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左玉河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大象齣版社
ISBN:97875347496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2407
品牌:大象齣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象學術書坊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7
字數:3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是怎樣建構起來的?古代中國有無類似的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學術機構與古代學術機構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效仿西方近代學術體製而設立的中國現代學術機構有著怎樣的中國特色?現代學術機構與現代學術研究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現代學術機構對現代學術研究的體製化及專業化起瞭怎樣的推進作用?……諸多問題,閱讀完本書即可知答案。

內容簡介

  《移植與轉化: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著者運用翔實的資料,細緻考察和論證瞭中國的大學、大學研究院、獨立的專業研究所、國傢研究院等現代學術機構以及專業學會、圖書館、齣版社等相關學術附屬機構的淵源、流變及特色。體例嚴謹,史論結閤,學術價值高,對中國近現代學術史、教育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左玉河,原籍安徽淮北,1964年10月於河南新鄉,曆史學博士。1998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昕博士後流動站齣站後留所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帥,社會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華口述曆史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及社會文化史研究。齣版有《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張東蓀傳》、《張東蓀學術思想評傳》、《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學術分利與近代中同知識係統之創建》、《失去的機遇——中國現代化曆程的再認識》、《近代中國婚喪嫁娶》等專著。土編有《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近代啓濛思潮》(1924—1949年)等書。並在《曆史研究》、《近代史研充》等刊物上發錶《評民初曆法上的二元社會》、《1929年中醫存廢之爭評析》等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太學體製及官學科舉化
一、"學為官守"及學術下移
二、兩漢太學之興盛
三、官學體製的確立
四、科舉引導官學
五、官學科舉化
六、"官學一體化"格局

第二章 書院製度及其學術功能
一、不絕如縷的私學傳統
二、新型書院製度的創立
三、書院是古代中國的重要學術機構
四、書院的多種學術功能
五、書院官學化
六、書院與科舉之勾連

第三章 現代大學製度的建構
一、西方大學的演進
二、近代大學理念之闡述
三、研究高深學術的大學宗旨
四、西方大學製度的最初引入
五、美國大學模式的移植
六、大學學科及院係設置
七、蔡元培的北大學科改革
八、大學學科及院係的整頓
九、"教授治校"之製度設計
十、"教授治校"原則的維護

第四章 大學研究院及學位製度
一、大學創設研究所之設計
二、北大嘗試創辦研究所
三、北大國學門研究所的籌辦
四、創辦清華國學院
五、大學研究院之製度規劃
六、大學研究院的普遍設置
七、現代學位製度的建立

第五章 創辦獨立的專業研究所
一、西方研究所體製與清末"通儒院"
二、馬相伯的"函夏考文苑"設想
三、創建專業研究所的呼籲
四、專業研究所的籌辦
五、外國人在華創辦研究所的刺激
六、掀起創辦專業研究所的熱潮
七、彆具特色的中國西部科學院
八、專業研究所對學術研究之推進

第六章 國傢研究院及其評議體製
一、兩種科學體製化模式
二、國傢研究院之醞釀
三、國立中央研究院的創建
四、中央研究院的學術宗旨
五、中央研究院的學術研究
六、中央研究院與其他學術機關的閤作
七、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的建立
八、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的功能

第七章 近代學會及其學術事業
一、中國傳統社團的特性
二、西方近代學會的引入
三、創建各種專業性學會
四、大學學術社團的普遍建立
五、中國科學社及其學術事業

第八章 圖書館及相關學術輔助機構
一、中西藏書特性的比較
二、西方圖書館製度的引入
三、專門圖書館的學術輔助功能
四、大學圖書館的創設
五、新式學術期刊的創辦
六、大學學報的創辦
七、齣版機構成為學術文化之重鎮
八、齣版界對學術研究的推進
參考文獻
後 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太學體製及官學科舉化
  一、 “學為官守”及學術下移
  中國古代教育製度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孟子?滕文公蔔》日:“夏日校,殷日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錶明殷周之時已有“校”、“序”、“庠”等類學校,用以教化人倫。這些學校均為'官府所設,學術、知識亦被官府壟斷。掌握學術文化乃為貴族特權,此即謂“學在官府”。既然學校由官府控製、學術為貴族壟斷,必然導緻“官學颱一”、“官師閤一”,職事之官同時兼職事之師。賈誼《新書?保傅》載:周成王幼時,“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三公之職也。”又設少師、少傅、少保為副職,陪讀太子。此種情況錶明,官吏兼任教師職責在殷周時代甚為普遍。
  殷周時代,學在官府,學為官守。《周禮》對各種職事之官的設定,實乃對“官學閤一”體製的認定。《劄記‘王製》雲:“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日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日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徵於鄉;升於學者,不徵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日進士。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對士之逐級選拔,乃士人進入仕途的主要途徑。
  “諸子起於王官”,既是對春鞦時期私學來源之錶述,亦為對春鞦之前學術狀況之閤理錶達。清人章學誠雲:“自官師分而教法不颱於一,學者各以己之所能私相授受,其不同者一也。且官師既分,則肄習惟資簡策,道不著於器物,事不守於職業,其不同者二也。古學失所師
  承,六書九數,古人幼學皆已明習,而後世老師宿儒,專門名傢,殫畢生精力求之,猶不能盡閤於古,其不同者三也。”①又雲:“道欲通方而、而業須專一,其說並行而不悖也。聖門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然自顔、曾、賜、商,所由不能一轍。再傳而後,荀卿言《禮》,孟子長於《詩》、《書》,或疏或密,途徑不同,而同歸於道也。後儒途徑所由寄,則或於義理,或於製數,或於文辭,三者其大較矣。三者緻其一,不能不緩其二,理勢然也。知其所緻為道之一端,而不以所緩之二為可忽,則於斯道不遠矣。”②
  如此看來,“學在官府”而又“官學閤一”,乃殷周時期學術體製的基本特徵。這種學術體製,隨著周室衰落、官製解體而日趨崩潰官府創辦的各種學校業已衰敗,而且作為周室各種職守之官吏亦流散各地,此乃孔子所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官學因周室衰微而散落
  民間,遂形成私人講學製度。
  春鞦時期私學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私傢學派;二是私人教育團體。私學興起與士階層之形成密切相關。作為西周王官中之士,其官爵係世襲,當屬貴族中之位卑者。王朝衰落後,齣現瞭《孟子‘告子下》中所謂“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之局麵,士逐 漸淪為一個獨立社會階層,開始尋找新的生存途徑。他們或為食客,或為讀書人。孔子曾任魯國大司寇,祿位在大夫;其失去官位後乃緻力治學從教,變“王官之學”為“私傢之學”,遂為私學之師。私學之興起,彌補瞭官學衰微所帶來的學術真空,並通過私人講學及學術團體之活動,形成瞭學術研究上“百傢爭鳴”的局麵。
  殷周時代的學術固然係官府之學,學術重心在王室;春鞦時代散落於民間之學術,亦同樣為官府之學,隻是學術重心從王室下移到各地諸侯;學術研究主體已非昔日之王室官吏,而是新崛起的士階層,由此齣現“禮失而求於野”現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論語?子張》載:“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日:‘仲尼焉學'’子貢日:‘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土人承擔著延續“文武之道”不墜之重任。
  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官儼然成為東方學術中心。據劉嚮《彆錄》載:“齊有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即齊宣王之學所也故稱為稷下之學。”齊王不僅大興土木、廣建學宮,“開第康序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①,而且為聚集此地的學者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依據其學術成就及資曆授予其俸祿以資鼓勵。當時來稷F學宮講學的各派名士,包含瞭儒、道、法、陰陽諸傢代錶人物及其門徒“數百韆人”。其中 重要者有鄒衍、孟子、田駢、慎到、伊文、接予、彭濛、季真等人。他們受到齊王的優厚款待和恩寵,自由辯論,來去由己,促進瞭戰國時期學術文化的發展。各地諸侯扶植的士階層,遂成為戰國時期學術文化的主要承擔者。
  二、兩漢太學之興盛
  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國時期私學興盛局麵不復存在。秦始皇禁止私學、“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乃是以官府之法律規為教學內容,以各級官吏充任教師。以吏為師,實乃變相的“學在官府”。秦始皇以壓製私學的強硬方式,使學術知識的中心重新蔔移,學術重心再次迴歸官府控製的各級官學。學術知識為官府所嚴密控製,遂難免使學術文化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之注解。漢初雖仍承襲秦之吏師製度,但準許民間講學。一些老儒聚徒講學,私學再興:“諸儒始得修其經藝,講習大射鄉飲之文禮……於是喟然嘆興於學”,齣現瞭漢初私學復興的局麵。專攻《詩經》、《毅梁傳》的魯人申公,“退居傢教……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韆餘人”。其弟子申章昌還充任專掌儒傢經學傳授的學官博士,廣收門徒,講授學問。據《漢書》載:他“任長沙太傅,徒眾尤盛。”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重
  建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學。近人張正藩雲:“中國的官學,直到漢代董仲舒請立太學,置博士弟子,而後纔有正式的教育,也就是纔有正式的官學。”①
  漢代中央官學謂“太學”,設於京城長安,選擇德高博學之經師大儒擔任教職,稱“博士”;學生稱“博士弟子”,主要研習儒傢經典。其研習的經典,除《詩》、《書》、《禮》、《易)‘春鞦)等五經外,尚研習《論語》、《孝經》等。-博士”各以其專精之一經教授弟子,學生則嚴守“師法”,精通一經,考試成績優異者可授予官府官職。
  地方官學多按行政區劃設立,在郡國者稱為學,在縣、道、邑、侯稱為校,在鄉者稱為庠,在聚者稱為序。其學、校分彆設經師一人,庠、序各設孝經師一人,主掌地方官學之講授。中央太學設立後,郡國負有舉薦博士弟子的職責,因而推動瞭郡國學校的發展。
  漢武帝創立的這套官學製度,在當時得到迅速推行。以孔孟為正宗之儒傢經典,成為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而從京師太學到地方郡國鄉聚的學校庠序所構成的官學體製,則成為漢代學術傳承及學者研習學問的主要機構。
  漢代官學體製中的太學,堪稱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太學以五經為研習的主要課程,官府以其為策士掄纔之標準。博士製度的創立及完善,使太學成為漢代學術研究中心。“博士”作為一種官職,在戰國時期業已齣現。據司馬遷《史記》載,戰國時齊國置有博士官,掌管典籍、圖書以備顧問。應劭《漢官儀》日:“博士,秦官也;博者,博通古今;士者,辯於然否。”王國維的《漢博士考》亦雲:“博士之官蓋置於六國之末,而秦因之。漢興,因秦製員至數十人。”漢代以降,“博士”成為學官之名:“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①據《漢書》載: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易》、《書》、《禮》、《春鞦》各一傢,《詩》有齊、魯、韓三傢,共為七傢,其職責是以儒傢“五經”教授生徒,復以其淹博之學識備官府策問。
  ……

前言/序言

  任何一個時代的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總是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環境限製,更無法超越特定的思維模式、思想框架、語言文字限製及相關製度化的規範。其中,製度化的規範,就是所謂學術體製。學術體製是學術研究正常運行的製度性建構,是一代學者學術思想得以産生的製度性保障。
  中國傳統學術有沒有製度化的規範,即中國傳統學術是否為體製化學術,乃為見仁見智的問題。但近代以來的中國學術是一種體製化學術,近代以來的學術研究是一種製度化研究,這應當是沒有疑問的。這種體製化學術研究的最重要標誌,就是現代大學、獨立的專業研究院所等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現代學術機構是構成現代中國學術體製最重要的元素。既然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是中國現代學術體製創建的重要標誌,那麼便不能不令人追問: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是怎樣建構起來的?古代中國有無類似的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學術機構與古代學術機構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效仿西方近代學術體製而沒立的中國現代學術機構有著怎樣的中國特色?現代學術機構與現代學術研究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現代學術機構對現代學術研究的體製化及專業化起瞭怎樣的推進作用,這是考察中國近代學術轉型及中國現代學術體製建構問題時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果用現代學術眼光去反觀中國傳統學術,則會發現'古代中國確實沒有近代西方意義上的學術體製,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學術機構和相應的學術中心。有人研究後認為:“如果製度架構給生産活動報酬則將誕生企業以從事生産活動。西方知識生産組織的齣現是以大學
  科學學會(協會)、科學院為標誌的,中國則潛伏在太學、國子監、書院等教育組織中。”①古代中國的學術體製,顯然不同於近代以來以大學和研究所為中心的中國現代學術體製,而是以各級官學和各種書院為中心的古典式學術體製。學術研究的承擔者,是士紳等所謂“讀書人。;其基礎在各種書院、各級官學(大學、府學、州學、縣學、社學)及民聞私塾義學;其研究內容主要限定於四書五經等儒傢經典。官學、書院與科舉製度相結閤,構成瞭一套較為完備的古代中國學術體製。官學體製、書院製度及科舉製度,構成瞭古代中國學術體製的主乾:太學、國子監、各級官學及各種書院,便是古代中國主要的學術研究機構和學術 中心。
  所謂學術機構,是指學術研究成建製的單位。它有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的學術機構,也稱學術研究機構,或學術研究機關,指獨立的專業性研究院所;而廣義的學術機構,除瞭獨立的專業研究院所之外,遼包括現代大學及其附設的研究院所,新式學會及其創辦的研究所,近代 圖書館及齣版機構附設的學術編研機構,甚至包括政府部門附設的專門研究機關。筆者此處所謂“學術機構”,就是指廣義的學術研究機構:除瞭包括現代大學及專業研究院所外,還包括新式學會、近代圖書館、齣版機構及其附設的學術機構。換言之,本著所討論的“學術機構”,除瞭現代大學及獨立的專業研究院所外,還包括新式學會、近圖書館、現代齣版機構、學術雜誌社等直接或間接為學術研究服務的學術輔助機構。
  ……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移植與轉化 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