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
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
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八手
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
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
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1996年初版。此次修订再版,
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
在“时代与入”的一些节骨眼上,
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
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作者简介
陆键东,广东南海县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明末清初史事、近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受邀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0年,获聘为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内页插图
目录
新版前言
前言
序 南迁
第一章 陆沉下的抉择
第二章 南土的温情与生命的积淀
第三章 晚年人生的第一轮勃发
第四章 向北京关上了大门
第五章 磨难终于启幕
第六章 1956年:一个罕有的春天
第七章 欢乐走到了尽头
第八章 风暴中的孤寂者
第九章 “今日吾侪皆苟活”
第十章 哭泣的1958年
第十一章 劫后余绪
第十二章 草间偷生
第十三章 今宵相逢
第十四章 中国学人的悲歌
第十五章 一段昙花一现的日子
第十六章 暮年“膑足”
第十七章 今生所剩无几日
第十八章 挽歌已隐约可闻
第十九章 长夜
第二十章 陈寅恪之死
第二十一章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二十二章 绝响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汪筏朝夕陪伴着陈寅恪,住在老师家中。他的人生经历有一点与老师相似,都是年近四十才成家。
显然,这两年汪篯已得陈寅恪治史方法的真传。据陈寅恪其他弟子的回忆,这一时期汪篯不仅协助陈著述与修改书稿,而且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一些意见还为陈寅恪接受、采纳。以后,汪篯没有发表太多的研究成果(或者说是皇皇巨著),便在中国史学界隋唐史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公认的地位,合理的解释是,汪篯公开发表的为数不算太多的论文,大部分都有独创性。
令人惊讶的是,十数年来一直对陈寅恪的行文格式甚有心得并刻意模仿的汪篯,1949年后竞可以很娴熟地将文言体的叙述方式转化为白话文,其流畅潇洒别具一格。汪氏之才华可见一斑。
如果历史仅是这样的一面,则以后的故事便要简单得多。偏偏历史并非只有一面。
1950年2月,汪篯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便成为北京马克思列宁学院(中央高级党校的前身)第二部的带职学员,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从这个时候起,汪篯便成为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后半生将证明这一点。从汪篯这一类知识分子人生观的改变,证明毛泽东的见解有过人之处:知识分子经过改造是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1953年的11月中旬,尚未从北京马克思列宁学院毕业的汪篯,带着满腔热情以及接受了新思想的喜悦,南下充任劝说陈寅恪北返的“使者”。
汪筏身怀的两封信,一封来自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一封来自副院长李四光。李四光,地质学家,1950年5月冲破重重阻挠从海外归返祖国。抗战时期在桂林李四光与陈寅恪有过一段不浅的情谊。李四光本为理科学界的楷模,与文史界无多大关联,但也随郭沫若函示陈寅恪,可见中国科学院当时考虑之深。
……
前言/序言
这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的著述,时代的不平,一代人的感奋,俱在书中历历可见。将近二十年过去,重读陈寅恪生平出处以及悲喜交织的故事,仍感震动,思绪难平。无声的历史一直在遵循着古朴的法则,百年中国,貌似几番陵谷,人世代谢,然历史的忧愁恰如川上逝水,无尽无涯。实际上我们一直活在自以为已成陈迹的历史中,从来未能割断与往昔的恩怨。
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依然活在历史中。
今天,相隔十七年,这部著作有缘重新刊布,它整体呈现的不仅是一个历史文本,它还在“时代与人”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笔者近年治学的一些思考与心得,可见出一些新的学术积累。十数年来,陈寅恪已成为中国文化界人所共知的人物,有关陈寅恪的史料不断被发掘,本书这次重新出版,在一些史料的引用与订正上参考了这些新材料,即使没有引用,也作了相关的提示与说明。只是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包罗万象地概括历史的全部内容,限于本书固有的体例,著述的初衷,全书的结构一仍其初。《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已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它已与一个历史时期紧紧相依,书中揭示的陈寅恪晚年的遭遇,乃是陈氏一生完备的关键部分。聊可告慰的是,任十余载风雨的摧折,书中所书写的历史,历岁月消磨,初步经受住了人世间的检验。这次新刊,增补之余,尚对原版一些冗词与错讹作了删削,个别尚有忌讳的史实,作了迫不得已的避讳;另又新加了史料图片若干。私心以为,新本尚有可观之处。至于本书是否仍合时宜,知我责我,则留待读者了。
十数年来治学,可以这样说,吾侪将终身受益于陈寅恪。为着这次修订,再次打开陈氏文集,重温那些仿佛隔世的文字。这次阅读,却似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一幕幕鲜活的历史,读出一段段感人的人生——既是陈氏自己的,也是他所论述历史的。很为这种感觉而惊讶,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忽然就醒悟,陈寅恪是用精血浇铸他的文字的。文字里包含着历史,包含着从古通今的史识;同样,也包含着他良善的天性与丰富的情感——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他对历史与人物的评价。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字里,闪耀着“史心”与“人心”。史心者,才学、通识、博大;人心者,善良、悲悯、豁达。对于人文学者来说,两者得其一,已属难能可贵;而两者兼而有之,则是百年一遇了。
“关河累年,死生契阔。”回视人生,昔日惠我极多的前辈师长,大都零落殆尽。丰神疑在,人已云亡。他们已不及见修订后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而其中的一些长者,曾以慈爱倾囊相授陈氏生平功业。灵光岿然,昭示来者。二十年间,笔者就这样感受着中国文化火尽薪传之道。行走在孤寂的问学路上,心中常萦绕着温暖,由此总对历史怀着敬畏,对前贤充满了感恩。很可惜,在内,限于资质;在外,困于世道,先哲们身后将坠之业竟接不得一二。看着那辈人渐渐远去,一代仪刑将成绝响,不由人欲效古人,嗷嗷痛哭!
同样是在这十数年间,一直得到同道者的关怀与注视。长年来三联书店对笔者爱护有加,在一段风雨同路的日子里,它甚至提供庇荫。这次本书新刊,尤其得到书店总编辑李昕先生、责任编辑潘振平先生的鼓励与支持,书店的孙晓林女士则从旁施以可贵的援手。此外,在岭南的陈寅恪女儿陈美延、陈氏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后代,与昔年一样,无私地给予了许多帮助。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修订本)(精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的书,关注很长时间了,这下补齐了,喜欢
评分
☆☆☆☆☆
陈寅恪先生的这套书的确值得拥有,不只是内容,设计包装堪称三联的经典之作,真棒
评分
☆☆☆☆☆
此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寅恪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评分
☆☆☆☆☆
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比较纯,很喜欢,和初编一起都买了,装帧设计印刷纸张都蛮不错的,也很喜欢
评分
☆☆☆☆☆
经典好书,精装很好,这册几乎没有活动,买了凑齐一套。
评分
☆☆☆☆☆
特别好的一套书,里面是繁体字,竖版排版,特别好的一套书
评分
☆☆☆☆☆
对于这部著作,曾有种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以作者这么高的声望却去表彰一个妓女,真是匪夷所思。何况柳氏其人,历史上不乏丑诋她的记载,作者是否想做出奇制胜的翻案文章?
评分
☆☆☆☆☆
书里面的英雄人物很使我佩服、敬仰,很多人物的性格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人,怎么去面对现实。如品德高尚、功绩卓着的尧,刘邦的高明,秦二世的残暴,韩信的自持功高等。是呀,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读史书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智慧。因为知识使人文雅,使人谦逊,使人谨慎,使人快乐,又使人能塑造良好的性格,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多看书,多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人。
评分
☆☆☆☆☆
陈先生研究隋唐时期的制度趁着活动入手了一套,值得认真阅读,三联书店出版的书很不错,京东活动给力,需要认真研读,希望京东以后能够多多搞活动!推荐大家购买!辛苦快递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