论治法云:外感少,内伤多,只宜温补,不可发散。此言元气内伤,非饮食之谓也。证宜清源,治者从何作主?故宜分饮食为有余,劳倦内伤为不足。此即《内经》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义。然内伤劳倦,中气必虚。外感伤人,略缓时日,未有表病而不累及里,未有受病而不伤人正气者。初病当分内外,久则总致于虚。故诸初病身发壮热,脉洪有力,掀衣气粗,语言不倦,发渴喜冷,皆为有余。若不发热,脉沉细弦缓无力,重衣密处,语言无力,微渴喜热,及不渴者,皆为不足。有余为阳症,客病;不足为阴症,主病耳。
辨伤寒中寒假热假胀论
凡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天气严寒,调理不谨,感中其邪,头痛壮热,名为伤寒。其余三季,虽寒而不严,少有真伤寒之病也。然冬月严寒,何伤寒多,而中寒者少?三季微寒,何伤寒无而中寒者偏多?
盖冬主闭藏,天之阳气、人之阳气并伏于内,所以外虽严寒,不能直入,乃名为伤。当从表散,表解里和,毋拘三阴传变。若在春夏,天之阳气、人之阳气升浮在外,加之不谨,外虽微寒,可以直中阴经,乃名为中。当急温补。即有发热者,乃虚浮表也,其脉沉细而无神,宜补中气以敛虚阳。有头痛者,虚火冒上也,其脉必浮大而无力,宜温下元以藏龙火,此引火归源之法,以治假热之症也。
更有假胀者,凡人中气充足,健运不息,何有胀满之虞?更有下元虚极,无根脱气,上乘胸次①。盖肾主纳气,肺主出气。肾虚不能藏,则气竟出而不纳。肺虽司出气,上奔太迫,有出无归,肺亦满胀。胸膈之间,胀闷难当,甚有攻刺冲心,大痛欲绝。此惟宜以补为消,从塞因塞用之法。心脾不足者,大补心脾,以使中气运行则快。若肾经虚寒者,温补下元,使真气封藏乃愈。此纳气藏元之法,以治假胀之症也。如不知此,一加消克顺气,益令虚气无依,上攻喘促而死。
气病用气药而不效者,缘气之藏者,无有权也。肺主气,肾藏气,故古人用肾药加肉桂、五味,以收浊气下归也。总之表热多由里阳外越,上热多由下火上乘,虽有外邪感触,亦不过初受发病之端,况《内经》云:邪之所凑,其症必虚,尤易正气外泄。倘不知此,轻投寒剂,则外浮耗散之阳,何自而归?内存几希之阳,复加扑灭,重则暴亡,轻则中满。
……
前言/序言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3:弄丸心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
评分
☆☆☆☆☆
很好很有用!
评分
☆☆☆☆☆
好好好好好
评分
☆☆☆☆☆
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
☆☆☆☆☆
很好很有用!
评分
☆☆☆☆☆
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
评分
☆☆☆☆☆
正品书籍
评分
☆☆☆☆☆
正品书籍
评分
☆☆☆☆☆
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