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技术的经典;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的实用配置手册;网络运维人员必备的工具图书;内容覆盖BIND 9.3.2,以及BIND 8.4.7,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支持IPv6及其重要新特性。
DNS(域名系统)是Internet中的一项核心服务,用于实现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相互映射,能够使人们方便地访问Internet。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则是Internet上使用广泛的源码开放的DNS服务器软件。
《DNS与BIND(第5版)》是DNS与BIND的指南,共17章,分别介绍了DNS的发展动机、概念、运行机制;BIND的安装、配置、维护;使用MX记录来发送邮件;子域的划分;对域名服务器的保护;DNS安全扩展和事务签名;常用的DNS调试工具和排错技术;理解调试输出;以及进行DNS编程等知识。《DNS与BIND(第5版)》最后的5个附录还对DNS的消息格式、BIND中的重要功能、在Linux上编译和安装BIND、Internet中的,以及BIND名称服务器和解析器的配置,进行了讲解。
《DNS与BIND(第5版)》适合各个水平的BIND系统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阅读,也适合打算进行BIND编程的程序开发人员,以及想要深入理解DNS工作原理的用户阅读。
第1章 背景
1.1 Internet简史
1.2 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1.3 DNS简述
1.4 BIND的历史
1.5 一定要使用DNS吗
第2章 DNS的运行机制
2.1 域命名空间
2.2 Internet上的域命名空间
2.3 授权
2.4 名称服务器和区域
2.5 解析器
2.6 解析
2.7 缓存
第3章 从哪里开始呢
3.1 获得BIND
3.2 选择一个域名
第4章 建立BIND
4.1 我们的区域
4.2 建立区域数据
4.3 建立BIND配置文件
4.4 简写
4.5 主机名称检查
4.6 工具
4.7 运行一个Primary名称服务器
4.8 运行一个slave名称服务器
4.9 增加更多区域
4.10 下一步是什么
第5章 DNS和电子邮件
5.1 MX记录
5.2 Movie.edu的邮件服务器
5.3 邮件交换器又是什么呢
5.4 MX算法
5.5 DNS和电子邮件认证
第6章 配置主机
6.1 解析器
6.2 解析器的配置
6.3 解析器配置实例
6.4 把损失和不便降到最低
6.5 附加的配置文件
6.6 Windows XP的解析器
第7章 BIND的维护
7.1 控制名称服务器
7.2 更新区域数据文件
7.3 整理文件
7.4 改变系统文件位置
7.5 日志记录
7.6 保持一切平稳运行
第8章 不断扩展的域
8.1 需要多少个名称服务器
8.2 增加更多的名称服务器
8.3 注册名称服务器
8.4 改变TTL值
8.5 为灾难做准备
8.6 应对灾难
第9章 子域的划分及管理
9.1 何时应该成为父域
9.2 需要几个子域
9.3 如何为子域命名
9.4 如何成为父域:创建子域
9.5 in-addr.arpa域的子域
9.6 做好parenting工作
9.7 管理到子域的迁移
9.8 父域的生命周期
第10章 高级功能
10.1 地址匹配列表和ACL
10.2 DNS动态更新
10.3 DNS NOTIFY(区域变更通知)
10.4 增量区域传输(IXFR)
10.5 转发机制
10.6 视图
10.7 轮询调度(Round-Robin)负载分配
10.8 名称服务器地址排序
10.9 优先选择特定网络上的名称服务器
10.10 非递归名称服务器
10.11 回避伪装的名称服务器
10.12 系统优化
10.13 兼容性
10.14 IPv6寻址入门
10.15 地址和端口
第11章 安全防护
11.1 TSIG
11.2 保护名称服务器
11.3 DNS和Internet防火墙
11.4 DNS安全性扩展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nslookup和dig
12.1 nslookup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吗
12.2 交互式与非交互式
12.3 选项设置
12.4 避免搜索列表
12.5 日常应用
12.6 不常用的功能
12.7 nslookup故障诊断
12.8 最好的网络
12.9 使用dig
第13章 阅读BIDN调试输出
13.1 调试级别
13.2 打开调试
13.3 阅读调试输出
13.4 解析器的搜索算法以及否定缓存(BIND 8)
13.5 解析器的搜索算法和否定缓存(BIND 9)
13.6 工具
第14章 DNS和BIND排错
14.1 NIS确实是你的问题吗
14.2 排错工具和技术
14.3 潜在问题列表
14.4 软件版本升级问题
14.5 互操作性和版本问题
14.6 TSIG错误
14.7 问题的症状
第15章 使用解析器和名称服务器库例程来编程
15.1 使用nslookup编写shell脚本
15.2 以解析器库例程编写C程序
15.3 用Net::DNS方式进行Perl编程
第16章 架构
16.1 外部、权威服务器的DNS架构
16.2 转发基础设施
16.3 内部DNS基础设施
16.4 操作
16.5 跟上DNS和BIND
第17章 其他内容
17.1 使用CNAME记录
17.2 通配符
17.3 MX记录的限制
17.4 拨号连接
17.5 网络名称和序号
17.6 额外资源记录
17.7 ENUM
17.8 国际化域名
17.9 DNS和WINS
17.10 DNS、Windows和Active Directory
附录A DNS消息格式和资源记录
附录B BIND兼容性矩阵
附录C 在Linux上编译与安装BIND
附录D 顶级域名
附录E BIND名称服务器及解析器配置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Linux系统管理员,我早已习惯于命令行操作和深入的系统配置。《O'Reilly:DNS与BIND(第5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我的“瑞士军刀”,在处理复杂的DNS问题时,总能提供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一直以来都是BIND的重度用户,但随着BIND版本的更新和DNS协议的不断发展,我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我的知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书中对BIND最新版本的功能和配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关于IPv6地址解析、DNSSEC的支持以及更高级的性能调优选项。我非常欣赏书中对BIND性能优化的深入分析,例如如何通过调整缓存策略、优化区域文件和利用多线程来最大化DNS服务器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此外,书中对DNS安全性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对DNSSEC的详细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DNS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保护我的服务器免受各种DNS攻击。书中还涵盖了DNS高可用性部署的策略,例如主从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DNS实现负载均衡,这些对于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在DNS领域的专业技能,并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网络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在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网络架构的工程师,我一直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O'Reilly:DNS与BIND(第5版)》这本书,无疑是我在这个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DNS作为互联网的“电话簿”,其稳定性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数百万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对DNS的深入理解和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它从DNS的基本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深入到BIND的配置、管理和优化。我对书中关于BIND性能调优的内容印象尤为深刻,包括如何通过调整缓存策略、优化区域文件以及合理分配服务器资源来提升DNS解析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此外,书中对DNS安全性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对DNSSEC的详细讲解,对于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在当今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理解和部署DNSSEC已经成为保障域名解析安全性的必备技能。书中还涵盖了DNS的高可用性部署,例如主从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DNS实现负载均衡,这些内容对于构建健壮的网络架构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满足像我这样对DNS有深入需求的工程师,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配置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理解了DNS的设计哲学和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未来的网络架构。
评分我在一家初创公司担任系统管理员,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维护公司的服务器和网络。在公司早期,我们对DNS的需求并不高,直接使用了公共DNS服务。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我们需要部署更多的内部服务,我发现自行搭建和管理DNS服务器势在必得。朋友推荐了《O'Reilly:DNS与BIND(第5版)》,我满怀期待地阅读了它。这本书对BIND的讲解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从最初的安装部署,到核心配置文件`named.conf`的解析,再到区域文件的编写,书中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清晰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区域文件格式的讲解,它详细列出了SOA、NS、A、AAAA、CNAME、MX等常用记录类型,并提供了很多实际的配置示例,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深入讲解了BIND的缓存机制。理解缓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缓存时间来优化解析性能,这对于提高我们服务的响应速度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DNS安全性的关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配置ACL以限制对DNS服务器的访问,如何使用TSIG密钥进行区域传输的认证,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DNSSEC。这些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内部网络免受潜在的DNS攻击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DNS和BIND知识体系,帮助我能够自信地管理和维护公司的DNS服务,为公司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在你迷失在DNS世界的复杂迷宫时,伸出了援手。我是一名网络工程师,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DNS相关问题,从简单的记录查询到复杂的故障排除。过去,我尝试过阅读一些零散的在线文档和技术博客,但总感觉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O'Reilly:DNS与BIND(第5版)》这本书,则像一本教科书,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深入理解DNS的每一个角落。书中从DNS的基本概念讲起,清晰地解释了域名解析的整个过程,包括客户端如何发送查询,服务器如何响应,以及递归和迭代查询的区别。我特别喜欢书中对DNS记录类型的详细阐述,不仅仅是A记录、AAAA记录、CNAME记录这些基础的,还深入讲解了MX、NS、SRV、TXT等更复杂的记录类型,并且通过实际的配置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IND作为DNS服务器软件的事实标准,其配置的复杂性是出了名的。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讲解BIND的配置,从`named.conf`文件的结构到各种选项的含义,再到区域文件的编写,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配置项,而是结合实际需求,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来优化配置,例如如何设置缓存策略、如何配置安全选项以防止DNS劫持和反射攻击。此外,书中还涵盖了DNS安全方面的内容,包括DNSSEC的原理和配置,这对于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满足从初学者到资深工程师的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它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和实用的技巧。每次遇到DNS相关的问题,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的得力助手。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开发者而言,《O'Reilly:DNS与BIND(第5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应用程序与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需要解析域名、与远程服务器通信等操作。过去,我总是将DNS解析看作是一个“黑箱”,只关心结果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复杂机制。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中从DNS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详细介绍了域名系统的设计哲学,以及它如何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对书中关于DNS的层次化结构、不同类型记录的作用以及域名解析的整个过程的解释感到非常着迷。BIND作为DNS服务器的实现,书中对其配置和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BIND如何处理查询、如何管理缓存以及如何与其他DNS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我理解应用程序如何高效地进行网络通信至关重要。书中对DNS安全性的探讨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了解DNSSEC的原理以及常见的DNS攻击方式,有助于我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更安全的网络编程实践,例如避免硬编码IP地址,并对来自DNS解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深入理解DNS的底层原理,可以帮助我写出更健壮、更高效、更安全的应用程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启迪思维、提升专业素养的工具。
评分我是一名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目前正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在我的课程中,DN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仅仅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我总觉得不够深入和直观。《O'Reilly:DNS与BIND(第5版)》这本书,成为了我深入理解DNS的理想教材。书中从DNS的起源和演进开始,详细介绍了域名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以及DNS是如何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的。我对书中关于DNS层次化结构和全球分布的讲解印象深刻,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是如何协同工作的。BIND作为DNS服务器的典范,书中对它的配置和管理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区域文件格式的讲解,它清晰地解释了各种DNS记录类型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大量的示例让我能够轻松掌握。更重要的是,书中对DNS查询过程的详细描述,特别是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的区别,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信息是如何从用户请求最终到达IP地址的。此外,书中对DNS安全性的介绍,例如DNSSEC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轻松上手。它不仅帮助我完成了学业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网络技术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
评分我是一名在小型企业担任IT管理员的读者,我的工作职责涵盖了从用户支持到网络维护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我发现DNS服务的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用户能否正常访问互联网和内部资源。过去,我们一直使用ISP提供的默认DNS服务器,但随着业务的发展,我开始意识到自主管理DNS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控制解析策略、提高访问速度,并为未来的服务扩展打下基础。朋友推荐了《O'Reilly:DNS与BIND(第5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阅读。起初,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技术化,超出我的理解范围。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逐步揭示了DNS的神秘面纱。书中首先解释了DNS在互联网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域名是如何被翻译成IP地址的,这个过程比我想象的要精巧得多。然后,书的重点转向了BIND,也就是我们选择使用的DNS服务器软件。书中对BIND的安装、配置和管理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从最基本的启动服务到更复杂的区域委派和缓存设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区域文件格式的讲解,清晰地列举了SOA、NS、A、AAAA、CNAME、MX等记录类型,并给出了具体的配置示例,让我能够快速上手。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讲解了DNS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如何配置ACL以限制访问、如何使用TSIG密钥进行区域传输的认证,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DNSSEC。这些内容对于保护我们的内部网络免受潜在的网络攻击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如何搭建和维护一个可靠的DNS服务器,还对DNS的运行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各种网络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评分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主要为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优化服务。《O'Reilly:DNS与BIND(第5版)》这本书,是我为客户提供DNS相关咨询时的重要参考。DNS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企业IT基础设施的基石,而BIND作为最广泛使用的DNS服务器软件,其配置和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客户业务的正常运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实践性。它不仅详细介绍了DNS的基本原理,还深入讲解了BIND的各种配置选项和高级功能,能够帮助客户优化其DNS基础设施,提升解析性能,并增强安全性。我对书中关于DNS缓存机制的讲解印象深刻,这能够帮助客户理解如何通过合理配置缓存来减少对权威DNS服务器的查询压力,从而提高解析效率。此外,书中对DNS安全性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对DNSSEC的详细介绍,对于帮助客户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通过了解DNSSEC的原理和部署方法,客户可以有效地防止DNS欺骗和中间人攻击,保障其域名解析的安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实际的配置案例和故障排除指南,能够帮助客户快速解决在DNS部署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可靠的DNS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客户的IT竞争力。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DNS和BIND的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网络架构和通信原理的深度解析。我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多年,深知DNS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过去,我对DNS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应用层面,例如如何配置解析记录,如何排查常见的解析故障。但这本书却带领我走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深入剖析了DNS协议的设计理念、运行机制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书的开篇部分,对我来说是复习和巩固,它详细解释了DNS的层次化结构,从根服务器到顶级域,再到二级域,以及每层服务器的作用和交互方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的生动比喻,这让我能够更形象地理解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BIND作为DNS服务器的代表,其配置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BIND的配置选项,从基础的全局选项到高级的视图、ACL、TSIG等功能。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BIND缓存机制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缓存策略来优化解析性能和减轻服务器负载。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DNS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DNSSEC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如何在BIND中进行部署和管理,这些内容对于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了DNS劫持、DNS放大攻击等常见的DNS安全威胁,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DNS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保障网络安全和稳定性。
评分在我看来,《O'Reilly:DNS与BIND(第5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互联网核心协议的深度探索之旅。我是一名对网络底层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总是希望能够触及到互联网运作的本质。DNS正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这本书从DNS的历史演进讲起,详细介绍了域名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及它如何巧妙地解决了互联网早期信息传递的难题。我对书中关于DNS层次化结构、命名空间以及各种记录类型的作用的解释感到非常着迷。BIND作为DNS服务器的代表,书中对它的内部工作机制,例如查询处理、缓存管理和区域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DNS服务器是如何高效地响应成千上万的查询请求的。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DNS安全性的探讨,特别是对DNSSEC原理的详细阐述,让我能够深入理解如何通过加密和签名来保障DNS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学术严谨性和技术深度,它能够满足像我这样对DNS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并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DNS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评分正版书。物流给力。很好。
评分。。。。。。。。。。。。
评分搞活动买的很划算,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包装完整,在京东购书完全因为送货服务!不知道是原作者问题还是翻译问题,总觉得有些难理解!
评分书质量很不错,都是正版的,价格也比较优惠。京东客服态度很好,比较有礼貌,疑问都能很好解决。送货速度也很快,上午下单,下午就能送到。不是专业的,所以具体的内容不怎么太懂,别人看了都说是蛮不错的书,挺有用的。
评分书不错
评分O'Reilly:DNS与BIND(第5版)不错的书
评分书有点旧的感觉,封皮上有点脏,书是好书。
评分地地道道地地道道的舒适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