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的人和事,總是在雲裏霧裏,真真假假……雲裏霧裏,是它感性的一麵。幾個月後再看一遍,就可以把雲霧撥開。抒情詩是作者的交心運動,長篇小說是作者指揮的人性大演習。人心不同,各如其麵,人與人不一樣,你要同中求異;人與人也有共同的規律可尋,你又要異中求同。”
——王鼎鈞
“作文一定要起承轉閤嗎?”“如何立意?”“什麼纔是恰當的比喻?”“怎樣發現和運用材料?”……本書發掘十九個問題,以問答的形式,豐富的舉例,解答學習作文的睏惑。其中有方法和技巧,更有人生的經驗和識見。
王鼎鈞,山東省蘭陵人,1925 年齣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傢;1949年到颱灣,服務於(颱灣)中國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傢報社副刊主編;1979 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開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颱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瞭《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 年《左心房漩渦》齣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
從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鈞曆時十七年陸續發錶“迴憶錄四部麯”。這四捲書融人生經曆、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尤利西斯:用蠟封住耳朵,不聽搖擺的言論
評分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你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開生命中所有的災難。如果我們被迫去讀那些令人覺得厭倦的書,又怎能養成為閱讀而閱讀的習慣呢。真正的內心強大,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不是活在彆人的眼中和嘴上。曾國藩說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評分“迴憶錄四部麯”第三部《迴憶錄四部麯之3:關山奪路》,記錄作者在國共內戰時期奔波六韆七百公裏的坎坷。作者身在國民黨軍,曆經遼瀋、平津兩大戰役;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軍俘虜,經曆俘虜營訓練,穿著解放軍服,徒步膠濟鐵路全綫至青島到上海,最終遠走颱灣……一路上,對照、危機、衝突各自延長,互相糾纏,滾動前進,驚心動魄。作者將這四年的憤怒、傷心、悔恨蒸餾、升華為一部政治、階級、個人得失恩怨的獨特迴憶:“國共好比兩座山,我好比一條小河,關山奪路,麯麯摺摺走齣來,這就是精彩的人生。”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 評分用心之作,值得一看
評分老師推薦的書目,在jd上買書靠譜,正版,物流快
評分極好的作文書,雖然未曾閱讀,但大傢寫的作文書,一定買一本
評分【作者簡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