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嚮周恩來學溝通藝術》展示的是周恩來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溝通能力。周恩來一生,不知道與多少人打過交道,在他與人打交道和交談的過程中,展現齣瞭爐火純青的溝通藝術。《嚮周恩來學溝通藝術》從做好鋪墊、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換位思考、巨擘效應、事實說話、隨機應變、破解忌諱、語言幽默等九個方麵展示瞭周恩來的說服能力,每一個方麵都概括、提煉齣瞭若乾個說服技巧。生動活潑的曆史事實,加上畫龍點睛的理論概括,一定能讓你的溝通能力更上層樓。
作者簡介
吳玨,中共黨史專業博士,從事中共黨史、中共黨史人物及其思想研究。現任廣東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市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
目錄
做好鋪墊 水到渠成
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直接關係到溝通的效果。故談話之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和精力去熟悉和瞭解對象,盡可能地廣泛收集有關資料,選擇閤適的場所,尋找時機,
預設可能采用的方法。周恩來在每次做溝通工作之前總是進行充分的準備,這樣纔收獲
瞭水到渠成的效果。
相知共贏
有備而來
充分信任
直呼其名
巧妙寒暄
對癥下藥
選準缺口
以情動人 重在攻心
白居易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溝通如果誇誇其談、華而不實,缺乏真摯的感情
,也許能欺騙彆人的耳朵,卻永遠不能欺騙彆人的心,隻有熾熱真誠的情感纔能使“快
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周恩來在與彆人溝通的時候,特彆注重以
情動人,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其建議,答應其要求。
溫情服人
適當恭維
良藥苦口
注意傾聽
動之以情
嚴慈相濟
善意批評
巧用贊美
適時悲情
以理服人 善於講理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溝通的根本,而說理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周恩來非常善於通
過擺事實、講道理來使人信服,使人贊同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從而達到處理好問題的目
的。
縝密論證
苦口婆心
抓住關鍵
入情入理
曉以利害
共識推辯
藉言推辯
趁熱打鐵
以理服人
寓理於喻
巧用類比
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它客觀上要求我們站在對方的立
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周恩來在
與人溝通時善於換位思考,律己寬人,從而使分歧和矛盾迎刃而解。
謙虛自責
先之以身
現身說法
推己及人
責己正人
他中有我
巧用威嚴 立收奇效
權威人物的暗示,權威人物的話語,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震攝力。說話者若是地位高、
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就易於引起他人的重視並使人確信其正確性。周恩
來也常常巧用威嚴增強溝通的效果。
敢怒敢言
當機立斷
氣勢鎮人
一語中的
該怒則怒
威望功效
藉助外力
藉風行船
擺明事實 有根有據
事實勝於雄辯。能夠輕易說服對方的往往就是最基本的事實,如果有事實為證,無須語
言就可以讓對方低頭。所以,當周恩來與人溝通的時候,他有時就隻嚮對方擺事實。
有的放矢
擺明事實
和藹相勸
數據服人
對比說理
分析形勢
隨機應變 不拘定式
溝通的對象不同、時機不同、場所不同,溝通的方法就不同。周恩來采用的溝通方法沒
有定式,他總是根據不同的對象、時間、地點,選擇不同的方法,使溝通工作得心應手
、遊刃有餘。
以退為進
心理開窗
實惠誘導
無聲之勝
完璧歸趙
先發製人
後發製人
以讓促讓
求同存異
個彆交談
巧換氣氛
慈威並濟
破解忌諱 皆大歡喜
溝通是為瞭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引導對方與自己同心同德去完成既定目標,其本質
是一種與人為善的美好行為。但有的人懷著一片誠意苦口婆心地進行溝通,到頭來不僅
不能說服對方,反而激化瞭矛盾,其根本原因是在溝通的過程中犯瞭大忌。周恩來用實
例告訴我們如何破解忌諱,使溝通皆大歡喜。
全麵周到
開誠布公
因人而異
注重場閤
不傷情麵
響鼓輕敲
委婉點化
循循善誘
言近旨遠
尊重對方
語言幽默 事半功倍
幽默是一種運用智慧來增進與他人關係的藝術。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種化乾戈
為玉帛的良藥。它能使語言生輝,使交際氣氛迅速輕鬆、活潑起來,從而避免爭吵。幽
默能使他人更喜歡你、更信任你,使你與他人的關係變得更有意義。周恩來常常巧妙地
展現和運用自己的幽默,使溝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旁敲側擊
舉重若輕
委婉達意
反客為主
反唇相譏
幽默化解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直呼其名
“曾擴情,久違瞭!”最簡單但又重要的獲得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彆人的名字,直呼其名,使人備感親切和被重視。
在任何語言中,對任何一個人而言,最動聽、最重要的字眼就是自己的名字。
當你走在陌生人群中突然聽到有人呼喚你的名字,尤其是這個人還是有身份、有地位,甚至是你敬仰、崇拜的人,你是什麼感受?當然是興奮、感動!
一個人被其他人如何稱呼,往往決定瞭彼此的印象。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裏,都希望他人能對自己抱著很關心的態度,也就是透過彆人對自己的注意觸及自己的潛在心理。對於一個很關心我們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會對他産生好感。周恩來一生見過的人成韆上萬,但他在再見麵時,都能叫齣他們的姓名,從未張冠李戴,發生失誤。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當政治部主任時,有一名少校科員叫曾擴情,後來投靠蔣介石,成為軍統要員。解放戰爭中他被俘瞭,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教育改造。特赦後,他和其他改造好的同僚來到北京見周恩來。事隔30多年,曾擴情頭發都白瞭,但周恩來一眼便認齣他來。一聲“曾擴情,久違瞭!”使他一下子感動得淚流滿麵,很多年以後提起此事時還是激動不已。
周恩來在重慶時有一次去看望話劇演員秦怡,她不在,隻見奶媽抱著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說是秦怡的女兒。新中國成立後,事隔十幾年瞭,周恩來第一次見到秦怡時,問起她的女兒現在怎麼樣瞭,還說齣她的名字,讓秦怡非常感動。
1964年,日本乒乓球隊赴北京參加比賽,周恩來接見瞭他們;1973年,日本老運動員代錶團訪問中國時,周恩來又親切接見瞭他們。
周恩來握住星野的手,不待彆人介紹便說:“星野,你十幾年沒來中國瞭吧?”是啊,從1961年到1973年,已經12年瞭,可是周恩來還能喊齣他的名字!這使星野又驚又喜,激動得半天說不齣話來。
周恩來又握住鬆崎的手說:“你是第五次來中國吧?”鬆崎一下子答不齣來,算瞭一下,果然是五次。
周恩來和中日兩國運動員在一起談笑風生,像聊傢常一樣和藹可親……把日本運動員感動得贊不絕口地說:“我們從來沒見過那樣好的總理。”
就連一麵之交的普通工人、農民、服務員,周恩來在事隔多年後仍然能叫齣他們的名字。這樣的例子在人們以往的迴憶文章裏已有很多。
戴爾?卡耐基說:“一種最簡單但又重要的獲取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記彆人的姓名。”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個難以溝通的人,不妨利用稱呼的方式拉近你們的距離,而且口吻必須極自然,不要讓對方感覺你是在裝腔作勢。兩人的距離若因此而接近,則事情便很容易解決。
周恩來的魅力就在於凡是和他打過交道的人他隻要見你一麵,知道你的姓名和專業,哪怕相隔多年又相見瞭,他還會像老朋友一樣同你握手,叫齣你的名字,問你彆後的情況……
有瞭這樣的開頭,還有什麼樣的人不能溝通呢?
有備而來
有瞭仔細的形勢分析,周密的軍事計劃,陳獨秀不得不同意舉行上海第三次工人起義。
溝通之前,要仔細地瞭解形勢、分析形勢,做好各種預案,絕不打無準備之仗;溝通的時候,就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摺服對方。
1927年2月l7日,北伐軍占領浙江杭州。外傳江西戰敗後,張作霖、張宗昌在天津舉行會議,就地盤分配和進兵計劃達成協議,同意張宗昌和李景林的軍隊(直魯聯軍)援助。2月24日,北洋軍閥頭子張宗昌陪同孫傳芳到上海,命令第八軍軍長兼渤海艦隊司令畢庶澄率軍到上海接替防務。
由於以上情況,率領北伐軍進入浙江的將領何應欽、白崇禧等害怕觸犯帝國主義,不敢從滬杭綫進攻上海,進軍突然停頓。
上海工人階級把從北洋軍閥手中奪取上海的任務擔當瞭起來。2月17日,中共中央決定上海工人實行總罷工。罷工人數由10萬人發展到20萬人,進而發展成為起義。
工人群眾在楊樹浦召開瞭動員大會,隨即進攻閘北警察所,奪取槍支,遭到反動軍隊鎮壓。
23日,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區委召開聯席會議,當即決定停止第二次武裝起
義,擴大武裝組織,準備第三次武裝起義,並組織特彆委員會指導工作,其中包括“組織特彆軍委”。特彆委員會由陳獨秀、周恩來等人組成,特彆軍委由周恩來、趙世炎等人組成,周恩來是特彆軍委的領導人。
陳獨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又是特彆委員會的負責人,他同意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來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但對奪取上海依靠什麼力量,怎樣武裝,什麼時候起義,卻有不同看法。
於是,會上發生瞭激烈的爭論。
陳獨秀不贊成馬上舉行武裝起義,他找藉口說:“北伐軍不到上海,上海無法解決。等北伐軍到達上海時,再舉行起義。”
周恩來是有軍事工作經驗的,在廣東領導過軍隊,深深體會到自己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他分析說:“現在北洋軍閥的部隊是在瓦解之中,這些隊伍是很不鞏固的,我們可以做宣傳工作,可以分化他們,甚至把這些部隊拉過來。”
“光有這些部隊,恐怕不行吧?”陳獨秀打斷他的話。
“沒錯,如果舉行武裝起義,而工人又武裝得不充分,那麼,盡管北洋軍閥部隊同我們取得瞭聯係,盡管我們在他們中間做瞭宣傳,情況還是不妙。”周恩來接著說,“這些部隊對我們能起多大作用,這取決於我們對工人的武裝程度,取決於工人擁有的力量。假如工人的力量薄弱,這隻會有利於他人,反之亦然。”
接著,周恩來進一步提齣瞭他的建議:“我們要有自己的準備,要組織糾察隊、自衛團,糾察隊、自衛團都要規定特彆工作,並暴動起來奪取武裝。”
周恩來的分析入情入理,得到瞭瞿鞦白等人的支持,最終也使陳獨秀接受瞭他們的意見。
在此基礎上,周恩來提齣瞭軍事工作的綱領性計劃,包括建立領導機構、組織武裝力量、加強隊伍訓練、準備武器加強敵軍工作、開展情報活動等,核心是建立一支由共産黨自己直接領導的有戰鬥力的武裝隊伍,作為發動武裝起義的主力軍,在關鍵時刻能夠剋敵製勝。
到3月11日,常備軍一團、後備三團組成,總數超過2000人。周恩來親自製訂瞭《武裝暴動訓練大綱》,並經常深入到工人糾察隊中去,親自指導浦東、南市、小沙渡、楊樹浦、商務印書館等地區的軍事訓練,教工人練習射擊、進攻與防禦。
當時,上海的軍閥和資本傢都被第二次武裝起義嚇破瞭膽,到處組織“保衛團”。為瞭更多地從敵人手中得到武器,周恩來召集商務印書館糾察隊乾部開會,
要糾察隊員打進保衛團去,掌握槍支。
當時有人對周恩來的做法不明白,反對參加保衛團,並說:“保衛團是資産階級的武裝組織,我們參加保衛團去保衛資本傢嗎?”
周恩來聽瞭哈哈一笑,啓發大傢說:“我們現在缺少什麼?”
有人迴答說:“現在缺少槍啊!”
周恩來順勢分析說:“你們參加保衛團,1人有1支槍,還有好多子彈,領瞭武器不是可以增加我們的武裝嗎?”
這樣一講,大傢的腦筋開通瞭,有30多人參加瞭保衛團,後來對第三次武裝起義起瞭作用。
什麼時候舉行武裝起義?
“我們力量薄弱,不要發動太早。”陳獨秀還在猶豫,“我認為,能否舉行起義,有兩個標準:一、上海已無北洋軍閥的駐兵;二、北伐軍到達上海南邊的鬆江縣後仍舊前進,或者在到達龍華後。”
周恩來不同意這兩個標準,他分析瞭江浙戰場的形勢和上海敵人駐軍情況,然後說:“假使鬆江下,必可動,因畢(指畢庶澄)絕不緻再守上海。蘇州下,也必可動,因他也不能枯守上海,同時他的兵隊必有一部潰散。”
最後,周恩來果斷地說:“一、鬆江下;二、蘇州下;三、麥根路與北路兵嚮蘇州退。三條件有一個就決定發動。”
周恩來的意見得到瞭大傢的支持,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如期舉行。
3月21日中午12時,上海總工會頒布總同盟罷工令,80萬工人實行罷工。
周恩來任起義總指揮,趙世炎任副總指揮。他們以3000名工人武裝糾察隊為骨乾組成起義隊伍,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援,同駐在上海的北洋軍閥直魯軍畢庶澄部和其他軍警約5000多人展開激戰。全體工人罷工遊行到瞭街市的中心,嚮預定地點集閤。租界內的工人群眾1小時內也到瞭華界,武裝糾察隊按預定計劃嚮各警署、各兵營與軍隊駐地行動。
鐵路被截斷,電話局被占領,電報局被占領,電燈斷電,自來水斷水。徒手無武器的群眾也逐漸用奪得的武器武裝起來。警察紛紛脫下製服逃散,大小警署的門前拋齣槍械,懸掛白旗。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瞭勝利。就這樣,北伐軍不摺一兵、不費一彈進入瞭上海。
……
前言/序言
嚮周恩來學溝通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