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江村经济》(经典珍藏版)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和人类学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首先,我得说,从装帧和印刷质量上看,这“珍藏版”确实称得上名副其实。纸张的质感温润,开本适中,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像一些早期的学术著作,为了节省成本而牺牲了读者的体验。这种对细节的尊重,体现了出版社对费孝通先生这部经典著作的敬意。 然而,抛开这些外在的因素,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文本本身的穿透力。当我翻开第一页,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南水乡。费先生的笔触细腻入微,他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村落的经济结构,更是在勾勒出一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哲学。我尤其欣赏他处理“差序格局”这一核心概念时的那种严谨与弹性。他没有用生硬的西方社会学框架去套用中国传统社会,而是以一种极其谦逊和富有同理心的姿态,深入到村民的日常互动、宗族关系乃至婚丧嫁娶之中,去理解财富的流动和意义的承载。这种田野调查的深度和广度,在今天的社会研究中都难以企及。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那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信任机制,在快速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今天,是如何被重塑或消解的。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光影。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接触这类社会学经典,我其实是带着一丝敬畏和距离感的。毕竟,时代相隔已久,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和信息获取方式与书中描绘的“江村”有着天壤之别。但神奇的是,这本书的洞察力具有一种奇妙的跨越时空的魔力。它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报告,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许多社会现象的根源。比如说,书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季节性地流向城市以及家庭副业的依赖性描述,放在今天,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农民工”现象和城乡二元结构时,依然绕不开的基本框架。我特别留意了费先生对“节制”消费观的论述,那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集体规范来维持社会平衡的智慧,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发人深省。这本书没有提供快速的答案,它提供的是一种提问的方式,一种观察复杂人际与经济耦合体的复杂视角。
评分我对经典版本总是有种特别的情感,因为它往往意味着内容的权威性和沉淀下来的智慧。这本《江村经济》(经典珍藏版)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原汁原味”。它忠实地保留了费先生在田野中的原始观察和论述逻辑,没有被后世过度的解读或意识形态的修改所稀释。这种对原始文本的尊重,对于初次接触或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农村经济的内生循环”的论述,这种循环并非完全封闭,而是与外部市场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张力。书中对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衔接描述极其细致,让我深刻理解了传统社会中生产、消费、储蓄是如何在一个小型共同体内自我维持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让我们在看待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时,能更清晰地辨别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些是当下的创新。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重读价值”极高。第一次读,我关注的是费先生如何建立理论模型,如何定义“江村”的经济边界。第二次,我开始关注文字背后的“情境”——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深入乡村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面临的挑战。这本“珍藏版”的注释和导读部分处理得非常得当,既没有过多地打断主体阅读的流畅性,又在关键时刻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补充。它像是一个睿智的向导,在你迷失于复杂的社会关系图谱时,轻轻地为你点亮一盏灯。对我个人而言,它最大的启发在于,经济行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数学计算,它深深植根于文化、道德和人际义务之中。当我们试图设计任何影响农村的政策时,如果不理解这种深层的社会“操作系统”,任何改革都可能事与愿违。这本书,就是理解这个“操作系统”的必备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如果仅仅将其视为高深的学术著作,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魅力。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溯源”之旅。我不是社会学者,我是一名普通的城市居民,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其文化基因和历史脉络,多多少少都与书中描绘的江南农村有所关联。阅读时,我仿佛能闻到稻田里的泥土气息,听到傍晚时分祠堂里的低语。费先生的文字是如此富有人情味,他描绘的不是抽象的经济数据,而是活生生的人:精打细算的农户、精明能干的织布妇女、以及在家族压力下做出选择的个体。这种对“人”的关注,让这本书超越了纯粹的经济分析,上升到了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深刻剖析。每次读到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家庭责任的段落,都会对我们这一代人所拥有的“现代性”产生一种复杂的审视——我们是否为了效率和速度,而牺牲了某些更深层次的安定感?
评分很好!
评分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
评分还没看,别人推荐的,应该不错
评分因激荡三十年而购江村经济,由他人代收,本人还未见到实物,估计不错,另,前面购买的激荡三十年上册看了就有3
评分第一次知道费孝通,是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扉页上,写关于他的师承。
评分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
评分是想要的书,希望看完能有所收获
评分正版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果然是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了,京东速度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