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大漠長河》首部全景式展現中國荒漠化現狀圖文書,同名紀錄片獲國際紀錄片“金熊貓”奬評委特彆奬。
每年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要麵臨20至38天的沙塵天氣,由於沙塵暴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40億元。
除上海、颱灣、香港、澳門外,全國30個省區都有沙化土地分布。中國近四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睏擾。
《大漠長河》以一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話題為著眼點,通過地質、曆史、現實等諸多角度,探尋中國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塵來源,展現沙漠化的危害,紀錄中國乾旱半乾旱地區人們的生存現狀,展現人與荒漠化之間互有進退的較量。在追索人物故事、人物命運的同時,貫穿國傢政策、沙漠常識,喚醒人們對“荒漠化”問題的高度關注。
中央新影曆史節目部,目前國內最大的紀錄片、科教片製作基地,集團擁有豐富的紀錄片資料資源、實力雄厚的製作班底,繼承創作紀錄片的優良傳統,立足製作反映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的電影、電視紀錄片。
一、荒漠往事
額濟納旗:風沙之地
荒漠生態係統
鬍楊林:見證荒漠的往昔
沙化:吞噬我們的傢園
荒漠往事:弱水餘波
今日荒漠
故土·選擇
編導手記:遺忘盛行的地方-- 額濟納之行
二、風沙襲城
風沙襲城
荒漠的居民
風沙中的莫高窟
昔時碧波,今日沙海
故土難離
治理風沙,迫在眉睫
編導手記:乾涸的土地--民勤手記
三、漫漫治沙路
寜夏中衛,沙坡頭
百廢待興
漫漫治沙路,而今從頭邁
章古颱:治沙科研的起點
穿過大漠的鐵路:包蘭綫
沙坡頭:激情燃燒的歲月
大地為紙,改寫版圖
新的徵程:嚮沙漠進軍
四、萬裏防沙綫
三北告急-荒漠化
被滾滾黃沙吞噬的榆林
榆林往事
啓動!三北防護林工程
榆林治沙聯閤體:挑戰狼窩沙
睏境與希望:白芨灘林場
眾誌成城,人進沙退
萬裏防沙,綠色長城
五、守護傢園
多倫:沙進人退
沙臨城下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禁牧進行中
生態移民新村
退耕還林還草:韆裏綠裝
綠色的夢
編導手記:荒漠·行走
六、與沙為鄰
沙地的春天:失敗與希望
赤峰:旱海造綠洲
停止生長的小老樹
植樹:、-驗相傳
和田:三麵環沙
喬灌草結閤
嚮科爾沁沙地宣戰:穿沙公路
雙行一帶
反攻沙漠!赤峰模式
荒漠林網:和田模式
科學治沙
編導手記:和田人物手記
--努爾買買提·艾哈買提
七、綠色·未完成
荒漠化:地球的癌癥
關注與行動:沙漠普查和立法
治沙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治沙富民新理念
狙擊沙漠化:沙産業
開發資源:變沙害為沙利
綠色·未完成
編導手記:沙漠人傢--阿à-善之行
紀錄片《大漠長河》攝影組工作照
後記
遺忘盛行的地方——額濟納之行
《大漠長河》總導演樊誌遠
如果有人在10月份有時間,想要去旅行的話,我首先推薦的地方是——額濟納。
10月,北半球的鞦季來臨。在這個季節來到額濟納的人們,可以同時尋找到自然與人文兩種東西——金燦燦地在沙漠中延展的鬍楊和被風沙吹蝕得斑駁而粗獷的曆史遺跡。
大約11萬平方公裏的土地,70%以上是沙漠和戈壁,每平方公裏僅僅0.147人——每一個初到額濟納的人,麵對空蕩蕩的土地,不能不産生一種迷失的感覺——這裏自然龐大得足以將每一個人吞噬,而當人們在這荒涼中穿行之時,某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卻一點點被從記憶深處喚醒——似乎我們早就曾到過這裏,隻不過,這裏一度被我們遺忘。
先祖之地
從北京沿京藏高速驅車前行,在阿拉善盟首府巴彥浩特住宿一夜之後,攝製組的車又行駛瞭兩三個小時,纔進入額濟納旗境內。公路兩側的戈壁一望無涯,漫天的土黃撲麵而來,木質的電綫杆是曠野上唯一的“植被”。初見這種風景,難免興奮,然而不久之後,一程又一程的荒涼讓所有人昏昏欲睡。
午後四點左右,一聲“到瞭”驚醒瞭車上所有的人,隨後看到的景緻,帶給大傢更多的驚喜——金黃色的鬍楊像儀仗隊一樣,密密匝匝地沿公路兩側排開,將我們的車引嚮綠洲深處——額濟納旗的首府達來庫布鎮到瞭。
達來庫布,濛古語“大海的深淵”之意。這個鬍楊林中的小鎮,被沙漠與戈壁的海洋環繞,深居於茫茫黃沙之中,遠遠地佇立在中國內濛古自治區的西北角,狹促的綠洲麵積,卻擁擠著2萬餘人。
公元1698年,遊牧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濛古族土爾扈特部大約500多人,在流落異邦68年之後,由於不堪忍沙皇俄國的欺淩,決意東歸,在首領阿拉布珠爾帶領下,他們穿越茫茫沙漠,一路東行,返迴祖國。這段土爾扈特人迴歸的故事,比後來受到乾隆皇帝接見、名噪一時渥巴锡汗率領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要早73年。
1731年,阿拉布珠爾帶領迴歸的土爾扈特部落,在四處遊牧33年之後,嚮雍正皇帝請求定牧於額濟納河流域,並按濛古語發音將此地命名為額濟納,意思是先祖之地。
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有著廣闊無垠的草原,其長度幾乎是歐亞大陸的三分之二,這個大草原的很大一部分就在中國境內,即內濛古草原。包括土爾扈特部在內的濛古族正是草原遊牧民族的一支。
在中國數韆年的曆史中,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文明不斷發生衝突,也不斷融閤。這兩支文明的交匯處,是一條人們無法實地看到卻又真實存在的綫——400毫米等降水量綫。
科學傢在地圖上,將同一時間裏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形成等降水量綫,400毫米等降水量綫是半乾旱地區與半濕潤的地區的分界綫。而這兩種氣候,形成瞭不同的地理麵貌,不同的地理麵貌又造就瞭不同文明種類的分野。
400毫米等降水量綫的北邊,降雨量少於400毫米,為半乾旱地區,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因此成為遊牧地區;而在南邊,由於降雨量多於400毫米,為半濕潤和濕潤地區,適宜農業,因此成為農耕社會。據曆史學傢研究,中國這條400毫米等降水量綫的大緻分布與長城基本重閤。
在半乾旱地區,草原豐美、適於遊牧,由於降水量較少,其植被也較為脆弱,土壤極易沙化,因此,內濛古草原也就成為中國荒漠化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地區。
額濟納屬於內濛古自治區,但當地的年降雨量僅為47毫米,不足蒸發量的韆分之一,屬於乾旱、乃至極端乾旱地區,沙漠和戈壁是這裏主要的地貌,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達來庫布鎮附近的水源和植被就顯得極為珍貴。
可以想象,當300多年前,阿拉布珠爾等人徒步穿越茫茫戈壁、終於到達額濟納時的心情——荒漠中大片鬍楊林、黑河在戈壁上潺潺趟過,清脆的水聲,滌蕩瞭所有在戈壁中穿行的荒涼。有此綠洲,沙漠中生存的艱難似乎可以被消弭殆盡。
定居於此的土爾扈特人將這裏認作先祖之地,不無道理,因為至少在1372年之前,這裏一直是它們先祖駐紮的地方。
亦集乃城
達來庫布鎮東南約25公裏處,有一座被黃沙掩埋的古城,濛古語將其稱為哈日浩特,意思為“黑城”。
所有見過黑城的人,不可能不為它的形象震驚——荒涼的戈壁灘上,突兀地佇立著一座龐大的長方形土城——周長約1公裏,東西434米,南北384米,曆經數百年的風沙,10米高的城牆四周已經堆滿瞭沙粒,城牆西北角上高約13米的覆鉢式塔極為醒目。狂野與蒼涼,是黑城給我的第一印象。
進入黑城,城內的官署、府第、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市宏大的規模昭示著它曾經的繁華。
黑城,始建於公元9世紀的西夏時期,兩韆年前開闢的絲綢之路的北綫——居延北綫,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元代時,在這裏設亦集乃路,在西夏舊城遺址上進行擴建,在城西北角設“亦集乃路總管府”,統領軍陣事務。黑河水從不遠處繞城而過,注入東北方嚮的居延澤,城以水興,可以想象,當年需要怎樣規模的水源和植被,纔能足以支撐如此規模的城市?
13世紀時,一個不足20歲的年輕人,從張掖齣發,曆經16天,到達亦集乃城,他將自己對於此城的印象記載在後來的傳記之中,這個年輕人,就是意大利旅行傢馬可·波羅。他在自己的遊記中寫道,亦集乃城“水源充足,鬆林茂密,野驢和各種野獸經常齣沒其間”。
當馬可·波羅攜帶40天的糧食,離開亦集乃城,穿越沙漠,去拜見忽必烈的時候,他並不知道,這座水草豐美、人丁興旺的城市,會在大約100年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1368年,明太祖硃元璋的軍隊攻入北京,元順帝北逃,但黑城仍在濛古人控製之中。1372年,明朝大將馮勝率軍來到黑城之下,他麵對的是黑城守將蔔顔鐵木爾。
據說,這場戰爭持續良久,馮勝久攻不下,隻得命令官兵在距離黑城30公裏處築壩斷絕河水。水源斷絕很快讓黑城難以為繼,守將蔔顔鐵木爾不得不嚮馮勝投降。而這一行為,也使得日後數百年的時間內,原本沿黑城東北部流淌的黑河徹底改變走嚮,大片的綠洲、耕地從此荒蕪。成片的鬍楊林由於水源斷絕而死亡,至今,我們仍能在這片沙地中看到上韆棵鬍楊為水源掙紮的慘烈場麵。這場幾乎重新書寫瞭額濟納地區曆史的戰爭,隻換來《明史》中“至亦集乃路,守將蔔顔鐵木爾請降”十四個字。而無數綠色生靈消失的責任,又豈是這十四個字能夠承擔的?
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為防止北元政府憑藉黑城在此攻擊明朝城池,明朝政府決定將黑城建製撤銷,人員遷往他處,從此以後,額濟納的曆史迎來瞭大約300年的空白時期,一直到1698年土爾扈特部落的迴遷,這裏纔又重新迴到人們的視野。
弱水流沙
額濟納的生命取決於上遊的來水量,扼住額濟納綠洲咽喉的,是一條發源於祁連山脈、全長約800公裏的河流——黑河。兩韆多年前,這條河流還有一個更為詩意的名字,弱水。
在中國古代文獻《尚書·禹貢》中,記載大禹治水,“導弱水至於閤黎,馀波入於流沙”。傳說中,大禹治水時,曾在閤黎山導引弱水,將其尾閭引至流沙深處。不論此記載確證與否,弱水對於乾旱的額濟納的作用可想而知。
黑河是中國西北第二大內陸河,800餘公裏的長度,養育著上百萬人口,在它的尾閭處,河水在流沙中四處漫溢,造就瞭額濟納綠洲。河水流淌到哪裏,哪裏就會植被繁茂、鬍楊成林,反之,荒蕪,就是這片土地的宿命。
在數韆年前,黑河曾在額濟納衝擊齣一個大湖——居延澤。
曆史上的居延澤水量充足,湖畔是美麗的草原,有著肥沃的土地,豐美的水草,這裏曾是我國最早的農墾區之一,早在漢代就開始瞭這裏的農墾曆史。《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漢)使強弩都尉路博德築城居延澤上。”居延澤還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傢必爭必守之地。
要進入居延文化區進行拍攝,麵臨很多睏難——居延遺址距離額濟納城,大約2個多小時的車程,通往居延遺址的地區隻有一條土路可走,由於當地風沙極大,這條土路經常被黃沙掩埋,除非對地形極其熟悉的人,幾乎無法進入沙漠的中心;同時,為瞭文物保護,防止盜墓者進入居延文物區,當地文物部門在戈壁的土路周邊買下瞭不少三角釘子,如果地形不熟,盲目開車進入,車胎必然會被紮破,所有人都會因此被拋擲在風沙肆虐的曠野之中。再有,前往居延文物區的途中,遍布曆經數韆年時間形成的紅柳沙包,有的沙包高達十餘米,陌生人開車在其中穿行,模樣相似的沙包幾乎無法成為人們行車的坐標,極有可能迷路。
為瞭拍攝曾經的漢代居延都尉府,攝製組租用瞭額濟納旗文物局的越野車,早上4點左右齣發,一路顛簸。
汽車進入戈壁之中,所有沙塵被甩在車後,地平綫後麵,天空一點點泛紅,眼前的荒漠也在黑暗中一點點清晰起來。
日齣,即將開始。
與風馳電掣中行進的汽車相比,天邊那輪太陽的行進顯得極為從容:首先是一圈火紅的弧綫,慢慢地半個圓形拱瞭齣來,當圓形露齣大約四分之三的時候,太陽似乎猛然一跳,躍齣瞭地平綫——我從來沒有如此貼近地看過日齣,紅紅的太陽如此巨大,仿佛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個追日的誇父,一定也曾看到過如此的風景,否則,他斷斷不會有追趕太陽的念頭。
日齣後不久,我們來到瞭一座巨大的紅柳沙包附近,司機告訴我們,居延都尉府已經到瞭。
當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消失之後,我們從車上下來,曠野之中,隻有我們幾個人。那天,天氣齣奇地好,荒漠中幾乎沒有任何聲音。我們一步步嚮那片矮矮的土牆走去——那裏存留著一韆多年前,這片土地的往事。
城牆之內,是隨處可見、散亂擺放的破碎磚瓦,數韆年前,當人們離開這裏時,是如此倉促,一切都來不及整理,就隨意擺放在那裏,任憑風沙侵蝕——感動、震撼、恐慌,各種復雜的感覺充斥在我的內心,我不敢說話,不敢發齣任何一種聲響,那一刻,時間仿佛停止瞭,我小心翼翼,生怕驚擾瞭數韆年前的生靈。
我開始體會到一種莫名的情緒——曆史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在荒原之中,似乎如果不是我們的到來打擾瞭這裏的平靜,早已離開的人們,仍舊會在這座土城中生活,就像他們數韆年前來到這裏一樣。此時,一切文字的描述都蒼白無力。
那一刻我感到,曆史,絕不在“書”中。
居延都尉府的城牆僅僅120厘米左右,完全沒有一座府邸的氣象——在後來的專傢采訪中,我得知,這裏的原始城牆並非如此低矮,我們看到的,隻不過是城牆的地基——1000多年來,額濟納的風沙不斷吹蝕,將此地的土壤吹走瞭120厘米。
在城牆附近的沙地中,我撿到瞭幾個大約3厘米長、4毫米寬的陶製物品,嚮文物局的司機谘詢,我纔知道,這是漁網上的墜子。
兩韆多年前曾擁有一個巨大的古湖,在如今這片幾乎寸草不生、荒涼無比的土地上蕩漾,居延地區的居民們曾在荒漠中心的湖中撐船撒網——如今,時間如水般散去,留下的隻是細碎的流沙——好在,還有一些痕跡,能讓我們慨嘆……
……
大漠長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大漠長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大漠長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