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篆」字,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用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為“竹”。其實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範
評分“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錶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瞭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嚮,全部規律,也體現瞭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薑亮夫《古文字學》59頁,浙江人民齣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瞭《說文》,後人纔得以認識秦漢的小篆,並進而辨認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的古文。
評分陳巨來篆刻
評分東西不錯,送貨同誌的態度也不錯。
評分質量不錯,快遞效率高
評分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篆刻發展到瞭唐、宋、元時期,則處於衰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瞭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傢,篆刻藝術走上瞭下坡路。這種形勢到瞭元末齣現瞭轉機,畫傢王冕發現瞭花乳石可以入印,從而使石料成瞭治印的理想材料。到瞭明代,篆刻藝術進入瞭復興時期。
評分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端午節、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媽祖信俗、南音、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宣紙傳統製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格薩(斯)爾、熱貢藝術、藏戲、瑪納斯、花兒、西安鼓樂、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呼麥等22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名錄”。
評分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而此治印之學也有人直接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
評分唐宋官印(6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