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曆史寫作中的想象與真實》細緻地描述瞭1930年代以來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書寫是怎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並探討瞭應該是怎樣的。可供研究者品評和藉鑒,也能讓入門者獲得高一些的起點。
內容簡介
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曆史問題時,很少有人關注這些膾炙人口的曆史進程是如何産生的?建構這些曆史進程的史學傢有著怎樣的現實關注和心路曆程?這些曆史進程是否真實無誤?所有答案似乎都可從《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曆史寫作中的想象與真實》中去尋找。
《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曆史寫作中的想象與真實》係統地迴顧瞭20世紀初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在各個時期的中國近現代史曆史書寫,包括1949年以前現代化史學與革命史學的平行發展和對抗、1950年代馬剋思主義史學的學科化以及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末的“激進史學”、1980年代的新啓濛主義和現代化理論的引進、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史學主敘事危機和史學的“後現代轉嚮”,並深入探討瞭主敘事構建背後的復雜原因。由此得齣結論:盡管史學傢們努力如實還原曆史,但最後總是不可避免地寫齣既符閤現實議程,又為政冶閤法性服務的曆史。在解構過去一個世紀的曆史敘事之後,《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曆史寫作中的想象與真實》提齣瞭一個在時的、開放的曆史觀,以期有助於辨清現今的中國在通往最終目標的漫長道路上所處的位置,從存在諸多可能性的、雜亂無章的過去找齣綫索,以把握中國未來社會改造的軌跡。
作者簡介
李懷印,美國德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曆史係副教授。1987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近代史碩士學位,1993年赴美,入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曆史係,師從黃宗智教授,研究近現代中國鄉村社會,2000年獲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ViIlage Governance in North China.1875-1936(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中文版《華北村治: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國傢與鄉村》,中華書局,2008年和Village China under Socialismand Reform:A Micro—History.1948—200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本書獲第三世界研究協會2009年度最佳圖書奬及中國留美曆史學會2009年度傑齣學術貢獻奬。目前正在從事兩項課題的研究,一是關於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意識形態與曆史敘事,初步成果發錶於Modern China及History and Theory等英文學術期刊:另一項則為從全球史的角度對清代以來中國國傢的現代改造和社會轉型所作的比較研究。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本書關注的是20世紀中國史學傢如何為應對政治、意識形態及知識界的挑戰,以及為瞭探索製度變革和史學本身的學科化而重新認識本國近代曆史所做的不懈努力。作者論說有力,旁徵博引,敘事清晰。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史傢們圍繞近代化或革命而建構瞭互不相容的宏大敘事。有關重大曆史問題的解讀,過去是——現在依然是——中國知識界話語的核心的問題。作者德州大學李懷印教授曾經以兩本關於中國鄉村史研究的專著(《華北村治》和《鄉村中國紀事》)而享譽學界;他在本書中對諸多曆史學傢的作品提供瞭珍貴的、富有洞見的解讀,並且把視角一直延伸到最近的“危機中的宏大敘事”,進而在結論中提齣對中國晚近的曆史展開“不含目的論的、迴歸時間原點的”(nonteleological within-time)探究,同時對中國當代及今後的發展作“不預設終點的”(open-ended)的研判,在此基礎上,重新建構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宏大敘事。無論此一願景能否實現,所有的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均應閱讀此書 。同時,這本書也為如何思考廣義上的曆史問題,提供瞭藉鑒。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onrad Schirokauer,摘自美國《Choice》雜誌
目錄
前言
中文版附記
第一章 導論
政治認同和曆史錶達
曆史錶述中的真實與虛構
1949年前的對立敘事
從學科化到激進化:毛澤東時代
從新啓濛到現代化:改革時代
在全球化時代重寫曆史
第二章 現代化敘事之起源:1949年前的民族主義史學
現代化話語
中國的現代化
曆史和政治
1930年代的實用主義轉嚮
第三章 革命敘事之起源:1949年前的馬剋思主義史學
現代化抑或革命?
走嚮毛澤東式史學
民族認同、國傢建造與曆史寫作
第四章 製造新的正統:1950年代馬剋思主義史學的學科化
階級鬥爭抑或主要矛盾?
階級鬥爭說的勝齣
新正統所含的悖論
第五章 在過去和現在之間:毛澤東時期的史學激進化
“史學革命”
捍衛曆史主義
李秀成降清之爭
“史學革命”的繼續
在意識形態和政治鬥爭之外
第六章 挑戰革命正統:1980年代的“新啓濛”史學
挑戰正統史學
賣國還是愛國:重新評估洋務運動
英雄還是愚昧:重新評估義和團
黎澍與新啓濛史學
1949年後的中國自由主義
第七章 從革命到現代化:改革時期史學研究的範式轉型
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理論?
從近代化到現代化
在中國發現“現代性”
改革時期的樂觀主義
第八章 危機中的主敘事
革命敘事的退卻
超越主敘事
中國史學的“後現代轉嚮”?
探尋曆史“真相”
第九章 結語
曆史之作為實際與作為被建構的敘事
解構敘事
在時和開放的中國近代史
前瞻:全球化中的中國
注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李和張不僅在撰寫中國近代史之前即已信仰從蘇聯輸入的“正統”馬剋思主義,而且進一步將自己對中國近代史的一般看法,直接建立在斯大林和共産國際的“正統”錶述的基礎之上。這在他們對中國社會性質、1920年代的國民革命以及後來的共産黨任務的理解上,錶現尤為明顯。23比如,李鼎聲在描寫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時,追隨斯大林,並駁斥托洛茨基將中國看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觀點。他寫道:“鴉片戰爭後,中國纔日益走上殖民地化的途程,在國民經濟上、階級陣容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錶現瞭巨大的轉變。然而,我們卻不要因此誤會,以為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就漸次成瞭資本主義的國傢。鴉片戰爭以來的曆史隻是開瞭國際資本主義對於中國的榨取與掠奪,隻是加深瞭中國民族的奴隸狀況,舊有的農業經濟雖是為國傢資本主義的鐵爪逐次抓破瞭,而新的資本主義的生産力方法卻沒有支配著全國民經濟,這就是說中國社會的舊的剝削製度並沒有從此失勢。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雖然是局部地興起來瞭,而它並沒有占著絕對的優勢,並且是受國際資本的桎梏和奴役。”(李鼎聲1949:3-4)因此,1925年至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是1911年以來“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延續,其任務仍然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地主”(同上264-267)。張聞天也將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描述成一場“資産階級民主革命”,並引用斯大林的觀點,解釋決定中國社會性質的因素,如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和帝國主義的財政經濟的統治”以及“因軍閥和官僚的壓迫而加重的封建殘餘的壓迫”(張聞天1987:216)。毫不奇怪,在李鼎聲對革命的解釋中,也可發現同樣的因素(李鼎聲1949:264-267)。
與斯大林和共産國際的觀點相呼應,李和張進一步將1927年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後的共産黨革命描述為“土地革命”(李鼎聲1949:263;張聞天1987:283)。托洛茨基派認為,政變象徵著共産黨與民族資産階級閤作政策的失敗(張聞天1987:280);張聞天駁斥瞭這一觀點,將那場事件看成是“轉摺點”,標誌著民族資産階級(亦即國民黨)背叛革命後中國的革命運動發展到一個更高水平。他指齣,這一次轉變,是從民族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農民和無産階級的聯盟,變成無産階級、農民和小資産階級的聯盟。為闡明這種轉變,張引用瞭斯大林的話:“〔反革命政變後〕革命已進入其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已開始從全民族聯閤戰綫的革命轉變為韆百萬工農群眾的革命,轉變為土地革命,這個革命將加強和擴大反帝國主義、反土豪劣紳和封建地主、反軍閥和蔣介石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同上283)然而,這場土地革命仍然屬於“民族資産階級革命”,而非托洛茨基所說的狹隘的“反關稅的革命”。為說清楚這一點,張聞天再次引用斯大林的原話(同上313)。
應當指齣的是,盡管李和張在20世紀中國的社會和革命問題上持相同觀點,他們的敘事方法是不同的。李鼎聲在寫作《中國近代史》時,已脫黨六年,靠寫作為生,在上海的各種報紙和雜誌上發錶關於政治、國際關係、曆史、文學和哲學等方麵的文章。
……
前言/序言
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曆史寫作中的想象與真實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非常不錯、非常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
書挺不錯的,是正品。送貨快。
評分
☆☆☆☆☆
好書推薦給大傢
評分
☆☆☆☆☆
包裝完整,物流也快,上一波買的書還沒看,可就是喜歡屯…
評分
☆☆☆☆☆
公公點名要的,老人傢很喜歡
評分
☆☆☆☆☆
書的內容不錯,對近代中國的理解與教科書可對照閱讀,有啓示,
評分
☆☆☆☆☆
雙十一時收的,京東價格閤適,物流給力。
評分
☆☆☆☆☆
很好的書,獲益匪淺,值得細細閱讀
評分
☆☆☆☆☆
李懷印的大作,雖然不一定贊同他的意見,但有自己的想法,汪榮祖對其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