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手冊

電池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雷迪(Reddy T.B) 著,[美] 托馬斯B.雷迪(Thomas B.Reddy) 編,汪繼強,劉興江 等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643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5798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70多位國際知名電池專傢、學者編寫
  電池研究、生産、使用單位的必備工具書


  

內容簡介

  《電池手冊(原著第4版)》是由美國一大批知名電池專傢撰寫的電池專著,先後已經齣版瞭第一版至第三版和目前新的第四版。《電池手冊(原著第4版)》為適應電池技術發展和電動車及大規模儲能等新的應用需求,在對傳統電池體係部分全麵進行修訂的基礎上,新增和補充瞭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産品的電池選擇、生物醫學用電池、軍用貯備電池、數學模型、故障分析等內容,列舉瞭各種電池新産品、相關性能及應用情況。
  《電池手冊(原著第4版)》共分5個部分,共39章。全書不僅覆蓋瞭前三版內容,而且介紹瞭新電池技術。《電池手冊(原著第4版)》具有內容豐富、新穎性和實用強的特點。本書可以作為我國從事電池研究、生産和使用的廣大科技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極具價值的參考書和工具書,同時也可作為各類中、高等院校及電化學及新能源材料專業師生的有益參考書。

目錄

第1部分工作原理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電池和電池組的組成
1.2 電池和電池組的分類
1 2 1原電池和原電池組
1 2 2蓄電池和蓄電池組
1 2 3貯備電池
1 2 4燃料電池
1.3 電池工作
1.3.1 放電
1.3.2 充電
1.3.3 具體實例:鎘/鎳電池
1.3.4 燃料電池
1.4 電池的理論電壓、容量和能量
1.4.1 自由能
1.4.2 理論電壓
1.4.3 理論容量
1.4.4 理論能量
1.5 實際電池組的比能量和體積比能量
1.6 質量比能量和體積比能量上限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化學原理和反應
2.1 引言
2.2 熱力學基礎
2.3 電極過程
2.4 雙電層電容和離子吸附
2.5 電極錶麵的物質傳輸
2.5.1 濃差極化
2.5.2 多孔電極
2.6 電分析技術
2.6.1 循環伏安法
2.6.2 計時電位法
2.6.3 電化學阻抗譜法
2.6.4 間歇滴定技術
2.6.5 相圖的熱力學分析
2.6.6 電極
參考文獻
第3章 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
3.1 概述
3.2 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
3.2.1 電壓水準
3.2.2 放電電流
3.2.3 放電模式
3.2.4 不同放電模式下電池性能評估實例
3.2.5 放電期間電池的溫度
3.2.6 使用壽命
3.2.7 放電類型
3.2.8 電池循環工作製度
3.2.9 電壓穩定性
3.2.1 0充電電壓
3.2.1 1電池和電池組設計
3.2.1 2電池老化與貯存條件
3.2.1 3電池設計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池標準
4.1 概述
4.2 國際標準
4.3 標準概念
4.4 IEC和ANSI命名法
4.4.1 原電池
4.4.2 蓄電池
4.5 極端
4.6 電性能
4.7 標識
4.8 ANSI和IEC標準的對照錶
4.9 IEC標準圓形原電池
4.1 0標準SLI和其他鉛酸蓄電池
4.1 1法規與安全性標準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池組設計
5.1 概述
5.2 消除潛在安全問題的設計
5.2.1 對原電池充電
5.2.2 防止電池組短路
5.2.3 反極
5.2.4 單體電池和電池組外部充電保護
5.2.5 設計鋰原電池組需要考慮的特殊事項
5.3 分立電池組的安全措施
5.3.1 防止電池組插入錯誤的設計
5.3.2 電池尺寸
5.4 電池組構造
5.4.1 單體電池間的連接
5.4.2 電池封裝
5.4.3 殼體設計
5.4.4 極柱和觸點材料
5.5 可充電電池組設計
5.5.1 充電控製
5.5.2 放電/充電控製事例
5.5.3 鋰離子電池
5.6 電能管理和控製係統
參考文獻
第6章 電池數學模型
6.1 概述
6.2 電池數學模型的建立
6.3 經驗模型
6.4 機理模型
6.4.1 電子電荷傳遞
6.4.2 離子電荷傳遞
6.4.3 界麵上電荷轉移的驅動力
6.4.4 電荷傳遞速率
6.4.5 離子分布
6.5 釩酸銀電池的動力學模型
6.6 多孔電極模型
6.7 鉛酸電池模型
6.8 多孔電極的嵌入反應
6.9 能量平衡
6.1 0電池容量衰減
6.1 1確定正確模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電解質
7.1 概述
7.2 水溶液電解質
7.2.1 堿性電解質
7.2.2 中性電解質
7.2.3 酸性電解質
7.3 非水電解質
7.3.1 有機溶劑電解質
7.3.2 無機溶劑電解質
7.4 離子液體
7.5 固體聚閤物電解質
7.6 陶瓷/玻璃電解質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原電池
第8章 原電池概論
8.1 原電池的共性和應用
8.2 原電池的種類和特性
8.3 原電池係列的工作特性比較
8.3.1 概述
8.3.2 電壓和放電麯綫
8.3.3 比能量和比功率
8.3.4 有代錶性的原電池的性能比較
8.3.5 放電負載及循環製度的影響
8.3.6 溫度的影響
8.3.7 原電池的貯存壽命
8.3.8 成本
8.4 原電池的再充電
第9章 鋅/碳電池
9.1 概述
9.2 化學原理
9.3 電池和電池組類型
9.3.1 勒剋郎謝電池
9.3.2 氯化鋅電池
9.4 結構
9.4.1 圓柱形電池結構
9.4.2 反極式圓柱形電池
9.4.3 疊層電池和電池組
9.4.4 特殊設計
9.5 電池組成
9.5.1 鋅
9.5.2 碳包
9.5.3 二氧化錳
9.5.4 炭黑
9.5.5 電解質
9.5.6 緩蝕劑
9.5.7 碳棒
9.5.8 隔膜
9.5.9 密封
9.5.1 0外套
9.5.1 1端子
9.6 性能
9.6.1 電壓
9.6.2 放電特性
9.6.3 間歇放電的影響
9.6.4 放電麯綫比較——高負載下尺寸對氯化鋅電池的影響
9.6.5 不同電池等級放電麯綫比較
9.6.6 內阻
9.6.7 溫度的影響
9.6.8 使用壽命
9.6.9 貯存壽命
9.7 特殊設計
9.8 單體及組閤電池的型號及尺寸
參考文獻
第10章 鎂電池和鋁電池
10.1 概述
10.2 化學原理
10.3 鎂/二氧化錳電池結構
10.3.1 標準結構
10.3.2 內�餐狻胺醇�”式結構
10.4 鎂/二氧化錳電池的工作特性
10.4.1 放電性能
10.4.2 貯存壽命
10.4.3 內�餐狻胺醇�”式電池
10.4.4 電池設計
10.5 鎂/二氧化錳電池的尺寸和類型
10.6 其他類型鎂電池
10.7 鋁原電池
參考文獻
第11章 堿性二氧化錳電池
11.1 概述
11.2 化學原理
11.3 電池組成和材料
11.3.1 正極的組成
11.3.2 負極的組成
11.4 結構
11.4.1 圓柱結構
11.4.2 小型電池結構
11.4.3 電池的型號和尺寸
11.4.4 測試標準
11.4.5 電池漏液
11.5 EVOLTATM和OXYRIDETM電池
參考文獻
第12章 氧化汞電池
12.1 概述
12.2 化學原理
12.3 電池組成
12.3.1 電解質
12.3.2 鋅負極
12.3.3 鎘負極
12.3.4 氧化汞正極
12.3.5 結構材料
12.4 結構
12.4.1 扣式電池結構
12.4.2 平闆式電池結構
12.4.3 圓柱形電池結構
12.4.4 捲繞式負極電池結構
12.4.5 低電流放電電池結構
12.5 鋅/氧化汞電池的工作特性
12.5.1 電壓
12.5.2 放電性能
12.5.3 溫度的影響
12.5.4 內阻
12.5.5 貯存
12.5.6 使用壽命
12.6 鎘/氧化汞電池的工作特性
12.6.1 放電
12.6.2 貯存
參考文獻
第13章 鋅/氧化銀電池和鋅/空氣電池
13.1 鋅/氧化銀電池
13.1.1 概述
13.1.2 化學原理與組成
13.1.3 電池結構
13.1.4 工作特性
13.1.5 電池尺寸和型號
13.2 鋅/空氣電池
13.2.1 概述
13.2.2 化學原理
13.2.3 結構
13.2.4 工作特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14章 鋰原電池
14.1 概述
14.1.1 鋰電池的優點
14.1.2 鋰原電池的分類
14.2 化學原理
14.2.1 鋰
14.2.2 正極活性物質
14.2.3 電解質
14.2.4 電池電極對和反應機理
14.3 鋰原電池的特性
14.3.1 設計和工作特性概述
14.3.2 可溶性正極的鋰原電池
14.3.3 固體正極鋰原電池
14.4 鋰電池的安全和操作
14.4.1 影響到安全和操作的因素
14.4.2 需要考慮的安全事項
14.5 鋰/二氧化硫電池
14.5.1 化學原理
14.5.2 結構
14.5.3 性能
14.5.4 電池型號和尺寸
14.5.5 Li/SO2電池和電池組的安全使用及操作事項
14.5.6 應用
14.6 鋰/亞硫酰氯電池
14.6.1 化學原理
14.6.2 碳包式圓柱形電池
14.6.3 螺鏇捲繞式圓柱形電池
14.6.4 扁形或盤形Li/SOCl2電池
14.6.5 大型方形Li/SOCl2電池
14.6.6 應用
14.7 鋰/氯氧化物電池
14.7.1 鋰/硫酰氯電池
14.7.2 鹵素添加劑鋰/氯氧化物電池
14.8 鋰/二氧化錳電池
14.8.1 化學原理
14.8.2 結構
14.8.3 性能
14.8.4 單體電池和電池組的尺寸
14.8.5 應用和操作
14.9 鋰/氟化碳電池
14.9.1 化學原理
14.9.2 結構
14.9.3 性能
14.9.4 單體和組閤電池型號
14.9.5 應用和操作
14.9.6 鋰/氟化碳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展
14.10 鋰/二硫化鐵電池
14.10.1 化學原理
14.10.2 結構
14.10.3 性能
14.10.4 電池型號與應用
14.11 鋰/氧化銅電池
14.11.1 化學原理
14.11.2 結構
14.11.3 性能
14.11.4 電池型號與應用
14.12 鋰/銀釩氧電池
14.13 鋰/水電池和鋰/空氣電池
參考文獻

第3部分 蓄電池
第15章 蓄電池導論
15.1 蓄電池的應用與特點
15.2 蓄電池的種類和特點
15.2.1 鉛酸蓄電池
15.2.2 堿性蓄電池
15.3 各種蓄電池體係的性能比較
15.3.1 概述
15.3.2 電壓和放電麯綫
15.3.3 放電速率對電性能的影響
15.3.4 溫度的影響
15.3.5 荷電保持
15.3.6 壽命
15.3.7 充電特性
15.3.8 成本
參考文獻
第16章 鉛酸電池
16.1 一般特徵
16.1.1 曆史
16.1.2 生産統計和鉛酸電池的使用
16.2 化學原理
16.2.1 一般特徵
16.2.2 開路電壓特徵
16.2.3 極化和歐姆損耗
16.2.4 自放電
16.2.5 硫酸的特點和性質
16.3 結構特徵、材料和生産方法
16.3.1 閤金生産
16.3.2 闆柵生産
16.3.3 鉛粉生産
16.3.4 和膏
16.3.5 塗膏
16.3.6 固化
16.3.7 組裝和隔闆材料
16.3.8 殼蓋密封
16.3.9 槽化成
16.3.10 電池化成
16.3.11 乾荷電
16.3.12 測試和完成
16.3.13 運輸
16.3.14 乾荷電電池的激活
16.4 SLI(汽車)電池:結構和特徵
16.4.1 一般特徵
16.4.2 結構
16.4.3 性能特徵
16.4.4 單電池和電池組型號、尺寸
16.5 深循環和牽引電池:結構和性能
16.5.1 結構
16.5.2 性能特徵
16.5.3 電池型號和尺寸
16.6 備用電池:結構和特徵
16.6.1 結構
16.6.2 性能特徵
16.6.3 單電池及電池組型號和尺寸
16.7 充電和充電設備
16.7.1 通常考慮的因素
16.7.2 鉛酸電池充電方法
16.8 維護、安全和運行特徵
16.8.1 維護
16.8.2 安全
16.8.3 工作參數對電池壽命的影響
16.8.4 失效模式
16.9 應用和市場
16.9.1 汽車電池
16.9.2 小型密封鉛酸蓄電池
16.9.3 工業電池
16.9.4 電動汽車
16.9.5 儲能係統
16.9.6 功率調節和不間斷電源係統
16.9.7 船艇電池
參考文獻
第17章 閥控鉛酸電池
17.1 概述
17.2 化學原理
17.3 電池結構
17.3.1 VRLA圓柱形電池結構
17.3.2 VRLA方形電池結構
17.3.3 高功率電池設計
17.4 性能特徵
17.4.1 VRLA圓柱形電池特徵
17.4.2 VRLA方形電池特徵
17.4.3 高倍率部分荷電狀態下循環使用的新型電池設計
17.5 充電特徵
17.5.1 一般考慮
17.5.2 恒壓充電
17.5.3 快速充電
17.5.4 浮充電
17.5.5 恒電流充電
17.5.6 漸減電流充電
17.5.7 並聯/串聯充電
17.5.8 充電電流效率
17.6 安全與操作
17.6.1 析氣
17.6.2 短路
17.7 電池型號和尺寸
17.8 VRLA電池應用於不間斷供電電源
17.9 閥控鉛酸蓄電池目前的研究進展和未來機遇
參考文獻
第18章 鐵電極電池
18.1 概述
18.2 鐵/氧化鎳電池的化學原理
18.3 傳統鐵/氧化鎳電池
18.3.1 結構
18.3.2 鐵/氧化鎳電池的特性
18.3.3 鐵/氧化鎳電池的規格
18.3.4 鐵/氧化鎳電池的操作和使用
18.4 先進鐵/鎳電池
18.5 鐵/空氣電池
18.6 鐵/銀電池
18.7 鐵負極材料的新進展
18.8 鐵正極材料
參考文獻
第19章 工業和空間用鎘/鎳電池
19.1 前言
19.2 化學原理
19.3 結構
19.4 特性
19.4.1 體積比能量和質量比能量
19.4.2 放電特性
19.4.3 內阻
19.4.4 荷電保持
19.4.5 壽命
19.4.6 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
19.4.7 記憶效應
19.5 充電特性
19.6 密封鎘/鎳電池技術
19.7 縴維鎘/鎳電池技術
19.7.1 電極技術
19.7.2 生産靈活性
19.7.3 密封電池和開口電池
19.7.4 密封免維護FNC電池
19.7.5 性能
19.8 製造商和市場劃分
19.9 應用
參考文獻
第20章 開口燒結式鎘/鎳電池
20.1 概述
20.2 化學原理
20.3 結構
20.3.1 極闆及其製造工藝
20.3.2 隔膜
20.3.3 極組裝配
20.3.4 電解質
20.3.5 電池殼
20.3.6 氣塞和單嚮閥
20.4 特性
20.4.1 放電特性
20.4.2 影響容量的因素
20.4.3 變負載發動機啓動應用中的功率
20.4.4 影響最大功率電流的因素
20.4.5 比能量與比功率
20.4.6 工作時間
20.4.7 荷電保持
20.4.8 貯存
20.4.9 壽命
20.5 充電特性
20.5.1 恒電位充電
20.5.2 恒電流控壓充電
20.5.3 其他充電方法
20.5.4 充電電壓的溫度補償
20.6 維護
20.6.1 電性能恢復
20.6.2 機械維護
20.6.3 係統檢測標準
20.7 可靠性
20.7.1 失效模式
20.7.2 記憶效應
20.7.3 影響氣體阻擋層失效的因素
20.7.4 熱失控
20.7.5 潛在危險
20.8 電池和電池組設計
20.8.1 典型的開口燒結式鎘/鎳單體電池
20.8.2 典型的電池組設計
20.8.3 空冷/加熱
20.8.4 溫度傳感器
20.8.5 電池殼
20.8.6 電池極柱
20.8.7 電池加熱器
20.8.8 開口燒結式鎘/鎳電池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1章 便攜式密封鎘/鎳電池
21.1 概述
21.2 化學原理
21.3 結構
21.3.1 圓柱形電池
21.3.2 扣式電池
21.3.3 小矩形電池
21.3.4 矩形電池
21.4 特性
21.4.1 概述
21.4.2 放電特性
21.4.3 溫度的影響
21.4.4 內阻
21.4.5 工作時間
21.4.6 反極
21.4.7 放電模式
21.4.8 恒功率放電
21.4.9 貯存壽命(容量或荷電保持)
21.4.1 0循環壽命
21.4.1 1壽命估算和失效機理
21.5 充電特性
21.5.1 概述
21.5.2 充電過程
21.5.3 電壓、溫度和壓力的關係
21.5.4 充電期間的電壓特性
21.5.5 充電方法
21.6 特殊用途電池
21.6.1 高能電池
21.6.2 快充電電池
21.6.3 高溫電池
21.6.4 耐熱電池
21.6.5 存儲器備份電池
21.6.6 小矩形電池
21.7 電池類型和型號
21.8 電池尺寸及可能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22章 金屬氫化物/鎳電池
22.1 概述
22.2 Ni/MH電池化學體係
22.2.1 化學反應
22.2.2 金屬氫化物閤金
22.2.3 氫氧化鎳
22.2.4 電解質
22.2.5 隔膜
22.3 電池結構類型
22.3.1 圓柱形結構
22.3.2 扣式結構
22.3.3 小方形結構
22.3.4 9V多單體電池
22.3.5 大方形電池
22.3.6 整體結構
22.4 電池設計
22.4.1 圓柱形結構與方形結構
22.4.2 金屬殼與塑料殼
22.4.3 能量與功率的平衡
22.4.4 單體電池、電池模塊和電池組的設計
22.4.5 熱管理水冷與風冷
22.5 EV電池組
22.6 HEV電池組
22.6.1 HEV種類
22.6.2 電損耗
22.6.3 荷電狀態保持
22.7 燃料電池的啓動和動力輔助
22.8 消費類電池——預充Ni/MH電池
22.9 放電特性
22.9.1 概述
22.9.2 放電特性
22.9.3 質量比能量
22.9.4 比功率
22.9.5 放電速率和溫度對容量的影響
22.9.6 工作壽命(工作時間)
22.9.7 荷電保持能力
22.9.8 循環壽命
22.9.9 擱置壽命
22.9.1 0庫侖/能量效率和內阻
22.9.1 1過放電過程中的反極
22.9.1 2放電類型
22.9.1 3恒功率放電特性
22.9.1 4電壓降(記憶效應)
22.10 充電方法
22.10.1 概述
22.10.2 充電控製技術
22.10.3 充電方法
22.10.4 再生製動能
22.10.5 充電算法
22.11電絕緣
22.12 下一代Ni/MH電池
22.12.1 降低成本
22.12.2 超高功率設計
22.12.3 儲能電池
參考文獻
第23章 鋅/鎳電池
23.1 概述
23.2 鋅/鎳電池化學原理
23.2.1 鋅電極
23.2.2 配對鎳電極的考慮
23.2.3 隔膜
23.2.4 正極
23.3 電池單體結構
23.3.1 方形結構
23.3.2 密封圓柱結構
23.3.3 鎳電極
23.3.4 鋅電極
23.3.5 隔膜與電解質設計
23.4 性能特徵
23.4.1 貯存特性
23.4.2 安全性
23.4.3 鋅/鎳單體電池和電池組
23.4.4 失效機理
23.5 應用
23.5.1 電動工具
23.5.2 割草機和園藝工具
23.5.3 輕型電動車
23.5.4 混閤電動車
23.5.5 消費電子用AA電池
23.6 鋅/鎳電池的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第24章 氫鎳電池
24.1 概述
24.2 化學反應
24.2.1 正常工作
24.2.2 過充電
24.2.3 過放電
24.2.4 自放電
24.3 電池與極組組件
24.3.1 正極(燒結式)
24.3.2 氫電極
24.3.3 隔膜材料
24.3.4 氣體擴散網
24.4 Ni/H2電池結構
24.4.1 COMSAT Ni/H2電池
24.4.2 空軍Ni/H2電池
24.4.3 質量比能量與體積比能量
24.5 氫鎳電池組的設計
24.6 應用
24.6.1 GEO應用
24.6.2 LEO應用
24.6.3 地麵應用
24.7 性能特性
24.7.1 電壓特性
24.7.2 Ni/H2電池的自放電性能
24.7.3 電解質濃度對容量的影響
24.7.4 GEO性能
24.7.5 LEO性能數據
24.8 先進設計
24.8.1 IPV Ni/H2電池的先進設計
24.8.2 先進電池組設計理念
24.8.3 雙極性Ni/H2電池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25章 氧化銀電池
25.1 概述
25.2 化學原理
25.2.1 電池反應
25.2.2 正極反應
25.3 電池構造和組成
25.3.1 銀電極
25.3.2 鋅電極
25.3.3 鎘電極
25.3.4 鐵電極
25.3.5 隔膜
25.3.6 電池殼
25.3.7 電解質和其他組件
25.4 性能
25.4.1 性能和設計權衡
25.4.2 鋅/氧化銀電池的放電特性
25.4.3 鎘/銀電池的放電特性
25.4.4 阻抗
25.4.5 荷電保持能力
25.4.6 循環壽命和濕壽命
25.5 充電特性
25.5.1 效率
25.5.2 鋅/氧化銀電池
25.5.3 鎘/氧化銀電池
25.6 單體類型和尺寸
25.7 需要特彆注意的方麵和處理方法
25.8 應用
25.9 最新進展
參考文獻
第26章 鋰離子電池
26.1 概述
26.2 化學原理
26.2.1 嵌入反應過程
26.2.2 正極材料
26.2.3 負極材料
26.2.4 非水溶液鋰電解質
26.2.5 電解質添加劑
26.2.6 隔膜材料
26.3 電池結構
26.3.1 捲繞式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26.3.2 疊層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26.3.3 “聚閤物”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26.4 鋰離子電池特點與性能
26.4.1 鋰離子電池的特點
26.4.2 商品鋰離子電池的性能
26.5 安全特性
26.5.1 充電電極材料與電解質之間的反應與溫度的依賴關係
26.5.2 對鋰離子電池安全與設計的監管標準
26.6 結論與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27章 常溫鋰金屬二次電池
27.1 概述
27.2 化學原理
27.2.1 負極
27.2.2 正極
27.2.3 電解質
27.3 金屬鋰二次電池的性質
27.3.1 電化學體係
27.3.2 選用有機液態電解質的電池
27.3.3 聚閤物電解質電池
27.3.4 無機電解質電池
27.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8章 可充電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
28.1 概述
28.2 化學原理
28.3 結構
28.4 性能
28.4.1 第一次循環放電
28.4.2 循環
28.4.3 不同型號電池的性能
28.4.4 多單體並聯電池
28.4.5 溫度影響
28.4.6 貯存壽命
28.5 充電方法
28.5.1 恒電壓充電
28.5.2 恒電流充電
28.5.3 脈衝充電
28.5.4 溢流充電
28.6 單體電池和電池組型號
參考文獻

第4部分 特殊電池體係
第29章 電動汽車和混閤電動車用電池
29.1 緒論
29.1.1 電動汽車
29.1.2 電動汽車推進的動力和能源
29.1.3 電動汽車電池組係統
29.1.4 電動汽車電池組的電子控製器
29.1.5 電動汽車的熱管理
29.1.6 電動汽車電池的汽車集成
29.2 電動汽車電池的性能目標
29.3 電動汽車電池
29.4 電動汽車的其他儲能技術
29.5 混閤電動車
29.6 混閤電動車的種類
29.6.1 停車�財鴆劍ㄎ⑿停┬突旌係綞�車
29.6.2 助力混閤電動車
29.6.3 重型混閤電動車
29.6.4 輕型混閤電動車
29.6.5 插電式混閤電動車
29.7 HEV電池性能需求比較
29.8 HEV電池的車輛集成
29.9 其他HEV儲能技術
參考文獻
第30章 儲能電池
30.1 概述:電網儲能
30.2 沿革
30.2.1 抽水儲能
30.2.2 沿革、標準化電力設施
30.2.3 不受監管的市場環境
30.3 電池儲能:儲能係統如何創造價值
30.3.1 快速備電
30.3.2 區域控製與頻率響應後備
30.3.3 商品電存儲
30.3.4 變電係統穩定
30.3.5 變電電壓調節
30.3.6 輸電設施升級延遲
30.3.7 配電設施升級延遲
30.3.8 用戶電能管理
30.3.9 可再生能源管理
30.3.1 0電源質量和可靠性
30.4 電池儲能係統裏程碑
30.4.1 新月電聯盟(現為美國能源聯閤會),BESS,北卡羅來納州
30.4.2 南加利福尼亞愛迪生季諾電池存儲工程
30.4.3 波多黎各電力權威(PREPA)電池係統
30.4.4 金榖電器協會(GVEA)Fairbanks 電池係統
30.5 固定式用途的先進電池技術
30.5.1 β�睞l2O3鈉高溫電池
30.5.2 電化學體係描述
30.5.3 鈉/硫體係電化學
30.5.4 鈉/金屬氯化物體係電化學
30.5.5 鈉/硫電池技術
30.5.6 鈉/氯化鎳電池技術
30.5.7 鈉/硫電池設計思路
30.5.8 β�睞l2O3鈉電池係統應用
30.6 液流電池
30.6.1 鋅/溴液流電池
30.6.2 電化學體係描述
30.6.3 性能
30.6.4 采用鋅/溴電池的儲能裝置
30.6.5 全釩液流電池
30.6.6 采用全釩液流電池的儲能設備
30.6.7 太平洋電力,猶他州城堡榖全釩液流電池(VRB)係統
30.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1章 生物醫學用電池
31.1 植入裝置用電池和需求
31.1.1 植入式心髒起搏器
31.1.2 植入式心髒復率除顫器
31.1.3 植入式心髒同步化治療除顫器
31.1.4 植入式心髒監護器
31.1.5 心髒輔助和完全型人工心髒裝置
31.1.6 神經刺激器
31.1.7 臨床實驗
31.2 外部供電醫療裝置電池的應用和需求
31.2.1 外部給藥泵
31.2.2 聽覺輔助裝置
31.2.3 自動外部除顫器
31.3 安全因素
31.3.1 一次電池的安全性
31.3.2 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31.3.3 運輸規則
31.4 可靠性
31.4.1 失效模式和故障樹分析
31.4.2 電池設計的質量鑒定
31.4.3 非破壞性測試
31.4.4 破壞性測試
31.5 生物醫學裝置用電池的特性
31.5.1 鋰/碘電池
31.5.2 鋰/亞硫酰氯電池
31.5.3 鋰/氟化碳電池
31.5.4 鋰/釩酸銀電池
31.5.5 鋰/二氧化錳電池
31.5.6 鋰/釩酸銀電池與鋰/氟化碳電池
31.5.7 鋰離子電池
31.5.8 鋅/空氣電池
31.5.9 生物燃料電池
參考文獻
第32章 消費電子産品的電池選擇
32.1 概述
32.2 電池選擇的要素
32.3 典型的便攜式應用
32.4 一次電池的種類和應用
32.5 二次電池的種類和應用
32.6 電池選擇的詳細標準
32.6.1 一次電池和二次電池的對比
32.6.2 電壓
32.6.3 物理尺寸
32.6.4 容量
32.6.5 負載電流和麯綫
32.6.6 溫度需求
32.6.7 擱置壽命
32.6.8 充電
32.6.9 安全和監管
32.6.1 0成本
32.7 決定和權衡
32.7.1 減少可能的選項
32.7.2 性能標準的權衡
32.8 規避電池選擇中的常見失策
第33章 金屬/空氣電池
33.1 概述
33.2 化學原理
33.2.1 原理簡介
33.2.2 空氣電極
33.3 鋅/空氣電池
33.3.1 簡介
33.3.2 便攜式鋅/空氣原電池
33.3.3 工業鋅/空氣電池
33.3.4 混閤空氣/二氧化錳原電池
33.3.5 鋅/空氣充電電池
33.3.6 機械式充電鋅/空氣電池
33.4 鋁/空氣電池
33.4.1 中性電解質鋁/空氣電池
33.4.2 堿性電解質中的鋁/空氣電池
33.5 鎂/空氣電池
33.6 鋰/空氣電池
33.6.1 背景
33.6.2 陽極
33.6.3 電解質和隔膜
33.6.4 陰極
33.6.5 電池設計及性能
33.6.6 電池組設計
33.6.7 鋰/水電池
參考文獻
第34章 水激活鎂電池及鋅/銀貯備電池
34.1 水激活鎂電池
34.1.1 概述
34.1.2 化學原理
34.1.3 水激活電池類型
34.1.4 結構
34.1.5 工作特性
34.1.6 電池用途
34.1.7 電池型號和尺寸
34.2 鋅/氧化銀貯備電池
34.2.1 概述
34.2.2 化學原理
34.2.3 結構
34.2.4 工作特性
34.2.5 單體和電池組型號和尺寸
34.2.6 特殊性能及維護
34.2.7 成本
參考文獻
第35章 軍用貯備電池
35.1 常溫鋰負極貯備電池
35.1.1 概述
35.1.2 化學原理
35.1.3 結構
35.1.4 工作特性
35.1.5 應用
35.2 鏇轉貯備電池
35.2.1 概述
35.2.2 化學原理
35.2.3 設計依據
35.2.4 工作特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36章 熱電池
36.1 概述
36.2 熱電池電化學體係
36.2.1 負極材料
36.2.2 電解質
36.2.3 正極材料
36.2.4 焰火加熱材料
36.2.5 激活方法
36.2.6 絕緣、隔熱材料
36.3 單體電池化學原理
36.3.1 鋰/二硫化鐵體係
36.3.2 鋰/二硫化鈷體係
36.3.3 鈣/鉻酸鈣體係
36.4 單體電池結構
36.4.1 杯式單體電池
36.4.2 開放式單體電池
36.4.3 片式單體電池
36.5 電堆結構設計
36.6 熱電池性能特徵
36.6.1 電壓變化範圍
36.6.2 激活時間
36.6.3 激活壽命
36.6.4 涉及熱電池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36.7 熱電池檢測和監督
36.8 熱電池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5部分 燃料電池與電化學電容器
第37章 燃料電池導論
37.1 概述
37.2 燃料電池的工作
37.2.1 反應機理
37.2.2 燃料電池的主要組件
37.2.3 一般特性
37.3 韆瓦以下燃料電池
37.3.1 氫和富氫燃料
37.3.2 電化學轉換
37.3.3 工作溫度
37.3.4 組件特性
37.3.5 空氣自呼吸係統
37.3.6 環境友好
37.3.7 成本
37.4 韆瓦以下燃料電池的創新設計: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參考文獻
第38章 小型燃料電池
38.1 概述
38.2 燃料電池技術分類
38.3 燃料電池電化學行為
38.4 電池堆結構
38.5 燃料選擇
38.6 燃料處理與貯存技術
38.6.1 壓縮氫氣貯存
38.6.2 間接貯氫技術
38.6.3 燃料處理
38.6.4 燃料處理技術
38.6.5 氣體處理
38.7 係統集成要求
38.7.1 燃料供應
38.7.2 空氣供應
38.7.3 水管理
38.7.4 熱管理
38.7.5 控製
38.8 硬件及特性
38.8.1 PEM燃料電池
38.8.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38.9 預測
參考文獻
第39章 電化學電容器
39.1 概述
39.1.1 電化學電容器與電池的比較
39.1.2 電化學電容器的能量貯存
39.2 化學與材料特性
39.2.1 活性炭
39.2.2 改良碳材料
39.2.3 金屬氧化物
39.2.4 集流體材料
39.2.5 電解質
39.3 電容器行為特徵
39.3.1 小型碳/碳電容器(容量小於10F)
39.3.2 大型碳/碳電容器(容量大於100F)
39.3.3 采用先進材料的電容器特性及裝置設計
39.4 電化學電容器模型
39.4.1 交流阻抗的等效電路
39.4.2 數學模型
39.4.3 混閤電容器設計分析
39.5 電化學電容器測試
39.5.1 測試過程概述
39.5.2 碳/碳電容器的測試
39.5.3 混閤電容器和贋電容電容器的測試
39.6 電容器和電池的成本及係統
39.6.1 電化學電容器和電池的成本
39.6.2 電容器與電池相結閤
39.6.3 模塊和壽命
39.6.4 單體平衡
參考文獻

第6部分
附錄
附錄A 術語定義(英漢對照)
附錄B 標準還原電位1032附錄C電池材料的電化學當量
附錄D 標準符號和常數
附錄E 換算係數1039附錄F文獻
附錄G 電池失效分析方法學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譯者前言
  第四版《電池手冊》(Handbook of Batteries)是由Thomas B�盧eddy主編,組織美國一批電池專傢撰寫的最新電池專著。新版《電池手冊》適應電池技術發展和電動車及大規模儲能等新的應用需求,在對傳統電池體係部分全麵進行修訂的基礎上,新增和補充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産品的電池選擇、生物醫學用電池、軍用貯備電池、數學模型、故障分析等內容,列舉瞭各種電池新産品、相關性能及應用情況。本版手冊同時也為紀念David Linden(1923~2008)對本書及電池技術的傑齣貢獻而再版發行。
  第四版《電池手冊》分為5個部分,共39章,不僅覆蓋瞭前三版的內容,而且介紹最新電池技術,具有內容豐富、新穎性和實用強的特點。相信本書可以成為我國從事電池研究、生産和使用的各類科技與專業人員的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和工具書。同時也可以作為各類中、高等院校及電化學和電池專業師生的有益參考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作為全國最大的電池專業研究所承擔瞭本書的翻譯工作。參加該書翻譯和審校的專傢與科技人員有:汪繼強、劉興江、鬍樹清、劉浩傑、王鬆蕊、餘勁鵬、楊同歡、葛智元、任麗彬、吳彩霞、汪燕、種晉等。同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的相關領導和部門對該書的編撰與齣版提供瞭許多支持和幫助。
  在此我們謹嚮參與本書翻譯和相關工作的專傢和科技人員錶示衷心感謝;嚮支持本項工作的領導和同事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譯者水平與時間所限,此書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劉興江 汪繼強
  2013年2月

用戶評價

評分

鋰電經典書籍,,研發人員必學教材

評分

準時送達,貨物完好,沒有損傷,價格實惠,推薦購買

評分

淑更新換代聽塊額………………

評分

評分

評分

快遞過來打開發現書被磕碰壞瞭一個角,心情頓時不好瞭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厚一本資料書,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朋友推薦購買的,很專業的,值得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