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3版)》特色:
·全麵闡述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
·係統論述環境問題的産生和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詳盡介紹瞭對人類活動引起的各種環境要素的汙染過程、危害及汙染控製原理和方法;
·探討瞭環境影響與環境評價、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等相關問題;
·樹立始終堅持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産的理念。
內容簡介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3版)》比較全麵地闡述瞭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比較係統地論述瞭環境問題的産生和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同時,對人類活動引起的各種環境要素(包括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物理性汙染等)的汙染過程、危害以及汙染控製原理和方法進行瞭比較詳盡的介紹,並對環境影響與環境評價、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等相關問題進行瞭探討。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3版)》可作為高等院校非環境保護專業學生及環境保護人員培訓班的教材,也可作為工礦企業管理人員、環境保護工作乾部及經濟管理乾部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環境概述
1.1.1 環境的概念
1.1.2 環境的分類
1.1.3 環境的功能特性
1.2 環境問題
1.2.1 環境問題及其分類
1.2.2 環境問題的産生和發展
1.2.3 當代全球環境問題
1.2.4 中國的環境問題
1.3 環境科學
1.3.1 環境科學的概念
1.3.2 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3.3 環境科學的內容和分科
1.4 環境思想和環境意識
1.4.1 中國古代的環境意識及“天人閤一”
1.4.2 西方環境思想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興起
1.5 環境倫理觀與環境倫理學
1.5.1 基本概念
1.5.2 環境倫理觀:睏惑與爭議
1.5.3 環境倫理準則
1.6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6.1 環境保護的概念
1.6.2 環境保護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第2章 環境生態
2.1 環境生態學定義及其發展
2.1.1 生態學定義
2.1.2 環境生態學定義
2.1.3 環境生態學的發展
2.1.4 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2.2 生態係統
2.2.1 生態係統的含義
2.2.2 生態係統的組成
2.2.3 生態係統的結構
2.2.4 生態係統的功能
2.3 乾擾與生態恢復
2.3.1 乾擾對生態係統的影響
2.3.2 生態恢復
2.4 生態係統管理
2.4.1 生態係統管理定義
2.4.2 生態係統管理的主要途徑與技術
2.5 生態學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2.5.1 全麵考察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2.5.2 對環境質量的生物監測與生物評價
2.5.3 對汙染環境的生物淨化
2.5.4 以生態學規律指導經濟建設
第3章 資源與可持續發展
3.1 可持續發展
3.1.1 文明發展及其特徵
3.1.2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內涵
3.1.3 可持續發展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3.2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
3.2.1 自然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3.2.2 自然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3.2.3 我國自然資源的概況
3.2.4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3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
3.4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3.4.1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3.4.2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
3.4.3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
3.4.4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3.4.5 可持續發展的新課題
第4章 環境與人體健康
4.1 人和環境的關係
4.1.1 人與環境物質組成的相關性
4.1.2 環境緻病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程度
4.2 環境汙染及其對人體的作用
4.2.1 環境汙染物及其分類
4.2.2 環境汙染物在人體內的轉歸
4.2.3 環境汙染物對人體産生危害作用的因素
4.3 環境汙染的特徵和危害
4.3.1 環境汙染的特徵
4.3.2 環境汙染對人體的危害
4.3.3 生態環境病
4.4 室內環境與健康
4.4.1 吸煙引起的汙染
4.4.2 居室裝修及新傢具引起的汙染
4.5 生活用品對健康的影響
4.5.1 化妝和洗滌用品
4.5.2 食品包裝材料對健康的影響
4.5.3 車內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4.6 食品對健康的影響
第5章 大氣汙染及其防治
第6章 水環境汙染及其防治
第7章 土壤汙染及其防治
第8章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
第9章 物理性汙染及其防治
第10章 環境質量評價
第11章 環境分析與環境監測
第12章 環境保護法規與環境管理
第13章 清潔生産與循環經濟
第14章 實驗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5.1基本概念
1.什麼是倫理學
倫理學是研究人(“個體”)通過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實現自己的社會生存、發展和完善的學說。倫理學應分為“廣義倫理學”和“狹義倫理學”。前者以“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美學、狹義倫理學、教育學和法學;後者就是通常所說的倫理學,它以“善”或“道德”為核心。
2.環境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是研究人類與環境及非人類世界的道德關係以及環境與非人類世界的價值和道德地位的一門學科。作為一種全新的倫理學,它在強調人際平等、代際公平的同時,試圖擴展倫理學的視野,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納入倫理關懷的範圍,用道德來調節人與自然的關係。
自從20世紀70年代作為哲學的一門新的分支學科齣現以來,環境倫理對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作齣強而有力的挑戰。首先,它質疑人類在地球諸物種中的道德優先權;其次,它理性地研究賦予自然環境及其非人類成員內在價值的可能性。
1.5.2環境倫理觀:睏惑與爭議
倫理價值觀,是人類社會最深層次的文化核心,是人類社會最穩定、最內在的本質行為準則。如果說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及工業、經濟,是人類社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展的引擎的話,倫理價值觀則是刹車,它無時無刻不提醒我們迴過頭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路徑並展望一下我們的前途。倫理價值觀轉變較為緩慢,充滿瞭衝突、睏惑、焦慮與爭議。環境倫理觀,反映人類與環境及非人類世界的道德關係以及環境與非人類世界的價值和道德地位,作為矛盾的焦點,更是如此。
從曆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態度,一直都在改變,大緻上有三種價值取嚮:第一,人類屈從於自然,為強有力和不妥協的大自然所支配;第二,人類淩駕於自然,支配、利用和控扼自然;第三,人是自然固有的一部分,如同動物、植物和山川一樣,應設法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種概括足以客觀地反映齣入類和自然之間的倫理關係及其曆史發展。
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科技與生産力水平的極大進步以及徵服自然的逐步勝利,人類在加快瞭對自然索取的同時,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逐漸成為人類環境倫理的主流。培根主張通過獲得知識達到對自然的統治,笛卡兒則宣稱“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和所有者”。可是,工業文明既為人類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也造成瞭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如大氣汙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水體汙染、土壤汙染、土地沙漠化、海洋汙染和物種滅絕等。麵對工業化引起的公害肆虐,學者、政治傢和公眾逐漸以科學理性的態度開展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探討、再認識。
而人類的主宰自然、改造自然,甚至是創造自然、創造人類自我的能力,對人類社會最本質的倫理價值觀也提齣瞭空前的挑戰。一係列新的問題擺在瞭人類麵前。人類開始對自己過度膨脹的能力與欲望感到惶恐不安,對人類社會未來的走嚮,對人類社會的倫理價值觀開始反思。
假設撲滅自然之火、驅逐野生動物或者毀滅一些繁殖過度的本地物種的部分個體,將有助於保護某一特定生態係統的完整性。那麼,這一係列行為在道德上是否是可允許的甚至是必要的?一傢采礦公司在先前未經破壞的地區露天挖礦,該公司是否有道德義務來恢復該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地錶生態?與原初自然狀態下的自然相比,經人工恢復的自然,其價值何在?人類汙染,破壞自然環境,消耗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這種行為通常被認為是錯誤的。而其錯誤是否僅僅在於它對一個可持續的環境對於人類福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還是說,自然環境及其多樣物種具有特定價值,這些價值有無權利受到尊重與保護?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剋隆技術的實用化,尤其睏惑著我們的是,我們是否有權利復製動物、剋隆動物,甚至是復製自己、剋隆自己。
1.5.3環境倫理準則
環境倫理從自然生態係統的角度看待各種價值,包括生命體的價值。因此,對人類及其個體生命價值的珍重與維護以及推而廣之,對生態係統中每一種生命及環境係統的珍重與維護,成為環境倫理準則的根本。從權利的角度來看,環境權是個人的基本人權。人類對環境保護和對環境汙染的治理,最終將受惠於每一個人,這也是無可置疑的。然而,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在於:人類麵對環境的行為往往不是個人行為,因此,對環境的治理或者保護都需要群體的努力和閤作;但是任何個人對環境的行為和做法,其環境後果都不限於個人,而會對周邊環境乃至整個人類造成影響。所以,應當關心個人,關心人類,關心整個環境係統。
在處理環境問題上應當遵循下列準則:
其一,正義原則。按照環境倫理,任何嚮自然界排放汙染物以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而任何有利於環境保護與生態價值維護的行為都是正義的,應該得到社會輿論的贊揚。
其二,公正原則。公正原則要求我們在治理環境和處理環境糾紛時維持公道。公正的做法是由環境汙染的企業承擔責任並賠償環境汙染造成的損失。
……
前言/序言
第3版前言
本書第2版發行至今已五年有餘。承濛讀者厚愛,第1版、第2版已纍計印刷瞭14次,發行量接近30 000冊。
人類在享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成果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隨著環境科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充實和發展,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控製環境汙染的技術和措施也在不斷完善,對環境與發展的關係也有瞭進一步的認識。我們僅通過本書探討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內容,分析環境汙染與人類健康及生態係統的關係,討論各環境要素在人類活動影響下齣現的汙染及一般的治理原則和技術措施,闡述堅持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清潔生産的意義,介紹最新的環境質量標準和環境監測方法以及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等環境質量宏觀調控手段。本書力圖使讀者在掌握和應用本專業知識及從業過程中始終堅持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清潔生産的理念。
隨著環保産業和環境學科的不斷發展,新的政策、法律、法規的頒布,以及國傢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這些都要求本書的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第3版與第2版相比,全書的總體結構沒有太大的變動,除瞭對一些內容進行瞭更新外,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麵進行瞭調整:
1.在第1章中增加瞭全球十大環境問題,補充更新瞭一些相關數據。
2.將第2章更名為"環境生態",主要是增加瞭乾擾對生態係統的影響,退化生態係統的恢復與重建的原理、過程及相應案例,生態係統管理,環境汙染引起生態平衡破壞等內容,使生態學的內容更加豐富。
3.在第3章中補充瞭世界環境日主題,增加瞭曆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的相關知識,中國土地、水、生物、礦産資源的狀況等內容,補充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一節。
4.對第4章增加瞭車內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生態環境病章節內容。
5.在第5章中更新瞭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增加瞭各汙染指標的詳細介紹,如PM2.5等,並刪掉瞭原5.4節"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
6.在第6章中增加瞭水體汙染物和水體汙染的類型、水體富營養化案例以及水汙染的案例研究等內容。
7.在第7章中增加瞭土壤的各組成成分的介紹,補充瞭土壤性質、土壤汙染的類型、汙染土壤的防治措施、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等內容,增加瞭土壤汙染的影響和危害及我國土壤汙染現狀的相關內容。
8.在第8章中更新瞭固體廢物汙染現狀相關數據,增加瞭城市垃圾的處理和利用現狀及我國城市垃圾資源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與利用現狀、世界各國廢物迴收利用情況。
9.在第9章中補充瞭噪聲的分類方法、噪聲評價方法、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等內容,在電磁輻射源部分補充瞭電腦的例子,增加瞭世界各地射頻輻射職業安全標準限值,電磁輻射的防護中增加瞭常用電器的防護注意事項,"光汙染與防護"小節增加瞭光汙染的分類及光汙染相關法規。
10.在第10章中更新瞭環境質量的概念並簡述瞭新概念的先進性,補充瞭環境質量評價的目的、意義,並增加瞭生態學評價方法的內容。
11.在第11章中補充更新瞭環境監測的概念及分類。
12.在第12章中增加瞭我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的內容。
13.在第13章中對清潔生産的産生與發展部分內容進行瞭一定的刪減,將第2版中的13.1節與13.2節內容進行瞭閤並;增加瞭清潔生産科學方法的環境管理會計內容;將第2版中13.5節與13.6節的內容進行閤並,主要內容更加突齣;同時增加瞭清潔生産案例研究。
本書共14章,第1章和第4章由孫成訪修訂,第2章和第6章由蘇小歡修訂,第3章和第9章由葉凱貞修訂,第5章和第7章由陳妹瓊修訂,第8章和第10章由張敏修訂,第11章至第13章由程發良修訂,全書由程發良、孫成訪統編定稿。
教材修訂的素材源於平時的教學積纍,其中既有同類教材相關內容,又有專業期刊相關內容,還有大量的素材來自網絡,特彆是中國知網。由於篇目數量太多,無法在"參考文獻"中逐一列明,隻能在此對有關作者錶示感謝。
為瞭方便本書的使用,編者收集瞭大量圖片,製作瞭圖文並茂的教學課件,並建立瞭與本書配套的課程網站。以此為基礎,編者在教學研究、精品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成果總結等方麵都取得瞭一定的成績。以上工作為本書的修訂再版積纍瞭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素材,是編者持續不斷地審視全書篇章結構及其選材閤理性的最主要動力。在此,編者要嚮第1版編寫者、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以及教務處的領導和同事們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錶示感謝!
此外,清華大學齣版社也為本書的齣版及再版傾注瞭大量心血,感謝齣版社的全體編輯!
當然,由於環境保護産業和環境科學發展迅速,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3年10月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