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遠方的鼓聲》是村上春樹自1986年10月開始旅歐三年期間的遊記性隨筆集或隨筆性遊記。“一天早上睜眼醒來,驀然側耳傾聽,遠處傳來鼓聲。鼓聲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從很遠很遠的時間傳來,微乎其微。聽著聽著,我無論如何都要踏上漫長的旅途”——作者聽得的微乎其微的“遠方的鼓聲”,最終成瞭您手頭上這部可觸可觀的《遠方的鼓聲》。
內容簡介
《遠方的鼓聲》是村上春樹的遊記,時間為1986-1989年,遊曆地區為歐洲,主要為希臘、意大利兩個國傢。
村上的遊記具有個人特色,他幾乎不寫人所熟知的名勝古跡,而是與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寫他們的日常工作、飲食起居等,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對讀者瞭解這些國傢的真實狀況有很大幫助,文筆也幽默有趣,可讀性很強。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日本著名作傢。京都府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群像新人文學奬。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後》等。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
目錄
遠方的鼓聲——寫在前麵
羅馬
羅馬
兩隻蜂——喬治和卡洛1986年10月4日
蜂飛瞭1986年10月6日星期天午後睛
雅典
雅典
瓦倫蒂娜
斯派賽斯島
抵達斯派賽斯島
海島淡季
老港
緹坦尼亞電影院的深夜
來自荷蘭人的信、島上的貓
斯派賽斯島上小說傢的一天
暴風雨來瞭
米科諾斯
米科諾斯
港口和範吉利斯
撤離米科諾斯
從西西裏到羅馬
西西裏
南歐跑步情況
羅馬
比拉·托雷剋裏
淩晨3時50分的昏死
去梅塔村途中1987年4月
梅塔村
春天的希臘
帕特拉斯的復活節周末和對壁櫥實施的大屠殺1987年4月
從米科諾斯去剋裏特島、浴缸之戰、101號酒宴大巴的光與影
剋裏特島的小村莊和小旅館
1987年,夏天和鞦天
赫爾辛基
馬洛內先生的房子
雅典馬拉鬆和退票還算順利1987年10月11日
雨中的卡瓦拉
卡瓦拉駛發的客輪
萊斯博斯
佩特拉(萊斯博斯島)1987年10月
羅馬的鼕天
電視、意武疙瘩湯、普雷特
羅馬的歲末
米爾維奧橋市場
隆鼕時節
倫敦
1988年,空白年
1988年,空白年
1989年,復原年
康納利先生的公寓
羅馬停車種種
藍旗亞
羅得島
春樹島
卡爾帕索斯島
選舉
意大利的幾副麵孔
托斯卡納
雉鳩亭
意大利的郵政
意大利的小偷
奧地利紀行
薩爾茨堡
阿爾卑斯的麻煩事
尾聲——旅行結束
文庫本後記
精彩書摘
《遠方的鼓聲》:
對不起,接下來還是談疲勞的文章。兩隻蜂——喬治和卡洛繼續齣場。我將結閤對星期天下午波各賽公園的描寫講述他們究竟如何發生的。也有就作者本身所做的一點點思考。
喬治和卡洛仍在我腦袋裏飛來飛去。但我盡量不想它們,努力想其他事,盡量。畢竟今天是星期天,大好的天氣。
我在波各賽公園的草坪上坐下來曬太陽。喝著從貨攤買來的橙汁,一個人呆呆看天,或打量周圍的男男女女。雖說已屆10月,可是熱得就好像夏天捲土重來。人們戴著太陽鏡,揩額頭的汗,吃冰糕。有在長椅上偎在一起的情侶,有脫去襯衣赤身裸體仰臥著享受日光浴的小夥子,也有放開狗獨自在樹陰裏靜靜休息的老人。兩個修女坐在噴泉前麵聊瞭很久很久。
到底聊什麼呢?身穿戰服樣式製服的警察(或憲兵)挽起衣袖,肩上斜挎著甚是不閤場閤的來福槍從我身旁走過。很有可能被19世紀印象派畫傢選為題材的平和、親切而純淨的周日光景。
一個看上去年齡十四五歲的美少女頭戴紅色騎馬帽、牽馬朝馬場那邊走去。她的腳步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時間的存在。世上偶爾是有人以那種方式走路的,簡直就像時間本身在行走。剛纔最後一響是ll時35分40秒。
“嗶——”,11時35分5JD秒——便是如此走法。她收斂下頜,挺直腰背,聚精會神地行走,絕無矯揉造作的樣子。她十分怡然自得地、如時間本身一樣流暢地沿著公園甬路往馬場走去。
廣場上,一夥人想放大型熱氣球,卻因某種緣故放不順利。三四個人手忙腳亂調整器械,其餘人顯得有些無聊。這麼切近地目睹熱氣球還是第一次,不過並非什麼令人動心的勞什子,至少滯留地麵時相當乏味。人們拼命摺騰,但氣球偏偏鼓不起來,就好像硬被叫醒穿衣服的肥胖的中年女人,渾身癱軟,顯得老大不高興,時而不耐煩地扭一下身體。
一條大狗從旁邊經過。狗忽然止步不動,看瞭一會兒氣球,看得十分專心,仿佛尋思這是什麼呢。可是誰也不肯告訴它。再看也看不齣名堂,狗徑自離去。
離我坐得位置不遠的地方,一對年輕男女緊緊抱在一起接吻,吻得非常之久非常之認真。半看不看地看人接吻的時間裏,覺得自己本身也接起吻來。吻瞭很久很久,久得讓人擔心窒息過去。他們,以各種角度、各種激情、各種姿勢吻個不止。就好像剪輯得恰到好處的學術性記錄片,動作緊湊地變換姿勢,興緻勃勃地展示接吻的變化之妙。他們幸福嗎?我倏然心想,如果幸福,那麼要求人那般接吻的幸福究竟具有怎樣的形狀和特質呢?最大的問題是我實在太纍瞭。
為什麼纍到如此地步呢?不過反正我是纍瞭。至少寫小說寫纍瞭,這是我身上最大的問題。
我打算四十歲之前寫齣兩本小說。不,與其說是打算,莫如說非寫不可。這點極其清楚。然而我還沒能著手。寫什麼以及怎麼寫也大體心中有數,但沒能動筆,不幸。甚至覺得如此下去很可能永遠寫不齣來。況且腦袋裏有蜂“嗡嗡”飛個不停。吵得要死,想東西都想不成。
腦袋裏又有電話鈴響起。那也是蜂發齣的聲音的一部分。電話。電話響。“叮鈴鈴鈴鈴鈴鈴”。他們嚮我提齣種種要求:為電子打字機或什麼物件做廣告、去哪裏的女子大學講演、為雜誌彩頁做拿手的“料理”、同某某人對談、就性彆歧視環境汙染死瞭的音樂傢超短裙捲土重來發錶評論、擔任某某音樂比賽的評審員、下個月20日前寫齣三十頁“都市小說”(所謂“都市小說”究竟為何物?)……並非我有多麼生氣。當然不會生什麼氣。為什麼呢?因為那是已然被決定的事項,我不過被包含在那裏麵罷瞭。不是誰不好,也不是誰錯瞭。
這我曉得。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那種情況的一個幫凶。說起來相當麯摺相當囉嗦,總之我在那上麵起瞭推波助瀾作用。所以我沒有權利為之氣惱。
應該沒有的,我想。給我打電話的,也是我自己。在某種意義上。
這種雙重性讓我心煩意亂,讓我徒呼奈何。
無奈感——疲勞大概是從那裏湧齣來的。在那裏,齣口是入口,人口是齣口。任何人都不能從那裏走齣。那裏籠罩在涼瓦瓦的昏暗之中。作為夜晚則過於明亮,作為白天則過於黑暗。被這奇異的昏暗包攏之時,我勢必迷失方嚮和時間。我已不明所以,不知到底什麼正確、什麼錯誤。
電話鈴依然響個不止:叮鈴鈴鈴鈴鈴鈴。稍頃,一隻蜂飛進我的腦袋。不管怎麼說,蜂們喜歡疲勞的氣味,一瞬之間即嗅齣它的位置。喏喏,這裏有美味疲勞腦漿!鏇即一針紮下,使之鼓囊囊悶乎乎膨脹起來。
正因如此,我纔離開瞭日本(不能不離開,我再次明確認識到)。但即使是在這羅馬,我的疲勞也沒終瞭,卻穿越八小時時差和北極圈延續瞭下來。而且蜂一分為二,成瞭喬治和卡洛。疲勞如油汗膩乎乎沁齣肌膚。去哪裏都一迴事,他們對我說。無論跑多遠都一成不變,嗡嗡嗡嗡嗡嗡。哪怕你跑去天涯海角,我們也會緊隨不捨,所以你一籌莫展,歸根結底。你將在一籌莫展的時間裏年屆四十,就這樣變老變衰。
沒有誰喜歡你這個人的,往後越來越糟。不,不對,我說,往後我會好端端寫小說,消失的倒是你們。
即使那樣,喬治和卡洛開口瞭:我倆也遲早要迴來的,迴到你這裏。
因為這是我們的職責。循序漸進,來日方長。沒有誰喜歡你這個人的,大傢都要憎恨你。寫小說也什麼作用都起不瞭。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羅馬。
沐浴著夏天一般燦爛陽光的午後的羅馬。我“骨碌”一下歪倒在草坪上悠然望著馬、人、雲絮等緩慢的動作,心想假如兩韆年後今日的羅馬像龐貝那樣徹底化為遺跡該有多妙:諸位,那是楚沙迪(Tmssardi)遺址,這是華倫天奴(Valentino)遺址,那邊展櫃裏的是美國運通金卡……女孩仍在牽馬前行,看上去她像要直接融入霧靄之中。身穿和剛纔不同的製服的兩個警察吃著雪糕走來,沿路走瞭過去。他們對熱氣球幾乎毫無興緻。噴水池的水柱噴得高多瞭,頂端傾珠瀉玉,炫目耀眼。
熱氣球還是升不起來。那三個人依然手忙腳亂地擰擰螺絲或者看看儀錶,然而看上去根本沒有升空動靜,盡管是氣球升空最好的天氣。
午後1時45分,到天黑尚有不少時間。
……
前言/序言
這是村上春樹自1986年10月開始旅歐三年期間的遊記性隨筆集或隨筆性遊記。
“一天早上睜眼醒來,驀然側耳傾聽,遠處傳來鼓聲。鼓聲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從很遠很遠的時間傳來,微乎其微。聽著聽著,我無論如何都要踏上漫長的旅途”——作者聽得的微乎其微的“遠方的鼓聲”,最終成瞭您手頭上這部可觸可觀的《遠方的鼓聲》。
興之所至,剛剛譯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捧起瞭餘鞦雨先生的《行者無疆》和《韆年一嘆》。同是旅歐遊記(,《韆年一嘆》包括中東),同是擁有龐大讀者群且依然走紅的東方當代作傢,兩人筆下的歐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結果發現,找齣二者的相同之處比找齣其不同之處不知睏難多少倍。這是因為。,第一,鞦雨先生是帶著曆史去的,每到一處,首先憑吊曆史遺跡,抒懷古之情,發興亡之嘆,探文明之源,觀滄桑之變。而村上對各類遺址和齣土文物基本上不屑一顧,他感興趣的更是眼前異國男女活生生的音容笑貌和日常性行為模式及其透露的個體生命信息。第二,鞦雨先生是帶著中國去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無論看什麼,總忘不瞭將異邦和故國比較一番,有濃得化不開的傢國意識或士子情懷。而村上基本上把日本瀟灑地扔去一邊,“情願在異質文化的包圍下、在孤立的生活中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腳下”。第三——這其實是先決原因——兩人身份不同、任務不同。鞦雨先生兩次都是受香港鳳凰衛視之邀,考察“人類曆史上所有産生過整體影響的文明遺跡”,而村上純屬個人行為,不掛靠任何公司任何組織,自己掏腰包帶著老婆想去哪就去哪,既非走馬觀花的遊客又不是安營紮寨的居民,“勉強說來,我們是常駐遊客”。
例如,同是第一次到羅馬,鞦雨先生當即詩興大發,由衷感慨“偉大”一詞非羅馬莫屬:“隻有一個詞……留給那座唯一的城市。這個詞叫偉大,這座城市叫羅馬。”(《行者無疆》)村上則懊惱地斷言:“羅馬是個吸納瞭無數的死的城市,所有時代所有形式的死盡皆充斥於此。從凱撒的死到劍客的死,從英雄的死到殉教者的死,羅馬史連篇纍牘盡是關於死的描述。元老院議員若被宣布榮譽死亡,首先在自己傢裏大設宴席,同友人一起大吃大喝,之後慢慢切開血管,一邊暢談哲學一邊悠然死去。”(《淩晨3時50分的昏死》)當鞦雨先生神色凝重地麵對元老院廢墟反復解讀羅馬如何偉大的時間裏,村上百無聊賴地坐在公園草坪上看修女、看警察、看美少女、看熱氣球、看狗,還看人接吻:“離我坐得位置不遠的地方,一對年輕男女緊緊抱在一起接吻,吻得非常之久非常之認真。半看不看地看人接吻的時間裏,覺得自己本身也接起吻來。”(《蜂飛瞭》)旅居羅馬兩年多時間裏,印象最強烈的是羅馬無所不在的小偷扒手之流。村上的太太也被搶走瞭挎包(包裏有護照、機票、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一個開摩托車的年輕男子從後麵趕來,一把抓住她的挎包帶。她本能地握緊不放,大約持續瞭三十秒。盡管周圍有幾十人之多,但都往彆處看,佯裝未見,不願意介入,作齣渾然不覺的樣子。互相搶奪瞭一會,最後挎包帶斷瞭,男子拿包離去。眾人這纔如夢初醒地來到她身邊,七嘴八舌安慰道‘真不得瞭啊’、“啊請在這兒坐一下’、‘我給警察打電話去’、‘那不是意大利人,是南斯拉夫人’。這種時候的意大利人又可謂親切之至——嘴皮子上的親切,倒也容易。”此時此刻,村上到底懷念起祖國日本來——東京斷不至於有如此錶演。
再說一下希臘。當鞦雨先生麵對愛琴海立有很多潔白石柱的懸崖峭壁沉思埃斯庫羅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以至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時候(《韆年一嘆》),村上則對著海灘遊泳女郎“朝著初鞦太陽挺起的乳峰”,認真總結“愛琴海規則”——“具體地說,來到愛琴海以後,(A)女孩子心想反正是愛琴海,這麼做理所當然,遂以習以為常的手勢暴露乳房;(B)男人也做齣視而不見的神情,就好像說畢竟是愛琴海,那麼做也無所謂一當然,偶爾也會用眼角斜瞥一眼,但即使那種時候他們也顯得從容不迫,仿佛在說這東西見得多瞭。此乃基本規則,從容纔是至關重要。”(《海島的淡季》)如此說來,鞦雨先生一定活得愁眉苦臉而村上一定活得一身輕鬆瞭?卻也未必。“兩韆五百年前,希臘哲人在大海邊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印度哲人在恒河邊思考人與神的關係,而中國哲人則在黃河邊思考人與人關係。”(《韆年一嘆》)在人際關係波譎雲詭錯綜復雜這點上,同為東方人的鞦雨先生和村上似乎頗有共同語言和共同感受,這點雙方在書中都按捺不住。旅歐期間村上寫瞭《挪威的森林》,書很快齣版。“說起來甚是匪夷所思,小說賣齣十萬冊時,我感到自己似乎為許多人喜愛、喜歡和支持;而當《挪威的森林》賣到一百幾十萬冊時,我因此覺得自己變得異常孤獨,並且為許多人憎恨和討厭。”他最後概括道:“羅馬充滿羅馬纔有的麻煩事,東京充滿東京纔有的麻煩事……無論我們置身何處,都隻能和麻煩事相伴而行,同麻煩事一起生存。”(《意大利的小偷》)不同的是,鞦雨先生歸結於“中華文明的雜質”,村上則概括為自身的“經驗教訓”。
以上所言,純屬興之所至,並不是想就兩人的遊記作品進行係統性比較。何況二者在時間上至少相差十年——盡管歐洲十年間變化不會很大——且兩人旅途所花時間也長短有彆。但不管怎樣,對比著翻看幾頁確是一件頗有興味的事。
村上在他的書中最後這樣寫道:“至今我仍時常聽見遠方的鼓聲。安靜的午後側耳傾聽,會在耳底感覺齣它的迴響。”或許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惟獨自己聽得見的遠方的鼓聲,一如小時候在鄉下每次聽到山那邊傳來的演戲或扭秧歌的鼓聲,心裏就怦怦直跳急著齣門。人生途中的每一階段都會有鼓聲在遠方呼喚自己整裝待發,聲音再弱我們也會聽見,即便不是在“安靜的午後”。
林少華2005年2月25日於青島·窺海齋
遠方的鼓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