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同契》代表了石头系的禅法思想。它从理事、心物、内外关系诸方面立论,把理事圆融看作认识的至极、成佛的关键。文中说:“灵源明皎洁,支派暗流注。执事原是迷,契理也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这里“灵源”指真如佛性、性理,它是明洁的本体。“事”指灵源的派生物。“流注”,不间断,变化无常。就是说,理事关系虽不明显表现,但它确实存在。执着于外物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不懂得“回互”关系,即使契合于理,也不能说达到了“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切事物具有各自的理;一切事物又在本体理的基础上既统一又区别,因此互相涉入融会。这就是“回互”,回互的实质便是统一。同时一切事物又暂住于自己的位次而不杂乱,处于相对稳定壮态。这就是“不回互”,不回互中有对立的因素。理事之间,事事之间即有“回互”关系,又有“不回互”关系,它们是相涉而又有分位,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希迁还将“理”分为物理之理和性理之理。他认为从物理上看,事各住一方,如色的质相有青黄等的差别,那么则青有青的理,黄有黄的理,各住其位,然而从性理上看则是统一的。因为此性理也就是心性,它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因此理事应该是会通的,他的结论是“事存涵盖合,理应箭锋柱,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他以盖来喻事,盖随器而有大小方圆之不同,事也如此而有千差万别。但就理上说,则不应执着这些差别,如同人之以箭射空,箭箭相顶,以一贯之。他要求修行者应从理事圆融,本末会通的“会宗”、“会道”的立场看待事事物物,而不能片面地仅从理或事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并且应当依据这种关点来确定前进的目标,切莫自以为是,虚度光阴。总之希迁的《参同契》提出了佛学的理论问题——理事的关系,但他是用“回互”“不回互”来解释这理事关系的,由此“回互说”便成了《参同契》的核心思想,也是石头系禅学的特色,洞山良价、曹山本寂所提出的五位君臣、偏正回互等的思想皆导源于此。
评分所谓曹洞五位,有正偏、功勋、君臣、王子等四种,其中正偏五位、功勋五位都是良价的创说,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则是曹山本寂所立。此五位说的根本思想宗旨,是曹洞宗用以阐释真如与现象世界的关系问题的方便说教。在他们看来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回互”与“不回互”的关系。所谓“回互”就是指万事万物是互相融会、贯通的,虽然万物的界限脉落分明,但在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互相涉入,不再区别彼此。“不回互”就是说万物各有自己的位次,各住本位而不杂乱,因此所谓“回互”“不回互”即是要从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一种禅对理事关系的哲学思辩,是对辩证法的天才的猜测,属于朴素、自发辩证法的范畴,也正由此曹洞宗便成为禅宗诸派中哲学思辩味最浓的一派。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冯先生的书。大气。智慧。
评分拼 音Tu Shu
评分? 书店服务欠缺,营销意识落后
评分贵就贵吧,喜欢了就买了,另一种角度看人生
评分? 适合学生的书籍
评分8出版术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