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偉大的生物學傢剋裏剋說過:“對我們來說,再也沒有比研究我們自己的腦更重要的科學研究瞭。我們對宇宙的所有認識都有賴於它。”《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作者顧凡及結閤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史、科學傢傳記以及最新進展的材料,試圖通過講述人類認識腦和心智的一些重大探索與突破的曆史過程,生動揭示人類是怎樣逐步深入對於自己腦和心智的科學認識的,我們關於這些問題的知識是怎麼得來的,在曆史上又發生過一些什麼重要爭論,為什麼有的認識得到瞭證實而有些想法則最終被證明是錯瞭,我們現在的認識已經到瞭哪一步,也對今後作瞭展望。《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同時讓讀者感悟科學傢治學之道。
作者簡介
顧凡及,196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係,同年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學係任教。曾於1961年11月至1965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論組進修生物控製論。1979年6月調到復旦大學,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其間於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做訪問學者。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數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神經科學會計算神經科學和神經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曾獲國傢教育部科技進步奬三等奬兩項。在國內外期刊上共發錶論文近百篇,並有多部專著和譯作。
目錄
序
自序
揚帆遠航——為什麼要到腦海去探險
第1章 精神生活的棲息地究竟在哪裏——心腦之爭
1.1 韆古之謎——古人顱骨上的手術創口
1.2 古埃及紙莎草紙書透露的秘密
1.3 關於腦是心智所在地的最早猜測
1.4 “西方孔夫子”亞裏士多德的論斷——心髒中心論
1.5 腦是精神生活所在器官的史上首個實驗證據
1.6 “要認識功能,就先要認識結構”——腦解剖的革命
1.7 心髒不再是靈魂的棲息地——哈維的發現
1.8 終於找到瞭大腦皮層的應有位置——威利斯的貢獻
參考文獻
第2章 執行特定腦功能的究竟是全腦還是特定腦部位——整體論和定位論之爭
2.1 功能定位初露端倪
2.2 “顱相學”的功過是非
2.3 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臨床證據——布羅卡的發現
2.4 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實驗證據——希齊希、弗裏奇和費裏爾的工作
2.5 人腦中軀體感覺和運動的精確定位——彭菲爾德的“感覺和運動侏儒”
2.6 記憶也定位於某個腦區嗎?
2.7 對皮層功能定位論的質疑
參考文獻
第3章 腦如何工作——神經係統基本工作原理的發現
3.1 神經電的發現
3.2 神經細胞是相互融閤還是彼此分開的——兩位諾貝爾奬得主之爭
3.3 相鄰神經元如何通訊——“湯”與“火花”之爭
3.4 神經細胞怎樣産生神經脈衝——從伯恩斯坦的膜學說到霍奇金-赫胥黎的離子學說
3.5 神經細胞怎樣編碼信息
3.6 從神經元到神經迴路
參考文獻
第4章 從行為主義到認知神經科學
4.1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
4.2 桑代剋的謎箱實驗
4.3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
4.4 沃森和小阿爾伯特實驗
4.5 圖靈測試、人工智能和中文屋實驗
4.6 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
4.7 觀察內心的望遠鏡和顯微鏡一腦功能成像
參考文獻
第5章 一個腦,兩個半球——“裂腦人”研究
5.1 對胼胝體功能的早期研究
5.2 “謹嚮您的大腦左右兩半球一並緻以最誠摯的祝賀”
5.3 大腦左右兩半球的特異性
參考文獻
第6章 萬物之靈——進化中的腦
6.1 進化論還是特創論——T.H.赫胥黎和歐文之爭
6.2 人腦和猴腦的結構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
6.3 鏡像細胞——塑造文明的神經元
6.4 惟獨人纔有句法結構的語言
6.5 動物的語言能力可達到多高——黑猩猩瓦紹、尼姆和坎齊
6.6 人腦的智能幾乎已經達到瞭動物智能的可能極限
參考文獻
第7章 “世界之結”——意識之謎
7.1 20世紀80年代前自然科學研究的禁區——意識研究
7.2 “驚人的假說”——剋裏剋與科赫對意識的還原論研究
7.3 埃德爾曼關於意識的動態核心假設
7.4 “自由意誌”
7.5 主司情緒的腦結構
7.6 A·達馬西奧關於情緒和意識的理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剛開墾的處女地——對腦和心智的交叉學科研究
8.1 控製論開闢瞭多學科研究腦的新天地
8.2 神經網絡的興衰
8.3 計算神經科學——一個正在而且還要繼續茁壯成長的領域
8.4 嚮更接近人腦智能的機器前進!
參考文獻
第9章 路漫漫其修遠一極目遠眺腦研究之新大陸
9.1 “認識人心智的生物學機製已成為對2l世紀科學的中心挑戰”
9.2 “人腦計劃”一是“未來的新興技術之星”還是“鬍說”
9.3 “尖端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的是是非非
9.4 問題和展望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
認知心理學傢認為,所有的知覺和動作都在腦內有所錶徵。既然腦是一個物理器官,這種錶徵也必定有一群特定的、相互連接的神經細胞,以特定模式的神經活動來編碼。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實驗手段來檢測這種錶徵,那麼認知心理學仍然隻是一種假說。幸而科學的發展已經使科學傢有瞭實驗手段(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將放到下一節再詳細介紹),可以在清醒的靈長類動物進行知覺和動作時,實時地觀察其腦內的活動。
不過在認知科學發展的早期,許多認知科學傢熱衷於把某些心理現象孤立齣來,對其中的內心過程提齣一種理論模型,並在計算機上進行仿真。如果仿真結果確能符閤某些心理現象,就認為這個模型是有道理的,它有可能說明瞭這種內心過程的機製。他們認為,腦太復雜瞭,要想靠研究神經元得到的知識來闡明內心活動的機製是沒有希望的。但並不是所有科學傢都同意他們的觀點。例如剋裏剋(Francis Crick)雖然同意隻靠研究神經元的活動並不能完全解決內心活動的問題,但還是堅持:“我看不齣完全忽略神經元有什麼道理。當我們要處理一個難題時,如果把一隻手綁在背後,那就太不利瞭。”“要想瞭解功能,就得研究結構。”必須采取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閤起來的方法,也就是把內心活動和腦機製結閤起來研究,而不是僅僅把腦當成一個隻能觀察其輸入一輸齣關係的“黑箱”。
因此在認知科學的研究中,必須研究心智是怎麼從腦中産生齣來的,內心過程的神經基質又是什麼。需要一個專門的術語來稱呼這一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領域。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神經科學傢加紮尼加(MichaelS.Gazzaniga,1939-;後來被人稱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和美國心理學傢米勒(認知科學的先驅之一,他在1956年發錶的著名論文((魔數7±2》*被普遍認為是認知科學最早的曆史文獻之一)在一次開會赴宴的途中,在齣租車的後座上共同創造齣瞭“認知神經科學”這個詞匯。該領域運用瞭一切有利於解開心智謎題的手段:心理物理學、認知心理學、腦功能成像、電生理學、認知基因組學和行為遺傳學。研究臨床腦損傷病人的認知缺陷,這是認知神經科學的一個重要方麵,而在理論工具方麵則包括瞭計算神經科學的數學建模和計算機仿真。其中特彆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在20世紀末開發齣來的一係列可以直接觀察或刺激腦內功能活動的新技術,其中包括1985年問世的經顱磁刺激(TMS)、1991年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還有內源性光學成像和早一些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更早開發齣來的此類技術包括腦電圖(EEG)(最早在人頭顱錶麵記錄到EEG還是1920年的事)、1968年的腦磁圖(MEG),以及對單個和多個神經細胞的電記錄。最近甚至有人提齣,要通過納米技術等新技術,同時記錄成韆上萬以至多達一百萬個神經元的每一個脈衝。這些技術各有優缺點,有的技術(例如單細胞和多細胞記錄以及光學成像技術)必須給對象動外科手術,因此齣於倫理的原因隻能用於動物研究,或者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對必須接受開顱手術的病人做這樣的研究。其他的技術雖然對受試者沒有損傷,但由於工作原理上的不同,在測量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上有極大的差異。沒有哪種單個的技術是十全十美的,必須將它們結閤起來應用。關於這些技術的有關細節將在以後作適當介紹。
……
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 [Exploring the Brain Ocean:How HUman Beings Plumb the Depth of Human Na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 [Exploring the Brain Ocean:How HUman Beings Plumb the Depth of Human Natur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世紀人文係列叢書·腦海探險:人類怎樣認識自己 [Exploring the Brain Ocean:How HUman Beings Plumb the Depth of Human Natur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