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

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錦 著,劉翔平 編
圖書標籤:
  • 積極心理學
  • 蘇軾
  • 東坡
  • 幸福感
  • 人生哲學
  • 傳記
  • 古代智慧
  • 自我成長
  • 情緒管理
  • 文化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99449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81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積極心理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講述,比李白下得廚房,比杜甫秀得國畫;比王安石懂得女人,比司馬光會做建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曆經坎坷,但永遠屹立不倒;飽受磨難,卻能瀟灑人生——這就是韆年一迴、風華絕代的明星詩人蘇東坡的幸福生活。

目錄

前言 明星詩人的幸福生活
第一部分 生為蘇東坡
Ⅰ 天下誰人不識君:蘇東坡小傳
1.1 童年與青少年
1.2 青壯年
1.3 中年
1.4 老年
1.5 獨具光彩的一生
Ⅱ 好風送我上青雲:人格背景分析
2.1 生在北宋
2.2 長在四川
2.3 曾經輝煌
2.4 原生傢庭
2.5 扶搖直上九萬裏

第二部分 何為蘇東坡
Ⅲ 天下無一不好人:積極關係
3.1 消極關係很緻命
3.2 父母是積極關係之源
3.2.1 愛子心切的父親
3.2.2 善良明義的母親
3.3 當時四海一子由
3.4 琴瑟和諧的夫妻
3.4.1 少年正妻王弗
3.4.2 結發妻子閏之
3.4.3 紅顔知己朝雲
3.5 呼朋喚友滿天下
Ⅳ 鴻飛那復計東西:積極情緒
4.1 積極情緒讓你活在當下
4.2 積極情緒的思維擴展作用
4.3 積極情緒對積極關係的促進作用
4.4 積極情緒讓你百摺不撓
Ⅴ 深榖幽蘭自芬芳:寬容
5.1 自我寬容
5.2 對他人寬容
5.3 寬容之窗
Ⅵ 何處無月無竹拍:感恩
6.1 感恩三要素
6.2 感謝大自然
6.3 感恩帶來積極關係
6.4 感恩對歸因的影響
6.5 感恩有助於戰勝逆境
6.6 感恩有助於心情平靜
6.7 感恩之道
Ⅶ 無痛無形化刀劍:積極防禦
7.1 閤群
7.2 利他
7.3 升華
7.4 幽黑犬
7.5 積極幻想
Ⅷ 百餘歲何足道哉:樂觀
8.1 氣質性樂觀
8.2 樂觀解釋風格
8.3 樂觀讓你活得更精彩
8.3.1 樂觀是種選擇性注意
8.3.2 悲觀者比樂觀者更容易遇到不幸
8.3.3 樂觀有助於成功的奧秘
8.4 樂觀訓練法
Ⅸ 日啖荔枝三百顆:幸福
9.1 有幸福感的人更能麵對挫摺
9.1.1 有幸福感的人有更積極的關係
9.1.2 有幸福感的人更易記住和發現快樂
9.1.3 有幸福感的人更可能有希望和信仰
9.2 永遠幸福的法則
9.2.1 幸福持久度的公式
9.2.2 抓住眼前的幸福
9.2.3 找尋生命的意義

第三部分 若為蘇東坡
Ⅹ 人非金石孰能久:有取捨的幸福路
10.1 東坡肉與西湖頌
10.2 諾貝爾與悅坡莊
後記

精彩書摘

  《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
  1.5獨具光彩的一生
  東坡一共經曆五任皇帝,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太後都成為他的朋友,他卻屢次遭到貶官、逮捕、流放,生活在屈辱中。然而就在這樣的境遇中,他卻活齣瞭自己的光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閃亮的一顆巨星。
  蘇東坡的詩詞文章內容十分豐富,都來自於生活,有時政,有風景,有贈與歌姬的即席賦詩,也有與和尚道人的談道說教;有歡笑,有淚水,有深沉的慨嘆,也有輕快的調侃。經他吟寫的風景,成瞭韆古絕唱,有時慕名而來的人卻懊惱為何自己看不齣風景有那麼齣色;他的諷刺,有時讓人笑中帶淚;他“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韆騎捲平岡”的豪情,讓人心馳神往。他的作品錶現齣生動活潑的人格,有時候頑皮,有時候莊重,隨場閤而定,但卻永遠真摯、誠懇、不自欺欺人。
  東坡最重要的消遣就是玩墨,他孕育齣新型的國畫,尤其錶現齣瞭毛筆的韻味。他不但創造齣有名的“墨竹”,還發明瞭“士人畫”,他和後輩米芾(後來成為宋代最傑齣的大畫傢,被稱作“米癲”)共同探索新畫法,注重活力,富含藝術原理和技巧的奧秘,後來競演變成中國繪畫最獨特、最具代錶性的風格。
  蘇東坡喜歡美酒,“三杯忘萬慮”,經常與各路友人喝酒聚會,並常有詩句脫口而齣。他也喜歡夜深人靜時獨自賞月觀風,“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蘇東坡喜愛美食,他的詩中曾多次提到這種喜愛之情,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他很喜歡自己摸索創造食譜,時至今日,還有很多美食以東坡命名。蘇軾任杭州時,元j;占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浚西湖,築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傢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傢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傢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他還發明瞭窮人的菜肴,命名為“東坡羹”:用雙層鍋蒸飯煮菜湯,先把甘藍、蘿蔔、油菜根和薺菜仔細擰乾,加點薑放人鍋內,等菜煮開沒有辛味瞭再將飯甑擱在上麵,小心不讓滾湯和米接觸,讓蒸汽均勻透人四方。這道菜應該比東坡肉更常做,因為他一生中多次流放在貧瘠苦寒之地,沒有大魚大肉可以吃,然而這並沒讓他丟掉好好做飯的心情。
  ……
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 本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蘇軾的生平軼事或文學成就,而是以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這位韆古奇纔的內心世界與精神建構。我們不敘述他如何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也不詳述他宦海沉浮的政治鬥爭,而是著眼於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韌性,如何在流放中發現意義,以及他如何通過自我接納、樂觀應對和人際聯結,構建起一套獨屬於“東坡式”的幸福哲學。 一、逆境中的韌性與成長:風雨洗禮下的“心之韌” 蘇軾的一生,充滿瞭巨大的起伏。從意氣風發的翰林學士到屢遭貶謫的階下囚,他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常人難以想象。本書摒棄瞭傳統傳記中對“悲慘遭遇”的渲染,轉而聚焦於他展現齣的心理韌性(Resilience)。 我們探討蘇軾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重評(Positive Reframing)”策略。當被貶黃州,他沒有沉溺於“天涯淪落人”的自怨自艾,而是將睏境視為一次深入自我、迴歸本真的機會。他學習耕種,創立東坡井,親手製作東坡肉,這些行為不僅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一種積極應對環境變化的行動療法。 書中將分析蘇軾如何將挫摺轉化為成長的階梯。通過解讀他當時的書信和詩文,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將“禍”解讀為“福”,如何將人生的停滯期視為心靈的“蓄力期”。這種不被外在環境完全定義的精神力量,正是積極心理學中強調的核心要素——逆境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的生動案例。我們力求還原的,是一個心理學傢眼中的蘇軾:一個深諳“心力”如何戰勝“環境力”的智者。 二、意義的追尋與創造:流放中的“心之錨”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支柱之一是意義感(Meaning in Life)。對於蘇軾而言,政治抱負受挫,他如何找到新的錨點? 本書將深入考察蘇軾如何在“超越自我(Self-Transcendence)”中構建意義。他將生命的重心從“為國為民的政治抱負”轉移到瞭“對自然之美、人倫之樂和藝術創造的體驗”上。 與自然的聯結(Flow in Nature): 我們將分析他與山水、江河的互動,探討他如何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心流)來達到精神上的充盈。在赤壁的壯闊前,他的自我邊界消融,這種與宏大宇宙的融閤感,為他提供瞭對抗虛無的強大精神支撐。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蘇軾與佛印、與親友的書信往來,展現瞭他維護高質量人際關係的能力。這些關係不僅是情感慰藉,更是他生命意義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將分析他如何運用感恩和欣賞等積極人際實踐,來滋養他的精神世界。 創造力的驅動力: 藝術創作對於蘇軾而言,絕非單純的消遣,而是他整閤經驗、錶達生命感悟的最高形式。他的書法、繪畫、詞作,都是他主動創造意義的工具。我們探究這些創作如何幫助他梳理混亂的情緒,並將混亂轉化為有序的、可被欣賞的價值。 三、東坡的樂觀主義與情緒管理:智慧的“心之調和” 蘇軾的灑脫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後天習得的積極情感(Positive Emotions)的實踐者。本書將側重於解析他的情緒調控技巧。 我們考察蘇軾如何運用幽默感(Sense of Humor)來解構睏境。他的自嘲和戲謔,不僅是一種文學技巧,更是一種高級的防禦機製,它能有效地降低負麵事件的情感強度,防止情緒災難化。 書中還會討論他如何踐行正念(Mindfulness)。雖然蘇軾並非禪宗信徒,但他對當下瞬間的專注——無論是品嘗美食,還是欣賞月色,都體現瞭對“此時此刻”的全然接納。這種對當下的把握,使他免於過度沉湎於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的焦慮。 最後,我們會總結蘇軾所體現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水平。他對自己情緒的敏銳洞察(自知),對他人睏境的深切理解(共情),以及他總能找到恰當方式錶達自我又不傷害他人的能力(關係管理),共同構築瞭他那份超越苦難的、穩定而持久的幸福感。 總結:一本關於內在力量的指南 本書旨在將蘇軾從一個遙遠的曆史符號,轉變為一位可以供現代人學習的“心理導師”。通過剝離復雜的曆史背景,聚焦於他內在的心理機製,我們試圖揭示: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外在環境的順遂,而在於我們如何運用智慧、韌性與積極的情感,去塑造我們對世界的體驗和解讀。閱讀此書,如同跟隨一位古代的心理學傢,學習如何將生命中的“苦”轉化為滋養心靈的“甘泉”。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心理學盛宴!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心理學都頗有興趣的讀者,我簡直是愛不釋手。開篇就讓我驚嘆的是作者對蘇東坡生活細節的把握,那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羅列,更是深入骨髓的心理洞察。從他早年的意氣風發,到人生中的屢次貶謫,再到晚年的超然物外,作者都精準地捕捉到瞭東坡先生內心的波動與成長。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東坡先生麵對逆境時如何構建內心韌性的分析,那些關於“詩意地棲居”的探討,讓我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心靈的慰藉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例子信手拈來,卻又恰到好處地與心理學概念相結閤,比如他如何通過文學創作來排解壓抑,如何從自然中汲取力量,如何與友人保持深刻的連接。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瞭解一位曆史人物,更是在與一位偉大的心靈對話,學習他如何將生命的苦難轉化為智慧的源泉。它不枯燥,不說教,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深奧的心理學原理融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啓發。

评分

初翻開這本《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不過又是市麵上常見的傳記加上一點心理學包裝。然而,讀下去之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瞭。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強行將現代心理學理論“嫁接”給古人,而是以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從蘇東坡本人的言行、詩詞、書信中“提煉”齣積極心理學的精髓。作者的功力在於,他能看到東坡先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如何運用“心智模式”來應對挑戰的。例如,書中對東坡先生“豁達”品質的剖析,並非簡單地歸結為性格,而是深入探究瞭他如何在一次次的人生低榖中,通過調整認知,重新定義“成功”與“失敗”,從而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力量。書中對於“幽默感”在東坡人生中的作用的解讀也十分精彩,讓我看到幽默不僅僅是逗人發笑,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化解尷尬、消解痛苦的強大武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份來自韆年之前的“心理急救包”,裏麵裝著應對人生不確定性的智慧和勇氣。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心理學讀物,不如說是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而蘇東坡,就是那位最引人入勝的講師。我被作者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他沒有用那種刻闆、學術的語言去分析,而是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東坡先生的生命軌跡描繪得有血有肉。讀到那些關於東坡先生與傢人、朋友之間的情感描寫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真摯的情感流動,也從中看到瞭積極心理學中關於“親密關係”的重要性。書中對東坡先生“情商”的解讀也十分到位,他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豁達贏得尊重,又如何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真誠與善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創造力”與幸福感之間的聯係,東坡先生源源不斷的詩文創作,不僅是他排解苦悶的方式,更是他實現自我價值、體驗生命之美的途徑。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蘇東坡,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去培養和滋養自己的內心力量。

评分

我帶著一種探索的心情打開瞭這本書,沒想到卻收獲瞭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作者在解讀蘇東坡的生平時,並沒有拘泥於曆史事件的對錯,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東坡先生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如何運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生命的潮起潮落。書中關於“感恩”的章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東坡先生能夠在睏頓中依然看到生活的美好,並對生活保持一份真誠的感激,這種品質,是現代人普遍缺失的。作者通過對東坡先生大量詩詞的解讀,生動地展現瞭他如何通過文字來錶達內心的情感,並從中獲得力量。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寫作、繪畫、音樂等,來疏導情緒,實現自我療愈。此外,書中對“希望”的探討也極具啓發性,東坡先生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從未放棄對未來的希望,這種堅韌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它會在你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並引導你開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活齣這樣一種積極、充實、充滿智慧的人生。

评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書,是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並將其中的智慧融入自身生活的。而這本《積極心理學叢書·蘇東坡的幸福人生:東坡心理傳記》,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關於蘇東坡的傳記,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在麵對生活起伏時可能遇到的睏境,以及如何像東坡先生一樣,尋找內心深處的解決方案。書中的很多段落都讓我駐足良久,反復品味。特彆是關於“自我接納”的討論,作者通過東坡先生早年的驕傲與後期的淡然,描繪瞭一個人如何從不完美的自我走嚮全然的接納,這對於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完美主義”和“自我苛責”有著極大的警示作用。此外,書中對“意義感”的探索也讓我印象深刻,東坡先生如何在流放之地,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價值,這種能力,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實踐的。它讓我明白,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