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情报研究与创新/工程硕士系列教材》主要介绍有关情报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情报信息篇,主要介绍情报学基本概念、信息环境与知识检索系统;第二篇为情报研究篇,包括情报研究概述、预测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和专利情报研究;第三篇为知识创新篇,包括知识创新理论与方法、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专利申请与保护等内容。
《情报研究与创新/工程硕士系列教材》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材新颖,结构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文献检索的知识信息系统介绍与情报分析研究和知识创新有机结合,并注重情报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情报信息
第1章 情报研究与创新概述
1.1 情报研究与创新的基本概念
1.1.1 情报、情报研究与知识创新
1.1.2 情报、情报研究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1.2 情报研究与创新的意义
1.2.1 情报价值与情报研究的意义
1.2.2 创新的意义
1.2.3 现代科技创新案例
第2章 情报学及其最新发展
2.1 情报学发展沿革
2.2 情报学的含义及核心内容
2.2.1 什么是情报学
2.2.2 情报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2.3 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
2.3.1 信息构建
2.3.2 知识构建
2.4 大世界悖理和小世界现象
2.4.1 大世界悖理概述
2.4.2 小世界现象
2.5 知识基因理论
2.5.1 知识基因概念
2.5.2 知识基因的基本特征
2.5.3 知识基因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
2.5.4 知识基因理论最新进展
2,6知识集成与网格技术
2.6.1 从知识压缩、精简到知识集成
2.6.2 大成智慧工程
2.6.3 网格技术的应用
2.7 本体与语义网
2.7.1 本体的含义
2.7.2 本体的建构方法
2.7.3 本体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7.4 语义网
2.8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
2.8.1 何谓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
2.8.2 产生背景
2.8.3 基本原理
2.8.4 计算机实现方法——Arrowsmith系统
2.8.5 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2.9 情报学的未来——面向知识创新
2.9.1 知识创新三个阶段情报工作的特点
2.9.2 面向知识创新的情报活动和理论研究
第3章 信息环境与知识资源
3.1 信息与信息社会
3.1.1 信息的概念
3.1.2 信息社会
3.2 知识资源与知识检索
3.2.1 知识资源
3.2.2 知识检索的最新理念及其发展
3.3 Internet与数字图书馆
3.3.1 Internet概述
3.3.2 数字图书馆概述
第4章 知识检索系统
4.1 国内知识检索系统
4.1.1 中国知网
4.1.2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4.1.3 维普知识资源系统
4.1.4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4.1.5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
4.2 国外知识检索系统
4.2.1 ISI Web of Knowledge
4.2.2 Ei Engineering Village 2
4.2.3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 Site
4.2.4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9
……
第二篇 情报研究
第三篇 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情报研究与创新/工程硕士系列教材》:
3.知识的三种来源
1)实物信息源(世界一:客观物质世界)
第一,实物信息的概念。
实物信息是借助物体表达的情报信息。人类传造的知识有许多被物化在各类物体之中,如武器、工具、产品、模型、设备、建筑物等。在德国,也称实物信息源为“实物文献”。实物信息往往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技术情报,如关于物体的生产、结构、成分、功能、用途、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实物信息源可以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情报,能分析掌握一个时期市场供求变化和产品发展方向,同引进技术和设备相比,具有花钱少而见效快的特点。
实物信息获取的主要目标首先是高技术实物,实物的技术水平越高,则所含情报价值越大,可从中获取高质量的情报。其次是实物样品,实物样品的原始程度越高,所含情报就越真实,如采集植物标本、矿物样品、产品样品等可以获取可靠的情报。由于实物情报所具有重要价值,使它常常成为军事谍报、竞争情报的猎取对象。
第二,实物信息源的特点。
真实性。人们获取实物信息面对的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因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而口传信息和文献信息只是对实物信息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难免晦涩失真。
直观性。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一目了然,其结构、运动形式等也可直接观察,能启发人们的思路,便于仿制。
间接性。物化在实物中的信息有时必须经过解剖、测试、分析等过程后才能得到。
第三,实物信息的获取方式。
实物信息蕴藏在自然界和实物之中,这是知识信息的最根本的源泉。所谓“实践出真知”、“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从本质说,一切知识信息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实践。实物信息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参观展览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获得。
2)口传信息源(世界二:主观精神世界)
第一,口传信息的概念。
口传信息是借助口耳相传的一种情报信息。它通常存储于人脑中,多属于经验性、未被组织和符号化的知识,因而也叫离散情报。人脑是巨大的信息储存库。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的大脑皮层有150亿个神经细胞,可存储5亿册图书的信息,相当于数字计算机的几万倍。经研究还发现,就是智力最高的学者,实际上也只使用了大脑容量的10010~20%。即使如此,人脑中存储的信息和知识仍是重要的情报源。
第二,口传信息源的特点。
广泛性。人们在一切社会交往中,随时都有获取口传信息的机会,但由于其自发性强而不便于组织管理(教学、会议除外)。
针对性。口传信息主要是靠人与人的直接交流而获得,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辅之以手势、表情,易于理解,富于启发性,生动直观。
适时性。人际信息交流的速度快、费时少,而且凡遇不够明确之处,可以立即提问,可随时得到解答和补充,反馈迅速。
任意性。口传信息主观性强,难以检验其可靠性,并不能存储检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口传信息也会失真、泯灭。
层次性。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不同的职位和文化层次,也使得不同层次的人提供的口传信息有不同的价值。
第三,口传信息的获取方式。
口传信息主要通过人际交流口耳相传,获取方式包括会议、会谈、咨询、采访、上课等。口传信息获取的主要目标首先是权威人物、专家、教授、企业家等,他们往往掌握着新颖、有价值的情报;其次是当事者,他们往往掌握着新颖、可靠的大量信息。所以,具有丰富知识和智慧的人通常被称为人才资源。
3)文献信息源(世界三:客观精神世界)
第一,文献信息源的概念。
文献信息源亦称文献情报资源,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积累和存储的,并不断增长的全部文献的总和。文献信息源是知识情报源的主体,是情报搜集、存储、检索、利用的主要对象。文献就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文献具有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基本功能。同时,文献也是人类最大的外脑,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来与未知的知识感官和认识工具,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多媒体形式的现代文献是当今知识信息传播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渠道,现代数字化网络信息环境下,文献使我们超越了时空的阻隔,能够最迅速和便捷地进行知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最好的平台。
……
前言/序言
情报研究与创新/工程硕士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