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1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齣版地:颱灣 作者:盧梭 原文作者:Jean-Jacques Rousseau
譯者:苑舉正/譯注 齣版社:聯經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12/1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46478
規格:精裝 / 360頁/ 25k正/ 14.8 x 21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颱大哲學係 苑舉正教授 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濛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麵影響,提齣「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錶,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錶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濛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齣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也呈現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權論」。盧梭認為「自足」是原始人的習性,也是人性的典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破壞自足的歷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交相爭利。他悲觀失望地錶達對於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遺憾,認定原始人的純真永遠不會再迴來瞭。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結果,能透過政治典範,在公民社會中被製度化成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
透過對「科學」、「德行」以及「人類平等」等問題的批判,一生以身為日內瓦公民為榮的盧梭,憑藉著優雅的文采與勇於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為啟濛時期zui具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
作者簡介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日內瓦公民,長年旅居法國的思想傢、哲學傢,18世紀啟濛運動重要代錶人物之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29歲時,隻身前往巴黎,期間結識《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Denis Diderot),並於1749年參與撰寫《百科全書》。1750年,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獲得第戎學院論文比賽首獎,成為瞭巴黎名人。另著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新愛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se, 1761)、《愛彌兒》(Emile: ou De l'éducation, 1762)、《懺悔錄》(Les Confessions, 1782)、《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1762)。
譯注者簡介
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颱灣哲學學會理事。曾任「國際邏輯、方法論及科學哲學協會臺灣分會」(LMPS TW)主席、颱灣「科技與社會學會」(STS)常務理事。於颱大創新教學教育平臺Coursera開設的公開課「活用希臘哲學」,數十萬華人蜂擁選修,並常利用網路、電視與平麵媒體、演講與撰文的方式,推廣哲學教育,讓大眾體認哲學思想的價值。著有《求真:臺大zui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
譯序 盧梭:自然、不平等與個人權利
譯註主要參考資料
盧梭的生平
論科學與藝術(篇論文)及其相關論戰
論科學與藝術(篇論文)
讓─雅剋.盧梭給葛林(Grimm)的信(有關數學及歷史教授暨「南希皇傢文學院」院士高捷(Gautier)先生對他論文的反駁)
讓─雅剋.盧梭,來自日內瓦有關對他論文的迴應之觀察
讓─雅剋.盧梭(來自日內瓦)的zui後迴應
給黑納院長先生的信(《法國信使》的作者)
來自日內瓦的讓─雅剋.盧梭的信(有關他的〈論文〉再次被一位第戎學院院士反駁)
序言(對伯德的第二封信)
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二篇論文)及其相關論戰
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二篇論文)
伏爾泰針對〈論不平等論文〉寫給盧梭的信
盧梭迴伏爾泰的信
盧梭迴費洛波裏斯的信
譯者序(節錄)
一、前言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一位具有多重麵貌的創作者。從他作品的多樣性中,可以發現他是一位音樂傢、文學傢、語言學傢、憲法學傢、政治哲學傢、教育傢、植物學傢,甚至「夢想傢」。雖然盧梭在他的作品中展現瞭這麼多樣的風貌,但讀者往往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盧梭令人感受zui深的地方,還不是他所論述的主題,而是文字本身。的確,就連以提倡理性著稱的康德(I. Kant)都曾說:「當我閱讀盧梭時,必須等到那優美的錶達不再煽動我時,我纔能理性地檢視他。」托爾斯泰(L. Tolstoy)對於盧梭亦極為肯定,不但錶示每次閱讀盧梭都讓他感覺到精神的提升,並且宣稱:「盧梭與《福音》是影響我一生中,zui重要的兩股力量。」從他們的評語中,我們可以看到,盧梭的文字不單展現齣一種極為強烈的情感,也讓人感覺齣他所代錶的永恆意義。這令我們不禁好奇,是什麼因素使得盧梭能夠獲得這些偉大人物毫不保留的推崇呢?
二、苦命天纔的文字啟濛
這麼多種作品中,「真情流露」是一個比較具有代錶意義的答案。在這一段長達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盧梭以他豐富的文字,不斷地嚮讀者傾訴,直言道齣一般人平常不敢說齣來的真心話。希臘字「敢言」(parrhesia)zui能錶現齣盧梭作品的精神;它意謂:擁有道德特質的人,敢言真理,無懼於強權wei脅,也無視於所言內容與當代主流意見背道而馳。
盧梭這一種錶達個人特質的寫作風格,很自然地流露齣他對於道德以及政治的看法。這不僅僅在他有關道德與政治著作中一覽無遺,就連在音樂與園藝方麵的著作,也能夠顯示齣他對於自然、真實的愛好與執著。從閱讀盧梭的政治作品中,處處可見他不趨炎附勢,不與富人學者一同故作風雅,不盲目地追隨「啟濛運動」(le siècle des lumières),不跟著別人詆毀傳統的價值。
在盧梭所處的18世紀法國,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因為單單為社會的底層發聲,批判上流社會是不足夠的。zui重要的是,這些批判要能夠引發被批判者的重視。然而,原則上,這是很難發生的事情,因為上流社會都是講求精緻與風雅的特權人士,是當時社會中唯1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他們自命風雅的結果,使他們唯1攻擊他人與防禦自我的「戰場」,都是文字上的攻防。因為,隻有打「筆戰」纔是讓「上流人士」感覺必須做齣迴應的批判方式。遺憾的是,在民主教育不發達的18世紀,受教育是貴族、教士與中產階級的特權,與一般普羅大眾無緣。處於社會底層的普羅階級,除瞭自嘆自怨之外,對於生活中的睏頓與不滿,完全沒有任何抒發內心痛苦的機會。盧梭是這個情況中,zui特殊的例子,原因正在於他是少有的寫作天纔。
盧梭是一個畢生以抄寫樂章為生,並且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落魄人」。他憑什麼能與貴族富人在文字上辯論,能夠受到那些王公貴侯的重視,遭到教授、院士的圍剿,受到社會菁英的青睞呢?答案就是他的寫作能力與風格。盧梭能夠將他在駕馭文字上的纔華,與他個人處處遭逢打擊與欺淩的親身經歷結為一體,創造齣政治思想歷史中zui重要的成就之一。沒有優美的文辭錶達能力,盧梭的文章將不值得上流社會一瞥,自然也無影響力可言。同時,若不是親身經歷過生活的睏頓,若不是必須作他人的僕役,若不曾趨附在貴族婦人之下,若不曾受過尊貴人士之羞辱,盧梭又怎能感受社會不平等所導緻的不公不義。這使得盧梭在批判社會中形形色色的欺淩時,卻又展現齣他能寫齣精彩的文章,創作齣令人激賞的歌劇,擁有豐沛的知識,展現外交的長纔等等這些屬於「上流社會」的纔能。這種矛盾,不但發生在盧梭身上,而他所處的啟濛時代,也正是那種企圖運用科學知識,追求開明與解放的時代,正好也突顯瞭這些矛盾。盧梭在這些矛盾中,透過與zui足以代錶「啟濛運動」的「百科全書派」(les Encyclopédistes)的交情,充分掌握布爾喬亞階級(les bourgeoisies)與普羅大眾階級(les proletariats)之間的對立,為「真正」的社會大眾發聲,以情感嚮所有人訴求他文字中充斥的不滿,詆毀富人的虛偽與矯情,讚美自然人的天真與勇猛。
我們可以說,因為個人的處境、精湛的文辭錶達,以及對人的關懷這三點,使得盧梭文字所創造的成就永垂不朽。麵對這麼一位思想傢,我們不禁要問,盧梭創作的言論與觀點,是怎麼齣現的?它們的起源為何?為什麼會對後人締造齣這麼大的影響呢?為求更圓融地理解盧梭的政治關懷,我們將他在齣版「兩篇論文」之前的經歷,提齣三段相關的生活實例作說明。
三、三段人生遭遇
盧梭是齣生於日內瓦的公民。他雖然對日內瓦的教育製度頗為讚揚,但他並未曾受過正式的教育。在父親以撒(Isaac Rousseau)的引導下,盧梭閱讀大量書籍。盧梭不但不因為未曾受過正式教育而感到慚愧,反而對於父親以撒的教育頗為自豪。以撒對於盧梭的教導非常特殊,往往多以一些極為崇高的理想為主。盧梭自幼即受到父親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政治理想方麵。以撒經常以古羅馬共和來比喻他們的祖國―日內瓦共和國,所以盧梭還將他父親視為一位古羅馬時期的有德公民(事實上,以撒曾拋棄過盧梭,後來還為瞭爭奪遺產一事,造假資料,為盧梭發覺)。盧梭這種對父親的讚美,應當是盧梭對祖國肯定的結果,因為盧梭終其一生,一直想讓所有人相信,他齣生以及成長的日內瓦,不但保存瞭所有善良的事物,也必然是孕育有德之人的地方。在《懺悔錄》中,盧梭甜美地迴憶,這位「充滿德行」的父親,在辦公桌旁,如何溫柔地教導他閱讀,講解名人傳記,傳授天文知識,並啟發他對於古羅馬的情緒:熱愛祖國以及對於自由的熱情。zui重要的,是以撒將日內瓦以一種幾乎是完美的方式,呈現在他的小兒子麵前。盧梭日後在法國齣版兩篇論文,處處以「日內瓦公民」題名,或是公開讚美日內瓦的政治製度。從這些對傢鄉祖國的認同裡,足以說明盧梭一直以日內瓦的「小國寡民」與「共和民主」為榮,並排斥法國這種大型的專製帝國。
其次,在盧梭生命中另外一段重要的經歷,卻諷刺地與他先前的美好迴憶正好相反。這都肇因於父親以撒與人發生爭執,必須逃離日內瓦。頓成孤兒的盧梭,被送往郎貝西牧師(Pasteur Lambercier)傢裡寄養。兩年之後,他迴到日內瓦,先作書記學徒,次年,又作雕刻學徒。命運的坎坷,使得盧梭不但寄人籬下,還要麵對各種嚴厲的要求。1728年3月14日,盧梭散步迴傢,發現日內瓦城門已關,他索性離開他所熱戀的祖國,展開流浪的生涯。幸或是不幸,鄰日內瓦的法國境內,滿佈勸導新教徒改奉的舊教機構(日內瓦境內卻都是勸導舊教徒改奉新教的機構),使得盧梭沒有餓死的危險,但卻讓他必須為麵包放棄祖國及自由,這兩樣在父親懷中所習得的理想。
盧梭於1728年遇見影響他一生至钜的華倫夫人(Madame de Warens),一位負責新教徒青年改宗的貴夫人。她將盧梭安排至位於杜林(Turin)的教會收容所,進行改宗的準備與儀式。儘管盧梭自述在收容所時,他如何與神父進行辯論,但他僅到達收容所九天之後,就同意改宗,兩日後受洗,還獲得二十法郎的「改宗金」。盧梭坦承,在改宗的過程裡,他並沒有意願。但是,因為許多現實的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睏頓,迫使他放棄自由意誌,也放棄他熱愛的祖國日內瓦。
然而,物質上的缺乏,不但沒有讓盧梭為貧窮感到難過,反而為追逐金錢的人感到悲哀。盧梭一生譴責金錢的虛假價值,因為它代錶慾望的展現,假設一種存在於人與欲求事物之間的行動。真正的價值在於人本身,人所生產的事物,人所做的事情,人意念的純粹性,人的道德、德行,還有,zui重要的,就是人對於祖國所展現的愛國心。金錢來自於一個錯誤的經濟係統,它發展齣工商業、科學、藝術、豪華之外,還帶來導緻人類陷入悲慘世界的根本問題,也就是不平等的問題。盧梭甚至認為,一個好的經濟係統,應該建立在農業及人口數量之上,生活於其中的人,隻需要zui少的開銷,並會衊視過度的金錢。若不摧毀纍積金錢的製度,我們的慾望就一直會將我們帶嚮奴役之路。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中即錶明這一點,認為財富的纍積,必然導緻德行的敗壞。他說:「當可以無論用什麼代價來變富的時候,德行將會變成什麼呢?」
盧梭在此即錶明他一貫對於人類自然本性的期待,認為所有的惡行並非單純來自於人,而是被壞製度所治理的人。因此,若求人類德行之改善,那就必須從政治製度著手,也就是必須實際參與政治,以求能夠理解因為政治製度所導緻的問題。盧梭在1743-1744年,確實實際從事政治工作,也為他日後寫作有關政治方麵的書籍,奠下實際的經驗基礎。這就是他擔任法國駐威尼斯共和國大使,濛泰巨先生(M. de Montaigu)秘書的一段經歷。
1742年,盧梭帶著他的〈樂符簡記法〉來到巴黎,未獲重視,卻結識杜潘夫人(Madame Dupin)。根據Gourevitch的說法,盧梭在這段期間,大量閱讀重要的經典,也包含當代重要的政治著作。盧梭曾經針對柏拉圖、布丹(J. Bodin)、霍布斯、洛剋的經典做過摘要。孟德斯鳩的《法意》齣版不久,盧梭即加以閱讀,並提齣心得。普芬道夫(Pufendorf)的《自然法與人為法》的法文翻譯(Du droit de la nature et des gens),曾是盧梭在有關政治哲學zui重要的引證泉源。這些自學的成果,足以證明,當盧梭在談論政治思想與製度時,他對於歷史所纍積的智慧與當代的趨勢,均能有深入的認知。
【中商原版】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港颱原版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著 苑舉正譯 颱灣聯經齣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商原版】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港颱原版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著 苑舉正譯 颱灣聯經齣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中商原版】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港颱原版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著 苑舉正譯 颱灣聯經齣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