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科文庫:北京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是曆史研究所對北京市16個區縣的曆史文化資源進行全麵調研之後的集體成果,分為總報告和16個區縣的分報告。其中,總報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下麵又分為三項內容:一、對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整體評價。二、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突齣特色。三、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
第二部分為“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分布狀況”,下麵又分為兩項內容:一、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主要類型(共分為11個類型)。二、曆史文化資源的區域分布(共分為6個區域)。
第三部分為“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現狀”,下麵又分為三項內容:一、北京市近年來對曆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成效。二、北京曆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麵存在的問題。三、北京曆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製約因素。
第四部分為“北京曆史文化資源在今後北京發展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下麵又分為兩項內容:一、北京曆史文化資源在今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二、北京曆史文化資源在今後發展進程中的巨大作用。
16個區縣的分報告則從各區縣的曆史文化資源的類型與分布狀況、曆史文化資源的突齣特色與重要價值、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存在問題,以及曆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思路與相關建議等幾個方麵加以梳理和研究。
作者簡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是一所主要從事北京曆史文化研究的機構。自成立以來,堅持以學術隊伍的培養與集體課題的研究為主,先後完成有《北京曆史綱要》(上下冊)、《北京通史》(十捲)、《北京城市發展史》(五捲)、“北京專史集成”(第一輯,包括《北京政治史》《北京風俗史》《北京教育史》《北京建置沿革史》等12部專史)等科研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北京專史集成”(第二輯)和“北京斷代史”的科研工作。同時,也緻力於對北京地區曆史文化發展有關的課題研究,如“北京山區曆史文化資源整閤研究”、“朝阜曆史文化帶研究”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北京曆史文化資源調研總報告
東城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西城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朝陽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海澱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豐颱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石景山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門頭溝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房山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通州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順義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大興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昌平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平榖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密雲縣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懷柔區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延慶縣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精彩書摘
(一)北京古代傳統文化的特色
在古代的北京,文化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北京成為全國的首都之前,這裏的曆史文化還沒有産生較大的影響。第二個階段,是在北京成為全國的首都之後,北京文化開始在全國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並且把這種影響逐漸擴大到世界各地。《馬可波羅遊記》中描寫的北京在元代的繁榮景象曾經在歐洲引起轟動。此後明清時期的北京,一直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因此,錶現齣來的傳統文化特色尤為突顯。
作為都城文化最突齣的核心部分就是宮廷文化,今天我們所能夠見到的紫禁城、頤和園、明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遺産,皆是北京宮廷文化的産物。作為都城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官僚士大夫文化,當年盛唐文人在西安大雁塔題名的雅事被北京孔廟的題名碑所取代,“金榜題名”有瞭固化的載體。此外,眾多名人故居的齣現,也是北京士大夫文化的産物。眾多的京城百姓也留下瞭豐富的文化遺跡,如北京琉璃廠、白雲觀與東嶽廟、“五頂”的廟會,丫髻山和妙峰山的香會,以及天橋的雜耍等,皆是其典型代錶。
這些傳統文化還沒有,或者說還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影響。雖然也有一些域外文化的傳人(如元代大量傳人國內的伊斯蘭教文化),但是,它們很快就融人到傳統文化的洪流之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漢化”。
(二)北京近現代中外文化的融閤特色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文化在政治和經濟侵略之後也逐漸擴大瞭在北京的影響,一大片各國領使館的建立,使北京增加瞭許多醒目的西洋建築。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西方科技産品的湧人。隨著電報的使用,有瞭郵政局的設置;隨著火車的使用,有瞭火車站和鐵路的修建,甚至小火車可以被推到紫禁城裏去。城市交通的發展,使封閉的城牆被豁開瞭,改變丁整個城市的麵貌。吃西餐、看話劇和電影,成為京城最時尚的文化生活,等等。
特彆是西方各種思潮的傳人,從天演論到馬剋思主義,給北京文化的發展增添瞭新的動力。“民主”與“科學”成為知識界最響亮的口號,新文化運動的齣現,就是西方文化特彆是馬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的結果。與此同時,一批新的文化設置齣現瞭,新式的教育機構培養著一代又一代具有新思想的民眾;新式的服裝、餐飲,乃至婚喪習俗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近現代的北京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融閤的中心。
……
前言/序言
社科文庫:北京曆史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