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札记

讲学札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钱穆 著,叶龙 整理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282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83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叶龙先生在后记中提及“钱师讲‘中国通史’的笔记时,有一段述及他很想以类似《廿二史札记》那样的体裁,来写《新廿五史札记》,或《宋史札记》、《明史札记》一类的书”。

·钱穆曾说:“能得古人一语,便可深入研究。”实在钱师的每一语句,也犹如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引导我们做学问的正确路向。

内容简介

1949年至1964年,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期间,所开课程计有“论语”“孟子”“中国通史”“中国经济史”等十余种,同时期在校内外所作学术讲演,更是不可胜数。

1953年至1963年间,叶龙先生入读新亚,受业于钱穆,详尽记录和整理堂上讲课和学术讲演。20世纪70年代,叶龙先生择题外独白和讲学插叙语义精辟者,整理编写,经钱穆先生删改润饰,所计百余条讲学札记,分为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等五大类。每则“札记”均为已出版钱穆先生诸著作中所未见,简短但发人深省,极富学术和文化价值。

下篇刊载钱穆与叶龙师徒二人的来往书信,从这些书信及叶龙为每一封书信增补的“案语”,可得知钱师生前对学生的爱护及提携,以及他在学术界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附录辑录叶龙为钱穆撰写的报刊专题文章,多方面描述钱穆为人及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包括著述及教学生涯的介绍、他对新亚书院的情意,以及其晚年人生课等。

作者简介

讲授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记录整理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任中学及大专文史科教师,讲述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史记导读、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等科目。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目录

繁体版序一 从听钱穆老师讲课说起

繁体版序二 讲学粹语富有学术文化价值

繁体版前言

上篇 钱穆讲学札记

壹 思想札记 

贰 历史札记 

论史评史类 

历史考据类 

农业经济类 

叁 文学札记 

肆 为学与做人札记 

伍 人物点评札记 

下篇 钱穆信函遗墨

附录 回忆钱穆先生

我们的家长——钱穆先生 

论天人合一:宾四先生的亲身领悟 

钱穆大师的教学及著述生涯 

钱穆先生轶事——纪念钱穆宾四先生逝世一周年 

钱穆宾四先生淡泊名利的一贯风格

钱穆宾四先生百年冥诞感言 

繁体版编后记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上篇 钱穆讲学札记
  思想札记
  ·欲考《礼记》成书之年代,有一方法,即将《礼记》拆散,就其四类再告细分,从而定其时代。余意《礼记》当出于孟荀之后。
  ·讲义理之学,不可一概避开考据不谈。如姚际恒作《礼记通论》,将《小戴礼》四十九篇一一找出证据,是其精细处。此即义理与考据并重也。
  ·《论语》中所论,并未及人生之起源与归宿、意义与价值。其所论只是针对社会人生,加进一份理想。孔子所希望者,即世间有一部分人,即所谓士者,来担负此理想,孔子为之“士教”,而非宗教主,其不同于释耶者在此。
  ·陆贾《新语》无非喜说无为,但又不违背儒家。陆贾文中无疑存有道家意味,似将儒道两家思想汇在一起。故如肯定陆贾乃一儒家,颇有问题。秦汉以后之儒家变化极大,乃沿袭《吕氏春秋》之路而下,已杂糅融合有各家之思想。
  ·近八百年来,学术上有程朱陆王之争,有汉宋之争,而所争均以朱子为中心。陆王反朱子,然并未触及朱子之真面貌;汉学家反宋学反朱,亦未能说出朱子真相。黄梨洲、百家父子及全祖望三人完成《宋元学案》。然黎洲属王学,其讲述朱子便有所偏;全祖望亦偏于陆王,故《宋元学案》乃以陆王立场反朱子者。学者苟单从《宋元学案》来了解朱子,便难免有所偏。
  ·学者如单从陆王研究理学,便不能了解朱子;然如本朱子立场来反对陆王,亦非是。盖朱子讲学在前,本不为反陆发也。又如站在朱子或陆王一边来看宋学,亦不能得其全,学者不可不注意。
  ·王阳明讲良知,并非讲大学;刘蕺山讲诚意,亦非讲大学。我所谓讲义理,不必兼讲考据者在此。
  ·近两日胃疾,卧床读崇祯时僧人释梦华《逆言》,书中批评儒道各家如庄老孟子及宋明理学诸家,皆甚佳,彼以佛经观点批评儒道,唯不限于某宗,评得语语中肯,实为一读通佛经及诸家学说之大哲通人。吾人如读通中国书,以之评核西方学说,亦无不可。
  ·学者苟欲懂得王学,须先读《阳明年谱》,不当先看《传习录》;阳明如不早死,可能有王学之第四步、第五步之转变。江右王门所讲,甚有道理。
  ·学者如欲学阳明良知学,首当从自己日常生活悟起,空言无益。
  ·阳明之学非不可讲,然甚难普遍提倡。吾人苟欲研究阳明学问,须先了解其生活历程。清儒讲阳明学者,吾最喜李二曲。二曲著作亦多。如欲了解阳明,当先读其年谱,再读其诗文,继而读《传习录》,则能了知阳明一生及其学术精神所在矣。如读李二曲书,亦当本此意寻之。
  ·苟能精读一书,自能启发自己之识见聪明。朱子教人首先读《大学》;阳明开始亦读《大学》;王心斋成学前无师友,平时只看《大学》一篇。
  ·王心斋乃自极穷约中体验得人生真谛者。
  ·讲黄梨洲思想渊源,特须注意刘蕺山,因两人实有精神相通之点,此点唯章实斋说得最明白。
  ·余最喜黎洲《明儒学案》之自序。
  ·桐城派自居为得宋儒义理之传。曾国藩师法桐城,其所讲人生大道理,均散见于其所作文章中。
  ·《说文解字诂林》一书中,并无义理可言。“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一语,非是。
  ·每一个民族,均有其人人必读之书。自朱子起,六百年来人人必读之书为四书。《论语》、《孟子》为我国两千年来必读书。《大学》、《中庸》则为六百年来所定。余意《庄子》、《老子》亦当为必读书,固儒道两家已有两千年历史,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最久。
  ·朱子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四书固当读。余意今日人人当必读《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四本书。姑名之曰“新四书”可也。
  ·中国人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包含在《论语》、《孟子》、《庄子》与《老子》四本书中矣。
  ·《庄子》有三十三篇,此书最难读。如能读通此书,其他书亦易读了。故读《庄子》可训练读古书之能力。
  ·余自十岁至十二岁爱看小说,如《水浒传》,亦兼看金圣叹之注。余十七岁读《庄子》。读古书一定要兼看注。郭象注《庄子》最有名,但仍不易懂。清王先谦有《庄子集解》,亦可看。
  ·中国佛家多读《庄子》,并有高僧作注。
  ·余四十岁后作《庄子纂笺》,所引各家注凡三百家。历时两年完成。
  ·庄子为战国时人,与孟子同时,惟孟、庄未曾晤面。孟子在政治上与各国关系多;庄子则少。最著者,庄子曾由好友惠施介绍见过梁惠王。此层,余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已有详述。
  ·余在香港,于一九五三年用白话撰《庄子小传》,述说庄子事迹,自认系惬意之作。
  ·《庄子》共三十三篇,由晋郭象编纂成书。郭象以前,人谓《庄子》有五十二篇,但流传仅得三十三篇。计《内篇》七、《外篇》十五及《杂篇》十一。
  ·《庄子》一书,其书名非著作者之名,乃学派之名称。因古人胸襟阔大,讲公理而不计个人名利。凡庄子弟子讲述乃师道理,或后学者发挥庄子之思想,均全并辑入《庄子》中。《内篇》始为庄子自撰;《外篇》为他人所撰;《杂篇》则为零碎未成篇之文。欲辨《庄子》一书之真伪,比较复杂。因书中有庄子亲撰者,有非庄子亲撰者;其中作品之撰成亦有早有迟。
  ·一般言之,《庄子》以《内篇》七篇最好。《内篇》亦最难读;《外篇》较易读;《杂篇》有的亦难读,内容精要,但甚杂乱。
  ·余意:老子在庄子之后,孔、孟、庄、老四人,孔子最早,孟子庄子次之,老子最后。但《庄子》之《外篇》中亦有较老子为迟的作品,因很多非庄子亲撰。其中《马蹄篇》,鲁索最为爱读,其实此文非庄子所作。但此文短而容易讲解也。
  ·庄子之文章乃中国千古以来之好文章。吾人学韵文当读《离骚》;学散文当读《庄子》。但此两书亦为最难读之书。
  ·余从前爱读《庄子》、《离骚》。只要喜欢,不懂暂且可不理。凡喜欢者,要懂亦会省力些。人当培养读书之心情,则必会产生读书之趣味。学习任何事物,必先喜爱之,才能变成懂。
  ·庄子不但是旷代哲人,又是绝世大文豪。其思想高,文学亦高,但很难读。但吾人求学当永远向不懂之处钻研,才会有进步。
  ·汉时人讲黄老之学,魏晋后才讲老庄之学。苏东坡曾说过,他尚有很多话想讲,后来读到《庄子》,才知道都被庄子讲完了。
  ·郭象注《庄子》之文章也极好。余五十岁时才发现郭象注《庄子》亦有错处,正如朱子注《论语》亦有错处。其实郭象注《庄子》,部分是郭象自己思想,与《庄子》原书不同,乃自成一派。
  论史评史类
  ·太史公写《史记》之伟大,在能对所搜集之材料知所取舍,评略得当。
  ·中国自《史记》、《汉书》一出,后人无法再循此路加以创新。如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能自辟蹊径,各创一格,故有其大贡献。
  ·写史必须有体例。体有一定,例不拘常。如《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则有《文苑传》;至《宋史》另加《道学传》,清人评为不当,非是。
  ·学史者,当兼能著史、考史、评史。如司马迁《史记》,对所采史料均加考据。如《五帝本纪》,如《伯夷传》,必考信于六义是也;亦有评史:如《货殖列传》,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即有评论。吾人读《史记》时,当以两种眼光注意其考史评史之处。至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史评史分为两途益易见。宋人重论史;清人重考史;今日学者偏重论史,然亦有极浓重之论史意见,此不可不知也。
  下篇 钱穆信函遗墨
  誊 正
  子彬老兄大鉴:
  兹介绍至友罗慷烈兄之令亲前来求诊,至希赐予方脉为感!此颂
  日祉
  弟穆启 端节前夕
  案 语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墨宝,涉及现代三位大师的交往。首先,这是钱师的亲笔信,是请求当今国医界费子彬大师为罗慷烈教授的亲人治病。费医生先祖是清末的宫廷御医,可谓医学世家。至于罗慷烈教授亦是当今的词学大师,亦是我的恩师。他受钱穆老师的再三请托,在他的指导下,使我在七十年代顺利完成香港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学位。由于罗师年近退休,便商请何沛雄教授继续指导我完成博士学位。钱、罗两位大师都是我的恩师。按钱、罗两师及新亚创校董事长赵冰老师(赵师曾教我英文作文两学年)均同在广州华侨大学任教,而成知友。罗师在培正中学任教时,何教授正就读于培正。感谢他慨然允诺作为我的指导教授。至于费医生,他是钱穆老师早岁常州中学的老同学,相知莫逆,历数十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新亚书院就读哲学教育系时,曾是工读生。某次替校方送文件到费医生府上。费公知我患伤风感冒,便自告奋勇赐我方脉,分文不受,服药两剂而愈,感恩不尽。
  至于这件墨宝,怎么会来到我手上呢?说来话长。我自离开中大新亚书院中文系的兼任讲师及岭南书院的中文系专任讲师兼助理训导长职位后,于一九七四年秋,由于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的创办人洗尘法师的赏识,把我安插在他所创办的刘金龙中学及能仁书院夜间大专部任教。当时妙法寺的《内明》佛学月刊总编辑沈九成先生,在每周末会前往九龙油麻地弥敦道上一大厦之中道学会主讲佛学,我多数前往聆听。当时费师母正好住在该大厦会所之上层,每周亦前来听讲。由于费师母早就认识我,并知道我在新亚研究所时钱师指导我写硕士论文。某次聚会时,费师母便把这件墨宝及费医生某年赴台北时与钱师江苏常中的另一位老同学蒋君辉的合照慨赠予我。从佛教来说,是一种结缘。我能获此珍贵文物,得感谢费师母对后辈的关怀,使我感谢欣慰无已。忆及饶宗颐老师亦曾到会一二次,并有合照。今费公贤伉俪早已往生,钱、费两师往来函件必多,不知现存何处,所幸钱师此函,言简意赅,书法又稳健遒劲,笔力万钧。可谓钱师遗墨中之珍品。
  ……

前言/序言

  

讲学札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讲学札记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讲学札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讲学札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物美价廉,送货速度快。

评分

在书中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体验千种滋味,百态人生

评分

还可以,有些语句在别的钱著书里己有了。

评分

钱穆的讲义值得看一下

评分

大陆的三子(拙、行、逊)一女(辉)相见。次年再到香港与长女(易)长侄(伟长)相见。

评分

非常非常的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讲学札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