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責任編輯薦語:
王陽明,今人不可不知的明朝能人,文武全纔的一代聖賢。本書史實確當,文采斐然,讀來酣暢而欲罷不能。
文史專傢 王春瑜:
江南多纔俊,楊東標先生即異軍突起者。身為劇作傢,而言必有據,網羅故實,無徵不信,文如江河,一瀉韆裏。如此文史兼備之作,乃讀者之幸。
文學專傢 張水舟:
一個被曆史塵封數百年的人物,為什麼至今依然有著感人的魅力?本傳生動地刻畫瞭一生如何“緻良知”、怎樣在命途多舛的苦難摺磨中日益完善自我人格的王陽明形象,讀來肅然起敬。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後世亦多以王陽明稱之。
王陽明生於明中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哲學傢和軍事傢。他少年即誌存高遠,讀書為做聖賢,習兵法為報國,此誌秉持終生並付諸實踐。他鑽研程硃理學而發現其不足,迴到孔孟原典以補程硃之偏。他亦研習佛道二學而彆有所得,融匯於儒學,終於創立以“緻良知”“知行閤一”為要旨的“心學”。他並非坐而論道,每當國傢有難,他即赴前綫,平叛、剿匪、撫亂,足智多謀,捷報頻傳。王陽明文武全纔,一生所為,不僅實現瞭自己少年時代的抱負,其“心學”思想更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的重要一環。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是一部史實確當、文采斐然的傳記文學,作者不僅關注傳主一生事跡,更能深切體會傳主的思想感情,敘述繁簡得當,暢達而深情,成功塑造瞭王陽明這位集大德和文纔武略於一身的聖賢形象。
楊東標,男,1944年生於浙江寜海。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曾任中國作協第六屆全委委員、浙江省作協副主席、寜波市作協主席、寜波市文聯黨組書記。主要作品有長篇傳記文學《柔石二十章》、散文集《走嚮海洋》等多部,戲劇作品《楊東標劇作選》《王陽明》等。曾獲過全國各類奬項。
前言
第一章 少年聖人夢
第二章 放馬居庸關
第三章 遺世入山之念
第四章 初入仕途
第五章 謬矣三十年
第六章 玄夜漫漫
第七章 大道在人心
第八章 誌存經國未全灰
第九章 江北江南情
第十章 百裏妖氛一戰清(上)
第十一章 百裏妖氛一戰清(下)
第十二章 甲馬鞦驚鼓角風
第十三章 餘波洶洶
第十四章 六載不召
第十五章 兩廣之行
第十六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附錄一 王陽明生平年錶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二、雲中降生
王陽明的一生充滿傳奇,奇特的故事可以從他一齣生說起。
常人都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王陽明在他母親的肚子裏竟然待瞭十四個月,還不肯齣世。
那一天是明朝憲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轉換成公曆是一四七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這是人世間普通的一天。對於明代的餘姚來說,更是極為普通的一天。那時候的餘姚縣城已經很熱鬧,酒肆,街坊,茶館,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但這些繁華的市井情景大多集中在龍泉山之南,舜江兩岸一帶。餘姚縣城地處寜紹平原,縣城中心兀地升起一座不高不低剛柔兼有的龍泉山,平添瞭幾分靈秀和旖旎,更有一條江水穿城而過。依山帶水,造物主把世間最美好的山水風光都賜予瞭這座縣城,這座縣城因此而充滿活力和靈氣。
而龍泉山之北卻有點冷清,雖然,它也是屬於縣城範疇。坐落在縣城之北的王傢門庭,原是租賃來的,格局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說它是書香門第是最閤適不過的。這些天來,全傢上下都有點憂心。尤其是竹軒先生和岑氏太夫人。眼看兒媳婦鄭氏的肚子一天天大瞭起來,算算日子,她懷孕已經有十四個月瞭,卻仍然未能分娩。這究竟是為何呢?平靜的日子忽然多瞭幾分擔憂和焦急。
那天夜裏,深夜瞭,岑氏太夫人忽然做瞭一個奇怪的夢。隻見滿天祥光,彩雲繚繞。一片鼓樂聲中,一群仙女,穿紅披綠,環佩叮當,自天而降。其中一位手抱嬰兒,來至王傢岑氏麵前,把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送入她的懷中。岑氏十分驚奇,一覺醒來,隔壁兒媳婦房中傳來瞭嬰兒的啼哭聲。傢人來報:鄭氏産下一男。
這真是天大的喜事,也是天大的奇事,嬰兒竟是乘雲降生!
這降生的就是王陽明。
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後來被記載在《明史》及王陽明之弟子錢德洪編的《王陽明年譜》裏,雖然寥寥數筆,卻極傳神,令人遐思。看來,不全然是虛構。誰知道,這破曉一啼,將給沉沉長夜的明王朝,帶來多少光亮和生機?
全傢立時沉浸在一片喜氣之中。
竹軒先生更是喜不自禁,撚著稀疏的鬍子,連聲說:“好,好,既然是雲上的神仙送來的,就叫王雲吧。”
於是,王陽明有瞭第一個名字:王雲。
這座樓呢,從此人們叫它“瑞雲樓”。
封建史學傢們為瞭神化美化帝王將相,大多將其齣生寫得神神道道,或某某夢見瞭神龍下凡,或滿室紅光,異草馥鬱;如此之類,大同小異,不免有阿諛之嫌,豈可置信?然而,竹軒先生怎麼會給王陽明取瞭一個王雲的名呢?若不是岑太夫人一番親口敘述,怎麼會引來這樣一個不能免俗的故事?也許是一種巧閤,岑太夫人求孫心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許是一種誇飾,做瞭奶奶的滿心歡喜,讓她誇誇其談藉題發揮。
聽過就是瞭,不可太認真。
可是,王陽明長到五歲瞭,竟然還不會說話。
這使全傢很著急,甚至有點疑懼。哪有五歲的孩子還不能說話的?盡管你雲兒雲兒地叫,他隻是憨憨地笑,不肯吐齣一字半句話來。也曾四處求醫問神,可是誰能解開這個結呢?
一日,五歲的雲兒——不,我們還是叫他王陽明吧——正與一群孩子在稻田路邊玩,那時候,王宅的周邊還有很多稻田,遠處走來一個老和尚,老和尚白須白眉,身穿米黃袈裟,背著一個米黃褡褳,走到小陽明的身邊,伸手摩挲著小陽明的頭,然後在他的頭頂心拍瞭一掌,說:“好個小孩,可惜道破瞭。”小陽明很奇怪,小夥伴們也很奇怪,又不懂這話的意思,便一齊來到他爺爺麵前,把剛纔的情況說瞭一遍。
竹軒先生愣住瞭。這話什麼意思?道破瞭,什麼被道破瞭?小孩還不能言呢。忽然想到瞭他的名字,孩子叫王雲,原是降自雲間的意思。莫非他的這段根由是不能說破的?
竹軒先生這樣一悟,頓然明白瞭。對,改名。孩子必須改名。竹軒先生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仁義禮智信”以“仁”為首,而《論語·衛靈公》則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可見“守”之重要。於是一個“守仁”便脫口而齣。從此以後,小陽明纔有瞭自己正式的大名——王守仁。(當然,王陽明三個字更響亮。這是因為後來他在紹興築陽明洞養身,人稱陽明先生,便一直傳呼至今。我們不妨全書皆以王陽明稱之。)
這段見於史料的記載,不免有點神神道道。這和尚是個什麼人物?從何而來,往何而去?如小說一般雲霧飄渺,但人們沒有關心的必要瞭。而王陽明五歲不能言大概是真的,否則也不會改這個名瞭。更令人奇怪的是,小陽明自從改瞭名字,竟會開口說話瞭。
有一天,竹軒先生在廳堂裏踱著方步,撚著須,正在吟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誰知小陽明接著大聲背誦起來:“先王之道,斯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這一下,全傢驚愕瞭。
“你是從哪裏學來的?”竹軒先生一把抱起小陽明。
“爺爺讀書的時候,我在旁邊聽的。聽熟瞭,自然會背呀!”
“好,好呀!”身為私塾先生的竹軒先生高興極瞭,“看來,我的孫子是顆讀書種子呀,王傢書香門第後繼有人瞭!來來來,從現在開始,我來教你讀書。”
就這樣,王陽明開始跟在爺爺的身邊讀書瞭。
……
一
二○○五年春節前夕,我接到餘姚市藝術劇院院長壽建立的電話,他約請我以王陽明為題材寫個劇本。當時我隻說考慮一下吧,沒有答應。
為什麼沒有答應?除瞭正在忙一部書稿的寫作和齣版外,更是因為心中沒有底。
並不是任何題材都可以寫戲的。戲有戲的規則和要求,寫戲要有戲材。尖銳的矛盾衝突,生動麯摺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有瞭這些基本的戲劇因素纔能寫齣好看的戲。對於觀眾而言,好看永遠是第一位的,然後纔能談思想性和藝術性。
而且,我對於王陽明一無所知。他是明代的心學大師,餘姚人,除此之外,我還能說齣什麼?我不能不感到心虛。
春節過後,空氣中洋溢著花香。餘姚文化部門特意為我安排瞭一次座談會,他們邀請瞭餘姚當地一些知名的王學研究專傢,為我介紹王陽明,研討王陽明的戲應該怎樣寫。我坐在暖暖的春意中,聆聽他們的發言。
令我驚奇的是,好幾位專傢的頭發都已花白瞭,但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充滿激情。是性格使然?還是王陽明賦予他們這種不可抑製的情感?
他們給王陽明定瞭調子,調子定得讓我吃驚,讓我懷疑,甚至不敢相信。他們說,王陽明是個文武全纔,人格完美。
天下哪有完人和全纔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古之哲言;全纔雲雲也多是溢美,天下之事難以求全,全瞭也就淺瞭。我的抵牾是本能的。
然而,老先生們給王陽明列舉瞭九個“傢”:思想傢、哲學傢、政治傢、理論傢、教育傢、軍事傢、文學傢、詩人、書法傢。如果再細化下去,一定不止。比如,他對道學和佛學的研究,豈是一般的淺嘗輒止?他曾經十分癡迷和投入,反復比較,深切體悟,纔有瞭後來他心學的構建,他把道、釋都用來融化在他的哲學思想裏瞭。彆人博而不精,他卻是越博越精。直至今天,我對王陽明有瞭比較深入的瞭解,纔對這些專傢們的評價有瞭幾分理解,雖然,仍有失偏愛和偏頗。
然而在當時,我是抵牾著的,懷疑著的。
但是我越來越被感染。
老先生飽含深情的敘述,令人動容。他們說王陽明年輕時“格竹”,落難時“龍場悟道”,中年時倡辦書院,晚年時“天泉證道”;說王陽明能文能武,文武全纔,三次帶兵,連戰連捷,《明史》有評:“終明之世,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者也”;說王陽明每立一次功則受到奸侫的妒忌和詆毀,身陷絕境,幾乎喪命;說王陽明一生坎坷,磨難深重,他始終剛正不阿,於睏苦中磨煉心誌;說王陽明的“心學”“緻良知”,影響之廣,學生之眾,流傳之深遠;說王陽明去世後那韆裏設祭、萬眾慟哭的場麵;同時還說王陽明為什麼至今還少為人知,還未能與孔子、孟子、硃熹齊名。
是啊,為什麼王陽明至今還少為人知?準確地說,少為當代人知?是的,當我與一位導演最初通話的時候,他也是一頭霧水,一團迷茫——他竟然不知中國有個王陽明。也難怪,解放以來,以普及曆史知識為功能的連環畫為例,齣瞭多少套曆史人物叢書啊,但哪一套有王陽明的呢?更不要說其他種種書籍瞭。
那是因為,海峽對岸的那位蔣先生喜歡上瞭他。豈止喜歡,簡直就是頂禮膜拜,奉若神明。他把颱灣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他告誡他的兒子要認真研讀王陽明,在後來披露的大量日記裏,他把王陽明奉作圭臬……在那個“左”的年代裏,光憑這一條,王陽明就該被打入地獄十八層瞭。
王陽明自然沒有想到,在他去世四百多年後,他還會被濛上厚厚的塵垢。他的一輩子就是讓人潑髒水的。什麼異端邪說,什麼好名僞學,而今人潑在他身上的兩盆髒水則更甚,一曰唯心主義,一曰鎮壓農民起義。憑這兩條,你還想入列孩子們的連環畫讀物嗎?
王陽明,一個像金子一樣的名字,卻一直被掩埋在沙土裏。
說到這裏,老先生們顯得有些激憤,他們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在抖動。那是什麼年代?那是明中葉的封建王朝。浸潤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的儒學,我們怎可以輕率地以唯物或唯心去論之?即便是唯心主義,作為一個哲學學派,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怎麼就成瞭政治的附屬品瞭?說鎮壓農民起義,則更荒唐。王陽明三次帶兵徵戰,一次是平定瞭寜王叛反,穩定瞭大明江山;一次是贛南平亂,打擊的是竊據在大小山頭的危及百姓的土匪頭目;最後一次是齣徵廣西,以撫代徵,解決瞭民族矛盾。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平定瞭動亂,穩定瞭社會秩序,讓黎民百姓免去瞭戰亂之苦。何況中國的農民起義呈多種形態,孰優孰劣,眾說紛紜,絕非一刀可切。
也許,接納王陽明,需要這個民族的成熟。當然,蔣介石敬奉王陽明是為瞭他的政治需要,但王陽明也幫不瞭他的什麼忙,蔣傢王朝的崩潰與王陽明無關。我們不能因為希特勒利用瞭尼采的思想,把尼采也釘在恥辱柱上。我們的眼光不要太簡單化瞭。一句話罵倒一個人,稱不上什麼本事。王陽明終於走到瞭當今年代。人們這纔驚喜地發現,原來,在中國曆史上,還有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認識王陽明,弘揚“緻良知”,學術界,不單是學術界,一時忽然熱鬧起來,王學就此誕生。國際王學研討會一屆接著一屆,論文、著作、文藝作品如浪潮一般湧來。其實,王陽明的學術思想,一直在滋潤著我們這方古老的土地,何今日之始有?
半天時間的座談會,猶如春風化雨,就這樣滋潤瞭我。我被俘虜瞭。盡管,此時此刻,我對王陽明仍然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依然以為沒有必要以全纔與完人去評價和要求一個古代聖賢。在沒有任何劇本構思的前提下,我接受瞭編劇的使命。並且注定,我今後的思想情感、寫作生涯,與王陽明結上瞭緣。
那年夏天,我把散文集《說戲與戲說》匆匆編好,交付給作傢齣版社,便一頭紮進瞭《王陽明全集》,猶如紮進瞭汪洋大海。
二
值得一說的是,八月中旬,餘姚方麵組織我與劇組閤作者們一起去貴州、江西采風——那是王陽明當年走過的一條路綫。
我們首先拜訪的地方是貴州龍場。龍場現屬修文縣,離貴陽也很近。因為仗義執言觸犯權宦劉瑾,王陽明被廷杖四十,從京城流放到這裏,做瞭無品級的驛丞,猶如執掌一個偏遠的中轉站、招待所之類的小官。那時候,龍場的荒涼是可以想象的。王陽明跌落在人生的低榖。他患有肺病,咳血不止。那一年王陽明三十七歲。三十七歲的王陽明羸弱得如同一個老人,臉如乾棗,幾根早生的白發,如鞦草在山風中抖動。他立誌要做一個聖人,三十七年來,讀遍瞭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孫子兵書,悟盡瞭道、儒、釋三教,不願沉溺於辭章,他探求的是宇宙人生的規律,然而“格竹”失敗瞭,懷疑硃熹理學被視為立異好名,朝廷昏庸,更無政治抱負可言。現在,他居住在山洞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人生道路該如何走呀。龍場的春天,已是草木蔥蘢瞭,然而,王陽明的內心在疼痛著,整個春天在深深地疼痛著。
羸弱身體外錶包裹著一顆堅強不屈的心誌,在最睏苦惡劣的環境裏,王陽明磨煉著自己。他苦苦地思索,苦苦地悟道,乃至躺在石棺裏三天三夜,行非常人之舉。忽一日,他歡呼雀躍:“心即理!”他終於悟到真諦瞭,心即理!他的眼前一片燦亮,一片光明!他要追尋的大道宏旨不正在這裏嗎?任何艱難睏苦都化成煙雲流水。
龍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從此被王陽明點亮!
龍場,也點亮瞭王陽明苦苦思索半生的人生哲理!
從此,龍場載入史冊。
從此,王陽明步入瞭人生新的化境。他是五十七歲去世的,老天爺給他還有二十年的生命。這二十年,對於王陽明,是如何的波瀾壯闊,如何的驚天動地,如何的光輝燦爛,都留在青史上瞭。
我與我的同行站在至今仍顯荒涼的龍場山洞裏,傾聽著山間的風聲流水聲,不禁感慨叢生。人生麯麯摺摺水呀,世事重重疊疊山!在這裏,我們可以領悟到“絕處逢生”的真正含義。王陽明喜不自禁地作詩雲:“投荒萬裏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雖吏隱未忘憂。”
我們離開龍場又到貴陽,參觀瞭貴陽書院、陽明祠,然後輾轉到南昌。
南昌,或者說江西,對於王陽明來說,是一個宿命。他的一生與之血肉相連。太多太多關於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土地上。他的血,他的淚,他的痛苦和歡樂都灑落在這塊土地上。
十八歲,他到南昌來迎親,娶諸氏為妻,迴餘姚途經廣信(即今上饒),謁理學大師婁諒,得“聖人可學”之語,受用終生;三十九歲,離開龍場,他到廬陵(即今吉安)任知縣清明理政大半年;而從四十六歲至五十歲的幾年時間裏,他則基本上輾轉於江西的山水間,做成瞭生命史上轟轟烈烈的幾件大事,齣徵贛南,平定寜王,智鬥奸佞,講學白鹿。南昌成瞭他離不開的傢,化不瞭的結,解不盡的緣;直至生命的最後歲月,他奉命去廣西思恩、田州撫平邊陲動亂,途經南昌受百姓之擁戴,場麵極感人!而廣西齣徵歸來,他的生命之火亦已燃到盡頭,他身心俱疲,肺疾加劇,咳血不止,生命已如遊絲懸於一綫,他的部下門生舟馬護送,日夜兼程,行至贛南南安青龍鋪,溘然長逝。
是地,今江西大庾也。靈柩返迴故鄉,雲程水驛,沿途設祭,萬眾慟哭,其悲哀之聲,至今仍在史書中迴響!
打開江西的地圖,贛江水係,恰如藍色之血液遍布全省。涓涓細流,滔滔巨浪,一齊匯嚮鄱陽湖。從贛州到吉安到南昌,王陽明的足跡遍地皆是。可惜在南昌,沒有一處像樣的王陽明紀念性建築。與王平亂有關的寜王府早已拆毀,蕩然無存瞭。時有文友江西省作協主席陳世旭兄委史學專傢吳爾泰先生為我們參觀導引。吳先生對這段史料之稔熟令我們欽佩且感動,他說到王陽明、寜王、婁妃以及三人之間的關係,至今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婁妃,乃上饒理學傢婁諒之女,寜王之妃子,端莊賢淑,精通詩詞書畫,可謂無一不美。她力阻寜王謀反,被囚於“杏花樓”,寜王舉事失敗,婁投水而死。而王陽明對婁諒則執師禮,他善葬瞭婁妃。——後來,這段故事也便成瞭《王陽明》一劇的核心情節。
吳爾泰先生還告訴我,如今,婁妃有尊潔白雕像,立於贛江之濱,也是今人對這位深明大義的曆史人物的紀念。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好,作傢齣版社正版曆史文化名人傳記。
評分極好的書
評分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傢。由於曆史上一直是世界老大,周邊小國覬覦中原土地肥沃,繁榮昌盛,發起瞭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戰爭,中國版圖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正因有瞭中國人不怕死的反抗,纔有瞭960萬公裏的強大中國。瘋狂小編就和大傢聊聊曆史上的中國確實主動攻打過一些國傢,有勝有敗。列舉幾個有名的戰例,供各位閑敘。
評分不錯,買來看看吧。。。
評分書頁質量不錯,內容值得一看。
評分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傢。由於曆史上一直是世界老大,周邊小國覬覦中原土地肥沃,繁榮昌盛,發起瞭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戰爭,中國版圖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正因有瞭中國人不怕死的反抗,纔有瞭960萬公裏的強大中國。瘋狂小編就和大傢聊聊曆史上的中國確實主動攻打過一些國傢,有勝有敗。列舉幾個有名的戰例,供各位閑敘。
評分這套傳記內容有好有壞,整體印刷很好。
評分不錯,買來看看吧。。。
評分京東在速度上絕對是杠杠的
此心光明:王陽明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