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新华字典(第11版 单色本) |
| ISBN: | 9787100069595 |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 定 价: | 19.9 元 |
| 作 者: | 商务印书馆 编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64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1-06-01 | 版次:1 | 页数:711 |
| 印刷时间:2011-06-01 | 印次:11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备有部首检字表:内有综合插图和附录。伴随国人成长品牌代代相传《新华字典》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语言研究所负责本次修订。 |
| 前言 | |
第11版修订说明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1部现代汉语字典,出版于1953年,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主持编写工作。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人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历经多次修订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第11版出版之际,谨向为《新华字典》的编写、修订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学者们致以崇的敬意。 本次修订在保持《新华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以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为重点,同时根据时展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对全书进行了谨慎而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有: 一、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二、对个别体例做了改动。 三、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 四、对个别释义进行修改,简化或更新了某些词语的释义;适当增补了一些新的义项。对复音词进行了适量的增补和删减。 五、对部分例证进行修改,删改了一些难懂或过时、过长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本次修订听取了部分所内外专家、中小学教师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有关编辑对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提出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本次修订或有不当和之处,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0年11月 |
对于一个需要经常进行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工具书的检索效率至关重要。这款精装单色本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非常棒,虽然没有彩色的插图来辅助理解,但这恰恰让它回归了作为一部纯粹的文字工具书的本质。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页眉页脚的定位清晰,查找某个字头时,定位速度非常快。我试着快速翻阅了几次,那种“一目了然”的感觉是很多电子词典难以替代的。特别是那种当你需要沉下心来,不被屏幕的光线和各种弹窗打扰时,实体书的稳定性和专注性是无可替代的。我喜欢它厚实的纸张带来的那种踏实感,写笔记在旁边时,墨水洇染的情况也控制得很好,不会影响到下一页的阅读。对于需要长期备用的工具书而言,这种物理上的耐用性和使用上的便捷性,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指标。
评分这次购买的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可靠。我通常习惯把字典放在书桌的固定位置,不常移动,但偶尔需要带出门查阅时,它那坚固的装帧起了大作用。我担心精装本会不会太厚重影响携带,但实际体验下来,虽然比平装本要厚实不少,但它的整体结构非常紧凑,没有松松垮垮的感觉。我发现,商务印书馆这次在内页的装订上也用了很好的工艺,即使是翻到最开始的“部首检字表”部分反复查阅,也没有出现书页脱落或者边角卷曲的现象,这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福音。毕竟,工具书是用来“用”的,不是放在那里供着看的,它得能经受住日常的磨砺。这种注重实用性和持久性的设计理念,让人对它的长期价值更有信心,绝对不是那种“买来新鲜一阵子”的快消品。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图的就是它的权威性,毕竟是“新华字典”的最新版本,里面的释义更新和收录的词汇量,自然是经过了严格的考据和筛选。我最近在研究一些比较偏僻的成语和一些网络新词的规范写法,旧版的字典里查起来总觉得不够严谨,或者干脆就没有收录。这一版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对当代汉语使用情况的跟进,看得出来编纂团队下了不少功夫去平衡传统与现代。比如,对于一些多音字和生僻字的解释,这次的单色本处理得更加清晰明了,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读音,还配上了更贴近现代语境的例句,这对于提升日常交流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常用但容易混淆的词语的辨析,那几页的对比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人茅塞顿开。这种细致入微的打磨,体现了编者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真正为了服务于学习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经典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股子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本,虽然颜色可能没这么鲜亮了,但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特有的那种微黄的味道,到现在都忘不了。这次拿到新版,虽然是单色本,但纸质看起来明显更细腻了,翻阅起来感觉触感非常好,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涩感。装帧的精良程度,的确对得起“商务印书馆”这块金字招牌,边角处理得一丝不苟,即便是经常翻动,也不容易散架。我尤其喜欢它字体排版的疏密得当,字号选择得非常适中,阅读起来毫不费力,不像有些工具书,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挤在一个小方块里,看得人眼花缭乱。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陈设品,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当代设计多了一份让人心安的力量。每一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传统出版的匠心,这可不是随便印印就能达到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是值得收藏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其实超越了单纯的“查字典”功能,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学习脉络图。我注意到,在新版中对一些词语的文化溯源和历史演变都有更深入的解释,这对于理解汉语的深度和广度非常有启发性。比如,在解释一些古今异义词时,它不是简单地给出新义,而是会简要提及旧时的用法,让人在查阅当前用法的过程中,也能顺便温习了历史的沉淀。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文字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让查字典的过程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探索。对于想要系统提升汉语言文学素养的人来说,这种深度的文化挖掘是极其宝贵的。它不像网络搜索那样碎片化,而是提供了一个系统、权威的知识框架,让人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