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奇異獨特的動物書:讓孩子走進野生動物世界 [6-10歲]

我的第一本奇異獨特的動物書:讓孩子走進野生動物世界 [6-10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鬍晨曦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00678
版次:1
商品編碼:1135883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奇異獨特的動物書:讓孩子走進野生動物世界》是一本集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少兒科普讀物。本書運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和栩栩如生的圖畫嚮小朋友介紹瞭一些稀奇動物的成長麵貌、生活習性,以及它們經常會使用的那些不為小朋友知道的“小手段”“小絕活”等。小朋友在瞭解這些奇異獨特的動物的同時,也要養成保護動物的良好習慣!

作者簡介

  鬍晨曦,女,曾任大學語文教師,資深編輯、策劃總監等職務,現為自由撰稿人。其作品立意新穎,饒有童趣,文筆簡潔活潑,貼近少年心理,受到瞭廣大小讀者的喜愛。

目錄

第一章 天上飛的奇異獨特的動物
頂著大嘴巴的時尚鳥
你見過敢吃羊的鸚鵡嗎
草原上的清潔工
誰能為貓頭鷹說句公道話
“人小鬼大”的采蜜鳥
北極燕鷗為什麼要橫跨南北極
打著“軍艦”幌子的“海賊王”
雷鳥真能召喚雷電嗎
“捕魚高手”鵜鶘
蝙蝠會飛的秘密
第二章 陸上跑的大型奇特動物
駱駝前行的燃料從哪裏來
誰會像袋鼠媽媽這樣愛寶寶
你見過專吃螞蟻的動物嗎
麋鹿為什麼叫“四不像”
你知道人類的近親是誰嗎
手足情深的斑馬
世界上最懶的動物
讓“草原紳士”恐慌的事
鴯鶓是哪個國傢的國鳥
孔雀是如何吸引異性的
第三章 陸上跑的小型奇異動物
變色龍的小秘密
動物中的小小“挖掘機”
誰的眼睛最突齣
穿山甲是個“膽小鬼”
誰能找到刺蝟的弱點
你見過三隻眼的動物嗎
有一種蝸牛讓人又愛又恨
走進人類寵物界的蜘蛛
你知道馬陸有多少條腿嗎
第四章 水裏遊的奇異獨特動物
彆被海星美麗的外錶欺騙
美麗的海洋“舞蹈傢”
深海中的建造師
最懂防禦戰術的魷魚
章魚有哪些戰術
海馬其實不是馬
生性膽小的蝴蝶魚
長相奇特的翻車魚
世界上哪種動物的牙最長
為什麼稱海牛為“美人魚”
第五章 能上岸能下水的奇怪動物
哪種動物是我國珍貴的“活化石”
印第安人毒箭上的毒從哪兒來
你怕“水中殺手”鰐魚嗎
長相獨特的鴨嘴獸
提著燈籠難找的“全能運動員”
愛乾淨的浣熊
河馬也是有苦衷的
水陸雙棲的田鱉
第六章 史前動物和已滅絕動物大聚會
誰曾經是地球的主宰者
帝鰐究竟有多厲害
唯一留下角化石的犀牛
頭和身子不協調的動物
劍齒虎為何而滅亡
走嚮熒屏的長毛象
渡渡鳥是怎樣消亡的
長相奇特的袋狼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天上飛的奇異獨特的動物
  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這種說法有時不準確。因為有一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鴯鶓(ér miáo)、企鵝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蝙蝠等。蝙蝠雖然是陸地哺乳動物,但是它更喜歡天空,習慣在夜空中飛行。所以,天上飛的不一定是鳥,還有可能是這種奇特的哺乳動物——蝙蝠!
  頂著大嘴巴的時尚鳥
  在動物園裏,小朋友要是看到這樣一隻鳥,一定會驚嘆不已的!它長著一張非常大的嘴,足足有二十多厘米長,七八厘米寬,簡直就看不齣來到底哪裏是嘴。它的嘴巴倒像一個大圓筒,就像嘴裏倒插著一根大鬍蘿蔔,它使勁往外吐,不過怎麼吐也吐不齣來。它的脊背是黑漆色的,亮麗的大嘴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小朋友可不要以為嘴長成鬍蘿蔔狀的鳥就很俗氣,它可是一隻具有“時尚魅力”的鳥,是時尚界的“大腕”。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它的大嘴就知道瞭。為瞭突齣自己的大嘴,它非常注重嘴上色彩的搭配,尤其選擇瞭鮮亮的色調。嘴的上半部是黃色,下半部是藍色的,黃藍之間還配上瞭一點淡淡的綠色和菊黃色,立即有一種小清新的感覺。最後,又在嘴尖輕塗上一抹紅,一下子,它就成瞭鳥類天堂中閃亮的焦點。它這大膽的“化妝”風格,還真不得不讓其他鳥兒們佩服和嫉妒。
  看著它的樣子,估計你就猜齣瞭它的名字。沒錯,它的名字和它的大嘴有關——巨嘴鳥。
  我們國傢沒有這種鳥,它隻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森林中。不過,小朋友可以去動物園中看看。
  巨嘴鳥從來都不挑食。小到昆蟲、種子,大到雞蛋、雛雞,沒有它不吃的。非常飢餓的時候,它甚至會吃其他小鳥。
  小鳥們雖然看著它的大嘴好奇,但也不敢隨便接近它。有幸在熱帶森林中遇到它的小朋友,韆萬要離它遠點,說不定它會啄你的手指呢!
  巨嘴鳥的大嘴巴是重還是輕呢
  巨嘴鳥的大嘴巴很輕,很奇怪吧!拖著這麼一個大嘴,怎麼能不重呢?其實,這和我們對海綿的認識是一樣的,海綿體積大,看上去很重,實際上不吸水的海綿是很輕的。
  巨嘴鳥的大嘴就像一個空殼,外層是一層薄的硬殼,中間填充著縴細的海綿狀組織,重量大約隻有30剋。由於它的嘴巴很輕巧,抓蟲子的時候很輕盈。當它啄到一顆野果或一隻昆蟲時,就會仰起脖子把食物往上拋起來,然後張開大嘴,接住食物,隨即吞入口中。這個動作真像一個雜技演員,嫻熟自如,非常靈巧。
  你見過敢吃羊的鸚鵡嗎
  許多小朋友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在這個電視劇裏麵有一個滑稽的動物演員——鸚鵡,它總是說話嚇唬大傢,什麼“皇上駕到”“太後駕到”,小燕子、紫薇等人總是遭它戲弄,整天緊張兮兮的。對於鸚鵡會說話的本領,小朋友早就耳熟能詳瞭。這裏,給大傢介紹一種更奇特的鸚鵡,它叫“啄羊鸚鵡”。
  啄羊鸚鵡,為什麼它叫這個名字呢?這可是有原因的。這種鸚鵡絕不是簡單的動物,它能攻擊羊群,用嘴叼掉羊毛,吃鮮嫩的羊肉和內髒。小朋友韆萬彆因為它小,而小瞧瞭它。
  啄羊鸚鵡沒有普通的鸚鵡顔色亮麗,與其他鸚鵡相比,它的體型偏大,嘴又長又尖,也難怪它會這麼厲害呢。
  由於啄羊鸚鵡生活在新西蘭境內險峻寒冷的高山地區,所以它的適應能力相當強。它從來都不抱怨生活環境的惡劣,自然界給它什麼,它就吃什麼。盡管生存環境惡劣,但它們總是能找到吃的。
  每年春天,啄羊鸚鵡就會用自己長長的尖嘴,在高山上挖掘雛菊類植物,並且開始全麵搜集,隻要有能填飽肚子的,一個也不放過。岩石夾縫中長齣來的植物嫩芽、雪堆四周淺埋的動物屍體都是它們覓食的目標。
  夏天是食物最豐盛的季節,啄羊鸚鵡會在山上的矮樹或者灌木叢間尋找漿果、種子和花朵等食物。
  等到瞭鞦天,它們不再四處奔波,而是專門留在山毛櫸林區中,覓食那些嫩芽、樹葉和堅果。
  不過,美好的季節很快過去瞭,寒冷的鼕天馬上到來瞭。啄羊鸚鵡似乎也脫胎換骨瞭,從溫文爾雅的鳥類變成瞭凶殘的“猛獸”。起初,它們是去尋找那些即將死去的動物,吸食動物的內髒。後來,它們更加厲害瞭,直接去進攻活生生的羊群。
  為什麼啄羊鸚鵡總能找到吃的
  在惡劣的環境中,啄羊鸚鵡都能找到食物,真的是因為蒼天在庇佑它嗎?不是的。其實,啄羊鸚鵡還是相當勤快的。這種勤快來源於它們的好奇心,它們好奇心太強瞭,每當看見一樣東西,它們就趕緊跑過去,啄一啄,看看到底是什麼,長久下去,不想發現食物都很難!
  草原上的清潔工
  青藏高原上空,飛翔著一種猛禽,叫做“禿鷲”。如果沒有親眼看到它的風姿,是很難想象它的勇猛形象的!看到過它的人,通常會用“高大、凶悍、強壯”等詞語來形容它,似乎它比老虎、獅子等大型野獸還要厲害!
  禿鷲(tū jiù)體重約有三四十韆剋,身高六十多厘米,身長近一米,當它展開翅膀時,兩翼可達兩米以上,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鳥。
  禿鷲身披棕色羽毛,但在它的頭部和頸部隻覆蓋著一層絨毛,裸露著淺藍色的皮膚,也因此得名禿鷲!在禿鷲的禿頭上有鈎狀的大嘴和一對陰森森的大眼睛,看起來十分恐怖!
  不過,人們並沒有因為它長相恐怖而討厭它,反而十分感激它,還贊譽它為“草原上的清潔工”。
  為什麼要這麼稱呼它呢?主要是因為它以動物的屍體為食,喜歡吃腐爛的肉!這就為人們清掃瞭草原上的垃圾,還給瞭人們一片乾淨的沃土!
  彆看禿鷲是高原上體型最大的猛禽,但在覓食的時候,它常常尾隨在烏鴉的後麵。如果發現烏鴉正在啄食動物的屍體,它就會從高空中往下降,但不會一下就降到屍體前,它會相當謹慎地試探幾次!
  最初,它們會在空中盤鏇,觀察烏鴉捕食的“食物”是否紋絲不動,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有沒有轉動。倘若一點動靜都沒有,它就會飛到屍體的旁邊。烏鴉有所覺察,就會慌忙逃走。禿鷲則猶豫不決地在屍體旁邊徘徊,既迫不及待想動手,又怕上當受騙遭暗算。它張開嘴巴,伸長脖子,展開雙翅隨時準備起飛。
  為瞭試探對方,它故意發齣“咕喔”聲,看屍體是否有反應。如果沒反應,它就用嘴啄一下屍體,不過馬上又跳瞭迴來。如果屍體仍無反應,它纔跳上前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禿鷲怎樣繁衍後代
  多數禿鷲棲息於開闊地,常成群棲於懸崖、高樹或地上。禿鷲每窩産卵1~2枚,汙白色,多少具有深紅色條紋和斑點。雌雄均參與孵卵,孵卵期約55天。
  雄禿鷲每天辛辛苦苦地四處覓食,一迴到傢裏,馬上張開大嘴,把吞下去的食物統統吐齣,先給雌鳥吃較大的肉塊,然後再耐心地給幼鳥喂碎肉漿。禿鷲的胃口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裝滿為止。因此,雄鳥帶迴來的食物常被雌鳥和孩子吃得精光。
  目前,禿鷲種群數量稀少,被列入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傢二級保護動物。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將禿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禿鷲生活在哪裏
  禿鷲沒有亞種分化,分布於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南部和東部,鼕季也到印度、泰國、緬甸等地。我國大部分地區見到的都是罕見的留鳥,部分遷徙或是在繁殖期後四處遊蕩。
  禿鷲棲息範圍較廣,在海拔2000~5000米的高山、草原均有分布,棲息於高山裸岩上,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榖溪流和林緣地帶,鼕季偶爾也到山腳平原地區的村莊、牧場、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禿鷲常單獨活動,偶爾也成小群。白天常在高空悠閑地翱翔和滑翔,有時也進行低空飛行。翱翔和滑翔時兩翅平伸,初級飛羽散開呈指狀,翼端微嚮下垂。休息時多站於突齣的岩石上、電綫杆上或者樹頂的枯枝上。
  不給世界留下任何垃圾
  禿鷲不僅能生吞活剝各類動物的肉體,還能嚼咽下骨頭,絕不在地麵上留下一點屍體殘渣。
  吃飽以後,它就會飛上高空,在數韆米以上的空中排泄。這時,高原強勁的氣流就會把排泄物吹得一乾二淨。因此,地麵上也從沒有過禿鷲的糞便。
  在禿鷲的心中,地麵似乎就應該是一塵不染的!即使麵對死亡,它們也要到高空中去,利用氣流將自己的軀體消融,不留下一絲存在過的痕跡……
  誰能為貓頭鷹說句公道話
  不知道小朋友聽沒聽傢人說過“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俗語,夜貓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貓頭鷹。
  自古以來,中國人把貓頭鷹當做“不祥之鳥”,更誇張地稱其為“逐魂鳥”“報喪鳥”等,認為它會給人們帶來厄運,甚至預示著死亡!
  為什麼人們對貓頭鷹會産生如此惡劣的印象呢?這還得從它的長相說起。
  貓頭鷹的長相十分古怪,兩眼又大又圓,炯炯發光,在黑夜中齣現,立刻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它兩耳直立,好像神話中的雙角妖怪,帶著邪惡和災難來到瞭人間。另外,貓頭鷹在黑夜中的叫聲淒涼,就使人更覺得陰森恐怖瞭!
  其實,這麼些年來,我們都誤解貓頭鷹瞭!貓頭鷹並不會給人們帶來厄運,它會捕捉偷吃食物的老鼠,為人們除害!
  貓頭鷹白天休息,晚上齣來捕捉老鼠。老鼠在走路的時候會發齣細微的聲音,雖然非常小,但貓頭鷹的聽力十分敏銳,它的兩隻耳朵不在同一個水平綫上,因此能夠輕而易舉地判斷齣獵物的正確位置。
  一旦確定瞭老鼠的方位,貓頭鷹就會立即齣擊。如果按照一隻貓頭鷹一年消滅600隻老鼠來計算,那一年下來,貓頭鷹就為人們保護瞭1噸左右糧食呢!即使人們不把它當成“功臣”,也不能再讓它背負“不祥之鳥”的惡名啦!
  貓頭鷹頸部可以鏇轉270度
  貓頭鷹羽毛鬆軟,大多為棕褐灰色!柔軟的羽毛讓貓頭鷹在捕捉獵物的時候,動作很輕,有時候甚至是無聲的!黯淡的羽毛色彩配閤黑暗的色調,就算是飛到瞭獵物的眼前,也很可能沒有被發覺!
  貓頭鷹的雙眼並不像其他鳥類一樣長在頭部的兩側,它的眼睛生長在正前方,因此隻能朝前看,不能嚮不同的方嚮轉動。但其他方嚮有響動,它就會立刻轉動脖子,尋找聲音的“發源地”。貓頭鷹的頸部非常靈活,可以鏇轉270度,前後左右的景物它都能盡收眼底。
  “人小鬼大”的采蜜鳥
  提起蜂鳥,小朋友一定感覺很陌生,因為在我國根本看不見它,它隻棲息在美洲。從南加拿大到火地島的小半個美洲是它的故鄉,也是它的樂園。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你彆看它“身材小”,但身上奇特的事情可不少啊!小朋友一定沒有看到過經常倒著飛行的鳥,人要是總倒著走路,還容易摔跟頭呢,更何況是鳥兒瞭。不過,蜂鳥倒著飛翔,那可是它的獨門絕活呢。不僅是倒著飛,停在空中的時候,它還經常左飛飛、右飛飛,活像一隻小蜜蜂。
  說到小蜜蜂,就不得不說說蜂鳥的“職業”瞭。小朋友都知道蜜蜂采蜜,但有誰知道鳥兒也能采蜜呢,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現在給大傢介紹的蜂鳥就是地地道道的采蜜鳥。它們非常喜歡有花植物,尤其是那些色彩艷麗的紅色花。它們像小蜜蜂似的,撲扇著翅膀,嗡嗡嗡地來到花叢中,停在花蕊上,開始采蜜啦!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隻小鳥的飯量可是相當驚人的!它們每天會吃下約為自己體重兩倍的花粉,新陳代謝的速度相當快,一邊吃著,一邊就消化掉瞭。
  也許小朋友會問,這小蜂鳥和小蜜蜂似的,又能采蜜,又能嗡嗡叫,一定也像蜜蜂一樣居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嘍!這麼想可就錯瞭!
  蜂鳥的脾氣可大著呢!不管是雄鳥,還是雌鳥,都擁有自己的領地範圍,而且必須保證自己的領地範圍“神聖不可侵犯”。如果有其他蜂鳥來入侵,它們一定會立刻起飛,驅趕“入侵者”,勇敢地大戰幾個迴閤,分齣勝負纔肯罷休!
  小朋友來行動
  小朋友有所不知,蜂鳥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
  由於蜂鳥的羽毛十分華麗,19世紀時,歐美婦女就常用蜂鳥的羽毛作為帽飾,還有商人專門收購蜂鳥皮來製作工藝品。這對蜂鳥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脅。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森林的砍伐、耕作的發展,蜂鳥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逐漸被破壞,它們麵臨著滅絕的危險。小朋友應該行動起來,號召全人類保護蜂鳥。
  北極燕鷗為什麼要橫跨南北極
  在北極,讓人“肅然起敬”的不是北極熊,而是北極燕鷗。為什麼人們會如此敬重它呢?這你就不知道瞭,因為它們每一年都會做一件偉大的事。這偉大的事是北極熊甚至人類所不能及的,那就是在南北兩極飛行。不要以為在南北兩極飛行極為簡單,就是讓現代化裝備最好的飛機在南北兩極往返一次,也絕非易事啊!
  北極燕鷗是一種體態優美的鳥,它的長喙和雙腳都是鮮紅色的,像是用紅玉雕刻齣來的一樣。頭頂戴著一頂呢絨的“黑色帽子”。瘦小的身體上披著一個正背麵顔色迥異的“外套”:背部是灰白色的,若從上麵看下去,和大海的顔色融為一體;腹部有白色的,也有灰色的,是為瞭方便獵食,不讓魚兒輕易地發現它們。
  彆看北極燕鷗小巧玲瓏,瘦小如燕,翅膀卻矯健有力,能夠不間斷地飛行。當鞦天到來的時候,它開始飛越重洋,一直嚮南飛,飛到地球南麵的盡頭,在南極的浮冰上越鼕。
  鼕去春來,北極燕鷗又展開雙翅一直嚮北飛,飛到地球北麵的盡頭,到北極去繁衍自己的下一代。一年一度,北極燕鷗就這樣一群群、一隊隊往返於兩極之間,南飛3萬韆米以上,又北飛3萬韆米以上,棲息在地球的盡頭。
  北極燕鷗為什麼每年都要飛上這6萬多韆米路呢?難道它們不辛苦嗎?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北極燕鷗喜歡光明,討厭黑暗,而南北極的夏季會齣現極晝現象,太陽是永遠也不會落山的,為瞭長期在光明中度過,它們不遠萬裏,不辭勞苦地飛行。真是讓人類敬佩不已啊!
  北極燕鷗的飛行路綫
  據美國國傢地理網站報道,一隻小小的北極燕鷗竟然是世界上遷徙距離最遠的動物,遷徙距離是人們以前認為的2倍。
  微型追蹤器顯示,一隻體重113剋的北極燕鷗每年沿著“Z”字形路綫,在格陵蘭島和南極洲之間遷徙。
  專傢研究發現,北極燕鷗經常在北大西洋停留一個月。研究人員感到非常吃驚,也許它們是為瞭在那裏捕點小魚和甲殼動物吃,以補充能量,然後開始飛越熱帶地區。
  春季從格陵蘭返迴時,北極燕鷗仍沿著“Z”字形路綫飛行。這些小鳥並不是直接飛往大西洋中部,而是從南極洲飛往南美洲,然後再到北極。
  顯然,這些北極燕鷗在循著一個巨大的螺鏇風模式飛行,以避免飛入風中。
  在這個過程中,這隻北極燕鷗經常飛行7.1萬韆米,與之相比,它的競爭對手灰鸌的飛行距離大約是6440韆米。
  據研究人員估計,由於北極燕鷗一般活25年,它一生飛行大約180萬韆米,相當於往返月球2次,是有記錄的世界上飛翔距離最遠的鳥。
  團結起來,一緻對外
  北極燕鷗不僅有非凡的飛行能力,而且爭強好鬥,勇猛無比。雖然它們內部鄰裏之間經常爭吵不休,但一遇外敵入侵,則立刻拋卻前嫌,一緻對外。
  實際上,北極燕鷗經常聚成成韆上萬隻的大群,進行集體防禦。貂和狐狸非常喜歡偷吃北極燕鷗的蛋和雛鳥,但在如此強大的陣營麵前,它們也得三思而後行。就連最為強大的北極熊也怕它們三分。
  有人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場麵:一頭北極熊試圖悄悄逼近一群北極燕鷗的聚居地,想偷吃它們的雛鳥。但當它那笨拙的身軀一暴露,北極燕鷗立刻齣擊,成群結隊衝下去,用堅硬的喙猛啄北極熊的腦袋。北極熊招架不住瞭,隻得落荒而逃。
  打著“軍艦”幌子的“海賊王”
  在動物世界裏搶劫案件也時有發生。例如,狐狸經常侵占獾的洞穴,搶占獾的“財物”,是名副其實的小偷。但是,彆管怎麼說,狐狸是偷偷摸摸地去當小偷的,而有一種鳥卻是光明正大地去搶劫,而且一點兒也不“害臊”,還做得樂在其中呢!
  小朋友,你們猜,它是什麼鳥?軍艦鳥。沒錯!就是它。雖然人們給它起瞭一個文質彬彬的名字,希望它“改邪歸正”,但它卻屢教不改。
  軍艦鳥白天常在海麵上巡飛遨遊,窺伺水中的食物,一旦有魚躍齣海麵,它就會從天而降,準確無誤地抓獲水中的獵物。當然,這隻是一天中僅會齣現一兩次的行為。你經常會看到的行為是,它們劫持瞭剛剛捕捉到小魚的其他鳥類,尤其是紅腳鰹鳥。
  每當看到紅腳鰹(jiān)鳥捉魚而起,軍艦鳥就會開始展開猛烈的攻擊,幾下過後,紅腳鰹鳥就招架不住瞭,張嘴放掉瞭食物。軍艦鳥如同狡猾的狐狸一般,一口接住瞭掉下來的小魚。難怪有人稱它為鳥類的“海賊王”呢!
  軍艦鳥這個大懶蟲,為什麼不自己去撈魚吃呢?其實,它們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軍艦鳥的羽毛上沒有油,不能沾水,沾水後很容易溺水淹死。所以,它們隻能捕一些靠近水麵的魚,或者是掠奪其他鳥捕到的魚。也許軍艦鳥討厭彆人叫它“海賊”,但是為瞭生存,它也隻得聽之任之瞭。
  軍艦鳥認為鮮紅的大喉囊很帥
  繁殖期的時候,雄軍艦鳥個個臥在它們選好的位置上,抬著頭,上下嘴片不斷碰撞,發齣“噠、噠……”的聲音。它們大口大口地吸氣,使頜下的喉囊漸漸鼓脹起來,像在脖子上掛瞭一個鮮紅的大氣球。雄軍艦鳥認為這樣很帥,一定能吸引來雌鳥。果真,有雌鳥聽到聲音飛過來瞭,發現雄鳥長得這麼帥,一下子被吸引住瞭,與它結為“一對”。
  雌雄成雙後,它們便開始搭築簡陋的巢,準備迎接新的生活。一個月之後,它們的小寶寶齣世瞭,一個幸福的傢庭誕生瞭!
  雷鳥真能召喚雷電嗎
  每次給小朋友講雷鳥時,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雷電。古人在給動物起名字的時候,往往是根據動物的一些特性。所以,有這種聯想也是十分正常的。
  在古印第安傳說中,雷鳥拍擊翅膀可以引起雷鳴,眨動眼睛可以産生閃電,同時它還有引起火災、降雨和颳熱風的能力。它被認定為鯨在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巨鳥怪獸。
  在中國古代也有關於雷鳥的記載。其中,鳳育九胎,有一胎就是雷鳥。古書記載,雷鳥性格急躁,叫聲如雷,展翅能生電,不一會兒,就下起瞭驟雨。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雷鳥,並不是什麼巨鳥怪獸,而是一隻長僅40厘米,像鬆雞一樣的鳥兒。
  由於雷鳥長期在冰雪上生活,它腿上的毛厚且長,一直覆蓋到瞭腳趾。雷鳥飛行迅速,但不適閤長久飛行,所以有時候它們也會在雪地上疾馳。這時候,腿上那又厚又長的毛就起到瞭巨大的作用,不僅有利於保暖,而且腳也不至於陷到雪地裏。
  雷鳥會引起雷鳴暴隻是個傳說。
  雷鳥的時尚服裝派對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雷鳥可臭美瞭!一年四季總是換“服裝”。每當夏天和鼕天的時候,雄雷鳥們就要脫掉“舊衣服”,從頭到腳換上新羽。換好以後,一定要齣去逛一逛、比一比,究竟誰的“衣服”漂亮,誰能引起雌雷鳥的注意。
  春天和鞦天的時候,雷鳥隻是局部地換一下羽毛,但依舊漂亮美麗。雄鳥很要“麵子”,在“結婚”的時候要對衣服精挑細選。它們認為,穿得漂亮去見“新娘子”纔有“麵子”。雌雷鳥則比較樸素,每年要換三次“衣服”,結婚的時候也不換裝。
  其實,雷鳥總是換裝是為瞭和周圍的環境保持一緻,這樣它們纔能安安全全、幸幸福福地生活。
  “捕魚高手”鵜鶘
  小朋友,當你在動物園裏或者野外的水塘邊上看到嘴巴下麵長著一個大皮囊的水鳥,就可以輕易地認齣它是鵜鶘(tí hú)。
  鵜鶘,又名“淘河”或者“塘鵝”,不過,它與我們平常看到的鵝可沒有任何關係。
  有的小朋友覺得“鵜鶘”這兩個字的筆畫多,難寫、難念。其實,隻要仔細看這兩個字的結構,就不難發現,右邊都有一個“鳥”字旁,我們隻要記住左邊的“弟”和“鬍”,記憶這個詞就變得簡單瞭。
  鵜鶘是一種棲息在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的大型水禽,體長約160厘米,雙翅展開足有2米寬,體重可達13韆剋,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它大多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的溫暖水域,有8個品種。我國有白鵜鶘、捲羽鵜鶘和斑嘴鵜鶘3個品種,前二者屬於我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呢。
  鵜鶘的求偶方式也很有意思。雌鳥在選擇雄鳥時,雄鳥要進行一係列求偶動作。雄鳥在接近雌鳥時常常揮翼起舞,並且不斷用嘴梳理撫弄雌鳥羽毛,以討得伴侶的歡心,可真是沒少花心思啊。
  嘴巴下麵的大口袋有什麼用處
  小朋友看到鵜鶘的樣子,自然會覺得這傢夥真的好奇怪啊!它與一般鳥兒明顯的不同是,嘴巴下麵有一個口袋形狀的皮囊,可以自由伸縮,這皮囊有什麼用途呢?
  小朋友不妨想一想,鵜鶘捕魚為食,如果嘴巴總是漂浮在水麵上,就很難捕捉到水下麵的魚兒。它隻有讓嘴巴能夠靈活自如地深入水中,纔能讓長約30厘米的嘴巴派上用場。也許,鵜鶘的祖先最初捕食時,先在嘴巴裏含瞭一些水,以增加嘴巴的重量,結果讓它們喜齣望外。後來,它們就渴望自己身上能長齣這樣一個“口袋”來。在漫長進化過程中,鵜鶘逐漸形成瞭如今我們看到的模樣。
  鵜鶘發現水下麵有魚的時候,就會鳬水前行,張開大嘴巴,這時水就會自然灌滿嘴巴下麵的大口袋,這樣嘴巴就能深入水中,不至於漂浮在水麵上。嘴巴下麵的大口袋灌滿水後,它用嘴巴嚮魚發起突然攻擊時,更加敏捷而有力,一個迅猛的動作,連魚帶水都成瞭它的囊中之物。如果沒有這個大口袋,捉魚時就得非常精準,要不然光滑的魚兒就可能從嘴邊溜掉。可見,這個大口袋在捕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不小啊!
  另外,鵜鶘在飛禽動物中也算得上是稱職的“父母”。小鵜鶘齣生後,雄鵜鶘與雌鵜鶘十分嗬護幼鳥,它們在外麵捕食,還惦記著巢裏的幼鳥。飛迴巢後,它們再將皮囊裏的食物吐齣來供幼鳥食用。如果沒有這個大口袋,給幼鳥喂食來來往往這也太耽誤工夫瞭,自己還沒有吃飽,孩子也快餓死瞭。當然,小鵜鶘再長大一些,可以把頭伸進爸爸媽媽的喉囊中取食。原來,鵜鶘嘴巴下麵的大口袋還有著儲運食物的功能呢!
  鵜鶘是捕魚高手
  鵜鶘目光銳利,善於遊水和飛翔。它從山崖上起飛後,常常在距水麵不遠的空中嚮下偵察。一旦發現獵物,它就會立即收攏寬大的翅膀,從15米高的空中像炮彈一樣射進水裏抓捕獵物,巨大的擊水聲在幾百米以外都能聽到。
  鵜鶘喜愛群居,往往成群結隊活動,當它們發現魚群,便會鳬水前進,排成直綫或半圓形進行包抄,把魚群趕嚮河岸水淺的地方,隨即張開大嘴捕魚。隨後,它們閉上嘴巴,收縮喉囊把水擠齣來,鮮美的魚兒就咽到肚子裏瞭。
  蝙蝠會飛的秘密
  雖然蝙蝠每天都在夜空中飛行,但它卻不是鳥類,是一類真正演化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之所以能飛起來,還得感謝它的雙翼。
  蝙蝠雖然會飛,但它的雙翼的結構和鳥翼不相同。它的雙翼是由聯係在前肢、後肢和尾之間的翼膜構成的。翼膜沒有羽毛堅硬,但卻非常柔軟。它前肢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趾特彆長,用來支持翼膜。這樣通過兩邊翼膜的拍打震動,蝙蝠就可以飛起來瞭!
  此外,它的第一趾很小,長在翼膜外,趾端有鈎爪,常用於捕捉獵物。而後足伸齣翼膜外,所以休息的時候,它經常用足爪抓住屋簷,將身體倒掛下來!
  通常,蝙蝠都住在漆黑的岩洞中,有時候也會到草叢或者叢林裏麵玩耍,可無論是去黑暗的地方,還是去障礙物多的地方,它們都不會發生碰撞。它們為什麼有這麼高超的飛行技術呢?這都是因為它們有秘密武器——超聲波係統。
  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射齣超聲波,超聲波在遇到物體後,就會馬上反射返迴到蝙蝠身上,通過返迴來的超聲波蝙蝠就能判斷齣被撞擊物體的方嚮、動態和大小。這樣,它就可以馬上決定是繼續前行還是調轉方嚮。
  蝙蝠還可以利用超聲波和傢人、朋友進行交流。如果蝙蝠寶寶不幸被遺落在瞭岩洞中,蝙蝠媽媽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超聲波進行尋找。剛齣生的小蝙蝠雖然不能使用超聲波,但是它們的聲音非常大。如果在眾多小蝙蝠中,所有的小蝙蝠都“啊!啊!”大叫,蝙蝠媽媽就隻能通過分辨小蝙蝠的聲音來尋找自己的寶寶啦!
  蝙蝠也鼕眠
  蝙蝠也是要鼕眠的。從鞦天開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積瞭一層脂肪,至鼕眠前體重變為夏天時的1.5倍以上。鼕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鍾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緻。但是蝙蝠鼕眠不深,在鼕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大足鼠耳蝠之謎
  1936年,中國福州。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館長艾倫,收到瞭一隻十分特彆的蝙蝠標本:這隻小小的野獸居然長著一雙巨大的爪子,比其他蝙蝠的爪子足足大齣瞭一倍,彎麯如鈎、鋒利無比。
  艾倫給這種蝙蝠取名“大足鼠耳蝠”,他大膽推測,這是一種罕見的會用雙爪捕魚的奇特蝙蝠。按照動物的進化原則,它們身上的每一個特殊器官,都必然會有獨特的功能與之對應。就像寬大有力的翅膀對應著強大的飛行能力一樣。
  接下來,艾倫便搜尋這種蝙蝠吃魚的直接證據。標本隻有一件,解剖工作必須謹慎進行。當艾倫從蝙蝠體內取齣黏糊糊的物質之後,發現腸道內空空蕩蕩的,找不到有用的綫索。就在這時,蝙蝠的胃中隱約透齣瞭黑色的影子,這會不會是魚的殘留物呢?結果很快齣來瞭:胃中的黑色物質全都是昆蟲的殘肢,連一丁點兒魚的蹤跡都沒有。
  70年過去瞭。科學傢陸續發現瞭“食魚蝙蝠”。在墨西哥西部的一座小島,人們從地麵的石縫裏找到瞭會吃魚的“索諾拉鼠耳蝠”。在南美的北部叢林中,人們還拍到瞭另一種類似的會吃魚的蝙蝠——“墨西哥兔唇蝠”。
  這兩種蝙蝠用來捕魚的爪子巨大且尖利,腳掌很小,腳趾很長,脛骨與普通蝙蝠有著明顯區彆。脛骨不僅長,而且與翼膜之間的結閤點非常高。據說,這是它們在捕魚時降低水中阻力的關鍵所在。
  我國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由西嚮東橫亙著一座巨大的山脈——太行山。北京房山區的霞雲嶺鄉就位於山脈的北部邊沿。
  2002年,中國科學院年輕的動物學博士馬傑,在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展開考察研究。根據以往的科考資料,北京的周邊地區至少生活著11種不同的蝙蝠,大足鼠耳蝠也是其中之一。
  某日淩晨,馬傑終於捕獲瞭15隻大足鼠耳蝠。他迴到實驗室,連夜開始瞭樣品的分析工作。不久,當他觀察第二件樣品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個樣品在強烈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既然人們一直在推測大足鼠耳蝠會吃魚,那麼這些閃閃發光的薄片會不會就是尚未完全消化的魚鱗呢?
  馬傑專門請魚類專傢鑒定瞭一下,正是魚鱗!通過魚鱗的特徵,把魚的種類鑒定齣來瞭。分析的結果錶明,大足鼠耳蝠至少吃瞭三種魚。
  第二章 陸上跑的大型奇特動物
  在七大洲中,生活著許多奇異獨特的大型陸地動物。例如,駱駝終日行走於沙漠中,一次能飲好多水,以至於在沙漠穿行中可以幾天不喝水。那麼它喝下的水到底儲存到身體中哪裏瞭呢?鴯鶓天天在草原上奔跑,把陸地當做自己的故鄉,可是小朋友有所不知,它曾是一隻會飛的鳥,那它現在怎麼不能飛瞭呢?……
  駱駝前行的燃料從哪裏來
  小朋友對駱駝一點也不陌生,有的小朋友甚至還騎過駱駝呢!駱駝長得高高大大的,長長的脖子上麵頂著一個較小的腦袋。有的小朋友滑稽地將駱駝比喻成“小頭爸爸”,細想起來,和“小頭爸爸”那種大身材、小腦袋的體形還真有幾分相像。
  彆看你對駱駝十分熟悉,但駱駝的全身上下可都值得探究。其中,最奇特的就要數它那高高的駝峰瞭。這駝峰裏麵到底是什麼呢?起初,人們以為那隻是駱駝高起的一塊肉,後來人們發現這駝峰時而變大,時而縮小,像是一個儲存器。
  駱駝常年行駛在沙漠之中,可以幾天不喝水,所以人們猜想駝峰裏麵一定是水。其實駝峰並不是用來儲存水的,駱駝的駝峰裏麵聚集瞭大量的脂肪組織。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脂肪能夠分解成為駱駝身體內所需要的養分。此外,這些脂肪還會和氧氣發生反應,轉換成水分。所以,駝峰中的脂肪組織不僅為駱駝提供瞭能量,還滿足瞭身體對水分的需求。
  小朋友一定會問,駱駝一口氣能夠喝下那麼多的水,被喝下的這些水又被儲存在哪裏瞭?駱駝的身體裏麵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這就是駱駝貯藏水的地方。但是這些水遠遠不夠用。駱駝從結構到生理已經形成瞭一整套適應機製與減少失水相適應。
  駱駝的性格非常溫順,對人類也相當忠誠,所以小朋友一定要與駱駝為友,不要傷害它們。
  駱駝專為沙漠而準備的“裝備”
  駱駝是沙漠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它看做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駱駝有“沙漠之舟”的美譽。駱駝能在沙漠之中行走,這與它的各個器官都有關係。
  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這樣肥厚的大腳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被陷進去。
  駱駝的皮毛非常厚實,鼕天可以保暖,夏天可以反射、隔離陽光。
  駱駝的耳朵裏麵有毛,能夠阻擋風沙的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以防止風沙進入眼內。駱駝的鼻翼還能自由地關閉,以免吸進風沙。
  誰會像袋鼠媽媽這樣愛寶寶
  小朋友,你從電視上看到過袋鼠吧!竪著兩隻耳朵,長長的後腿強健有力,走路一蹦一蹦的。不過,最讓人驚奇的是,袋鼠媽媽的腹部有一個大袋子。有時候,還會有小袋鼠從裏麵探齣腦袋來呢!
  這也太神奇瞭吧!袋鼠媽媽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大袋子呢?這是有原因的。小袋鼠剛齣生的時候,隻有人們的一節小拇指那麼大,體重隻有1剋左右,顯得非常柔弱。袋鼠媽媽就會用舌頭在子宮到育兒袋的地方添齣一條道來,留下口水的印跡,小袋鼠聞著這個味就自己爬到育兒袋裏麵去瞭。
  袋鼠寶寶要在育兒袋裏麵待6~12個月的時間。一天24個小時,袋鼠媽媽都會把寶寶抱在懷裏,生怕它磕著、碰著,可以說,袋鼠媽媽對小袋鼠的關心照顧是無微不至的。
  也許有的小朋友會問,小袋鼠在媽媽的育兒袋裏麵停留那麼長時間,它吃什麼?難道它不想去廁所嗎?不用擔心,袋鼠媽媽自有辦法。
  袋鼠媽媽的乳房就在育兒袋裏,小袋鼠要是餓瞭,或者是渴瞭,可以隨時吸母乳。就算是想大小便瞭,也不用發愁,可以就地解決,袋鼠媽媽會低頭幫寶寶們舔乾淨的。
  6個月以後,小袋鼠在得到媽媽的允許後,就可以到育兒袋外麵玩耍瞭。不過,一天隻可以齣來兩三次。這對貪玩的小袋鼠來說,實在太不過癮瞭。它們慢慢地等著,隻要再等上兩個月,小袋鼠們就可以在育兒袋外麵玩一整天瞭!
  袋鼠給人們的啓發
  袋鼠媽媽育兒袋裏麵的溫度和子宮裏的溫度相同,小袋鼠在裏麵能夠茁壯成長。
  有趣的是,袋鼠媽媽這一套奇妙的育兒方法還引起瞭醫學傢的興趣。
  1984年,兩位美國醫生從袋鼠的育兒方法得到啓示,發明瞭一種養育早産嬰兒的新方法。早産嬰兒的生活力很差,過去都是放在醫院的暖箱裏養育的。沒有暖箱,早産嬰兒很容易死亡。這兩位醫生掛一個人工製造的育兒袋,嬰兒放在育兒袋裏,又溫暖,又能及時吃到媽媽的奶。而且,嬰兒貼著媽媽的身體,聽著媽媽的心跳,生命力可以大大提高呢。
  袋鼠是怎樣繁殖與生長的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即齣生,齣生時非常弱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生活在袋鼠媽媽的育兒袋內。小袋鼠直到6~7個月纔開始短時間地離開育兒袋生活。
  小袋鼠一年後纔能正式斷奶,離開育兒袋,但仍活動在袋鼠媽媽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以同時擁有在袋外生活的小袋鼠、在袋內生長的小袋鼠和待産的小袋鼠。
  小袋鼠長到4個月的時候,全身的毛長齊瞭,背部黑灰色,腹部淺灰色,顯得很漂亮。5個月的時候,有時候小袋鼠探齣頭來,袋鼠媽媽就會把它的頭按下去。小袋鼠越來越調皮,頭被按下去,它又會把腿伸齣來,有時還把小尾巴拖在袋口外邊。
  有時候,這麼大的小袋鼠也會在育兒袋裏拉屎撒尿,袋鼠媽媽就得經常“打掃”育兒袋的衛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撐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把袋裏袋外舔個乾淨。小袋鼠在育兒袋裏長到7個月以後,開始跳齣袋外來活動。可一受到驚嚇,它會很快鑽迴到育兒袋裏去。這時候的育兒袋也變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彈性,能拉開,能閤攏,小袋鼠齣齣進進很方便。
  最後,小袋鼠長到育兒袋裏再也容納不下的時候,它隻好搬到袋外來住。可它還得靠吃媽媽的奶過日子,就把頭鑽到育兒袋裏去吃奶。
  經過三四年,小袋鼠纔能發育成熟,成為身高1.6米、體重100多韆剋的大袋鼠。這時候,它的體力發展到瞭頂點,每小時能跳走65韆米路,尾巴一掃,就可以緻人倒地。
  究竟是誰發現瞭袋鼠
  一般認為,袋鼠最早是由英國航海傢詹姆斯?庫剋發現的。其實並非如此。早在庫剋之前140年,荷蘭航海傢弗朗斯?佩爾薩特於1629年就遇上瞭袋鼠。那一年,佩爾薩特的輪船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擱淺瞭,看見瞭袋鼠以及懸吊在它的腹部育兒袋裏乳頭上的幼仔。但是,這位細心的船長竟錯誤地推測幼仔是直接從乳頭上長齣來的。不過,他的報道並沒有引起大傢的注意,很快就被人們完全忘記瞭。
  庫剋船長第一次看見袋鼠的時間是1770年7月22日,那一天他派幾名船員上岸去給病員打鴿子,改善生活。那是在澳大利亞指嚮新幾內亞島的那個“手指尖”——約剋半島附近。幾名船員打獵迴來以後,說看到一種動物,有獵犬那麼大,樣子倒很好看,毛色似老鼠的毛色,行動很快,轉眼之間就不見瞭。兩天以後,庫剋本人證實瞭船員們所說的並沒有錯,也親眼看見瞭這種動物。又過瞭兩周,參加庫剋考察隊的博物學傢約瑟夫?本剋斯帶領四名船員深入內陸進行為期三天的考察。
  後來,庫剋是這樣記載的:“據本剋斯先生觀察,這種動物不像一般獸類那樣用四條腿跳,而是像跳鼠一樣,用兩條後腿跳躍。”
  有趣的是,由於他們對這種前腿短、後腿長的怪獸感到非常驚異,就問當地的土著居民怎樣稱呼這種動物,土著居民迴答:“康格魯(kangaroo)”。於是,“康格魯”便成瞭袋鼠的英文名字,並沿用至今。可是人們後來纔弄明白,原來“康格魯”在當地土語中是“不知道”的意思。
  你見過專吃螞蟻的動物嗎
  在南美洲美麗的熱帶雨林地區和廣闊的草原地區,你會看到這樣一大一小的動物,大的足足有一袋25韆剋大米那麼重,而小的不過350剋左右,也就是一把瓜子的重量。小的幼仔通常會騎在媽媽的後背上,形影不離地散步、睡覺、覓食。它們就是食蟻獸媽媽和食蟻獸寶寶。
  食蟻獸,顧名思義,就是吃螞蟻的動物。所以,不管是大的食蟻獸,還是小的食蟻獸,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長瞭一個長尖嘴,上肥下瘦,呈長圓錐形倒掛著,這樣食蟻獸纔能伸進蟻穴去吃螞蟻。
  它們的嘴裏有一條長長的能靈活伸縮的舌頭,最長的時候,舌頭可以伸齣好幾十厘米呢!不要以為它們的舌頭像人類的舌頭一樣,軟軟的、很光滑。其實,它們的舌頭上布滿瞭小刺,小刺的周圍又是非常稠密的黏液,螞蟻要是被粘住,就再也無法逃脫瞭!
  除瞭奇特的嘴巴和舌頭,它們還有一個嗅覺非常靈敏的鼻子。這個鼻子是專門找食物——螞蟻用的。通常,它們會用長嘴前端的鼻子嗅齣螞蟻的氣味後,便用鋒利的前爪刨開蟻穴,刨蟻穴的時候,它們非常小心,絕不破壞蟻穴的“王宮”。一切準備就緒後,它們就會將長嘴巴伸進蟻穴,用舌頭粘住螞蟻。然後,它們美美地享用起來!
  古怪的走姿和多功能尾巴
  食蟻獸的前腿粗壯有力,長長的爪子像鐮刀一樣鋒利。每當麵臨危險或者發現蟻穴時,它的前爪就會狠狠地往上一抓,抓壞敵人或者刨開蟻穴。
  由於食蟻獸的前爪長而彎麯,所以行走的時候前腳掌無法著地,隻得攥著拳頭,用手指的背麵支撐著往前走。看起來,走姿非常古怪!
  另外,食蟻獸還有一根長約1米的蓬鬆多毛的尾巴,像一個雞毛撣子橫拖在後麵。下雨的時候,尾巴可以舉起來當雨傘。天晴的時候,尾巴還可以舉起來當太陽傘。夜晚的時候,尾巴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一條毛絨毯子。
  麋鹿為什麼叫“四不像”
  小朋友,你們看過《封神榜》嗎?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薑子牙有一個長相奇特的坐騎,叫“四不像”,不要以為“四不像”是想象齣來的動物,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就存在著這種動物,它就是麋(mí)鹿。
  為什麼要把麋鹿叫“四不像”呢?這還得從它的長相說起,因為它的頭臉長得像馬,角長得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驢,它與四種動物都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一樣,所以古人們給它起瞭個俗名叫“四不像”。
  其實,麋鹿長成這樣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為瞭利於生存。它的臉長得像馬,又寬又長,是為瞭方便取食水中的食物。它的角在鹿科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蹄子長得像牛蹄,又寬又厚,在泥沼中行走非常方便,可以減少壓力,快步前進。它的尾巴像驢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尾巴,有利於驅趕蚊蠅,保持衛生。
  麋鹿是食草動物,喜歡生活在沼澤地中。我們都知道,袋鼠的故鄉是澳大利亞。那麋鹿的故鄉又是哪裏呢?彆看現在世界的幾大洲都有麋鹿的存在,但麋鹿的故鄉就是中國。長江中下遊的沼澤地帶是那些遠漂海外的麋鹿們的故鄉,而周圍的草地和水草就是它們最愛的棲息地和美食!
  角在鹿科動物中獨一無二
  麋鹿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肩高70~75厘米,雌性體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體重120~180韆剋,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250韆剋,初生仔12韆剋左右。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
  麋鹿的角在其外形特徵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它的一個顯著標誌。
  雄麋鹿的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狀特殊,沒有眉杈,角乾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嚮上延伸,然後再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再長齣一些小杈。後枝平直嚮後伸展,末端有時也長齣一些小杈,最長的角可達80厘米。角倒置時能夠呈三足鼎立,這在鹿科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麋鹿的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
  雄性小鹿在兩歲時長角分叉,6歲叉角纔發育完全。
  有趣的爭奪鹿王之戰
  每年5月下旬,雌麋鹿身上散發一種神秘的氣味,在沒有風的日子裏,這種氣味相對穩定地在離地麵約5米的空氣中,沿水平方嚮在灌木和草叢間彌漫,成年麋鹿開始進入發情期。
  雄麋鹿陶醉在這種濃烈的氣味中,它跟在母鹿的身後,猛吸一口,然後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地歪側著頭,許久再舒緩地呼齣。之後,成年雄麋鹿開始裝扮自己,它們開始往身上塗泥漿,用角挑戳青草作為裝飾,在麋鹿的眼裏,這是威武的象徵。
  雄麋鹿希望以此來博得雌麋鹿的青睞。在麋鹿的王國裏,有著嚴格的等級秩序。在麋鹿的發情期裏,盡管許多雄鹿徘徊在雌鹿身邊虎視眈眈,但是它們卻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在所有的雄鹿中,隻有鹿王纔擁有唯一的交配權。其他雄鹿稍越雷池半步,就會遭到無情的驅趕,甚至猛烈的攻擊。
  為爭奪配偶,每年5月下旬,雄性麋鹿之間展開角鬥。由於麋鹿性情溫和,爭奪鹿王之戰也相對溫和,沒有激烈的衝撞和大範圍的移動。角鬥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失敗者隻是掉頭走開,勝利者不再追鬥,很少發生傷殘現象。雄鹿占群後,其他雄鹿窺視雌鹿時,占群雄鹿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趕走對方。
  麋鹿重迴故土
  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好閤群,善遊泳,主要以禾本科、苔類及其他多種嫩草和樹葉為食。它們過去生活於溫暖潮濕的地方,喜平原、沼澤和水域,長江三角洲平原濕地顯然是它棲息的理想環境。
  麋鹿在3000年以前相當繁盛,以長江中下遊為中心分布,西至山西省,北到黑龍江省的廣大地區曾活躍著麋鹿的身影。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類的獵殺,在漢朝末年麋鹿就近乎絕種。元朝時,濛古士兵將殘餘的麋鹿捕捉運到北方以供遊獵。野生麋鹿在自然界已經滅絕。到19世紀時,隻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傢獵苑內的一群麋鹿,二三百頭。
  1866年,麋鹿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發現並命拉丁種名,外國公使利用賄賂、偷盜等手段掠走部分麋鹿。1894年,永定河泛濫衝毀皇傢獵苑圍牆,殘存的麋鹿逃齣,後被難民和八國聯軍獵殺搶劫,從此麋鹿在中國消失。
  1985年,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努力下,英國倫敦5傢動物園嚮中國無償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頭麋鹿從英國運抵北京,當晚運至南海子原皇傢獵苑,奇獸重新迴到瞭它在中國最後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頭麋鹿從英國經上海運抵江蘇省大豐市,麋鹿重新迴到它的野生祖先棲息的沿海灘塗。2012年,中國已在北京、江蘇省大豐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陽縣等地實施麋鹿散養計劃,形成種群,全國已有麋鹿2000多頭。
  你知道人類的近親是誰嗎
  在動物園中看到黑猩猩,是一件饒有樂趣的事情。它們那與人相似的體形,靈巧的手指,生動的錶情,讓人不得不感慨:“長得好像啊!”
  基因測試研究錶明,人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為98.5%,是最為親密的朋友。黑猩猩也有簡單的動手能力和感情交流能力。
  黑猩猩懂得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它們可以摺取草葉或者細枝進行加工,伸入蟻穴中,引誘白蟻上鈎。每一隻黑猩猩小時候都要學習一門課程,那就是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是父母必須傳教的一門重要課程。
  另外,如果黑猩猩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還可以記住某種手語,如“再見”“你好”等。
  黑猩猩的學習能力比兩歲的兒童還強,它們能運用電腦鍵盤學習詞匯,甚至可以進行數字的排列。
  黑猩猩也是有感情的動物,而且它們認為情感交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它們會因為親屬死亡而感到悲傷,群體中的其他成員還會慰問死者的兄弟,希望它們盡快走齣悲傷。
  黑猩猩非常有同情心,懂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無私地奉獻。有一隻黑猩猩曾經養育過一隻被遺棄的小非洲獅,而且緊緊地抱著這隻小獅子,猶如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黑猩猩還精通醫術,能給自己看病。每當它們吃錯東西、得瞭瘧疾的時候,它們就會混著沙子吃“金雞納霜”葉子。後來科學傢證實,“金雞納霜”葉配上沙子對治療瘧疾有很好的療效。
  黑猩猩的形態和繁殖
  一些小朋友往往將黑猩猩與大猩猩混淆,隻要稍微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它們是不同的,黑猩猩的體型遠比大猩猩小。
  黑猩猩體多毛,四肢修長且皆可握物,它們能以半直立的方式行走,也可以直立。
  黑猩猩是人科中現存最小的種類,體長70~92.5厘米,站立時高1~1.7米,雄性體重56~80韆剋,雌性體重45~68韆剋。身體被毛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白斑,麵部灰褐色,手和腳灰色並覆以稀疏黑毛。
  幼年黑猩猩的鼻子、耳朵、手和腳均為肉色;耳朵大,嚮兩旁突齣,眼窩深陷,眉脊很高,頭頂毛發嚮後;手長24厘米;牙齒的排到與人類基本相同;無尾巴。
  雌性黑猩猩懷孕期達230天,一胎生下一崽。
  雌性約在10歲達到性成熟,到30歲停止生育。每3~6年産一崽,懷孕期約為230~270天。幼崽需要哺乳3年,7~10歲的時候纔完全獨立。
  野外黑猩猩的壽命約為50歲左右,人工條件下為60歲以上。
  黑猩猩的社交活動
  成年黑猩猩每天要花上大約1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一種友好的社會活動,那就是互相梳理毛發。在這個活動中,兩三隻黑猩猩坐下來,彼此在頭發上挑來挑去,這時它們就把對方頭上的髒東西、小蟲子、樹葉和小毛刺弄掉。
  這樣做,除瞭能夠保持頭發乾淨外,還能促使群體成員緩解緊張情緒。另外,黑猩猩是愛好交際的動物,它們似乎需要身體上的接觸,梳理毛發能夠滿足它們的這種需求,同時還能加深群體成員之間的關係。有時,十多隻黑猩猩都會參與到這種平和輕鬆的活動當中。
  為什麼黑猩猩不會說話
  黑猩猩在遺傳基因上、高級神經活動上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為接近的動物,因此是醫學、心理學研究和人類宇宙飛行最理想的試驗動物。但是國際法律明文規定,不論任何理由、任何方式,都不能用猩猩科屬的動物來做醫學研究等試驗。
  黑猩猩是與人類最相似的高等動物,一些黑猩猩經過訓練可以掌握某些技術、手語,但是為什麼黑猩猩不會說話呢?
  人類也曾試圖教黑猩猩說話,但無論怎麼教,黑猩猩就是學不會,這是為什麼呢?
  1996年1月19日, 美國科學傢發現,黑猩猩被撓癢癢時也會笑,在笑的同時還呼吸,聽上去就像鏈鋸開動的聲音,而人類在講話或笑時呼吸是暫時停止的,這是因為人能夠很好地控製與發聲有關的各部分的膈膜和肌肉。科學傢認為,能否講話的關鍵在於神經係統對氣流的控製,人類能講話就是突破瞭這方麵的限製,而黑猩猩卻無此能力,這就揭開瞭黑猩猩不能講話之謎。
  手足情深的斑馬
  “小朋友,快看!一群斑馬圍成一團,它們在做什麼?”
  “噓!彆齣聲!斑馬媽媽正在生寶寶!”這要是被斑馬群發現瞭,你會受到猛烈的攻擊的。
  斑馬是非常團結的動物。在斑馬媽媽生寶寶前,斑馬爸爸會嚮斑馬群求助。這樣斑馬爸爸就把斑馬媽媽帶到一個不容易被天敵發現的地方養胎。
  當寶寶快要齣生的時候,斑馬爸爸的兄弟都來瞭,它們頭對著頭站成一個圓圈,把斑馬媽媽圍在裏麵,這樣一來斑馬媽媽就可以安全地生小寶寶瞭!如果這時候天敵靠近斑馬群,雄斑馬們會使勁兒蹬後腿,把天敵踢齣十多米遠呢!
  斑馬不會獨自活動,因為那樣很可能受到野獸的攻擊,它們總是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個斑馬群差不多由70~100隻斑馬組成,無論何時,它們都集體齣動。
  斑馬的性格非常溫順,群體斑馬之間從來都不會齣現矛盾,永遠也不會打架。而且它們大多關心同伴,誠心誠意地去激勵、幫助同伴,齊心協力地一起去解決問題。如果哪個同伴齣醜瞭,它們會真心地提醒,絕對不會嘲笑或者說風涼話。這種互敬互愛的行為是值得每個小朋友去學習的。
  當有野獸來偷襲的時候,它們會使勁搖尾巴告訴同伴:“不好啦!快逃瞭!敵人來啦!”這時斑馬群就會嚎叫,發齣滴滴答答的聲。斑馬群的頭領就會站齣來,指揮著斑馬群逃跑。這時,斑馬們就會慌亂地往一個方嚮飛奔,飛奔過程中,也會用蹄子揚起大片的塵土,模糊野獸的視綫。如果野獸依然窮追不捨,斑馬頭領就會犧牲自己,拼命地往相反的方嚮奔去,引開野獸。此時,斑馬群的其他成員都熱淚盈眶。
  神奇的斑馬服
  小朋友都知道,斑馬身上總是穿著一件黑白相間的“斑馬服”,非常漂亮、雅緻,但是每一隻斑馬的條紋都是不一樣的。這可不僅是一件簡單的衣服,還是同類之間互相識彆的標記!哪個是妹妹,哪個是姐姐,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姑姑,隻要看一看身上的條紋就清楚瞭,這就好比是斑馬的“臉”啊!
  另外,當斑馬群跑起來的時候,黑白相間的條紋很有氣勢,好像是一匹快速移動的超大斑馬,讓野獸望而生畏。同時,也模糊瞭野獸的眼睛,讓它們無法確定目標。
  最後,斑馬身上的條紋還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刺刺蠅的注意力,防止被叮咬。
  世界上最懶的動物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有一個非常懶的傢夥,每天都要在樹上懶上十七八個小時,簡直就是瞌睡蟲,它就是樹懶。
  為什麼叫樹懶呢?通過上麵的介紹,小朋友應該瞭解瞭吧。吃在樹上解決,吃周圍的樹葉就行瞭;睡在樹上解決,找一個枝繁葉茂的大樹,一倒掛就睡著瞭。那要是去廁所呢?總不能這也在樹上解決吧!小朋友,不用擔心。樹懶已經懶得不成瞭,每次都要熬到快要“尿褲子”瞭,纔從樹上緩緩地爬下來,去周圍的樹墩後麵上廁所。幸虧,它一個星期纔會排泄一次。
  彆看樹懶倒掛在樹上時風光,行動起來可真讓人笑話啊!簡直比烏龜還要慢。但是,沒有一種食肉動物能夠輕而易舉地抓到它,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它自己早已經武裝好瞭!
  剛齣生的小樹懶,體毛呈灰褐色,與樹皮的顔色非常相近,所以不易被發現。後來,小樹懶身上成瞭一種地衣植物的遊戲天地,地衣植物們鑽到小樹懶的身上,互相捉迷藏。地衣的夥伴越來越多,它們在樹懶的身上左翻騰右翻騰,簡直遍及瞭全身,這就給樹懶披上瞭一件綠色的外衣。樹懶雖然很不舒服,但是真的懶得起來教訓它們。長久下來,樹懶就好像樹木的一個大綠葉掛在上麵,有誰會發現它呢?
  樹懶的脖子可以鏇轉270度
  樹懶這個傢夥很懶,連動都懶得動,一旦爬到樹上,就不願意下來,靠吃身邊的樹葉和草來補充水分。有時候,它也能一個月不吃東西,還好,它有一定的抗飢餓能力。
  樹懶的脖子可以鏇轉270度,所以懸掛在樹上也能吃到周邊的樹葉。它們大多一個星期或者十多天纔會下來運動一次,真可謂吃喝拉撒睡全都在樹上解決瞭。
  當非得活動的時候,它們的動作也是極其遲緩的。就連被天敵追趕、捕捉時,它們也好像若無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樹懶麵臨危險的時刻,其逃跑的速度還不超過0.2米/秒。
  ……

前言/序言

  世界上存在的動物真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啊!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現在,我們能叫上名字來的動物就已經有150萬種啦!如果再加上那些還沒有被命名的動物,真不知道還有多少種呢!
  在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中,總是有一些奇異獨特的動物最紮眼、最引人注目。它們身上功能奇異、特質奇妙,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古靈精怪的舉動和錶情,讓小朋友眼前一亮!
  哇!快看,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現在又行駛在沙漠中瞭,它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喝水瞭,卻絲毫沒有一點兒“口乾舌燥”的意思,這會兒還走得“不亦樂乎”呢!難道它不渴嗎?這你就不知道瞭吧!駱駝早就喝夠瞭!在齣行前,它會喝足瞭水,然後把那些水儲存起來。至於儲存在哪裏?小朋友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黑猩猩是和人類最親近的動物,它們能模仿人類的舉止和錶情,甚至它還有自己的感情世界。朋友去世瞭,它們會呈現一副悲傷的錶情;喂養寶寶時,它們會自然地流露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當看到被遺棄的小獅子的時候,它們真是又氣憤,又心疼,一邊抱怨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一邊緊緊地抱著小獅子。
  黑猩猩不僅感情豐富,而且動手能力強,它們傢族也齣現瞭“科學傢”“醫學傢”。小朋友抓緊時間,一起去看看它們是怎麼使用工具、怎麼治病的吧!
  其實,每一種稀奇有趣的動物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一麵,或者長相奇特,或者有獨門絕活,又或者生活習性特彆。正是因為它們具有這些特質纔使動物世界更加撲朔迷離、多姿多彩!
  為瞭讓小朋友走進這些稀奇動物的世界,我們專門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能上岸能下水的部分稀奇動物作瞭介紹,著重描寫瞭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以及那些不為小朋友知道的“小手段”、“小絕活”等。相信本書一定會讓小朋友愛上這些奇異獨特的動物,並且願意更深入地瞭解和探索動物世界。
  另外,本書還專門列齣一章,來描寫史前那些奇異獨特的的動物。小朋友一定會為它們的滅絕感到惋惜,並且真心地願意為保護動物齣一份力,把保護動物當做自己的“小任務”!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裏,看看這些奇異獨特的動物吧!


用戶評價

評分

孩子喜歡,有時間時就看一會,很滿意!

評分

還行,畢竟就這個價位

評分

物美價廉非常喜歡,愛上京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下次還會再來噢!

評分

給孩子買的,還是不太懂

評分

東西挺好,活動力度很大……如果活動經常搞就更好瞭

評分

。。。。。。。。。。。。。。。。。。。。。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不錯,正品行貨,送貨速度快

評分

不錯,給孩子增加這方麵的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