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瞭解當代精神分析新發展的必讀書。同時,這也是一本指導心理治療師如何將“主體間交互性”理論應用於治療當下的教程。
本書的兩位作者Perter Buirski和Pamela Haglund 直承由史托羅樓等發展而來的主體間性心理療法學派,是十分優秀且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
主體間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人們對自我的感知決定瞭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人類對自我感知是主觀體驗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把特定場閤下,一個人所能意識和感知到的全部信息以及意識之外的很多內容通稱為主觀感受或主觀經驗。人齣生後就開始和外圍世界産生各種各樣的聯係,一個人的能力、性格、孩提時期與撫養者的關係以及生活環境的好壞可以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久而久之,人和周圍世界的互動就形成瞭特定的“模式”。這些模式就是我們感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組織性、主觀性和特異性。因此主體間理論指導的心理谘詢和治療,就是以關係為背景探索來訪者和他人互動的特有“模式”;而這些模式正是形成人們産生當下感受的基礎,也是新的組織形式(經由心理谘詢獲得的新的經驗組織方式)的原型。
評分好的東西,好的東西好的東西
評分5. 情緒是心理狀態的信號,是自身需求能否得以滿足的反映;情緒連同感知、信念、思維等元素綜閤構成我們“當下的感受”;情緒可以引導我們尋求需要的滿足、保證安全感和基本生存,在經驗型成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類主觀感受的重要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精神分析理論重視本能驅力的作用,而主體間性理論則更加注重情感和感受。
評分書很不錯。
評分 評分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嚮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鈔錄或筆記。
評分8. 在主體間理論的視角下,患者不會無意識地隱瞞或僞裝真實自我;相反,谘詢師會把來訪者的陳述視作一種動態的問題解決方式,用來應對發展過程中産生的情感問題。
評分很有深度的書,內容值得細讀
評分心理學的小冊子,價格不便宜呀,不過提供瞭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