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我小時候的讀書法是背誦,一天也背不瞭多少。這種方法現在大概已經被淘汰瞭。解放初,有學生找我談讀書方法。我當時年輕,大膽,又在學習政治理論,就講瞭些什麼“根據地”、“陣地戰”、“遊擊戰”之類的話。講稿隨後被聽眾拿走瞭,也沒有什麼反應,大概是沒多大用處,也沒有多大害處。後來我自知老經驗不行瞭,就不再談讀書法。有人問到,我隻講幾句老實話供參考,卻不料誤被認為講笑話,所以再也不談瞭。我說的是總結我讀書的經驗,隻有三個字:少、懶、忘。我看見過的書可以說是很多,但讀過的書卻隻能說是很少;連幼年背誦的經書、詩,文之類也不能算是讀過,隻能說是背過。我是懶人,不會用苦功,什麼“懸梁”、“刺股”說法我都害怕。我一天讀不瞭幾個小時的書,倦瞭就放下。自知是個懶人,疲倦瞭硬讀也讀不進去,白費,不如去睡覺或閑聊或遊玩。我的記性不好,忘性很大。我擔心讀的書若字字都記得,頭腦會裝不下,幸而頭腦能過濾,不多久就忘掉不少,忘不掉的就記住瞭。我不會記外文生字;曾模仿彆人去背生字,再也記不住;索性不背,反而記住瞭一些。讀書告一段落就放下不管,去忘掉它;過些時再拿起書來重讀,果然忘瞭不少,可是也記住一些;奇怪的是反而讀齣瞭初讀時沒有讀齣來的東西。忘得最厲害的是有那麼十來年,我可以說是除指定必讀的書以外一書不讀,還拼命去忘掉讀過的書。我小學畢業後就沒有真正上過學,所以也沒有經曆過考試。到六十歲以後,遭遇突然襲擊,參加瞭一次大學考試,交瞭白捲,心安理得。自知沒有資格進大學,但憑白捲卻可以。又過幾年,這樣不行瞭,我又撿起書本來。真是似曾相識,看到什麼古文、外文都像是不知所雲瞭。奇怪的是遺忘似乎並不比記憶容易些。不知為什麼,要記的沒有記住,要忘的倒是忘不瞭;從前覺得明白的現在糊塗瞭,從前糊塗的卻好像又有點明白瞭。我雖然又讀起書來,卻還離不開那三個字。讀得少,忘得快,不耐煩用苦功,怕苦,總想讀書自得其樂;真是不可救藥。現在比以前還多瞭一點,卻不能用一個字概括。這就是讀書中無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還多些。這大概是年老瞭的緣故。小時候學寫字,說是要注意“分行布白”。字沒有學好,這一點倒記得,看書法傢的字連空白一起看。一本書若滿是字,豈不是一片油墨?沒有空白是不行的,像下圍棋一樣。古人和外國人及現代人作書的好像都是不會把話說完、說盡的。不是說他們“惜墨如金”,而是說他們無論有意無意都說不盡要說的話。越是噦唆廢話多,越說明他有話說不齣或是還沒有說齣來。那隻說幾句話的就更是話裏有話瞭。所以我就連字帶空白一起讀,仿佛每頁上都藏瞭不少話,不在字裏而在空白裏。似乎有位古人說過:“當於無字處求之。”完全沒有字的書除畫圖冊和錄音帶外我還未讀過,沒有空白的書也沒見過,所以還是得連字帶空白一起讀。這可能是我的笨人笨想法。
評分我小時候的讀書法是背誦,一天也背不瞭多少。這種方法現在大概已經被淘汰瞭。解放初,有學生找我談讀書方法。我當時年輕,大膽,又在學習政治理論,就講瞭些什麼“根據地”、“陣地戰”、“遊擊戰”之類的話。講稿隨後被聽眾拿走瞭,也沒有什麼反應,大概是沒多大用處,也沒有多大害處。後來我自知老經驗不行瞭,就不再談讀書法。有人問到,我隻講幾句老實話供參考,卻不料誤被認為講笑話,所以再也不談瞭。我說的是總結我讀書的經驗,隻有三個字:少、懶、忘。我看見過的書可以說是很多,但讀過的書卻隻能說是很少;連幼年背誦的經書、詩,文之類也不能算是讀過,隻能說是背過。我是懶人,不會用苦功,什麼“懸梁”、“刺股”說法我都害怕。我一天讀不瞭幾個小時的書,倦瞭就放下。自知是個懶人,疲倦瞭硬讀也讀不進去,白費,不如去睡覺或閑聊或遊玩。我的記性不好,忘性很大。我擔心讀的書若字字都記得,頭腦會裝不下,幸而頭腦能過濾,不多久就忘掉不少,忘不掉的就記住瞭。我不會記外文生字;曾模仿彆人去背生字,再也記不住;索性不背,反而記住瞭一些。讀書告一段落就放下不管,去忘掉它;過些時再拿起書來重讀,果然忘瞭不少,可是也記住一些;奇怪的是反而讀齣瞭初讀時沒有讀齣來的東西。忘得最厲害的是有那麼十來年,我可以說是除指定必讀的書以外一書不讀,還拼命去忘掉讀過的書。我小學畢業後就沒有真正上過學,所以也沒有經曆過考試。到六十歲以後,遭遇突然襲擊,參加瞭一次大學考試,交瞭白捲,心安理得。自知沒有資格進大學,但憑白捲卻可以。又過幾年,這樣不行瞭,我又撿起書本來。真是似曾相識,看到什麼古文、外文都像是不知所雲瞭。奇怪的是遺忘似乎並不比記憶容易些。不知為什麼,要記的沒有記住,要忘的倒是忘不瞭;從前覺得明白的現在糊塗瞭,從前糊塗的卻好像又有點明白瞭。我雖然又讀起書來,卻還離不開那三個字。讀得少,忘得快,不耐煩用苦功,怕苦,總想讀書自得其樂;真是不可救藥。現在比以前還多瞭一點,卻不能用一個字概括。這就是讀書中無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還多些。這大概是年老瞭的緣故。小時候學寫字,說是要注意“分行布白”。字沒有學好,這一點倒記得,看書法傢的字連空白一起看。一本書若滿是字,豈不是一片油墨?沒有空白是不行的,像下圍棋一樣。古人和外國人及現代人作書的好像都是不會把話說完、說盡的。不是說他們“惜墨如金”,而是說他們無論有意無意都說不盡要說的話。越是噦唆廢話多,越說明他有話說不齣或是還沒有說齣來。那隻說幾句話的就更是話裏有話瞭。所以我就連字帶空白一起讀,仿佛每頁上都藏瞭不少話,不在字裏而在空白裏。似乎有位古人說過:“當於無字處求之。”完全沒有字的書除畫圖冊和錄音帶外我還未讀過,沒有空白的書也沒見過,所以還是得連字帶空白一起讀。這可能是我的笨人笨想法。
評分 評分讀瞭這本書之後,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我曾經屬於後一類。那時,我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看薛老師這些話,你能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老師,她說的話就象是鄰居嘮傢常那樣真誠自然。對於書中她大膽、直率的言辭,我很欽佩,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膽識、思維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簡單慣常的事情剖析提頭頭是道,透過瞭錶象看到瞭它的內在根源。她有勇氣把一些不同與大傢都說的話寫在紙上,讓彆人看,雖然多數人心理或許也如她所想。但憑這一點兒,就讓人佩服至極。比如,她對“老師象蠟燭、春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教不好的老師”這些話的評析,一針見血,道齣瞭我們老師的共同心聲。之所以造就瞭她感說真話,敢於抵製一切不利於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製度。因為薛老師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誠、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教育教學中有瞭平衡愉悅的心態,正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纔能在飽滿熱情中,在正確策略中扶植學生嚮上。 薛老師在自序中寫道,“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小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又一次闡述瞭她的人生信念——-真誠。讀瞭全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誠,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誠的老師。當學生的時候,老師是權威,跟老師的交往總是處於嚮上看的狀態,學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數情況還是聽老師說的多,自己發錶意見少。現在當瞭傢長,為瞭孩子跟老師也沒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覺得自己好多真實的想法不敢說,老師呢,說齣來的也有一些讓人覺得是官話套話。看瞭這本書,我想我們也許都錯瞭,老師跟學生、老師跟傢長,平等地真誠的交流其實並不難。工作是艱辛——往往也是孤獨的。可是,於飛塵的間隙也有清風,於喧嚷的中間也有樂聲,於荊棘的叢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瞭疲憊、沮喪和睏苦——無涉乎誠實、全麵與否,這是我的選擇——有意的,我將目光投在瞭值得的地方,心得體會
評分讀瞭這本書之後,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我曾經屬於後一類。那時,我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看薛老師這些話,你能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老師,她說的話就象是鄰居嘮傢常那樣真誠自然。對於書中她大膽、直率的言辭,我很欽佩,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膽識、思維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簡單慣常的事情剖析提頭頭是道,透過瞭錶象看到瞭它的內在根源。她有勇氣把一些不同與大傢都說的話寫在紙上,讓彆人看,雖然多數人心理或許也如她所想。但憑這一點兒,就讓人佩服至極。比如,她對“老師象蠟燭、春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教不好的老師”這些話的評析,一針見血,道齣瞭我們老師的共同心聲。之所以造就瞭她感說真話,敢於抵製一切不利於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製度。因為薛老師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誠、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教育教學中有瞭平衡愉悅的心態,正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纔能在飽滿熱情中,在正確策略中扶植學生嚮上。 薛老師在自序中寫道,“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小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又一次闡述瞭她的人生信念——-真誠。讀瞭全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誠,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誠的老師。當學生的時候,老師是權威,跟老師的交往總是處於嚮上看的狀態,學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數情況還是聽老師說的多,自己發錶意見少。現在當瞭傢長,為瞭孩子跟老師也沒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覺得自己好多真實的想法不敢說,老師呢,說齣來的也有一些讓人覺得是官話套話。看瞭這本書,我想我們也許都錯瞭,老師跟學生、老師跟傢長,平等地真誠的交流其實並不難。工作是艱辛——往往也是孤獨的。可是,於飛塵的間隙也有清風,於喧嚷的中間也有樂聲,於荊棘的叢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瞭疲憊、沮喪和睏苦——無涉乎誠實、全麵與否,這是我的選擇——有意的,我將目光投在瞭值得的地方,心得體會
評分據說現在書籍正處於革命的前夕。一片指甲大的矽片就可包容幾十萬字的書,幾片光盤就能存儲一大部百科金書;說是不這樣就應付不瞭“信息爆炸”;又說是如同兵馬俑似的強者打敗病夫而“大生産”戰勝“小生産”那樣,將來知識的強國會勝過知識的弱國,知識密集型的小生産會勝過勞動力密集型的大生産。照這樣說,像過去有工業殖民地那樣會不會齣現“知識殖民地”呢?這種“殖民地”是不是更難翻身呢?有入說目前在微型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方麵已經有這種趨勢瞭。從前農業國齣産原料廉價供給工業國加工以後再花高價買迴來,將來在知識方麵會不會齣現類似情況呢?不管怎麼說,書是知識的存儲器,若要得知識,書還是要讀的,不過讀法不能是老一套瞭。
評分我小時候的讀書法是背誦,一天也背不瞭多少。這種方法現在大概已經被淘汰瞭。解放初,有學生找我談讀書方法。我當時年輕,大膽,又在學習政治理論,就講瞭些什麼“根據地”、“陣地戰”、“遊擊戰”之類的話。講稿隨後被聽眾拿走瞭,也沒有什麼反應,大概是沒多大用處,也沒有多大害處。後來我自知老經驗不行瞭,就不再談讀書法。有人問到,我隻講幾句老實話供參考,卻不料誤被認為講笑話,所以再也不談瞭。我說的是總結我讀書的經驗,隻有三個字:少、懶、忘。我看見過的書可以說是很多,但讀過的書卻隻能說是很少;連幼年背誦的經書、詩,文之類也不能算是讀過,隻能說是背過。我是懶人,不會用苦功,什麼“懸梁”、“刺股”說法我都害怕。我一天讀不瞭幾個小時的書,倦瞭就放下。自知是個懶人,疲倦瞭硬讀也讀不進去,白費,不如去睡覺或閑聊或遊玩。我的記性不好,忘性很大。我擔心讀的書若字字都記得,頭腦會裝不下,幸而頭腦能過濾,不多久就忘掉不少,忘不掉的就記住瞭。我不會記外文生字;曾模仿彆人去背生字,再也記不住;索性不背,反而記住瞭一些。讀書告一段落就放下不管,去忘掉它;過些時再拿起書來重讀,果然忘瞭不少,可是也記住一些;奇怪的是反而讀齣瞭初讀時沒有讀齣來的東西。忘得最厲害的是有那麼十來年,我可以說是除指定必讀的書以外一書不讀,還拼命去忘掉讀過的書。我小學畢業後就沒有真正上過學,所以也沒有經曆過考試。到六十歲以後,遭遇突然襲擊,參加瞭一次大學考試,交瞭白捲,心安理得。自知沒有資格進大學,但憑白捲卻可以。又過幾年,這樣不行瞭,我又撿起書本來。真是似曾相識,看到什麼古文、外文都像是不知所雲瞭。奇怪的是遺忘似乎並不比記憶容易些。不知為什麼,要記的沒有記住,要忘的倒是忘不瞭;從前覺得明白的現在糊塗瞭,從前糊塗的卻好像又有點明白瞭。我雖然又讀起書來,卻還離不開那三個字。讀得少,忘得快,不耐煩用苦功,怕苦,總想讀書自得其樂;真是不可救藥。現在比以前還多瞭一點,卻不能用一個字概括。這就是讀書中無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還多些。這大概是年老瞭的緣故。小時候學寫字,說是要注意“分行布白”。字沒有學好,這一點倒記得,看書法傢的字連空白一起看。一本書若滿是字,豈不是一片油墨?沒有空白是不行的,像下圍棋一樣。古人和外國人及現代人作書的好像都是不會把話說完、說盡的。不是說他們“惜墨如金”,而是說他們無論有意無意都說不盡要說的話。越是噦唆廢話多,越說明他有話說不齣或是還沒有說齣來。那隻說幾句話的就更是話裏有話瞭。所以我就連字帶空白一起讀,仿佛每頁上都藏瞭不少話,不在字裏而在空白裏。似乎有位古人說過:“當於無字處求之。”完全沒有字的書除畫圖冊和錄音帶外我還未讀過,沒有空白的書也沒見過,所以還是得連字帶空白一起讀。這可能是我的笨人笨想法。
評分我小時候的讀書法是背誦,一天也背不瞭多少。這種方法現在大概已經被淘汰瞭。解放初,有學生找我談讀書方法。我當時年輕,大膽,又在學習政治理論,就講瞭些什麼“根據地”、“陣地戰”、“遊擊戰”之類的話。講稿隨後被聽眾拿走瞭,也沒有什麼反應,大概是沒多大用處,也沒有多大害處。後來我自知老經驗不行瞭,就不再談讀書法。有人問到,我隻講幾句老實話供參考,卻不料誤被認為講笑話,所以再也不談瞭。我說的是總結我讀書的經驗,隻有三個字:少、懶、忘。我看見過的書可以說是很多,但讀過的書卻隻能說是很少;連幼年背誦的經書、詩,文之類也不能算是讀過,隻能說是背過。我是懶人,不會用苦功,什麼“懸梁”、“刺股”說法我都害怕。我一天讀不瞭幾個小時的書,倦瞭就放下。自知是個懶人,疲倦瞭硬讀也讀不進去,白費,不如去睡覺或閑聊或遊玩。我的記性不好,忘性很大。我擔心讀的書若字字都記得,頭腦會裝不下,幸而頭腦能過濾,不多久就忘掉不少,忘不掉的就記住瞭。我不會記外文生字;曾模仿彆人去背生字,再也記不住;索性不背,反而記住瞭一些。讀書告一段落就放下不管,去忘掉它;過些時再拿起書來重讀,果然忘瞭不少,可是也記住一些;奇怪的是反而讀齣瞭初讀時沒有讀齣來的東西。忘得最厲害的是有那麼十來年,我可以說是除指定必讀的書以外一書不讀,還拼命去忘掉讀過的書。我小學畢業後就沒有真正上過學,所以也沒有經曆過考試。到六十歲以後,遭遇突然襲擊,參加瞭一次大學考試,交瞭白捲,心安理得。自知沒有資格進大學,但憑白捲卻可以。又過幾年,這樣不行瞭,我又撿起書本來。真是似曾相識,看到什麼古文、外文都像是不知所雲瞭。奇怪的是遺忘似乎並不比記憶容易些。不知為什麼,要記的沒有記住,要忘的倒是忘不瞭;從前覺得明白的現在糊塗瞭,從前糊塗的卻好像又有點明白瞭。我雖然又讀起書來,卻還離不開那三個字。讀得少,忘得快,不耐煩用苦功,怕苦,總想讀書自得其樂;真是不可救藥。現在比以前還多瞭一點,卻不能用一個字概括。這就是讀書中無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還多些。這大概是年老瞭的緣故。小時候學寫字,說是要注意“分行布白”。字沒有學好,這一點倒記得,看書法傢的字連空白一起看。一本書若滿是字,豈不是一片油墨?沒有空白是不行的,像下圍棋一樣。古人和外國人及現代人作書的好像都是不會把話說完、說盡的。不是說他們“惜墨如金”,而是說他們無論有意無意都說不盡要說的話。越是噦唆廢話多,越說明他有話說不齣或是還沒有說齣來。那隻說幾句話的就更是話裏有話瞭。所以我就連字帶空白一起讀,仿佛每頁上都藏瞭不少話,不在字裏而在空白裏。似乎有位古人說過:“當於無字處求之。”完全沒有字的書除畫圖冊和錄音帶外我還未讀過,沒有空白的書也沒見過,所以還是得連字帶空白一起讀。這可能是我的笨人笨想法。
評分據說現在書籍正處於革命的前夕。一片指甲大的矽片就可包容幾十萬字的書,幾片光盤就能存儲一大部百科金書;說是不這樣就應付不瞭“信息爆炸”;又說是如同兵馬俑似的強者打敗病夫而“大生産”戰勝“小生産”那樣,將來知識的強國會勝過知識的弱國,知識密集型的小生産會勝過勞動力密集型的大生産。照這樣說,像過去有工業殖民地那樣會不會齣現“知識殖民地”呢?這種“殖民地”是不是更難翻身呢?有入說目前在微型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方麵已經有這種趨勢瞭。從前農業國齣産原料廉價供給工業國加工以後再花高價買迴來,將來在知識方麵會不會齣現類似情況呢?不管怎麼說,書是知識的存儲器,若要得知識,書還是要讀的,不過讀法不能是老一套瞭。
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