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景华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ISBN:9787501344246
商品编码:11545269729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图书简介[  -  ]  
 
本书是《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之一,共收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稀见方志三十二种,其中稿抄本十六种,具有很高的文献利用价值。 前言 方志是以一定體例反映一定行政單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自然現象和自然資源的綜合性著述,它分門別類,貫通古今,其存史、致用的價值久為人們所認知。廣東的方志可溯源到東漢時期番禺人楊孚所撰的《異物志》(又名《南裔異物志》),這是歷史上部記述嶺南風土物產的志書。其後自吳晉南朝,迄明清民國的的兩千年間,廣東產生了相當多的志書。據李默《廣東方志考略》統計,歷史上廣東舊方志共有861種,今天尚存的有431種。其統計尚未包括鄉土志等,否則,數量更多。《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著錄了現存447種廣東舊方志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1986年編著的《館藏廣東地方誌目錄》收錄達520種之多(含鄉土志、山水志、名勝志、寺廟志、圖志等)。廣東現存早的方志為元大德《南海志》殘本,宋元以前已佚散的舊志,今天只能在《藝文類聚》、《冊府元龜》、《太平禦覽》、《初學記》、《永樂大典》等類書及學者們所輯的一些輯佚書中見其枝葉了。 清宣統二年(1910年)廣東提學使沈曾桐奏請,於前兩廣總督張之洞開辦的廣雅書局內設立廣雅書局藏書樓,1912年改為廣東圖書館,此即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淵源所自。經過將近百年的發展,歷經數番析合,現已成為一所藏書總量達500多萬冊的現代圖書館。其中線裝古籍4萬餘種47萬冊;全國地方誌(外省)3萬餘冊;金石拓片3萬餘冊(件);新舊廣東地方文獻9萬余種40余萬冊。 地方誌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典藏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地方誌尤其是廣東方志的收藏是該館的優良傳統。廣東省圖書館初始藏書為廣雅書局藏書樓舊藏,民國初年,該館收得原廣雅書院冠冕樓藏書一部分,並由省公署民政廳、教育廳拔送廣東各府州縣誌全份。1921年,又得梁鼎芬後人捐葵霜閣藏書,藏書以叢書及方志、詩文集為著。經過近二十餘年的搜集,該館收集的各省新舊通志業已完備。據1931年《次中國教育年鑒》統計,當時廣東省立圖書館館藏書籍以“地志為多,共7000餘冊,各省通志俱購置完備”。1934年,省立圖書館被撤並,部分貴重圖籍歸存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據1936年任館長的羅香林編《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方志目錄》記載,當時已收錄方志1000餘部,其數量在南中國首屈一指。1938年,廣州淪陷,有關圖籍受到嚴重破壞。1941年,廣東省立圖書館在韶關複館,在杜定友館長的領導下,大力搜集廣東地方文獻。地方誌方面,1945年,僅得廣東26個縣份的縣誌,至1946年,已收得88縣份的縣誌,僅5縣份縣誌未入藏。當時省圖廣東方志有通志1種,府志12種,州縣誌134種,並有多種鄉土志。1949年,省館接收廣東文獻館圖籍,得地方誌69種,絕大部分為廣東方志。建國初,省館在全省各地徵集了大量的圖籍文獻,館藏日富。1955年,省館與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合併,原先分存兩館的圖籍包括地方誌始合而為一。至1957年,廣東地方誌已收藏至315種,廣東97縣中,除防城(今屬廣西),白沙,樂東,保亭(三縣今均屬海南省)4縣本無縣誌,其餘各縣縣誌均有收藏。經過數代圖書館館員的苦心經營,目前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共收藏新舊方志近萬餘種(含各種專業志),其中1949年前的舊方志2100餘種,以《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統計的現存全國舊方志數量8200餘種相較,約占四分之一。計省(通)志58種,府志158種,州縣廳志1750種,各鄉土志、島嶼志等178種,其中廣東省內舊方志392種。數十年來,承惠社會各界慷慨捐贈(如1954年,黃蔭普先生贈書數千種,其中廣東方志67種),及通過購買、交換、複製、縮微等方法徵集廣東舊方志,見諸《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著錄而本館以前缺藏的廣東舊志現在絕大部分已補充入藏。 現從館藏方志中挑選32種舊方志匯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其中廣東方志26種,省外方志6種。以版本而言,清刻本10種,清及民國間稿(鈔)本16種,民國間油印本、鉛印本各3種,內有12種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僅藏,史料價值自不待言。編者給每種方志均撰寫了提要,以資讀者參考。 [民國]續廣東通志未成稿不分卷 朱慶瀾修,梁鼎芬纂。民國五年(1916)修,廣東通志局稿本。慶瀾,字子橋。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歷任四川副都督,黑龍江督署參謀長、民政長、巡按使,廣東省長,中東鐵路護路總司令兼哈爾濱特別區行政長官,國民政府賑務委員會委員長等。鼎芬,字星海,號節庵,廣東番禺人,光緒進士,歷任知州、知府,累官至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著有《節庵先生遺詩》等。是志民國五年始修,旋因政局動盪而終止。敍事自清順治元年(1644)至宣統二年(1910)。殘存稿本內容依次為:序、職名表、訓典、晷度表,山川略(廣州府)、兵制(附營汛、兵餉、馬政)、前事略(番禺縣)、人物志(廣州府、韶州府、潮州府、肇慶府、瓊州府、嘉應州)、廣東儒林、藝文志(史部書目)、雜錄(廣州府)。該稿以人物、訓典為主,各占全書的十分之六和十分之二。人物志資料多據舊府、州、縣志,兼錄採訪冊及粵人文集等,內除古代人物外,收入鄧世昌、馮子材、黃遵憲等一批近代以來著名粵人傳稿,為首錄資料。訓典則收集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粵省官吏向清廷的上諭、奏摺等,反映了這一時期廣東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形勢,頗具史料價值。稿本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民國]廣東通志未成稿不分卷 鄒魯修,溫廷敬等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修,廣東通志館稿本。魯,字海濱,號澄廬主人,廣東大埔人,同盟會會員,歷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大學、中山大學校長,廣東通志館館長,國民黨中央常委等,著有《回顧錄》、《鄒魯文存》等。廷敬,字丹銘,號止齋,大埔人,曾任惠潮嘉師範學校校長、廣東通志館主任兼總纂等,著有《補讀書樓文集》、《經史金文證補》等。民國二十年(1931)始修,二十四年結束,大部分為調查採訪冊和初輯資料冊。記事自清順治元年(1644)至民國二十三年。分訓典、山川略、地質概要、兵要地理、堡寨、墟市、村制、醫院、寺觀、災變、警政、物產、稅收、沙田、鹽法、公債、兵制、外交志、公路、航政、郵政、前事略、大事記、藝文略、金石略、集古略、列傳、雜錄等二十八門。其體例和篇目已具有現代志書的雛型。其內容銜接《[道光]廣東通志》,保存大量清代和民國的史料,不少門目均為初錄資料,尤具參考價值。如醫院門,詳記近代以來廣州博濟醫院,國立中山大學、第二醫院,廣州市市立醫院,柔濟醫院,私立廣東光華醫院等十二家大醫院的歷史沿革、機構設置和業務概況。物產門介紹近代以來廣東大米、小麥、黃豆、花生、番薯、蔬菜、水果、蠶絲、茶葉等的生產和進出口情況,並附有統計圖表。鹽法門記載了廣東鹽業的歷史沿革、生產分佈,並收錄大量法規、章程和統計資料。外交門則反映了近代廣東對外貿易之緣起,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時期之中外關係以及有關廣東華僑、租界和外僑等概況。列傳除收錄丁日昌、宋湘、何如璋、張蔭桓、黃遵憲、朱次琦、簡朝亮、陳澧、張維屏等社會名流的傳記外,還介紹了朱執信、鄭士良、鄧蔭南、鄧子瑜等一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志士的生平事蹟。稿本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光緒]仁化鄉土志 (清)佚名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稿本。據是志序該志由縣學堂堂員一人主稿,二人分謄。乃奉命編鄉土志,旨在啟蒙教化。遵頒行例目之門類,按教科書形式分課敍述,共五十四課,包括地理、建置、興利、除害、剿匪降寇等內容。每課均在一百字左右,簡短明瞭。是志以舊志為底本,據實錄入,內容簡略,考證從疏,史料價值不大,僅供學堂教學參考。稿本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光緒]連山鄉土志 (清)盧澤潤撰。清光緒年間抄本。澤潤,廣東連山人。清光緒年間撰。記事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分歷史、政績、兵事、耆舊、人類、戶口、氏族、宗教、實業、地理、山、水、道路、物產、商務等十五門。兵事門有太平軍和紅巾軍在連山活動的記載。人物及地理方面資料稍詳。其餘均較簡略。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 [民國] 連縣志七卷 韓建勳、伍岳嵩修,何詩迪纂,民國三十八年(1949)油印本。建勳,民國三十六年(1947)任廣東連縣縣長。嶽嵩、詩迪均廣東連縣人,分任連縣文獻委員會主任,連縣修志館副主任。縣修,始纂於民國三十六年,成書於三十八年,記事止於是年。正文分大事記、人文、經濟、社會、教育、人物、古物、方言、藝文、金石、技擊等十二門百六目。是志為連縣詳實的一部縣志。是志因時代演進,增入民國三十八年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史實,內容增加數倍,綱目凡例,依遵內政部公佈之地方志書纂修辦法訂定,書中多有統計表,如土地、戶口、物產、物業、實業、地質、氣候、交通、賦稅、教育、衛生以及人民生活社會經濟各種狀況,均分年精確調查,製成統計比較表,尤詳於民國部分。人文門辟瑤務目,詳述該地區瑤排之人口,面積及綏瑤、化瑤等政策,有助於地方民族史的研究。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本。 [民國] 南澳縣志未成稿 章潛龍修、楊世澤纂,民國三十六年(1947)稿本。潛龍,廣東南澳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任縣長。世澤,廣東潮安人,曾任廣東汕頭孔教協會副會長、南澳縣教育科長、南澳縣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等。民國三十五年始修,次年因經費無著而中輟。敍事至民國三十五年。僅有輿地沿革、職官、文職表、武職表、鄉賢事蹟調查表(一)、事紀(漢至民國)、災祥等的油印稿和手抄稿。鄉賢事蹟調查表中較前志略有增補。事紀中補敘抗日戰爭時期南澳軍民奮起抗日、流亡縣政府在饒平開展瓦解偽軍工作以及接管南澳日偽政權的經過等。因該志距前志僅年餘時間,且為未成稿,故內容頗多因襲前志。稿本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光緒] 南海鄉土志 (清)佚名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抄本。是志正文卷數不明,無凡例。內容主要簡介南海山脈、水道、交通(包括鐵路)、物產、商貿情況。刊載“籌弭水災芻議”、整頓惠濟義倉和因水潦邑縣紳士上呈救濟書等,特別是“籌弭水災芻議”一文,分析廣東水系分佈、水文情況,提出治理水災的辦法有急賑、平糶、築秋欄、補助、開河、清沙等。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本。 [道光] 龍江志略四卷 (清)儒林書院纂,道光十三年(1833)抄本。儒林書院,在廣東順德龍江鄉,嘉慶二十三年(1818)建。正文分輿地、選舉、人物、藝文四門。是志殘缺不全,僅存輿地門一卷,內有述典、山川、橋樑、津渡、古跡、坊表、祠墓、坊里、物產、氏族、編年、冠裳等目,其中之冠裳目仿似方志之名宦體例,記載有部分人物行狀。是志另有清末、民國初年抄本。內容除輿地外,另含選舉、人物、藝文等,記事續至民國十四年(1925)。抄本均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民國] 鶴山縣志未成稿十八篇 宋森纂修,民國三十三年(1944)稿本。森(1877—1952),字木林,廣東鶴山人,畢業於清末兩廣優級師範學堂,歷任教員、校長、教育局長。是志始修於民國二十四年(193 5),推宋森為文獻委員會主席,後因抗戰事起,修志中止。民國三十三年底又輯存稿,補其未竟,披閱十餘載,1950年稿初成,部分記事至1952年。其體例在繼承前志的基礎上,注意吸收各地修志的優點,故更顯完備。在內容方面,記載甚詳,確至年月日。紀事篇記載有清末鶴山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史料,如咸豐四年(1854)邑人陳開率領天地會起義,建立大成國之經過。又如社會篇分述了本縣百一十三個姓氏族人的源流、遷移、蕃衍情況,頗具價值。書末的文徵,還收入了相當豐富的有關該縣的珍貴文學資料。是志稿分藏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鶴山縣檔案館,後者為十五卷本。 [宣統] 新寧鄉土地理二卷 (清)雷澤普撰,清宣統元年(1909)刻本。澤普,邑人。書成于宣統元年(1909),分二十三章:新甯縣之起源、新甯縣之成立、新寧縣城之建置、廣海衛之建置、赤溪廳之析置、經緯度及分野、氣候、疆域、都界、山嶽、河流、洋海、戶口、田畝、水利、鹹圍、險隘、鐵路、水陸交通之大市場、古跡、風俗、物產和兵防。章下分課。輿圖一幅載正文前。是書乃供該邑小學初級地理課教學之用。清末朝廷興辦新學,所定初等小學章程中以地理一科為重。此初級地理教科書即以激發學生之愛國愛鄉之心為目的。多本前人成說(以邑志為主,以《大清一統志》、《廣東通志》、《廣州府志》和《甯陽雜存》為輔),刪繁就簡,多擇其主要及著名者,以簡略和通俗便於觀覽記憶。各章節後注明參考書。內容側重于自然地理,間亦偶及經濟和政治地理。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等藏本。 [光緒] 梅菉志稿八卷 (清)梁兆硻撰,光緒二十八年(1902)稿本。兆硻,廣東吳川人。私人撰修,成書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文分地理、建置、事紀、金石、藝文、列傳六門二十二目,參考《明史》、《茂名縣志》、《吳川縣志》、《高州府志》、《亂離見聞錄》、黃爐《梅菉賦志》等書,存同列異,比類考證,詳於地理、建置的記述,人物列傳從略,金石門吸收大量碑銘資料,涉及清末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該志是未成稿,篇目雜亂,修改、圈改之處頗多,現殘存四卷。稿本藏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民國] 電白縣新志稿十卷 邵桐孫等修纂,民國三十五年(1946)油印本。桐孫,廣東電白人,曾任教廣東國民大學。民國三十三年(1944)始修,民國三十五年訂正、編次舊稿而成是書。正文分十門四十二目,有天文、土地、人民、政治、經濟、文化、耆舊、年紀、文徵、雜錄等門。是志略古詳今,側重現代,記事止於民國三十三年,耆舊則止于清季,職官、選舉從闕。正文前有輿圖,其中之地質圖套色區分邑縣地質變化。部分門類體例從新,如經濟門分農業、林業、工業、商業、漁業、鹽業、物產、交通、建築等目。人民門載戶口統計和民風習俗。耆舊門載各類人物資料。邑鄉賢著述入文徵門,序、記等則入文徵門。是志之載多簡略。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 [民國] 惠陽縣志 張友仁纂修,民國三十七年(1948)鉛印本。友仁,原名勝初,廣東惠陽人,清末貢生,歷任廣東海豐縣縣長、福建龍溪縣縣長、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著有《惠州西湖志》等。是志殘存十一頁(卷九人物第三至十三頁),原載民國三十七年(1948)《豐湖月刊》第二期。內載翟彥榮、關可成、任錫休、楊傳芳等三十五名明朝洪武年間至嘉靖年間惠陽籍人士傳略,除王度、姚祥、楊天祥、葉時、葉天佑等傳較為詳盡外,其餘均較簡略,可為研究明朝惠陽地方人物提供線索和資料。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本。 [乾隆] 和平縣志八卷 (清)曹鵬翊、徐廷芳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朱超玫、徐潤纂。鵬翊,河南鞏縣人,舉人,乾隆十八年(1753)任和平縣知縣。廷芳,廣東和平人,進士,歷任廣東肇慶、南雄府學教授,陝西扶鳳縣知縣。超玫,廣東和平人,舉人,貴州遵義縣知縣。潤,廣東和平縣人,貢生,陽江教諭。乾隆二十八年刻,敍事止於二十七年。正文分十七門八十一目,為圖像、天文、輿地、事紀、建置、學校、秩祀、秩官、宦績、選舉、人物、風俗、物產、田賦、兵防、藝文、外志等門。是志扉頁天頭有“乾隆癸未重補”字樣。全書以雍正王植之邑志為准,中間有一二加增,添入者,是志以新補二字別之,各門目加有超玫按語。是書險要目載有邑宰論邑之險要文。事紀門新補清雍正八年以後邑之紀事。建置門新補邑之建置變化,疆域、公所、監獄等目各有增補。選舉門則新增鄉飲、茂才、冠帶、耆壽各目,人物門增優行、節婦各目。是書藝文門篇幅多。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和臺灣藏本。 [民國] 和平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附文徵二卷 曾樞修,淩開蔚纂,民國三十二年(1943)鉛印本。樞,字效愚,廣東興寧人,民國三十年(1941)任和平縣縣長。開蔚,字秀峰,和平人,曆官縣勸學所所長、縣政府秘書。是志由曾樞自民國三十年春倡修,於民國三十一年底編成,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付印。記事止於民國三十二年。正文分二十門百一十目。是志為和平縣第七次纂修縣志,體例完備,內容翔實,頗具特色,可謂和平縣志之集大成者。志中較重人物,其職官、選舉和人物約占全書四分之一。職官門將自明嘉靖二年(1523)至民國三十二年和平縣曾設之文武職官一一敘錄,其後,還載王守仁等三十九人的宦跡。選舉門將縣屬自明末至民國的進士、舉人、貢生、例貢、職員、生員、例監、從九、學校畢業、孝廉方正、議員、仕宦、封贈、恩賜、鄉飲等四千餘人詳錄無遺。人物門則按官員、列女、耆壽先後排列,大部分立有小傳。對研究和平縣人才地理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社科院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本。 [康熙] 永安縣次志十七卷 (清)張進菉纂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進菉,直隸宣府前衛(今屬河北)人,官監生,康熙二十四年(1687)任。奉令纂修。康熙二十六年刻,敍事至此年。正文分十七門。是志在萬曆邑志的基礎上補闕拾遺而成。體例上分建置、都里、山川、古跡、學校、賦役、兵防、祠祀、官師、名宦、選舉、人物、列女、風俗、物產、寺觀、藝文。內容上有圖三十七,比前志增補三十三圖。藝文門篇幅較多。是書轉引前志頗多。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和臺灣藏本。 [民國] 陸豐縣鄉土志 黃墨園編,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內分清初之陸豐、李邦寅夫妻之節義,高華松、高亮福之武功,陳謝勇之治績,莊汝揚、高鵬飛、鄭奇炎、黃德星之清惠,黃逢奇之篤孝,陳安泰之殉節等二十二目。除目簡述清初陸豐歷史外,其餘各目介紹自清順治至咸豐年間共三十三名陸豐人物的簡單生平。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 [乾隆] 嘉應州志十二卷 (清)王之正纂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之正,大興籍通州(今北京通縣)人,舉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廣東嘉應州(今梅縣)知州。刊於乾隆十五年,記事止於是年。正文分輿地、建置、田賦、官師、選舉、人物、藝文、雜記、興甯、長樂、平遠、鎮平十二門五十目。是志為雍正十一年(1733)嘉應設州後部州志,體例與郡乘少異,取州縣分編之法,以州為主,興甯、長樂、平遠、鎮平四邑各為總考附後,四縣子目大類州志。是志在參考程鄉舊志、潮州府志等文獻基礎上,搜羅散佚,修補殘缺,增入乾隆十一年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史事,考核務確,去取皆當,詳於州志而四邑總考略附。田賦門各餉目記載明代、清初地方雜稅甚詳,是研究廣東地方賦役制度的重要參考資料。雜記門寇變目以紀傳體形式敘載梅縣地方官府與民眾之鬥爭,對瞭解廣東地區民變史提供了珍貴資料。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本。 [民國] 西陽鄉志二十二卷 梅州西陽修志局修纂,民國三十五年(1946)油印本。記事止於民國三十二年。正文分疆域圖、總論、疆域沿革、山川、氣候、水利、物產、禮俗、橋渡、古跡、戶籍、賦稅、倉儲、學校、選舉、仕宦表、忠烈表、人物、列女、藝文、災祥、叢談等二十三門。因尚未修完,現存本僅有總說、山川、氣候、水利、物產、禮俗、橋渡、古跡、戶口、學校、選舉、藝文等十二門。是志為距梅州東三十里之西陽鄉志書,以舊鄉志為底本,佐以採訪冊、舊州縣等資料,尤重民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史料的搜求,重要門類詳今略古,戶口門民國間內外鄉戶口資料民國二十九年調查編入,學校門民國間未據報之私學亦予以注明。戶口、學校、選舉諸門以年代為先後,次第冠以表格,言簡意賅。物產門列穀、菜蔬、果、木材、竹草、花、藥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全四十六册)q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