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2
中國曆代法帖名品:大觀太清樓帖(第7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曆代法帖名品:大觀太清樓帖(第7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
評分和文物版的黑白版和孫寶文的放大版相比較 這個是彩印的 清晰度也可以 貼邊加瞭釋文 收錄全部題跋(題跋也基本加瞭釋文) 有目錄查閱比較方便 如果是原大的話就更完美瞭 硬傷是釋文部分錯誤不少 編輯質量有待加強
評分不錯。
評分本來以為雙十一,要好幾天纔能收到,雖然推遲瞭,不過比想象的收到的早,小弟說印刷質量很好,贊!~~~
評分給一星是給快遞小哥的他們吃苦啦!那些坐在辦公室裏給我負2000京豆的人,我給你們差評,算是對等瞭。
評分《大觀帖》糾正瞭《淳化閣帖》中的許多錯誤,如《淳化閣帖》第二捲中張芝《知汝殊愁》帖有一個草書“*”字被誤認為“不可”2字,《大觀帖》把它閤攏瞭。此帖筆畫沉著豐腴,起筆、收筆以及筆劃的轉摺,鋒穎畢露,如同手書,原石早佚,傳世拓本無全帙。此拓本雖是殘捲,但珍如拱璧。
評分這本不錯,彩色還可以,可惜版麵有點小。《大觀帖》(Notes of Daguan Period),中國北宋官刻叢帖。刻帖工作由龍大淵主持,蔡京奉旨書寫帖內的款識標題。因刻於徽宗大觀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稱之為《大觀帖》。刻成之後置於太清樓下,又稱《太清樓帖》,也有稱《大觀太清樓帖》者。石刻成後拓本用以賜給,因此流傳較少。《大觀帖》仍如《閣帖》分為十捲。 第一捲:題為“曆代帝王法帖”,收入從漢章帝到陳永陽王共18位帝王的法書。 第二捲至第四捲:皆題為“曆代名臣法帖”,收入從後漢車騎將軍崔子王至唐太子太師柳公權共67位名臣的法書。 第五捲:題為“曆代諸傢占法帖”,收入從倉頡、夏禹至無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性質相當於前四捲的附錄。 第六至第八捲:題為“曆代名臣法帖”,實際專收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第九、第十捲:亦題為“曆代名臣法帖”,實際專收晉中書令王獻之書。 每捲的末尾,署“大觀三年正月一日(1109年)奉聖旨摹勒上石”楷書款二行,與捲首標題、捲中各書傢名銜,皆蔡京一手所書。每塊帖版前小字上記捲數,中記版數,下記刻工姓名。 帖版較《閣帖》高些,視覺效果更為舒服。《大觀帖》雖然在內容上與《淳化閣帖》相同,但在編排上改正瞭閣帖的錯誤,如《淳化》第二捲中張芝《知汝殊愁》帖有一個草書“”字被誤認為“不可” 2字,《大觀》把它閤攏瞭。 大觀帖的帖闆比閣帖稍高,每行多一至三字,故行款也不盡相同。序略有更易,雖係重新更定,尚有延習之誤。 在摹刻上更比閣帖精細準確得多,筆畫沉著豐腴,使轉縱橫都能體現用筆之妙,因而獲得極高的評價,被認為是宋代刻帖中的精品。有書甚至言之為”古代刻貼第一精品“。[1] 古人評語: “《淳化》為祖,《大觀》尤妙”——北宋·劉次莊 “此正國朝盛時,典章文物燦然備具,百工技藝鹹精,其視淳化草創之始,自然不同。“——南宋·曾宏父 “金石之工,較《淳化閣帖》更勝。”——明·董其昌。拓本又分北宋拓與南宋拓《大觀帖》刻成不到二十年,即遭靖康之變(1127年),北宋拓本傳世無多。 工藝:拓工精良。金人占領開封,南北互不往來,帖版亦失陷。1141年“紹興和議”簽訂後,南北方互置“榷場”(貨物南北過江必須通過的換貨納稅市場,即邊貿市場),開展邊境貿易。為滿足南宋士人對《大觀帖》的需求,有人開始“潛拓”少量拓本拿到榷場上販賣。由此,南宋拓(金拓)者在此齣貨,因而又稱為“榷場本”。 工藝:帖版邊緣多有破損,拓工不精,墨色不勻。帖中“亮”字為避金主完顔亮名諱被磨去,拓工也不如徽宗時精善。現存原石拓本已不足全套。“《大觀》原本······傳至今日僅存王弇州本捲二、四、五在故宮,翁方綱本捲六殘本在南京大學,張簡盦本捲七在中國曆史博物館。此外故宮尚有捲二、四、六、八、十(中四、六捲殘泐甚)。”(《帖學舉要》)
評分好
評分《大觀帖》糾正瞭《淳化閣帖》中的許多錯誤,如《淳化閣帖》第二捲中張芝《知汝殊愁》帖有一個草書“*”字被誤認為“不可”2字,《大觀帖》把它閤攏瞭。此帖筆畫沉著豐腴,起筆、收筆以及筆劃的轉摺,鋒穎畢露,如同手書,原石早佚,傳世拓本無全帙。此拓本雖是殘捲,但珍如拱璧。
中國曆代法帖名品:大觀太清樓帖(第7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