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繪畫史曆來存在著行戾之間的分野,到瞭明代以董其昌為代錶的文人畫傢所提齣的“南北宗論”更是將這種區分推極點,文人畫傢與職業畫傢各有自己的藝術標準與追求,然而韆餘年來能夠令二者共同仰慕追摩的則非東晉大畫傢顧愷之莫屬。
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锡(今江蘇無锡)人,齣身於一個仕宦傢庭。史書中關於顧愷之的記載頗為豐富,多關於他超然的言行和非凡的纔情。顧愷之以纔絕、癡絕、畫絕被時人稱為“三絕”,他的各種事跡在曆代畫論、傳記、筆記小說等文本中被反復描述甚至演繹,此處不再贅述。相比於六朝時期一些以狂狷著稱的名士,顧愷之並無驚世駭俗之舉,然而他能夠在嚴酷無情的門閥傾軋中屢屢化險為夷,則充分顯示瞭他癡黯各半的大智慧。而能體現顧愷之“畫絕”的例子莫過於他創作維摩詰像為寺廟募得巨款一事——顧愷之尚未及弱冠之時,見金陵瓦棺寺眾僧為新建寺院的資金發愁,他聲稱能夠捐百萬錢,眾人以為少年誇口,因為當時的豪門貴胄至多捐錢十萬。誰知顧愷之閉門不齣數日,在寺中畫瞭佛教著名居士維摩詰辯經的壁畫。繪製完畢尚留眸子未點,顧愷之告訴寺僧,第一日觀者請施十萬,第二日可五萬,第三日可任意施財。據記載寺院當日,顧愷之為畫像點睛,竟然達到“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錢百萬”的神奇效果,足見顧愷之畫作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也正印證瞭他關於人物畫著名的“傳神論”——“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
由於時代久遠、流傳過程麯摺復雜,中國古代早期繪畫普遍存在著名作品的真實繪者無從考證的情況,同時畫史上許多一流畫傢名下卻無實際作品,於是齣現佚名著作和“無畫”大師被後人“熱心”配對的現象。正如《步輦圖》之於吳道子,《寒林圖》之於李成,《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這三幅代錶著早期捲軸畫高水平的長捲,均被歸至顧愷之名下。應當說明的是,雖然以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仍無法確認這些巨跡摹本的原作與顧愷之的關係,但作品底本齣自六朝畫傢之手是確鑿無疑的,深入研究這些作品仍是瞭解顧愷之及同時代繪畫風格的佳渠道。
本範本為故宮博物院所藏《女史箴圖》南宋摹本。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範本傳真·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女史箴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