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画集》(镌刻姓名版)
ISBN:9787513308878
版次:2012年9月第—版
规格:165×235毫米
册数:全七册(内含《护生画集》第—集至第六集,繁体筒页线装;《护生画集·释文》一册,简体横排平装)
用纸:线装用纸为55克特种轻型纸;释文为70克纯质纸
定价:420元
出品:读库
出版:新星出版社
敬请留意:
下单的同学请先细看下面的详细说明,请务必在宝贝留言处注明所刻的人名(如无留言,我们则认为无需镌刻,直接发货),具体格式为:
单人收藏版:××× 藏
双人收藏版:××× ××× 藏
敬赠版:敬赠 ××× 先生(女士)
《护生画集》内页选。六册线装部分是读库团队依据新加坡版《护生画集》,对图片进行了全新修复。
丰子恺先生一生笔耕六十余年。在这六十多年内,有一部作品前后相继创作的过程长达四十余年,这就是《护生画集》。这部丰子恺先生的代表作,其创作缘起可见丰一吟女士的“再版前言”:
《护生画集》是父亲重要的代表作。这部画集一共有六册,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四十五年。
父亲在浙江第—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图画音乐老师李叔同,是他一生都崇拜的人。一九一八年,李叔同削发为僧,成了弘一大师。这对我父亲丰子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他终于皈依弘一大师,成为三宝弟子。
为了祝贺弘一大师五十岁的生日,我父亲于一九二八年与大师合作,由大师题字,他作画,完成了第—册《护生画集》字画各五十幅,于一九二九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和佛学书局等处出版发行。
一九四〇年,又出版了《护生画续集》字画各六十幅。这是祝贺弘一大师六十岁生日的。
后来弘一大师从泉州来信说:“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时值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觉得自己正流亡逃命,生死未卜,受大师这份嘱托,异常惶恐,心里不禁想:即使在太平盛世,到法师一百岁时,自己应当是八十二岁了。岂敢盼望这样的长寿呢?但师命焉敢不从。于是复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弘一大师于一九四二年圆寂。那时我们全家都在大后方。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江南。一九四八年,父亲带了我南游。到厦门时,专赴泉州拜谒弘一大师圆寂处。有位居士拿出一封信来给我父亲看,是当年父亲写给弘一大师,而弘一大师转送给他的。上面写着:“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是自己亲笔所书的誓愿!屈指一算,大师七十岁阴寿在即。于是埋头作画,画成了《护生画三集》共七十幅。前两集是弘一大师写的字,这第三集请谁写呢?有人建议请书法家叶恭绰写。当时叶恭绰先生住在香港,父亲去信请托,他一口答应。上海解放前,父亲只身赴港,等叶恭绰先生写毕,带着原稿赶回上海迎接解放,促使《护生画三集》于一九五〇年出版。
一九四八年在厦门时,我们曾遇到从新加坡来的广洽法师。广洽法师从一九三一年通过弘一大师介绍就和我父亲相识,通信十七年,竟在厦门巧遇。父亲对广洽法师说:十年以后当再作护生画第四集八十幅,恐人生无常,今后当随时选材作画,陆续寄往新加坡,请广洽法师代为保存。因此,第四集是一九六〇年在新加坡出版的。文字是朱幼兰居士(后来为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所写。
第五集理应在一九七〇年完成。我父亲似乎有预感,知道一九六六年将有一场浩劫,竟提早在一九六五年完成了九十幅,请在北京工作的厦门书法家虞愚题字,寄给广洽法师,在新加坡出版。
最后一集应在一九八〇年完成。可是父亲由于在浩劫中遭害,郁悒致癌,于一九七五年离世。弘一大师似乎在冥冥之中提示他的学生,父亲竟在一九七三年悄悄地提前七年完成了一百幅,结束了这套画集的全部创作工作。以前曾对先师许下诺言:“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而今世寿不许,竟也实践了诺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朱幼兰居士甘冒风险为第六集题了字。
一九七八年父亲逝世三周年之际,广洽法师来到上海致祭,带回了这第六集原稿。《护生画集》一至六册全套(字画各四百五十幅)于一九七九年十月由广洽法师在新加坡出版。全世界纷纷翻印出版,其印数之多,无法计算。赵朴初老居士高度评价《护生画集》,称之为“近代佛教艺术的佳构”。
《护生画集》的文字,除了采用古文、古诗词中句子以及弘一大师所撰的诗文之外,其余为画者所作,笔名有:子恺、婴行、学童、智顗、缘缘堂主(人)等,以及借用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主人公名,如玉鬘、藤壶、冷泉、胧月夜、小君、光源、五节、夕雾、惟光、红梅、阿阇梨、薰君、花散里、桐壶、明石、轩端荻、云居雁、夕颜、葵姬、秋好居士、朱雀、浮舟、落叶等。
这套画集的原稿原先全部保存在新加坡,一九八五年广洽法师回中国来参加我父亲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将其带回,无偿捐赠给了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其实当时有不少地方(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都要向他以高价购买这套画集原稿,但热爱祖国的广洽法师一心物归原主,把原稿送到中国来。
此次读库团队依据六集新加坡版,对图片进行了全新修复,予以再版。他们还对文字做了精心校订,以简体中文另排为一册“释文”,以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够为这部作品增色。
每次翻阅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每次都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常读常新”的特质,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只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生命哲学的启迪录。丰子恺先生的画,总能在最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最动人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道理。他笔下的生命,不论贵贱,不论大小,都拥有被尊重的权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我尤其欣赏他对孩童和动物的描绘,那种纯真、自然、毫无矫饰的状态,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看着孩子们和小动物们亲密无间的互动,我常常会反思,我们这些成年人,是否已经丢失了这份难得的纯粹?而那份“护生”的理念,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对动物的怜惜,它更是一种泛化的、对一切生命形式的尊重和关爱,延伸至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博大的胸怀,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楸木板包装带来的厚重感和温润的触感,更是为这份珍贵的精神食粮,增添了一份仪式感,让我在捧起这本书时,就能感受到一份郑重和敬意,也更能沉浸其中,与作者一同感受这份对生命的热爱。
评分我不是一个轻易会被某种包装所打动的读者,但《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那份沉甸甸的楸木板包装,并非徒有其表,它恰恰是这本书精神内核的绝佳载体。它传递着一种对经典的敬畏,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一种“慢”的艺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样的包装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艺术、对文化的珍视。而当真正翻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更是让我为之倾倒。他的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轻易地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角落。他笔下的生灵,无论是人类孩童,还是飞禽走兽,都充满了灵性与温度。他捕捉的不仅仅是外形,更是生命的内在情感和精神状态。我常常会对某一幅画,反复观看,在简单的线条和墨迹中,读出无穷的意蕴。他笔下的“护生”,并非是刻意的表演,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的流露,是如此的纯粹和动人,让人不禁反思,在我们匆忙的生活中,是否已经遗忘了这份对生命的敬意和关怀?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
评分拿到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的时候,着实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惊艳到了。我并非第一次接触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但这一次的体验,从触感、视觉到心灵的共鸣,都仿佛经历了一次全新的洗礼。那厚实的楸木板包装,并非简单的奢华堆砌,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仪式感,仿佛将我从喧嚣的现代生活中瞬间抽离,带入到那个温暖而充满哲思的年代。翻开书页,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沉浸。那些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画面,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洞彻人心的力量。每一幅画,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丰子恺先生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最真挚的敬意。他笔下的众生,无论是嬉闹的孩童、默默耕耘的农夫,还是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小动物,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那不是程式化的描摹,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情感的流露。我尤其喜欢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那种和谐感,画面中的人与动物,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彼此映照。这种“护生”的理念,在当下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现实意义。包装的材质本身,也传递着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对时光的沉淀,让人在每一次触摸时,都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温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一个可以长久珍藏的精神寄托,它不仅仅是关于“画”,更是关于“生”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值得被珍藏的。《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正是这样一本让我心生敬意,并愿意长久珍藏的书。那份厚实的楸木板包装,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奢华,更是对作品内在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升华。它带来了沉甸甸的仪式感,让我在捧起这本书时,便能感受到一种庄重和期待。而当翻开书页,丰子恺先生那些饱含深情的画作,更是让我一次次为之动容。他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极深的意境。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场景,却在他的笔下,充满了温情与哲思。我常常沉浸在他描绘的孩童与动物的世界里,感受那份纯真与和谐。而“护生”的理念,更是贯穿始终,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所有生灵的关爱,一种将万物视为一体的博大胸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更加懂得去关爱身边的一切。
评分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感动,一种被深深触及心灵的温暖。我之前也曾接触过丰子恺先生的其他作品,但这次的体验,却格外深刻。从那厚实、温润的楸木板包装开始,我就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仪式感,仿佛它本身就承载着一份对经典的敬意和对艺术的珍视。翻开书页,那些简练而充满哲思的画作,立刻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丰子恺先生的画,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地简单,却又如此直击人心。他笔下的孩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他笔下的动物,活泼可爱,充满灵性。他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生命的百态,也传递着“护生”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这不仅仅是对动物的怜惜,更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我尤其欣赏他画中那种平和、自然的状态,仿佛一切都按照生命的本然规律在运作。在这种状态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和谐共处,充满了温情。这本书,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本身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对生命最纯粹的致敬。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应该是有温度的,是能够与读者的灵魂产生对话的。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从我第一次将手指滑过那温润的楸木表面开始,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次寻常的阅读经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速消费的读物,而是需要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丰子恺先生的画,总是那么自然而然,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处处显露着大师的风范。他捕捉的那些瞬间,可能是清晨露珠滴落的宁静,可能是孩童嬉戏时的天真烂漫,也可能是老人抚摸猫咪时的慈爱。这些画面,虽然承载着东方特有的含蓄和内敛,但其所传递的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却是跨越时空、普适人心的。我常常会对着某一幅画,久久凝视,仿佛能够听到画中人物的低语,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而那些文字,更是如同画龙点睛,用简练而充满智慧的语言,进一步阐释了画面的意境,升华了“护生”的主题。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温柔地与我分享他对人生的感悟。楸木包装的质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亲近感”,它是一种温厚的、有生命力的材质,与书中传递的自然、和谐的主题相得益彰,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都充满了安宁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回归”。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它像是一块宁静的绿洲,让我得以暂时停歇,回归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那份楸木板包装,本身就带着一种天然的质感和温度,它不像冰冷的金属或塑料,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让人在触碰时,就能感受到一份踏实和安宁。翻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处处显露出大师的功力。他笔下的众生,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静默沉思,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他描绘孩童与动物之间的互动,那种纯真、自然的场景,总能轻易地唤醒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护生”的主题,在他笔下,也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怜悯,更是一种对所有生命形式的尊重和关怀,一种将生命视为珍宝的态度。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听到风的声音,感受到阳光的温度,也能够体会到生命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震撼。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焦虑和浮躁的世界里,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的作品,无异于找到了一个精神的港湾。那楸木板包装,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舒缓,它沉静、内敛,带着天然的纹理,仿佛自带一种能够安抚人心的力量。翻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扑面而来,它们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繁复的笔触,却以最简洁、最真挚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喜怒哀乐。我常常会被他笔下那些小小的生命所打动,无论是慵懒的猫咪,还是忙碌的蚂蚁,在他眼中,它们都拥有独特的生命意义,都值得被关注和呵护。这种“护生”的视角,不仅仅是怜悯,更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一种将生命视为平等、珍贵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上,那些温馨的家庭场景,那些淳朴的邻里互动,都充满了东方特有的含蓄而深厚的情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慈祥的长者对话,他用平实的语言,分享着他对生活、对生命最真切的感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内心的执念,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应该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与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那份沉甸甸的楸木板包装,仿佛是一个古老的封印,封存着一段珍贵的时光,也昭示着这本书与众不同的价值。当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它,丰子恺先生那些熟悉的、却又充满新意的画作映入眼帘。他的画,总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他用最简洁的笔触,捕捉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我尤其喜欢他描绘孩童与动物的互动,那种纯真、天然的画面,总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护生”的主题,在他笔下,也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护,更是一种对生命平等、尊严的深刻理解。他让我们看到,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值得被温柔以待。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用画和文字,娓娓道来他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引人深思,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这份珍贵的包装,也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仪式感和尊崇感。
评分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要翻阅这本《护生画集》(楸木板包装)。它就像是一剂温和的良药,能够抚慰我焦躁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那份厚实的楸木板包装,不仅仅是外在的装饰,更是它内在精神的一种象征。它沉静、内敛,带着天然的纹理,传递着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温暖和力量。翻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画作,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入我的心田。他笔下的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充满了灵性与情感。他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我常常会被他笔下那些小小的生灵所打动,它们在画面中,安详、自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纯粹与美好。而“护生”的理念,更是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怜惜,更是一种深刻的尊重,一种将生命视为平等的态度。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往往蕴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